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在手术室的管理

钱跃飞;孙慧芳

关键词:围手术期, 预防应用, 抗生素, 手术室, 抗菌药物, 医院管理水平, 医疗护理质量, 卫生行政部门,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领导, 医护人员, 药物管理, 外科, 术前用药, 管理部门, 危害性, 总结, 制度, 滥用, 科室
摘要:近年来,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已经众所周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药事管理部门、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为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都把抗菌药物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我院从2003年开始普遍执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的制度,手术室积极配合有关科室,认真做好术前用药的管理,以确保抗生素合理、正确地使用,使抗生素在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中发挥大作用.现总结如下.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前应用MTX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MTX在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前应用的疗效.方法 将63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患者分为术前应用MTX组(观察组)和术前不应用MTX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HCG值下降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手术中处理患侧输卵管的时间短(P<0.01),术后HCG值两组均有明显下降,组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前应用具有明显杀胚作用,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红;付艳姝;熊矿辉;钱菊兰;陈燕;劳佩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35例作急症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5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指征顺次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为主.剖宫产子宫切除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子宫切除.结论 子宫切除是抢救产后出血,挽救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防治产科严重并发症,降低剖宫产可减少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

    作者:陈可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酒精湿敷在骨科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酒精湿敷对骨科术后发生局部肿胀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骨科术后发生局部肿胀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75%酒精湿敷三天,观察组(n=50)未予局部外敷.评估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骨科术后发生局部肿胀病人合用局部酒精湿敷能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祝翠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三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三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CA)的院前急救中的运用对比,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3年1月~2006年12月现场抢救CA患者32例,随机采取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 气囊-面罩通气组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 在院前抢救CA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心脏胸外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

    作者:孟晓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取蟾蜍坐骨神经-胫腓神经,用电生理方法分别测定其在三种高渗葡萄糖溶液(任氏液中分别加入10%,20%,40%葡萄糖),及20%甘露醇注射液中其动作电位的幅度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三种高渗溶液均可使动作电位幅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在一定范围内其效果与渗透压高低明显呈正相关.结论 高渗透压能通过脱水作用等机制对神经动作电位进行抑制.

    作者:金叶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在全麻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方法 选择全麻病人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6岁,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组,Ⅱ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Ⅰ组在舌骨大角与甲状软骨上角之间注入2%利多卡因2~3 ml阻滞喉上神经,然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2~3 ml行气管表面麻醉,Ⅱ组不实施上述操作,两组均以力月西0.05mg/kg、芬太尼4ug/kg、异丙酚1mg/kg、万可松0.1mg/kg依次静注,快速诱导插管,插管困难者排出本研究,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min、3 min、5 min、10 min的SBP、DBP、HR、SpO2.结果 Ⅰ组SBP、DBP、HRSpO2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Ⅱ组SBP、DBP、HR在插管后明显增高,其中插管后1 min与插管前、Ⅰ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插管后3min与插管前、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在全麻插管中能有效减少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是相对安全、效果理想的一种麻醉方法.

    作者:姜景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段蕴铀人本化的特色医疗之路

    从1954年建院初期仅有2个科室、200张床位,到2006年拥有54个专业科室、近千张床位,年收治病人1.5万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走过近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凭借其一流质量与服务,博得了广大病人的认同和赞誉.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海军总医院除了经济效益连年增长之外,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庞国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保费用结算方式对医院的影响分析

    医保费用结算方式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和主导地位,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关键系统之一.结算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效果,也决定了医疗卫生服务的供方-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方向[1].龙岩市于2001年1月起正式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行按住院人头付费与部分专科疾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医保统筹基金的浪费,较好地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规范了医院的医疗服务,发挥了结算方式在医保管理中的作用,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在医保和医改的进程中保持蓬勃发展.

    作者:卢竹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γ-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发作的阻碍作用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γ-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发作的阻碍作用.方法 将168例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成四个组即:普米克令舒组、γ-干扰素组、联合运用普米克令舒和γ-干扰素组和对照组,观察一年内再次发生喘息的例数.结果 γ-干扰素组一年内再发喘息数为14例,普米克令舒组为13例,联合组为4例,对照组为22例.结论 联合应用γ-干扰素、普米克令舒较单独应用普米克令舒对再次喘息的阻碍作用更佳.

