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朝;曲宏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lization)的护理.方法 对17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TAOE的患者,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对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心理、饮食等相关方面的护理.结果介入治疗的顺利完成,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给予肝癌术后行介入治疗患者良好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谢海燕;花晓丽;黄加胜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76例B-CS患者肝静脉变化情况、手术前后下腔静脉和门静脉主干内经或血流量进行了检测,同时在术中测量了下腔静脉压力和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的变化.结果Ⅰa型21例, Ⅰb型6例,Ⅱ型23例,Ⅲa型17例,Ⅲ b型9例.62例主肝静脉病变,副肝静脉(肝右后下静脉等)和(或)尾叶静脉扩张30例,肝内出现肝静脉交通支47例.肝后段下腔静脉病变53例.介入治疗23例,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血栓取出术5例,下腔静脉转流术16例(包括腔-腔和腔-房人工血管架桥术),门-腔分流术28例(肠-腔、脾-腔和脾-房人工血管架桥术),脾-肺固定术4例.介入和下腔静脉转流术后下腔静脉内径变窄和压力明显下降(P均<0.05);分流术后FPP降低(P<0.05).术后门静脉主干内径缩小(P<0.05),平均流量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开放人工血管后短时间内(30分钟)可见肝脏从边缘开始质地变软,颜色由暗转红.近期随访(出院前)下腔静脉通畅,其远端扩张缓解,人工血管通畅.16例上消化道出血或食管静脉重度曲张患者进行胃镜复查,12例曲张程度减轻,4例消失.结论 B-CS表现有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其特点结合病变类型,可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测(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党晓卫;徐大千;张瑞芳;朱岩举;马亮亮;许培钦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大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节段阻塞型Budd-Chiari syndrome (SOVC,Segmental obstruction of the IVC)前后血流动学变化,探讨其安全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SOVC患者38例,在DSA监视下,先用小球囊预扩张,后以直径25 mm~30 mm大球囊治疗性扩张下腔静脉.结果 26例患者成功血管成形治疗,病变血管内径,术前2.77±2.32mm,术后即刻16.88±2.99mm,一月后10.61±2.45mm,病变远心段IVC压力:术前33.73±8 24cmH2O,术后12.77±2.79cmH2O;侧枝循环显影基本消失.随访6月~6年4个月,复发事19.23%.结论 大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SOVC,安全,有效,术后近期病变血管回缩是影响其远期疗效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靳海英;张和平;韩新巍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前、后性激素变化及闭经原因.方法 对183例子宫肌瘤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测定栓塞前后的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观察术后闭经情况.结果 177例未闭经患者,促卵泡素术前8.72±3.23 IU/L、术后6月9.81±1.92 IU/L,促黄体生成素术前11.72±6.21 IU/L、术后6月13.58±2.31 IU/L,雌二醇术前162±56 pg/ml、术后6月185±76 pg/ml.栓塞前后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t检验),6例术后出现闭经患者性激素变化较明显.结论 在双侧卵巢支未被完全异位栓塞时,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对性激素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双侧卵巢供血动脉的栓塞可导致闭经.
作者:侯昌龙;郭文波;谭国胜;沈俊杰;杨建勇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16例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回顾性统计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之内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并电话随访了全部患者家属以获得生存信息.结果 9例患者行胆道内外联合外引流、6例行外引流,1例同时行右肝管内外引流加左肝管外引流.介入术前、后谷丙转氨酶分别是(123.3±69.8)IU/L、(54.1±27.5)IU/L;谷草转氨酶分别是(186.5±149.2)IU/L、(96.8±72.9)IU/L;白蛋白分别是(30.5±3.8)g/L、 (27.7±4.3)g/L;总胆红素分别是(368.9±148.1)μmol/L、 (218.3±145.7)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是(272.2±133.2)μmol/L、(141.5±115.7)μmol/L.除白蛋白外,介入手术前后相对应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患者2月、4月、7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6.7%、22.5%、7.5%.中位生存期3月.结论 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积极行PTBD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生存期.
