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林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有效的检查工具.
作者:梁莉莉 刊期: 2008年第19期
1999年,WHO/ISH指南指出,降压治疗应使血压达正常或理想水平,老年人至少应达正常高限(130~139/85~89 mmHg).危险越高的人群,血压达标越重要.只有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高血压患者<138/83 mmHg,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30/80 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 g/d者<130/85 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者<125/75 mmHg),才能达到延缓、防止或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余振球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例1 患者,男,60岁,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医嘱予头孢曲松2.0 g静滴,2次/d,防治感染;西咪替丁0.6 g静滴,2次/d,制酸,抑制胰腺分泌;654-2 10 mg静滴,1次/d,解痉止痛,抑制腺体分泌,改善胰腺微循环.
作者:黎春辉;吴红莉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DN)(临床期)的疗效.结论:以真武汤加减为主结合西医治疗DN疗效显著,可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
作者:亚东;王长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甲钴胺单独用药和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论: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疗效叠加的作用.
作者:郭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结论:米非司酮安全性高,无明显生殖毒性,在治疗未破性异位妊娠方面,显示出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武荣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案情原告:刘某三兄弟,系死者刘某的三个儿子被告:北京某医院.2006年1月7日,患者刘某因上腹部疼痛到被告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006年1月18日,该医院在全麻下对患者进行了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由于T管植入及胆管修补不严密,造成胆汁流入腹腔内.术后第3天B超复查,发现胆囊窝内有积液,腹腔积液.术后第7天CT及B超检查仍发现有腹腔积液;血生化化验发现血液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的值远远高于正常值,胆汁性腹膜炎诱发急性胰腺炎.2006年1月27日,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远远高于正常值,提示患者严重感染.
作者:王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本文对北京护士学校46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屈光状态、视疲劳症状,视力变化及体育锻炼等进行了分析调查.通过临床症状记录和眼科检查,归纳出影响学生视力及引发视疲劳的相关因素.
作者:朱蓓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我们从2002年4月~2008年4月共收集122例儿童前牙外伤病例,现将其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吴金斌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玉女煎出自于<景岳全书>,笔者20多年来用于治疗牙痛多例,每获良效.今举典型病例2例,报告如下.
作者:邓海林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运用健脾开肺法治疗痰湿闭肺型肺炎喘嗽.结论:对于痰湿闭肺型肺炎喘嗽采用健脾开肺法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荣艳霞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补中益气丸由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当归、白术、升麻、柴胡组成(口服液:加陈皮、生姜、大枣),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临床上常用于中气下陷、脾胃虚弱所致的体倦无力、食欲减退、腹胀久泻、子宫脱垂等病症.
作者:李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4~2007年本院妇科门诊宫颈炎病人100例,常规宫颈涂片排除宫颈癌.按病程程度分为Ⅰ度28例,Ⅱ度58例,Ⅲ度24例;按类型分为单纯型45例,颗粒型36例,乳头型19例.
作者:冉光彩;冉瑞兵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我们对2005年3月~2007年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睡眠障碍(S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景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总结32例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的肺癌特点.结论:掌握并重视肺癌肺外症状对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大有裨益.
作者:陈放初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片口服后的临床效果.结论: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铁华;洪益云;吴松汉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萸竹定眩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结论:萸竹定眩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安全有效,且能改善血流变指标.
作者:王育勤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急性期康复在脊髓损伤后的8周内,患者均为卧床期,尤其是伴有脊柱骨折者,需卧床6~12周,其他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则卧床时间很短.此期的治疗均在床上进行.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并发症,对残存肌力或受损平面上的肢体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并为过渡到恢复期的训练作准备.
作者:成鹏;马诚;高春华;黄杰;尤春景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