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会;魏华;赵海燕;刘萍;黄海霞;王伟;付小锁;钮伟真
目的 研究Na+-K+-2Cl-共转运体(Na+-K+-2Cl-co-transporter,NKCC)的两种亚型在胃不同部位黏膜层的差异性分布及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NKCC不同亚型NKCC1与NKCC2在正常大鼠胃不同部位(胃底、胃体和胃窦)黏膜组织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①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NKCC1多分布于胃底、胃窦黏膜底部及胃体黏膜中下部,细胞膜表达多;而NKCC2则多分布于胃体、胃窦黏膜全层及胃底黏膜上1/3部,细胞质、细胞膜均有表达.②实时定量PCR显示:NKCC1的mRNA在正常大鼠胃体表达高,NKCC2的mRNA则在胃窦表达高.结论 正常大鼠NKCC1与NKCC2在不同部位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分布及表达含量不同,NKCC1多分布在黏膜底部或中下部,NKCC2多分布于黏膜顶部或全层.
作者:豆张锋;张悦;纪托;薛红;朱进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细胞内在抗病毒因子APOBEC3G对HIV-1及其Vif缺失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HIV-1野生株病毒(BH10 WT)和Vif缺失株病毒(BH10 ΔVif)分别由转染293T细胞获得,通过感染MT4和H9细胞,分别检测其反转录酶活性.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APOBEC3G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质粒pEGFP-3G.HIV-1野生株和Vif缺失株质粒与不同剂量的pEGFP-3G共转染293T细胞,APOBEC3G-GFP在细胞内融合表达定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所生成的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力分别由MAGI检测和反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 定量.结果 BH10 WT病毒在H9细胞和MT4细胞中均有所复制,在感染MT4细胞后4 d已经具有较高的反转录酶活性.BH10 ΔVif病毒感染H9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接近细胞对照水平,而其在MT4细胞中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在感染后12 d有所显现,即非允许性H9细胞内APOBEC3G对ΔVif病毒株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APOBEC3G蛋白定位于细胞质.BH10 ΔVif转染293T细胞后生成的病毒滴度为2.75×104 U/mL,随着pEGFP-3G共转染量的升高,所产生的子代病毒滴度从1.48×103 U/mL显著降至0.33×103 U/mL.与0.2 μg质粒pEGFP-3G共转染产生的BH10 ΔVif病毒的感染力比不表达APOBEC3G的相同病毒的感染力降低近20倍.结论 APOBEC3G具有抗HIV活性,同时HIV Vif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量效关系为我们构建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奠定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作者:李岚;曾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局部组织器官的血流供应被阻断,当血流再灌注时会发生相应的损伤加重的情况.以往人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着重于氧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细胞内钙超载、白细胞黏附与内皮细胞损伤等理论,而目前细胞因子在IRI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关注,其中新研究表明Th17细胞所分泌的IL-17在IRI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将这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朱伟伟;王鹏程;李小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病例流行特征.方法 抽取33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收治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HIV/AIDS患者HIV传播途径,HIV-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共感染,艾滋病发病比例变化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①随机选取诊疗中心收治的330例HIV/AIDS患者,其性传播途径和经血传播比例在2003至2007年分别为30% vs 60%、24.8% vs 75%、26.9% vs 70%、67.9% vs 20%、84.9% vs 10%.② HIV-1/HBV共感染患者比例2003至2007年分别为4%、10%、14%、21%、22%;而HIV-1/梅毒共感染患者比例为15%、5%、16% 、23%、30%;HIV-1/HCV共感染患者比例为60%、62%、51%、18%、8%.③ HIV/AIDS患者中AIDS患者比例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6.5%上升至2004年的9.5%、2005年的20%、2006年的25%和2007年的26.3%.结论 ① HIV的性传播途径与HIV-1/HBV、HIV-1/梅毒共感染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而经血传播途径及HIV-1/HCV共感染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北京地区HIV的主要传播途径由经血传播途径转变为性传播途径;② HIV/AIDS患者中AIDS患者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王蕊;张美;计云霞;宋映雪;吴昊;焦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凝血酶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与肺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放大系统记录离体大鼠肺动脉与胸主动脉的张力信号,利用RT-PCR技术检测血管壁凝血酶受体的表达.结果 凝血酶对离体大鼠肺动脉及胸主动脉具有明显的收缩作用,且该收缩作用与凝血酶受体-1激动剂的作用相似,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的存在.大鼠肺动脉及胸主动脉血管壁中均有凝血酶受体-1的表达.结论 凝血酶对大鼠离体血管具有收缩作用并且可能是通过凝血酶受体-1而起作用,该作用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的存在.