作者:余文昌;张孔志;陈示光;郝明志;林海澜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大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大咯血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结果 38例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均即刻止血.结论 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大咯血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手段,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钱爱翠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产妇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6例产妇明确诊断有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选择27例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辅以取栓、溶栓等综合治疗,术后随访.结果 27例均成功置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置入时间15~41天,平均24天,取出时拦截有血栓17例(62.9%),24例(88.8%)在预期时间一次取出.3例(11.1%)因拦截有较大血栓经再次溶栓后取出,取出后随访3~6个月,并行抗凝治疗,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结论 临时性腔静脉滤器能有效减少产妇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患病治疗期间肺栓塞发病率及死亡率,并能避免永久性滤器置放的中远期并发症.
作者:李刚;李海青;刘善坤 刊期: 2009年第35期
随着对比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高龄、有严重合并症患者中的应用,如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容量不足等患者,使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成为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主要原因,占发病率的11%.本文主要介绍有关CIN发病机制方面的实验室研究进展、CIN危险因素等方面的重要临床资料的研究进展以及防治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娄明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DSA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及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对5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5例患者中,3例造影表现为假性动脉瘤形成,其中1例合并动静脉瘘.2例表现为切口处血管出血.5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止血效果,术后随访均无再次出血.结论 血管造影可以明确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介入栓塞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具有疗效快,安全性高,损伤小,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
作者:赵云;谢春明;杨敏玲;庞宁东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6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观察痛经程度、月经量、贫血、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痛经症状明显缓解33例(91.67%),消失3例(8.33%),有效率为100%,17例患者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17/21),所有贫血病例Hb恢复到正常值(100%),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2.36%,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患者接受程度高.
作者:姜星;李家平;许卫国;李鹤平;雷萍;李敏 刊期: 2009年第35期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不能外科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方法.由于这两种介入疗法的局限性,术后常出现肿瘤病灶的残存或复发.因此准确地评价TACE及RFA术后疗效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在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术后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CT及MR对肝细胞癌TACE及RFA术后的评价作简要综述.
作者:黄文薮;朱康顺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比较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HCC)与单独TACE治疗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国内关于TACE+RFA与单独TACE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 4.2软件,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个实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单纯TAOE相比,TACE+RFA的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高,差异有显著性(=1.36、1.78及2.61,<0.01).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的远期疗效较单独TACE治疗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范文哲;李家平;李鹤平;王于;谭国胜;陈志辉;向贤宏;陈伟;杨建勇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转基因鼠前列腺癌模型生长过程中的血流灌注情况并报告初步介入治疗结果.方法 6只转基因鼠前列腺癌模型及正常小鼠5只进行CT灌注成像;1只转基因鼠前列腺癌模型进行介入手术(TAE).结果肿瘤边缘的BF、BV,大于肿瘤中心和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MTT方面,三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PD方面,肿瘤中心大于肿瘤边缘和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1只转基因鼠成功行介入手术(TAE),CT扫描显示碘油沉积在肿瘤内,处死后病理观察肿瘤坏死严重.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评价转基因鼠前列腺癌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介入治疗对前列腺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申刚;陈德基;Jim.Xuan;T-Y Lee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Sorafenib对肝动脉栓塞(TAE)后VX2瘤血管生成和肝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2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Sorafenib干预组,n=5),B组(单纯TAE组,n=8);C组(TAE+Sorafenib组,n=9).A组动物分别在喂药前1天、喂药后第1、15天行肝脏CT灌注扫描.B、C组动物在TAE术后第1、15天行CT灌注扫描.各组动物第15天肝脏取样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服药后第1天肝动脉灌注量(HAP)与门静脉灌注量(PVP)无明显改变,第15天HAP增加.B组TAE术后第1天HAP减少,第15天HAP明显恢复.C组术后第1天HAP明显下降.第15天PVP较前明显下降,而HAP增加,免疫组化显示瘤周肝组织及瘤内VEGF的表达较另两组明显减少.结论 Sorafenib抑制瘤内和瘤周肝组织的VEGF的过度表达,对TAE术后门脉灌注量有减少作用.
