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 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刘玉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间质纤维化,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数学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生理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复常时间和肺部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技术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肺部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结果 .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住院部2013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282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观察对象均采集病原菌,实施药敏试验以及细菌培养试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病原菌占比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 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等对于革兰阳性杆菌耐药性较强,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于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则相对较强,不同药物类型的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133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232株,占比92.49%,革兰阳性菌100株,占比7.51%,不同类型病原菌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具有较强的耐药性,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廖洁;张永根;刘剑荣;陈华良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腰硬联合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潜伏期 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腰硬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观察组采用腰硬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比两组产妇VAS评分、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及产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6 cm及10 cm时VAS评分分别为(2.13±0.57)分、(2.47±0.66)分、(3.26±1.03)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52.37±26.41)mL、(9.23±0.7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腰硬联合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潜伏期分娩镇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产妇满意度高,疼痛感较轻,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罗新萍;周生智;黄建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以情境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模式在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妇产科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情境为向导的护理教学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过去一段时期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88名,将其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教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采用以情境为向导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带教.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对妇产科护理实习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性事件例数、带教干预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的改善幅度、实习教学计划实施总时间.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对妇产科护理实习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9.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际工作中仅出现2例差错性事件,少于对照组的9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干预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教学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情境为向导的护理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减少实际工作中的差错性事件,提高其对护理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作者:袁华香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实施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输注后血小板抗体与 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探讨

    目的 探讨反复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和单采血小板后,HLA-Ⅰ抗体和HPA抗体产生的概率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反复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和单采血小板史,现因血小板计数低而需要输单采血小板的患者,采集其血样,应用ELISA方法 对进行HLA-Ⅰ抗体和HPA抗体的检测,然后给患者选择保存期在3 d内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输注,输血后1 h再次采集血样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次数<10次、10~40次、>40次的患者HLA-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20.0%、30.0%.输注去除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次数<3次、3~8次、>8次的患者HP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16%.HLA-Ⅰ抗体和HPA抗体阳性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60.9%、100.0%,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组的输注无效率1.5%.结论 多次反复输血可导致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且与反复输血次数成正比.HLA-Ⅰ抗体和HPA抗体阳性能增加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概率,因此输血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合性输注能有效保障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邱芳;朱颖;邹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无痛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无痛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6年1月行胃镜检查者资料,根据自愿选择检查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胃镜检查方式共计6810例.观察组共计31525例,采用无痛胃镜检查方式,对比两组胃癌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7.69%),早期胃癌29例(检出率0.090%)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进展期胃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胃镜的早期胃癌检出率相对较高.

    作者:刘晓如;黄晖;肖爱美;戴乾汉;刘新波;胡素琴;王双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阿奇霉素联合脾氨肽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 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脾氨肽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萍矿总医院接诊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联合脾氨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程结束时临床疗效、MP-IgM转阴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儿血清学MP-IgM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咳嗽、喘息消失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P-IgM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脾氨肽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免疫指标,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罗新福;肖慧;曾启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静脉滴注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结果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占比63.4%;免疫系统占比18.3%;循环系统占比7.3%;神经系统占比6.1%;消化系统占比4.9%.药品种类中,抗菌药物占比54.9%;中药静脉注射剂占比25.6%;血液系统用药占比2.4%;心血管系统用药占比4.9%;泌尿系统用药占比2.4%;免疫系统用药占比2.4%;神经系统用药占比3.7%;消化系统用药占比2.4%;抗肿瘤药占比1.2%.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时间≤10 min占比24.4%;10~20 min占比26.8%;20~30 min占比11.0%;30 min~1 h占比23.1%;1~4 h占比11.0%;5 h~1 d占比3.7%.静脉滴注用药常见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低血压、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水肿、瘙痒、寒战等类型.结论 给予静脉滴注用药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多种药品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需加强对静脉滴注用药的监测,清除各类风险隐患,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陈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喹硫平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老年帕金森病伴发 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老年帕金森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72例,根据患者入院诊治时间顺序,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在采用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UP-DRS)、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30例、明显进步3例、好转1例、无效2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97.22%vs 72.2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PANSS评分较治疗前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PANSS评分分别为(31.25±4.52)、(41.36±10.63)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喹硫平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老年帕金森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志君;吕品;杜莉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丙基硫氧嘧啶联合不同剂量普萘洛尔治疗 甲亢合并房颤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联合不同剂量普萘洛尔(propranolol)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5例甲亢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丙基硫氧嘧啶联合低剂量普萘洛尔治疗,治疗组采取丙基硫氧嘧啶联合高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结果 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对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甲状腺功能对比对照组效果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基硫氧嘧啶联合高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到本院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9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进行医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结果 表明治疗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比治疗组患者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尹洪峰;王全根;罗冬冬;刘巍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开腹与腹腔镜根治手术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 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和探讨开腹胃癌根治手术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86.4±53.5)mL、手术时间(136.5±36.8)min、首次排气时间(2.4±0.8)d和住院时间(8.6±3.3)d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68.6±61.0)mL、(196.4±41.7)min、(3.8±0.5)d、(16.7±4.0)d,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08%低于对照组的10.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临床安全性更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较低的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云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喉癌的预后研究

