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奕梅
目的 分析手术全期护理应用在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临床效果及相关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 2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方法.结果 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为5 0%,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为16.7%,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全期护理应用在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地预防及降低发生压疮的概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王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麻醉手术的54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给予对照组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则使用瑞芬太尼.比较分析2组患儿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和拔管、语言应答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收缩压为(110.57±8.69)mmHg,舒张压为(63.77±3.77)mmHg,心率为(101.39±5.92)次/min,对照组的相应值为(126.17±9.03)mmHg、(72.01±4.58)mmHg、(114.92±8.73)次/min,观察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为(1 6.81±4.05)min,语言应答时间为(16 81±4.05)min;对照组的相应值为(24.11±4.25)min、(26.94±3.19)min,观察组的拔管和语言应答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耀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析临床药师查房对降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于住院期间开展临床药师查房,比较2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低于对照组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查房可深入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利于其发挥专业优势提出改进意见,规范中药制剂临床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常万云;李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利奈唑胺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患者85例,将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予以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予以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42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组患者治疗中的腹泻、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其病菌清除率为88.4%,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其病菌清除率为52.4%,将2组患者的病菌清除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获得性酎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可有效的提高病菌清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治疗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仍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CT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38例小儿脑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小儿脑瘫患者应用CT诊断的价值.结果 138例患儿经CT检查,阳性率与x线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脑瘫分型异常检出率方面均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 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CT诊断有利于早期发现脑内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帮助临床医师定位脑内病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30例),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100 mL 0.9%生理盐水,滴注2w,继续常规治疗2w.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以贝前列素钠治疗,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3次贝前列素钠,40 μ g/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0.0% vs 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UN、CysC、SCr和mAlb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的,且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序贯疗法可有效保护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赖小航;杨沛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真菌感染的新药与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白血病患者共2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新唑类药物伊曲康唑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白血病真菌感染患者中有8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14%,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真菌感染患者中有6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8%,2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02,P<0.05).结论 新唑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曲霉菌的生长,可以有效预防以及治疗白血病真菌感染,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吕乃武;王红梅;张轶斌;刘福庆;贾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60)和观察组(优质护理,n=60),根据自制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量表及自制遵医行为调查问卷,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遵医行为评分.结果 出院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30.0±3.5)vs(25.5±4.0)]和遵医行为评分[(48.5±11.5) vs (44.5±10.0)]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的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秀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对治疗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流产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98例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传统治疗以及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92%(47/4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7.55%(38/49),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1837,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056,P<0.05).结论 给予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中药治疗,其疗效确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周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为明确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新的进展,以促进我国的延续性护理工作进一步发展.本文就通过研究我国各种方式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以阐述其临床研究进展,为广大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朱秀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骨科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椎骨内麻醉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听流水声,热敷腹部等物理刺激,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腧穴热敏灸新疗法,观察2组的排尿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达86.7%,对照组有效率达53.3%,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炙治疗骨科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恢复正常的排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费用,具备了自我生活的能力.
作者:卢红梅;陈庆真;刘玉红;谢新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内分泌科室护理中人文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内分泌疾病患者97例,采取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人文关怀组与常规护理组,其中常规护理组48例,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服务;人文关怀组4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内分泌疾病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等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文护理模式应用在内分泌科的护理工作中,保证了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加强了心理、情绪需求以及对生活的关怀照顾,使患者身心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与舒适体验,提供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静脉应用甘露醇降颅内高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0例颅内高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颅内高压患者静脉应用甘露醇降颅内高压并配合常规护理,实验组颅内高压患者静脉应用甘露醇降颅内高压并配合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2组颅内高压患者静脉应用甘露醇降颅内高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静脉应用甘露醇降颅内高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0%,实验组患者静脉应用甘露醇降颅内高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静脉应用甘露醇降颅内高压患者配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芙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咳嗽消失、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效果,临床价值确切.
作者:乐世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15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发生不安全事件3例,占比2.0%,护理满意度为95.3%.结论 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其护理不安全因素更多且复杂,包括总结有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及管理因素等几点,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针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管理规范及人员培养,持续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安全.
作者:田碧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盲选医院收治的92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52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乙肝病毒检测结果转阴时间、临床治疗时间分别为(59.3±8.5)d、(79.5±11.3)d,对照组分别为(78.6±10.9)d、(93.1±14.2)d;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3%,耐药性为5 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0%,耐药性为42.5%,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沛华;蔡志诚;黄云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Y染色体的长度与异常精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大Y染色体患者1 26例、小Y染色体患者143例、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3组患者精液浓度、总活动力和畸形率.结果 通过对大/小Y染色体精液的分析发现大/小Y染色体组的异常精子的浓度和总活力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异常精子畸形率却比对照组大幅增加(P<0 05).将大/小Y染色体组中的异常精子相互比较,发现小Y染色体组的异常精子浓度,总活力比大Y染色体组中的有所减少,畸形率略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大/小Y染色体精液的分析发现,小Y染色体的精子异常发生率高于大Y染色体的精子异常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染色体长度的改变会影响男性正常精子的形成.
作者:吴成亮;巢时斌;辜敏;苏占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药物治疗及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全部患者均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前0.5h,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PCI中自动脉鞘管内应用肝素100 U/kg.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之上,观察组患者于球囊扩张前或支架植入前,经导引导管向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 μg/(kg.min).1~3 min推注完,随后在PCI中及PCI后持续36 h静滴替罗非班0.15 μg/(kg.min).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患者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无复流发生情况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87,P=-0.4099);比较2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30,P=0.01 21);比较2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35,P=0.0476).结论 在临床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药物治疗及急诊PCI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是临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理想选择之一.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目前多不明确,但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是与肺纤维化关系较为密切的细胞因子,而TGF-β1又是重中之重.通过研究TGF-β1的信号传导[TGF-β 1/Smad信号转导途径、TGF-β 1活化Pl 3K/Akt信号通路、TGF-β1的MAPK信号传导途径、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等]以及TGF-β 1的信号传导在肺纤维化中的影响来探究TGF-β 1对肺纤维化发病的影响,抑制TGF-β1对成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希望以TGF-β1为靶点通过阻断其对肺纤维化发病的影响来寻找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新途径.
作者:郑晶晶;顾玉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并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50例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分析这50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点.结果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病变发生部位主要分布于胃窦和胃体,病变累及部位主要为胃体、胃窦、胃底以及贲门,病变累及部位往往多处.在内镜下观察,其病理类型多为溃疡型、浸润型以及隆起型.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发现,其病变多为淋巴上皮病变.胃镜下活体检验的确诊率为44%,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诊断,其确诊率为86%.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有46例患者合并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论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具有多样性、累及范围广的特点.在胃镜下活检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有效提高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为患者制定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延缓疾病的进程,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梁露;曾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