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峡;曹述铁;向长和;谢正蓝;易文中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单独给予氨磺必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100~300 mg/d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产品批号100601029)治疗,起始剂量为20 mg/d,并可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加大剂量至60 mg/d。2组均给予8周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30/4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磺必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李小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与对照组(n=21)。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3个月疗效,6个月后的恢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1、2、3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5.45%、72.72%、95.45%,对照组为19.04%、42.85%、85.71%,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各项指标、疗效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周炼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一般抗心绞痛的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除采用常规治疗外,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和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2组的治疗效果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作者:周旭萍;张志强;何荣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Ⅰ缓释片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实验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和维护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GI、PLI、SBI、PD等指标没有差异性,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GI指标为(2.14±0.47)、PLI为(1.17±0.25)、SBI为(1.61±0.37)、PD为(3.91±0.53)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定期维护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硝苯地平Ⅰ导致的牙龈增生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凤仙;管晓娟;仲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锁骨下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0例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2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并发静脉血栓例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静脉血栓5例,观察组并发静脉血栓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要重视并发症,积极采取多项措施预防血栓形成,对发生血栓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证患者化疗的正常进行。
作者:段浏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重叠综合征(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36例老年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将随机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18)。研究组患者使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有9例,部分缓解的有4例,总有效率为72.22%。对照组中完全缓解的有4例,部分缓解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38.8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肺部感染、恶心、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等,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老年MDS/MPD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邢富兴;韩斯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采用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这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在江西省上高县中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按自愿原则筛选7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内固定组(n=38)。2组除常规治疗外分别给予髓内钉手术治疗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感染率、AOFAS评分以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髓内钉组AOFAS评分高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平均愈合时间(19.2±5.8)周、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5.2%)、感染率(4.7%)皆低于钢板内固定组(21.9±7.1)周、16.3%、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髓内钉手术较钢板内固定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毛团员;易倩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与瓜蒌薤白桂枝汤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喘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4例老年慢性喘证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82)。观察组给予麻杏甘石汤与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甘石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老年慢性喘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石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成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
作者:苏燕;韩丽莎;潘桂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总结急性消化道溃疡穿孔在基层医院的诊治体会。方法对36例急性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同时,2例活检组织确诊为腺癌,仅有1例患者转县人民医院,1例患者要求保守治疗好转。结论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组织活检术是在基层医院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有效方法,并能对患者后续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秦希成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栖霞区部分社区妇女阴道炎的发病情况。方法生理盐水湿片法,用显微镜镜检对白带常规进行检测。结果3219例白带常规检测中,清洁度Ⅰ~Ⅱ度的2055例,比率为63.8%;Ⅲ~Ⅳ度1164例,比率为36.2%。非特异性阴道炎182例,比率为5.7%;霉菌69例,总检出率为2.1%;滴虫17例,总检出率为0.53%。年龄20~60岁所有病原菌检出阳性率8.3%。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妇女健康常见的一种疾病,应重视妇女病的普查工作,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加强妇女的健康教育,做好卫生工作,预防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的发生,防止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并对高发年龄段的妇女进行重点干预,对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熙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皮肤科住院治疗的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红斑消退时间、糜烂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和溃烂皮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和护理后均出现了带状疱疹以及口腔溃疡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红斑消退时间以及加快溃烂皮肤愈合时间,同时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素娟;吴光宇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膀胱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140例膀胱癌患者均分为2组(n=7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组成品管圈同时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水平及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也好于对照组,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品管圈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膀胱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玉秀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在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脑损害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7%。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中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体积,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邢守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在治疗老年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21例。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80 mg/m 2静滴,d 1、8。DDP 40 mg腹腔热灌注,d 2、9,每3周重复1次,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CR 1例,PR 13例,SD 2例,PD 5例,总有效率(RR)66.7%,疾病控制率(DCR)71.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0.1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Ⅰ~Ⅱ骨髓抑制、Ⅰ~Ⅱ胃肠道反应及Ⅰ外周神经毒性。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在治疗老年晚期卵巢癌疗效较好,老年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于韦韦;王翠华;佟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丰富康复训练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大鼠40只,预训练后随机均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n=20)。其中缺血组制作脑缺血模型后再次随机均分为丰富锻炼组和正常喂养组(n=10),同时将假手术组随机分为假手术正常喂养组和假手术锻炼组,每组10只;分别于锻炼后3天、1周、2周、4周时行神经功能评估,比较脑损伤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造模缺血丰富锻炼组四个时间段神经功能评分依次为(1.82±0.67),(1.69±0.74),(1.05±0.6)和(0.97±0.21),假手术正常喂养组四个时间段为(1.85±0.38),(1.76±0.48),(1.55±0.42),(1.56±0.39);假手术锻炼组四个时间段为(1.95±0.48),(1.92±0.52),(1.62±0.57),(1.40±0.41);缺血正常喂养组四个时间段为(2.05±0.82),(1.88±0.67),(1.53±0.34),(1.24±0.39)。因此丰富锻炼组数据明显优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复测肢体放置试验和足失误试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丰富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高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毛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于宫外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接诊的2000例产妇中,确诊为宫外孕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50)。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2.3±8.2)min,术中出血量(76.4±15.3)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3±4.1)h,下床活动时间(8.8±0.4)h,住院时间(5.3±1.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够使宫外孕的治疗效果达到理想值,有高效、优质的特点。
作者:查菲菲;洪秀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n=45),2组均给予止咳、退热、解痉、化痰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氯化钠注射液给予静脉滴注,感染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头孢唑林钠联合氯化钠注射液或者氯化钠注射液给予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肺泄热饮根据患者症状给予临床治疗,对比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95.56%,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国庆;刘明辉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液基细胞学联合核基质蛋白22(NMP 22)、膀胱肿瘤抗原(BTA)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96例膀胱癌疑似及随访患者的尿液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68例细胞学诊断阳性和非典型标本同时进行NMP 22、BTA检测,将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液基联合NMP 22、BTA和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72.9%、83.3%、87.5%、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95.0%、80.0%、85.0%、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NMP 22或(和) BTA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膀胱癌的敏感度,并无创伤性诊断方法。
作者:李红全;唐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呼吸综合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分为甲组(n=25)和乙组(n=21)。甲组为机械通气脱机后3 d内可自主呼吸的患者,即脱机成功者,乙组为机械通气脱机后就出现或3d内出现呼吸困难,需重新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即脱机失败者。对2组患者的脱机指标及呼吸综合指数的各项标准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测量记录,甲组二氧化碳分压、机械通气的时间,均显著少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肺顺应性、肺泡氧分压、大吸气压、呼吸综合指数,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呼吸频率显著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综合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果有重要预测价值,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叶敏球;黄跃清;黄丹菊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