    目的 探索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用于治疗喉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 的不同将患者分入到全切组(n=40,采用喉癌全切术治疗)和部分切除组(n=40,采用喉癌部分切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生活质量、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 部分切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躯体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全切组(P<0.05);部分切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更短(P<0.05);在术后1年生存率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喉癌的手术方式选择上应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在符合喉癌部分切除术适应症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该术式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家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上饶地区近4年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筛查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上饶地区近4年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上饶地区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262168例新生儿,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促甲状腺激素进行检测,总结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情况.结果 262168例标本中,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共检测标本262168例,2013年筛查率为19.81%,其中阳性例数为160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8例.2014年筛查率为11.28%,其中阳性例数为244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65例.2015年筛查率为11.07%,其中阳性例数为329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84例.2016年筛查率为11.15%,其中阳性例数为339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83例.结论 我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病率与沿海地区相近为1/1000,呈较高发病水平.为维护新生儿健康,需加强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加强筛查的宣传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完善筛查体制,以提高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质量,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吴英;袁土良;周伟;王进;郑丽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西藏地区甲状腺棘球蚴病1例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俗称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畜体内所致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公认的能使人致病的棘球绦虫是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4种,该4种棘球蚴可引起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和混合型包虫病3种疾病类型[1].棘球蚴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以农牧区为主[2].西藏等我国西部地区是棘球蚴病的高流行区,严重危害该地区人口的健康,影响经济生产力.棘球蚴可累及多个脏器器官,常见受累器官是肝脏、肺部,而甲状腺受累罕见.本院收治1例甲状腺棘球蚴病患者,现结合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以期提高此类病例的认识及诊治经验.

    作者:熊伟;李磊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乙肝抗纤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后 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乙肝抗纤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病例,所有患者HBeAg呈阳性,胆红素、转氨酶正常或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目前正在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随机将其分为两组,55例替比夫定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55例替比夫定联合乙肝抗纤汤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采用Fibroscan、PGA评分、APRI评分以及FIB4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改善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纤维化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情况可行乙肝抗纤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显著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情况,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科;陈文炎;廖楠君;张闽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单侧输尿管嵌顿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患者的 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对单侧输尿管嵌顿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单侧输尿管嵌顿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 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44例)和B组(42例),A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住院费用明显较低,不过术后住院时间较长,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 d和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明显高于A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侧输尿管嵌顿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结石治疗中,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清除率显著高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不过其治疗费用较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需求予以选择.

    作者:奚晶;郭训伟;钟赟;邱光槐;钟阳县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析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 对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所接收的产妇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9例.常规组产妇采取常规体位分娩,干预组产妇采取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结果 干预组自然分娩率(84.7%)高于常规组(69.5%),且剖宫产率(6.8%)低于常规组(1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会阴侧切率(22.0%)低于常规组(7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第二产程比常规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7%)低于常规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采取自由体位,可促进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作者:樊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与误诊率,评价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50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超声检查.将检出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检查结果 与在此检查结果 (尸检、超声检查)进行比较.评价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 500名受检胎儿有9名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1.8%.9名胎儿1名正常分娩,8名引产,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仅有1名引产儿未检出合并肺动脉狭窄的问题,终诊断的准确率为88.89%(8/9).结论 彩色超生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率较高,因而建议孕妇在生产之前接受详细的超声检查,为新生儿的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熊可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肠道非肿瘤性病变误诊为肿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 分析(附7例报告)

    目的 分析7例误诊为肿瘤的肠道非肿瘤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7例术前CT误诊肠道肿瘤,但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非肿瘤性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及病理组织学结果 ,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的多层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7例患者中包括:肠缺血1例,肠结核2例,克罗恩病1例,憩室炎合并脓肿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回盲部慢性炎症1例.3例患者病变肠管累及回盲部,1例位于回肠末段,1例位于乙状结肠及回肠末段,2例位于乙状结肠;7例患者病变肠管肠壁呈偏心性、非对称性增厚,1例肠缺血患者CT平扫为稍高密度,增强后呈轻度强化,6例患者平扫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增厚肠壁呈不均匀性强化者3例,呈分层样强化者2例,其中1例慢性炎症患者CT横断位为不均匀强化,冠状位呈分层样强化.6例患者合并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2例患者肠旁多发肿大淋巴结,其中1例肠结核患者合并肠旁、肝门区等多发环形肿大淋巴结.结论 肠壁偏心性、非对称性增厚的非肿瘤性病变容易误诊为肠道肿瘤,应结合临床、内镜及完整影像资料如多平面重组图像、病变肠管的受累长度、强化方式、肠旁的情况综合全面分析,可望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谢佩怡;孙灿辉;关键;孟晓春;周智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入头孢呋辛注射液预防 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性探究

    目的 探析前房注入头孢呋辛注射液在白内障术中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1月本院接收的96例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6例采取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前房注入头孢呋辛注射液法.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眼内炎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眼内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房注入头孢呋辛注射液在白内障术中预防感染性眼内炎治疗效果显著,眼内炎感染概率降低,安全性与应用价值较高,可以作为预防白内障患者眼内炎的主要手段,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小龙;曾仁华;李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