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痛为主要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可能与三叉神经系统的缺血、变性、机械性压迫等因素有关;后者则多继发于鼻咽癌转移、血管畸形、面部疱疹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
作者:秦中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多危因素中重要的因素,所以早期防治、控制血脂异常既能预防又能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舒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比较不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临床治疗方案的效果和费用,找出即经济又高效的方案.结论:奥美拉唑组和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组治疗效果相当,后者经济适用,H2受体阻滞剂效果则不理想.
作者:何金国;陈春旺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①放松.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肌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围绝经期妇女生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包括卵泡逐渐减少,逐渐停止活动,性激素合成减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从而引起生殖器官、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系统的一系列变化和症状.
作者:杨培丽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了解中药大黄(庶虫)虫丸联合物理疗法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00例联合治疗组,每日早晚口服大黄(庶虫)虫丸各1粒,每晚用周林频谱仪理疗双乳共1 h,100例对照组每晚用周林频谱治疗仪理疗双乳共1 h,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满后复查.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0%,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丸联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极为有效.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急性乙型肝炎肝外表现很多,但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少见报道.2007年5月我科收治1倒,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文轩;朱康全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围绝经期症状主要是由性激素水平的低下引起,适时和适当补充性激素可以缓解和治疗相关症状.中医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安然度过围绝经期.
作者:祝鑫瑜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见,低血糖症就是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人们注意到,一些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在出现神经性低血糖症状之前,不出现相应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使病人不能认识到低血糖发作,这种现象称为不自觉低血糖(UH).现将所遇到的3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钱龙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优势及静脉反应的防治.结论:留置针可避免静脉重复穿刺,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彭雪梅;袁华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病人因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所发生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当糖尿病病人皮肤神经受损伤时,病人通常不能感觉到挤压或温度的变化,使得皮肤对各种伤害的防御能力降低,因此可能造成皮肤反复受伤.
作者:王虎军;周丽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妇女大约有30~40年时间是在低雌激素状态中生活,其身体及心理均有较多变化,又是各种疾病多发的阶段,例如泌尿生殖器官菱缩及并发感染、骨质疏松并发骨折、动脉硬化并发缺血性心脏病及脑血管意外等.
作者:刘晨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笔者从2002年1月~2004年1月,自拟中药膏散外用兼内服用于本院皮肤科治疗手足癣40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作者:梁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绿药膏-山莨菪碱混合凝胶对局部Ⅰ度、Ⅱ度冻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门诊局部冻伤病人150例,以无菌棉球蘸绿药膏-山茛菪混合凝胶局部轻擦、轻揉、按摩患处,每天3次,直至痊愈.结果:150例患者外用绿药膏-山莨菪混合凝胶3~7d,冻伤均治愈,无1例发生溃疡.结论:绿药膏-山莨菪碱混合凝胶,治疗局部Ⅰ度、Ⅱ度冻伤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徐旭;罗元满;高立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是指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以及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功能严重受损的疾病.
作者:余振球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住,可伴发各种器官,尤其是脑、心、肾脏、神经损害或功能不全,导致残疾或者死亡.
作者:郑秀玲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近年来,我院应用局部封闭治疗腱鞘囊肿22例,效果满意,此法简便实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组患者的抵抗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并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杨杰;郭明;薛秀杰;张宗辉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