胥莎莎;何鑫;刘英俏;刘军;王淑珍;王跃;刁小莉;曲久鑫
目的:研究Notch1、Notch2受体对胰腺癌HPAC细胞Notch信号通路下游Hes家族靶基因的影响。方法运用siRNA干扰技术分别干扰HPAC细胞中Notch1和Notch2基因,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otch1和Notch2的干扰效率,用real-time PCR检测siRNA干扰后Notch下游靶基因Hes1、Hes2、Hes4和Hes6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s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1.000±0.019)和siRNA对照组(0.908±0.039)相比,Notch1-siRNA转染组(0.124±0.005)的Notch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 Notch1敲减降低了Hes1和Hes6的mRNA表达,Hes1与空白对照组和siRNA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6与空白对照组和siRNA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es2和Hes4的mRNA则没有影响。 Hes2与空白对照组siRNA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4与空白对照组和siRNA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1.000±0.015)和siRNA对照组(0.990±0.017)相比Notch2-siRNA转染组(0.350±0.009)的Notch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 Notch2敲减降低了Hes1的mRNA表达,Hes1与空白对照组和siRNA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es2、Hes4和Hes6的表达没有影响,Hes2与空白对照组和siRNA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4与空白对照组和siRNA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6与空白对照组和siRNA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otch1和Notch2下调均不能引起Hes1蛋白水平变化。结论 HPAC细胞中Notch1的靶基因是Hes1和Hes6,而Notch2的靶基因是Hes1,提示不同Notch家族成员调控的靶基因有交叉但是不同。
作者:李炳秋;张玉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查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早期宫颈癌相关文献,文献涉及早期宫颈癌保守性手术、根治术后长期随访观察LVSI 与预后的影响。活检标本与根治术标本比较,分析其对淋巴转移、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共计34篇文献符合要求,部分文献显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不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否定其作为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评价指标,而部分文献显示LVSI与预后相关。临床观察发现LVSI阳性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仍应谨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作为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评价指标尚存争议,其可能与淋巴转移有关,后者是宫颈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曼;王淑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手术治疗糖尿病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外科治疗糖尿病有较多手术方式,其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且缓解糖尿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使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术式选择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术方式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综述,以助于临床开展糖尿病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振;宫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percutaneous ganglion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PGRT )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术后疼痛缓解迅速、创伤小、有效性高,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目前应用的比较广泛[1]。但对于术后疗效的判断,主要依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评估,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2]。痛阈是人体对体内外伤害刺激感受能力的直接反应。为揭示疼痛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变化机制,许多学者应用多种手段对疼痛患者的痛阈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35],本研究拟对PGRT三叉神经痛患者行表面电刺激痛阈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
作者:李秀华;杨惠婕;郑淑月;何亮亮;倪家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自噬性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神经酰胺作用于C6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及电镜的方法观察细胞自噬水平的改变,以及JNK及其下游靶分子c-Jun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后进一步借助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抑制JNK的活性,观察其对神经酰胺诱导的细胞自噬情况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神经酰胺作用24 h后,C6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神经酰胺作用24 h后,C6细胞死亡明显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凋亡性死亡比例较低;神经酰胺作用后细胞内自噬小体数目,LC3B/LC3A的比值,Beclin-1的表达水平,以及JNK和c-Jun磷酸化水平都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前给予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抑制JNK的活性后,显著阻断神经酰胺诱导的细胞自噬。结论神经酰胺可诱导胶质瘤细胞C6发生自噬性死亡,其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自噬的机制可能与激活JN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张露勇;罗菲亚;胡培丽;单纯;张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阿霉素脂质体制剂。方法采用膜分散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采用噻唑蓝比色法( MTT法)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对5种人类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膜分散法适用于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其平均包封率高于95%;阿霉素制备成脂质体仍具备抑制肿瘤细胞株增生活性,并呈现时间依赖关系;动物实验表明,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比阿霉素强,毒性比阿霉素低。结论此法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高,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并且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李飞阳;崔纯莹;王玉记;吴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精确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亚组分并评估其中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DL,sdLDL)与青年角膜弓(简称青年弓)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2例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及体检中心的血脂正常的青年弓患者。另外选取12例年龄、性别、吸烟史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Lipoprint LDL System精确检测LDL的亚组分,计算其中的sdLDL占LDL的百分数,即sdLDL比率( sdLDL%)。采用t检验比较青年弓组与对照组的sdLDL%,再以青年弓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 Backward:LR)评估其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年弓组sdLDL%数值偏高[(13.16±6.29)% vs (19.6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将年龄、LDL校正后,sdLDL%增高和青年弓明显相关(P=0.040)。 sdLDL%是青年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49,95%CI:1.01~2.19,P<0.05)。结论血脂正常青年弓患者的sdLDL%增高,表明其LDL亚组分异常。