作者:张倩;刘杰;张知非;林媛;王军;王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血清尿素测定的酶偶联平衡的参考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此方法 进行性能验证,并评价4种临床常用的试剂盒是否可以接受.方法 以美国CDC推荐的血清尿素酶偶联平衡候选参考方法 为依据建立本实验的参考方法 ;通过测定标准物质(SRM909b),以及参加RELA-2009比对实验(ring-tiral),来验证参考方法 的准确性;按CLSI要求,以酶偶联平衡参考方法 作为比对方法,4种临床常用的检测试剂盒为待评方法,对40份血清样品的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用酶偶联平衡参考方法 测定SRM909b水平1和2,与靶值的偏倚分别为2.19%,0.24%;参加参考实验室国际比对,血清尿素结果 在可接受范围内;4种常用的试剂盒在医学决定点(Xc=9.64 mmol/L)预期偏差的95%可信区间值在实验室定义的可接受偏差(4.5%)范围内,也在生物学变异的可接受偏差(5.5%)范围内.结论 本室已建立并验证了血清尿素测定的酶偶联平衡参考方法 ;4种常用血清尿素试剂盒的测定结果 与参考方法 的测定结果 存在差异,但误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
作者:张雅君;张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在HIV感染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降低是否能够引起HIV特异CD8+细胞过度凋亡.方法 本研究对75例没有治疗的HIV患者进行研究,检测其外周血中Treg细胞计数及CD8+细胞的活化及凋亡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同时纯化Treg细胞及CD8+细胞,在体外进行共培养,用五聚体检测HIV特异CD8+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 在HIV感染患者,Treg细胞与CD8+细胞的活化及凋亡呈负相关,Treg细胞能够抑制HIV特异的CD8+细胞的凋亡.结论 HIV感染患者Treg细胞的降低可导致CD8+细胞、尤其HIV特异CD8+细胞的凋亡增加.
作者:焦艳梅;福军亮;张政;计云霞;王蕊;张彤;陈德喜;吴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小鼠结肠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lcium 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BKCa)mRNA的全长结构,探明该基因在结肠平滑肌的剪切形式,并对BKCaα亚基在消化道各节段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比较.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 检测消化道各段平滑肌BKC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 分段检测小鼠结肠平滑肌上BKCa基因各个剪切位点的剪切形式.结果 在小鼠无论在mRNA还是在蛋白水平,胃和结肠平滑肌BKCa的表达均比十二指肠、回肠部位丰富.结肠平滑肌上BKCa α亚基mRNA缺失第19号外显子即应激调控外显子(stress-regulated exon,STREX),在其他位点未检测到外显子剪切.结论 在小鼠消化道各节段,结肠平滑肌上BKCa的含量比较高,其α亚基未表达第19号外显子序列,其表型为缺失应激调控外显子型,即ZERO型.
作者:侯东燕;刘萍;黄海霞;魏华;付小锁;王伟;钮伟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核辐射是指在原子的核反应过程中如裂变、衰变释放出的不同能量粒子和电磁辐射,其作用于物质可引起电离和激发,由此产生生物学效应,因此属于电离辐射.主要的核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中子等.本文就核辐射的主要物理和生物物理特征、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以及防护原则逐一讨论.核辐射对生物体危害的严重程度或危险概率,与辐射的品质、辐射剂量率和生物体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作者:周平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启动子片段为目标靶序列,用RNA捕获法在全基因组进行靶序列的富集,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实现候选基因区段的深度测序.方法 本研究以宫颈癌细胞系HeLa S3 egfr启动子为模型,提取基因组后用Mbo Ⅰ酶切,补平加PE接头,回收400 bp~1 000 bp 的DNA 片段作为模板,并用egfr启动子RNA与制备的基因组模板杂交将egfr启动子片段富集,富集的DNA片段PCR扩增15轮后用Solexa高通量测序.结果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从实验组中随机取总条数为106 reads,比对到egfr启动子片段reads条数为1 889条,而比对到随机挑选的notch 1、pdgf-B、src基因reads条数分别为2、3、3条.从人类全基因组随机取总条数为106的等长reads作为对照组,比对到notch 1、pdgf-B、src、egfr基因reads条数分别为3,2,3,2条.在本实验中egfr启动子片段通过RNA捕获法被富集了630倍.结论 用本研究建立的RNA捕获法进行基因组靶序列捕获、富集、测序文库建立的技术路线可行,所建DNA文库可直接用于Solexa测序仪的测序.RNA捕获技术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能应用于靶区域的重测序,研究可变剪切、核小体分布,发现和分析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寻找许多复杂疾病相关基因及位点,针对性强,简便易行,节约成本.
