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汝娟
目的 探析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舌咽神经离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UW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UWQOL评分改善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舌咽神经痛患者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治疗信心增强,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应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9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西比灵组和黛力新组,各33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进行治疗,西比灵组和黛力新组分别采用西比灵和黛力新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西比灵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黛力新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61%,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比灵组和黛力新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09%,西比灵组和黛力新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12.12%,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应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进行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黛力新或西比灵治疗,其疗效显著可靠.
作者:王保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食管吞钡检查与颈椎椎间盘CT扫描对食管型颈椎病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食管型颈椎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使用食管吞钡以及颈椎椎间盘CT扫描进行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探究临床诊断准确率与误诊率.结果 在食管吞钡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见到食管粘膜规则,管壁部分有充盈缺损和弧形压迹;在CT的检查过程中可以见到椎体前缘的骨赘形成和骨质增生现象.经食管吞钡检查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25%,误诊率为3.75%,经颈椎椎间盘CT扫描诊断患者的临床误诊率为13.75%,准确率为86.25%,两种诊断方式的误诊率及准确率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食管吞钡方法 进行检查和使用颈椎椎间盘CT扫描的患者相比,使用食管吞钡进行检查既简便安全,而且还能符合食管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要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向海鸿;陈涛;程功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胃上部癌患者共76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胃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近端胃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孙振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16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89例)和B组(CT引导下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组7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A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血肿清除量显著高于B组,A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显著优于CT引导穿刺引流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匡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抽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并发椎管内出血疾病患者28例,回顾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良好治疗以及护理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显示其脊髓硬膜外血肿基本消除,患者持续性胸骨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瘫痪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96.4%.结论 全面、积极、针对性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缓解患者治疗疼痛、促使患者快速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作者:程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1月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训练的第15天和后一天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做观察记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未经早期康复治疗时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普遍较低,经过训练15天后,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13.51±1.65)分、MMSE评分(22.63±1.72)分和MBI评分(53.60±5.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在经过1个月的训练后,其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都得到较好的改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度患者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减缓神经功能的缺损症状,促使神经功能早期恢复,使患者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作者:田旭川;陈超;应勇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对症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善宁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体内C-反应蛋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白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21±3.16)d、(11.68±5.19d)]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8.7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一应用善宁治疗相比,在急性胰腺炎中予以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有效降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尿淀粉酶、血淀粉酶、白细胞水平.
作者:蔡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选取104例小儿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和果糖二磷酸钠,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6.1%显著高于对照组67.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5.7%显著低于对照组15.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心肌炎治疗方面,维生素C联合应用参麦、果糖二酸磷纳的疗效优于单独的维生素C治疗,并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秋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整形联合鼻撑矫形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疗效.方法 收集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48例和常规组32例.观察两组患儿术后鼻孔高度和宽度、鼻基部和鼻翼长度、鼻翼唇峰距、鼻偏曲度、鼻翼口角距.计算两组患儿的鼻尖偏离度.结果 联合组鼻孔高度、鼻翼唇峰距、鼻翼口角距明显低于常规组,鼻孔宽度、鼻基部长度、鼻翼长度、鼻偏曲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鼻尖偏离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行改良Millard法唇裂修复术同期进行鼻整形和鼻撑矫形,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鼻形态,促进口腔颌面向健康方向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爽;周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26只眼),患者均经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增加(P<0.05);术后视野进步占69.2%,无视野恶化.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一些患者出现术眼肿胀、结膜轻度充血、前葡萄膜炎及一过性高眼压,症状轻微.结论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王旭飞;辛浩蓉;姜雪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曲唑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睡眠障碍;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 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重点采取曲唑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6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与HAM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周(PSQI:t=5.634,P<0.01;HAMD:t=5.124,P<0.01)、治疗后6周(PSQI:t=7.393,P<0.01;HAMD:t=7.634,P<0.01),两组患者PSQI评分与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显著,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抑郁状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采取曲唑酮治疗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江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孕妇膳食的护理干预对孕妇体质量、营养状况及营养认知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检的316名孕妇进行研究,以自愿的方式将316名孕妇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定期来医院进行产检,保证各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在传统的护理措施外,实施医院制定的全程膳食护理措施.结果 研究组孕妇体质量,有96.37%都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而对照组人数中只有76.85%的孕妇体质量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研究组孕妇的营养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孕妇对孕期营养膳食的认知率(100.00%)远远高于对照组对孕期营养膳食的认知率(69.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膳食护理的实施,无论是对孕妇体质量,营养状况还是孕妇对孕期营养膳食的认识率上都远远好于对照组的传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的推行.
作者:孙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方法 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中的居民随机抽取辖区居民8456人,分别对其不健康行为改变情况进行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的吸烟、饮酒、参与锻炼、饮食以及其参与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将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比于2013年,2015年社区居民的吸烟率和饮酒率明显下降,而嗜好甜食和喜好咸食的居民人数下降,从不参加锻炼的居民百分比下降,以各种方式参与社区卫生健康教育的居民比重上升,各项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很好的改善居民的不健康行为方式,如吸烟、饮酒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居民进行锻炼和健康教育的参与度,可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大力推广.
作者:莫少伟;祝朝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65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后确诊,对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结果 显示,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主要包括胆囊内壁局部增厚(66.15%)、胆囊正常形态消失(36.92%)、胆囊内壁回声不均(32.31%)、胆囊内部胆汁液性暗区消失(29.23%)、肝门或腹腔大血管旁有淋巴结肿大回声(9.23%);B超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92%,与病理诊断结果 对比无明显差异(x2=1.27,P>0.05).结论 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时,联合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结果 更准确,临床上需对此引起重视.
作者:谌为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产褥期妇女临床综合护理方法 ,观察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收集136例产褥期妇女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68例.对常规护理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措施,对综合护理组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综合护理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价观察后发现,综合护理组的产后抑郁程度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轻,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褥期妇女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产后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赖志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比较手术前后Qmax(大尿流率)、RUV(残余尿量)、PV(前列腺体积)及IPSS(国际前列腺评分)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术后三个月,患者Qmax(25.1±2.3)、RUV(24.8±2.9)、PV(11.6±1.8)及IPSS(4.7±1.4)四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疗效佳,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法 ,应在基层医院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天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治疗后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
作者:巩顺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因素并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 择取EVB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寻找诱因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门静脉压力过高是导致EVB的主要原因,其余还有饮食不当、情绪过激等.护理后两组出血率分别为研究组16.67%,对照组40.00%;满意度分别为研究组96.67%,对照组73.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EVB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新;姜晓燕;许彩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胃肠气钡餐与CT诊断胃肠间质肿瘤(GIST)的诊断价值,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做出指导.方法 选取35例GIST患者,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胃肠气钡餐和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方法 的诊断结果 分析,进而比较两种方法 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胃肠气钡餐检查确诊为胃间质肿瘤的患者为11例,肠间质肿瘤者为7例,良性12例,恶性6例,胃肠气钡餐对于黏膜、黏膜下病变可作出较好的诊断,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诊断的符合率为51.4%.经CT诊断为胃间质肿瘤的患者有17例,肠间质肿瘤者12例,良性15例,恶性14例,CT对肿瘤的基本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情况可作出较好的诊断,符合率为82.6%,显著地高于胃肠气钡餐,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GIS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作者:马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