作者:高新晓;郭佳;蔺洁;孟忻;汪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郎景和,院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会长,《中华妇产科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内镜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女性盆底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196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1985年曾到挪威研修妇科肿瘤,1986年到加拿大研修妇科肿瘤和妇科显微外科。
作者:张颖;邱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NHERF3在肾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揭示肾癌组织NHERF3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提供线索。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检测肾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NHERF3蛋白及mRNA的表达,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在癌旁组织中, NHERF3蛋白有较丰富的表达,而在肾癌组织中NHERF3蛋白的表达十分微弱( P<0.01);癌旁组织NHERF3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肾癌组织(P<0.05),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癌组织中NHERF3蛋白及mRNA与癌旁组织比较均呈现异常低表达,表明NHERF3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受到明显抑制,提示与肾癌NHERF3蛋白缺乏相关的NHERF3功能缺失( loss of function)可能在肾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法朋燕;刘华;郑君芳;王磊;代元平;贺俊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 carbonic anhydrase-IX,CA-IX)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关系,分析CA-IX预测宫颈病变自然转归方向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CA-IX在不同宫颈病变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采用HC-Ⅱ测定HR-HPV DNA,定期随访,比较CA-IX表达与HR-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CA-IX的表达与HPV的感染存在相关性(X2=81.8,P=0.000)。低级别[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和高级别( 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宫颈病变,CA-IX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32)。不同HPV感染状态下(持续性感染、一过性感染、无HPV感染),CA-IX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6%、38.4%、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69,P=0.001)。结论 CA-IX的表达与HPV感染相关,在持续性HPV感染中, CA-IX的表达阳性率较一过性HPV感染、无HPV感染明显升高,提示CA-IX有可能是参与持续HPV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子标志之一。
作者:刘英俏;何鑫;刘军;王淑珍;胥莎莎;王跃;刁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阴性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的随访结果,探讨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门诊,HR-HPV阴性、宫颈液基细胞学为ASCUS和LSIL的356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对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排除高级别病变的306例患者定期进行HR-HPV随访。 HR-HPV检测采用杂交检测法2代(hybird capture-Ⅱ,HC-Ⅱ)。结果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为7.9%和9.1%。 HR-HPV阳性/ASCUS和LSIL患者CIN -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是22.9%和17.9%。 HR-HPV阳性的ASCUS和LSIL患者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HR-HPV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HR-HPV阳性对ASCUS及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3%和84.42%。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是14.3%。不同年龄段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的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高(18.2%)。结论 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发生CIN-Ⅲ及以上病变分别是7.9%和9.1%,CIN-Ⅱ及以上病变达14.3%,30~39岁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率达18%,建议对于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应行阴道镜检查可疑病变部位活检。
作者:何鑫;陶绘丞;王淑珍;朱志清;王跃;刁小莉;曲久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纹状体内注射6-OHDA可用于制备帕金森病( Parkinson’ s disease,PD)模型,其在小鼠模型上的行为学、形态学及多巴胺水平的变化需要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小鼠右侧纹状体背外侧部立体定位分别注入4、6、8及10μg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动态观察各剂量组小鼠的基本生理状况。旋转行为和转棒行为可评价PD小鼠的运动症状;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可反映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检测多巴胺( 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并分析DA代谢率。结果除了10μg 6-OHDA组的小鼠体质量呈一过性下降,其他剂量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在6-OHDA注射一周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了持续性的异常旋转行为增加。此外,高剂量组(8μg及10μg)小鼠的转棒时间较低剂量组(4μg及6μg)小鼠明显缩短。 TH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低剂量组小鼠损伤侧丢失了约60%的多巴胺神经元及40%的多巴胺神经纤维;而高剂量组小鼠则有超过80%的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和70%的多巴胺神经纤维减少。各组小鼠损伤侧纹状体内的DA水平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也显著降低,与6-OHDA注射量具有剂量依赖性;而DA代谢率却出现了代偿性增加改变。结论纹状体内注射不同剂量6-OHDA均能引起一定程度的PD病理表型,其损伤程度与6-OHDA剂量相关,为研究PD不同病理阶段及其干预策略提供了新的模型。