作者:杨锦;邹斌斌;张玉祥;王泽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离培养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电生理学特性.方法 分离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内膜剥脱术后的肺组织标本(CTEPH患者组)和肺癌或肺大泡患者正常肺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用特异性抗体(smooth muscle-α-actin,SM-α-actin)进行免疫荧光鉴定.膜片钳记录两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 ①酶解法成功分离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经鉴定SM-α-actin阳性细胞达90%以上;② CTEPH患者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21.05 mV±2.20 mV,n=1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12 mV±2.28 mV,n=10),细胞膜电位降低了约45%,处于明显去极化状态(P<0.001);③ CTEPH患者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APD50(0.185 s±0.035 s),APD75(0.277 s±0.053 s),APD90(0.333 s±0.064 s)与正常对照组APD50(0.100 s±0.016 s),APD75(0.150 s±0.024 s),APD90(0.180 s±0.028 s)相比,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CTEPH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明显减小,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提示CTEPH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存在明显的电生理学特性改变,该变化可能是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激活、钙离子浓度增加、肺血管重构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晶;王辰;刘杰;李积凤;刘岩;顾松;杨媛华;翟振国;甘辉立;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5年来河北省滦南县(以下简称滦南县)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分析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5年的首次调查为基线调查,将2009年的调查结果 与之比较.抽样方法 都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所抽取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 General Assembly on Aide,UNGASS)指标定义,2005年滦南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只有27.2%,初中生低于高中生,女生低于男生,农村学校学生低于城关学校学生.经过连续5年的宣传教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升高至95.5%;初中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仍保持在70%左右,持排斥态度的比例由13.7%上升至28.6%,高中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宽容态度的比例由66.4%上升至78.6%,持排斥态度的比例保持在16.0%左右;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和免费宣传材料能够覆盖本县90%以上的中学生.结论 5年宣传教育极大提高了滦南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是初中生中持排斥态度的比例有所提高,中学生希望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方式与实际获得方式有一定差别,因此探索出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十分必要.
作者:王春波;姜丽;刘志杰;马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可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经验体会.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31例骨折病人应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共32钉,男20例,女11例,年龄19~85岁.股骨干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4例(双胫骨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1例),肱骨骨折6例,股骨近端骨折12例.结果 伤口全部1期愈合,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97.5 min.单侧肢体出血50~500 mL,平均275 mL.3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周~32周,平均20周.骨折愈合时间:股骨近端6~14周,股骨干11~15周,胫骨干10~14.8周,肱骨干12~15周.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因其设计特点,使其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诸多优点: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缩短了手术时间;X线下的暴露时间大大减少,可同时减少医患的放射损害,尤其适用于未育的年轻患者;轴向弹性固定,加快骨折愈合;FIXION PF型膨胀栓钉挤压松质骨,不存在内固定对骨质的切割,对骨质疏松患者尤其适用;无需远端锁定,故肢体远端皮肤条件差的患者同样适用,为长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作者:卢猛;赵尔弘;强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戊二酸尿症Ⅱ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 Ⅱ,GAⅡ)合并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临床少见,常被误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风湿科报道1例此病的完整资料,以增加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邝伟英;韩彤昕;李彩凤;何晓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河南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中1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的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HBV及HCV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HCV RNA.分析HIV-1阳性,抗HCV阳性、抗HCV阴性组及HIV-1/HCV感染组中不同HCV RNA载量组HBV病原学检测结果 方面的差异.结果 178例HBsAg阴性的HIV-1感染者中,HBV-M全阴性35例;单独抗HBs阳性25例;单独抗HBc阳性51例;HBsAb及HBcAb均阳性 34例.抗HCV阳性HIV-1感染者与抗HCV阴性HIV-1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标志物(HBV marker,HBV-M)阴性、单独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单独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HBsAb及HBcAb均阳性及HBV DNA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患者HBV DNA检测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人群中,HCV感染及HCV RNA载量高低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无关;但合并HCV感染可加重HIV-1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
作者:梁红霞;余祖江;张倩;李志勤;潘延凤;李娟;江河清;李建生;何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缺氧(hypoxia)对第10号染色体缺失并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磷酸化及核定位的影响.方法 以1% O2条件下培养的COS-7细胞为缺氧模型,在缺氧处理不同时间点0、1、8、24、32 h收集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 检测PTEN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的表达变化;分别应用细胞核、质分离技术,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氧24 h前后PTEN亚细胞定位的变化.结果 COS-7细胞缺氧处理24 h与未缺氧对照细胞相比,PTEN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Akt亦明显减少;细胞核中PTEN表达量则显著升高.结论 PTEN磷酸化水平和核质分布受到细胞缺氧的调节.在细胞缺氧反应中,PTEN去磷酸化而活化,通过抑制其下游分子Akt磷酸化,从而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增殖信号通路活化;并且部分入核发挥核内PTEN功能.