    作者:王洪蓉;钟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据第5个全国防治高血压日特别报道,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已达1.3亿,且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直接的危险因素,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因而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键环节.

    作者:何茉莉;连珍;杨可;许国娟;梁城英;吴敏敏;滕毓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综合大学附属医院人才开发探讨

    综合大学附属医院人才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是学科带头人普遍担任行政职务;二是中层管理干部积极性不高;三是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四是人才梯队结构普遍为倒金字塔型;五是职称晋升这一人才开发的渠道存在不足;六是高层次学术人才流动性大.对策和建议:一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转变唯学历、职称是举的状况;二是采取措施对现有人才进行多种形式的管理和业务培训;三是转变学而优则仕观念,建立合理的领导班子和科主任配备体制.

    作者:康乐荣;徐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MRI在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43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母细胞瘤常位于小脑半球及蚓部,其它部位少见.可多发和伴发腹部脏器病变.大囊小结节征是囊型血管母细胞瘤的特征表现,其MRI信号在平扫各加权像上均高于脑脊液信号;实质型信号强度在T2加权像上随TE时间延长而升高,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结论 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但需与囊型胶质瘤、单纯囊肿、脑膜瘤、AVM等鉴别.

    作者:王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右心室心梗合并休克1例报告

    我院于近期成功救治一例急性下壁、正后壁、右心室心肌梗塞合并严重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京平;孙海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谈医院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场管理变革运动,是新经济时代对传统分工理论的突破.本文简述了医院业务流程再造的历史背景,以及应用中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思想;介绍了美国和台湾医院推行BPR的成功经验和不足,阐述了医院实施BPR的具体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以期对当前医院推行BPR的尝试和探索有所借鉴.

    作者:孙刚;周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例药物过敏试验的护理分析

    临床为了治疗的需要,患者往往须在一定时间内做多种药物过敏试验,为了合理使用药物,充分发挥药效.我们应有计划地进行操作,认真观察药物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并做好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抢救准备,以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黄任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数字化医院就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己取得长足的发展.全国许多医院实施了门诊快速就医解决方案,虽然各医院的解决方案略有不同之处,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都是互相借鉴模仿.由于没有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发展,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不足,只可称之为第二代电子化就医模式.由于至今没有一个性能优越、功能齐全的理想解决方案,全国就形成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的局面,造成了数字化医院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本研究课题主要目的 是研究与开发先进的第三代数字化就医模式:门诊病人标识快速就医系统.本文主要介绍部分综述评价内容.

    作者:姬玉莎;姬烨;石立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穴位注射小针刀配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

    目的 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后行小针刀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粘连性肩周炎.方法 对100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用玻璃酸钠注入肩关节腔后行小针刀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1~3个疗程后,对其总有效率,肩关节上举、背伸以及各个方向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其治疗较单纯针灸推拿治疗的疗效高,对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疗效好.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小针刀配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疗效肯定.

    作者:楼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及操作方法.方法 对16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后侧入路国产PDLLA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6~12个月随访结果:16例骨折均愈合,抽屉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平均92分.结论 对有移位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行后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疗效可靠,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不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作者:张世权;刘安庆;肖德明;尚宏喜;李伟;谭纪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激光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尖锐湿疣与单纯激光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激光手术联合万乃洛韦口服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用CO2激光手术治疗CA进行了对比观察.方法 将91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二氧化碳(CO2)激光手术联合万乃洛韦口服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9.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激光手术联合万乃洛韦口服治疗尖锐湿疣具有临床疗效好、副作用较少、复发率较低的作用.

    作者:杨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肠癌病人术后化疗的护理体会

    总结35例肠癌术后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在患者化疗前后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采取积极的护理对策,能够使患者顺利渡过化疗阶段.

    作者:徐文亚;黄静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