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介入干预

郭晓铭

关键词:
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急性溶血1例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46岁,已婚,因右颌下肿块伴触痛4天,昏迷,面黄,恶心,呕吐半天,于2006年2月14日急诊入院.

    作者:崔甲利;何秀桂;孙怀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及评价

    近20多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资料显示,只有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受累心肌血供,挽救濒死心肌,防止远期的左室重构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是再灌注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诊疗方法的改进,已经从传统的对症治疗被动治疗模式转变为现在的积极早期再灌注疗法.

    作者:刘洋;赵明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介入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作者:郭晓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资讯窗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顽固性呃逆治疗体会

    老年性呃逆属临床常见病,其轻者每以常法即可获愈,重者病机复杂,病情顽固,常法难以奏效.而严重的顽固性呃逆常影响病人进食和正常呼吸、运动以及精神和躯体,使患者非常痛苦,可继发呕吐、水电解质紊乱、虚脱、精神紧张、失眠甚至导致全身衰竭.少数顽固性呃逆常是某些严重疾患或病人危重的信号.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笔者在临床上辨治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惠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食源性疾病(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典型案例 某大队社员王某通过该大队运输队长杨某购买本队病残老马1匹.私自屠宰后,于一个简陋棚中进行加工,加工制成的酱马肉及熟肉制品装入盛生马肉的竹筐内,细菌污染严重.

    作者:藤仁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用药治疗甲沟炎109例临床总结

    目的:探讨外用药治疗甲沟炎的疗效.方法:对109例甲沟炎患者以石碳酸药条引流,外敷石碳酸药棉方法治疗.结果:全部有效.结论:本方法免去了拔甲及切开的痛苦,疗效好,方法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不受医疗条件限制,安全可靠.

    作者:杨东红;于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一)降压药物应用的治疗原则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降压任何药物开始治疗时应使用小剂量,如单个药物有效但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考虑增加剂量;尽可能应用每日1次、24小时有效的长效制剂,达到全天候治疗.其优点是:病人顺从性好、平稳降压,利于减少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及保护靶器官免受损害.

    作者:尹鲁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约1%,估计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对这些患儿,外科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已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良好治疗效果,但外科手术需开胸和体外循环,对机体损伤较大,有一定手术并发症且留有瘢痕.

    作者:赵明中;刘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在现有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已成为目前心衰研究的热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针对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的非药物疗法,2001年首个CRT装置在美国问世,随后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它在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的住院率和心衰死亡率明显下降,为CRT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预后提供了直接的证据[1],对已接受标准药物治疗但心衰仍不能满意控制的患者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军;赵明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全真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病史采集试题简要病史:男性,35岁,突发上腹剧烈疼痛7个小时.你作为住院医师,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简要病史,请将如何询问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的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耳鼻咽喉科相关用药问题的探讨

    表面麻醉药物的使用技巧临床上常用的表面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种:1%丁卡因,0.5%地布卡因,1%达克罗宁,4%利多卡因,20%苯佐卡因等.表面麻醉有两大目的,一是止痛,二是制止反射的发生.

    作者:宋津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的现状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监查,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过敏性休克、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今年以来该药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大量增加.加上去年禁止使用的穿琥宁注射液,国家药监局已经对两种中药注射剂进行了封杀.

    作者:刘士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并失血性休克1例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40岁,因停经78天,不规则阴道出血1个月,大出血1小时,于2005年7月8日15:50入院.以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3月5日,停经40天后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在当地乡医院B超提示早孕.

    作者:张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8例死因分析

    我院1998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病人296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7%.现就8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如何合理选择咨询对象(下)

    在《如何合理选择咨询对象(上)》中,我们介绍了咨客的智力、年龄和咨询内容,都是选择咨询内容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如何选择咨询对象的问题.

    作者:毕金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59岁,因头晕、视物晃动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查体:BP 130/85 mmHg,神志清醒,眼震(-).颈软,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作者:李京晓;张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及/或焦虑症状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伴有抑郁及/或焦虑症状头痛的疗效.结论:氟西汀治疗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严重程度的伴有抑郁及/或焦虑症状头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石守道;胡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治疗顽固性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顽固性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困扰内外科医生的一个临床问题.以往的胸膜腔穿刺活检诊断阳性率不高.胸液标本的细菌学或细胞学检查也常因缺乏特异性而使诊断失败.且需反复穿刺,增加病人感染机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我院利用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诊断及治疗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胸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延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穴位针刺加敷药治疗中风后遗肢体拘挛关节僵直156例

    目的:探寻治疗中风后遗肢体拘挛关节僵直的有效疗法.方法:穴位针刺加敷药.结论:本法可以缓解中风后遗肢体拘挛关节僵直,总有效率为77.2%.

    作者:李民兰;刘建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