作者:周云英;刘华;郭锐翰;杨龙艳;卞伟华;贺俊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在体大鼠过表达cyp2j3基因模型,并观察过表达cyp2j3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肌多点直接注射质粒的方法 转染cyp2j3基因,实验分为3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NS组)、空载体质粒组(pcDNA3.1组)和重组质粒组(pcDNA3.1-2J3组),各组18只大鼠.在基因转染2周后各组取6只大鼠处死并取注射部位附近心肌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 检测心肌组织CYP2J3 mRNA、蛋白的表达,其余采用结扎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BL-420F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用TTC染色的方法 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基因转染2周后,转染pcDNA3.1-2J3组CYP2J3 mRNA及蛋白明显高于NS组及pcDNA3.1组,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转染pcDNA3.1-2J3组能够提高再灌注期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pressure,LVESP)、左心室内压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max),减少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心肌梗死面积(P<0.05).结论 心肌直接注射质粒pcDNA3.1-2J3能够有效转染心肌组织并能够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芦玲巧;于刚刚;张冬梅;曾翔俊;王红霞;张立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蜕膜自然杀伤(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细胞在人早孕期同一个体基蜕膜和壁蜕膜中的分布,探讨其在早孕期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标记细胞角蛋白7阳性细胞以区分壁蜕膜和基蜕膜,进而检测CD56的表达,从而显示壁蜕膜和基蜕膜中dNK细胞的数量.结果 基质中有细胞角蛋白7阳性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的是基蜕膜标记;CD56呈阳性反应的dNK细胞在基蜕膜中的数量明显多于(P<0.01)壁蜕膜.结论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在人正常早孕蜕膜中的分布不同,其可能与滋养层细胞的侵入有关.
作者:王伟;王景;翁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小动物心室压力钳方法,观察机械刺激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探索心脏机械电反馈现象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自行构建的心室压力钳方法,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末期牵张左心室,观察心室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结果 当左心室分别被强度为130 mmHg、140 mmHg、150 mmHg的额外牵张刺激钳制时,左室MAPD90[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upstroke to the level of 90%)]较正常分别延长15.4%、26.1%、44.4%(P<0.05),左室MAPD20、MAPD50无明显变化;牵张前后右室MAPD20、MAPD50及MAPD90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自行构建的心室压力钳方法 能较准确地模拟生理、病理生理条件下心室内的负荷变化情况,并能灵活地对心脏施加机械刺激,为在器官水平上研究心脏机械电反馈(mechano-electric feedback,MEF)提供了压力控制方法 上的改进;左心室复极末期牵张刺激可引起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延长、复极减慢,右室则无明显改变,提示该刺激直接导致了左心室上内向电流的发生.
作者:魏华;刘萍;黄海霞;王伟;赵海燕;钮伟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γ-突触核蛋白(synuclein)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表达及纯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根据GenBank中γ-突触核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从人脑cDNA文库中扩增γ-突触核蛋白的编码DNA序列,将其克隆至pGEX-6p-1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对培养温度、IPTG的用量、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用SDS-PAGE和质谱分析表达的目标蛋白;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纯化目标蛋白.结果 γ-突触核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可溶性表达,经质谱鉴定及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为γ-突触核蛋白.经过纯化,得到纯度高达98%的γ-突触核蛋白.结论 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γ-突触核蛋白,并建立了纯化工艺,得到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γ-突触核蛋白的晶体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探讨其在肿瘤中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晓娟;张力青;李健;翟方丽;李慎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