作者:李家平;王于;李鹤平;黄勇慧;范文哲;向贤宏;陈伟;杨建勇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索微波刀凝固治疗肝癌等实体瘤单刀的较佳治疗技术参数,以便提高疗效.方法 使用冷循环微波刀进行离体猪肝治疗实验,借鉴实验结果用70W~75W,10分钟~15分钟治疗人体转移性及原发性肝、肺、肾癌共11例.结果离体猪肝凝固范围(纵径×横经)分别为:70W,单刀,5分钟为3cm×2.3cm、10分钟为3cm × 3cm,15分钟为4cm×3.2cm.75W,单刀,15分钟为4cm × 3.8cm;70W,双刀,15分钟为4cm×6cm.11例人体肿瘤其近期疗效为:CR2例(18.2%),PR4例(36.4%),SD3例(27.3%),PD2例(18.2%).结论 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实体瘤局部疗效确切,且微创、副作用少而轻、简便易行,可用于凡可定位并能穿刺到位的多种实体瘤,并可与化疗等疗法有机结合.对于肝肿瘤单刀70W~75W,10分钟~15分钟大有效凝固范围(纵径×横经)为3-4cm×3-3.2cm,故以170w,15分钟较为适宜.对于大径<3cm的病灶单刀一次性治疗即可,对于大径>3cm的病灶以单刀多点叠加治疗可提高疗效且经济而实用.只要布针(刀)合理无盲区必有可靠疗效,若留盲区便有残存,复发或进展即难免.
作者:何续逊;夏月琴;孙雪琴;陈艳;董正宇;金诚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瘤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例先后行放射治疗及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68岁.病理证实其肝脏原发肿瘤为肝细胞癌.外科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15个月CT或MRI检查提示不同部位骨转移瘤,伴不同程度局部疼痛.其中1例为胸骨上段转移瘤;1例为右第十前肋局灶性膨胀性骨质破坏;2例右髂骨区出现不规则骨质破坏并有软组织肿块;另1例第4腰椎骨转移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及神经根压迫症.5例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及不同方式的介入治疗.联合治疗前后以目测模拟法(VAS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分级,并以影像学复查评价转移灶局部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治疗前其疼痛VAS评分均在7分以上.联合治疗后完全缓解(VAS评分降至0分)2例,明显缓解(VAS评分降至1~3分)1例,中度缓解(VAS评分降至4~6分)1例,无缓解(VAS评分仍为7~10分)0例.5例患者联合治疗后AFP下降均>50%.影像学复查提示骨转移病灶局部骨质破坏基本停止,软组织肿块明显缩小.病人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不依赖镇痛药物的前提下基本可达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结论 放射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瘤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谭国胜;张冰;李鹤平;范惠双;杨建勇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血管,对出血侧血管用明胶海绵制成不同颗粒和条进行栓塞.结果 10例患者全部成功止血,痊愈出院.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多种产后子宫出血的救治.
作者:李华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对现有肝硬化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改良,构建出稳定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并降低制模过程中大鼠的死亡率,为相关的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疾病模型.材料与方法 100只Wistar雌性大鼠,按0.5ml/100g剂量予以皮下多点注射50%CCl4的色拉油溶液,每周注射2次并称量其体重,同时以10%乙醇溶液为其惟一饮用水源,体重降低大于或等于10g以上时,暂停给药,并改用自来水为饮用水源,直到体重恢复到下降少于10g时继续上述方案.结果 100只Wistar大鼠14周后,死亡14只,成模86只.结论 经过改良的肝硬化大鼠制模方案可增加建模的成功率,并可形成由慢性肝炎转化而来的小结节性肝硬化模型.
作者:向贤宏;李家平;陈柳琴;谭国胜;陈伟;杨建勇;李鹤平 刊期: 2009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并发瘘道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6例食管癌放疗后并发瘘道的患者给予食管覆膜支架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10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成功率100%;瘘道完全堵塞101例,占95%;18mm内径支架与16、20mm支架在引起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P<0.05).87例肺部炎症患者术后完全吸收好转67例,占77%.结论 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是食管癌放疗后并发瘘道形成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黄满平;梁赵玉;于小平;李国文;何庆 刊期: 2009年第35期
肺栓塞(PE)正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近十年来随着介入器材和技术的发展,介入在诊断和治疗PE中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
作者:吴林霖;颜志平;罗剑钧 刊期: 2009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