作者:于燕;王可;贾军;王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新生血管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种难治性青光眼,继发于各种能引起眼后节广泛缺氧或前节局部缺氧的眼部或全身性疾病,致使不少患者终失明。由于眼压升高,部分患者会出现角膜水肿,进而发生角膜血染,一般呈进行性加重。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收治了1例新生血管青光眼角膜血染的患者,经治疗角膜血染出现逆转,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游玉霞;梁庆丰;李建军;马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构建脑内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4,IGFBP-4)的转基因小鼠,以研究IGFBP-4对脑发育的作用。方法构建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链(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βchain,PDGF-β)驱动的IGFBP-4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构建转基因小鼠。用PCR法检测小鼠子代基因组IGFBP-4 cDNA的整合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GFBP-4在脑内的表达丰度和分布,比较野生型和转基因小鼠的体质量和脑质量的改变。结果外源IGFBP-4 cDNA稳定整合于转基因小鼠基因组,IGFBP-4蛋白在成年小鼠脑内表达水平升高了267%,脑区IGFBP-4蛋白分布符合PDGF-β启动子驱动的蛋白表达特征,与野生型小鼠IGFBP-4部位相似。转基因小鼠体质量未见明显改变,整脑质量增加了8.4%(P<0.05),其中脑干增加了16.5%(P<0.05),其余脑区改变不明显。结论外源IGFBP-4转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并能稳定遗传和表达,并影响了部分脑区的发育,为脑发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作者:勾荣彬;江小华;巨荣凯;牛含虚;段德义;徐群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并评价其逆转耐药作用。方法采用共缩聚法合成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并载药,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动态透析法研究该释药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噻唑蓝比色法( MTT法)评价该释药系统的逆转耐药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所制备释药系统的粒径在170~250 nm 左右, Zeta 电位在-30 mV ~-40 mV,微观形态呈球形,均匀分布,具有规则介孔孔道。体外释放显示维拉帕米缓慢释放,6-巯嘌呤加入诱导剂之前无释放,加入诱导剂后释药过程呈现先突释后缓释。 MTT法检测显示所制备释药系统与阳性药维拉帕米及同浓度物理混合物相比,具有显著逆转耐药作用。结论所制备的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及逆转耐药作用。
作者:邢璐;崔纯莹;王玉记;房晨婕;吴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利用新型有机硅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构建细胞组织微培养装置,建立肿瘤迁移浸润的动态分析方法,对迁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生物学检测。方法设计并用PDMS定制具有独立分割功能的细胞微培养装置。在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中检测时间依赖的迁移行为和细胞迁移信号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驱动的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肿瘤细胞在缺氧环境下迁移行为的改变,并与经典的TransWell细胞迁移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应用定制PDMS培养装置能够动态观测细胞迁移浸润,通过对迁移细胞群的分离回收的细胞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快速定量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细胞迁移的动态表型改变和参与机制。结论应用PDMS定制细胞微培养装置进行细胞动态描述和分析,对研究肿瘤细胞迁移过程及其机制是一个可行且极具潜力的新方法。本微培养装置的特色在于在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同时完成对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分析并进行相关性研究。
作者:邢天禹;牛静;丁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增高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25845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增高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抽取2012年6633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体质量、血脂、血压和血糖资料进行分析,按血尿酸值分为尿酸增高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不同年龄段两组体质量、血脂、血压和血糖异常检出率。结果北京市体检人群尿酸增高率男性为21.8%~27.2%,女性为5.5%~7.9%。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增高组的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增高和血糖升高检出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增高和血糖升高是尿酸增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的男性尿酸增高的检出率较高,年轻女性尿酸增高检出率逐年攀升,应加强尿酸增高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
作者:韩玉梅;陈硕;丁然;唐健;姚浪;张静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国内外科技期刊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科技期刊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必须走集群化、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作为为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的一支生力军,如果要做大做强只有走集群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为此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群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数字化的出版平台。鉴于当前众多高校科技期刊主管主办地域的不同,走依托学科专业内容横向联合构建数字化科技期刊平台不失为一种较为稳妥的高校数字化集群发展的模式。
作者:张俊敏;王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科技期刊如何在了解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去认识、利用、开发数字化平台,从而更有效的促进期刊内容快速的传播、推进期刊编辑部的办公流程、获取与分享期刊信息与资源,从而整体提高高校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
作者:慕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估使用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对经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共356例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且使用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抽取同期356例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而未后扩张的患者与之1:1匹配。结果2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主要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后扩张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明显低于未后扩张组(10.1% vs 15.7%,P=0.020),主要是靶血管重建(6.2% vs 10.7%,P=0.010)、支架内血栓(1.1% vs 3.7%,P=0.030)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梗死(3.9% vs 4.6%,P=0.700)、死亡(1.1% vs 1.7%,P=0.760)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使用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安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胡宾;贾德安;方哲;杨士伟;韩红亚;许晓晗;于淼;马茜;申华;史冬梅;周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