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涛;李莉;王成刚
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0月于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其中33例患者行尿道电切治疗(电切组),术后给予静脉、膀胱灌注化疗,36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根治组),术后给予静脉化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累积住院时间、肿瘤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3年存活率(OS)等。行Log-rank单因素和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潜在危险因素。结果与根治组相比,电切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20、-18.393、-7.205,P<0.01);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及3年存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0.361,P>0.05);Log-rank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及T 3期患者的预后较差,为3年RFS及OS的危险因素(χ2=8.183、21.548、8.427、12.410,P<0.01);进一步行Cox 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5 cm为术后患者3年RFS的危险因素(RR=3.658,95%CI:1.875~7.137,P<0.01),T 3期和肿瘤直径≥5 cm 为影响患者3年OS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风险较小,联合辅助静脉、膀胱灌注化疗能够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直径≥5 cm、T3期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薛亚岗;缪惠东;侯建华;顾红星;沈锋;袁晓林;刘海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外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48例,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术后6、24、48 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血流信号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与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显著改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强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间收治并确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试验组A: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同时口服甲硝唑;试验组B: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对照组C:给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结果观察3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和复发率,其中,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例(94%)、83例(83%)、85例(85%),治愈率分别为88%、68%、70%,复发率分别为16%、41%、39%,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可靠。
作者:兰丽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乳腺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8月收治的69例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对这69例患者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钼靶X线检查以及乳腺MRI检查,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计算超声+钼靶+MRI、超声+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69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57例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超声+MRI的敏感度为80.70%,特异度为58.33%,准确性为76.81%,阳性预测值为90.20%,阴性预测值为38.89%;超声+钼靶+MRI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83.33%,准确性为91.30%,阳性预测值为96.36%,阴性预测值为71.43%,其中两种联合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62、1.815、1.632、3.348,P>0.05),而两组的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08,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时,应对患者进行乳腺MRI、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联合检测,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作者:张新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风险规避作用。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ICU患者22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3%,相比于对照组的14.91%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介入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出血后24 h内进行手术,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出血后24 h外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对照组。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的A组和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的B组。对比术后GCS昏迷指数。结果观察组的GCS昏迷指数为(14.57±1.3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1.09±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术后GCS昏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手术时机为出血后24 h内,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马金福;杨新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颅内锐角血管或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87例,通过DSA明确诊断颅内伴有动静脉畸形或静脉瘘,均通过微导丝与微导管塑型成袢技术超选治疗。结果18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微导管成袢技术塑型治疗,均成功完成手术操作,其责任动脉保留较为良好。术后即可造影结果中169例患者为稳定,13例为再通,5例为血栓形成。术后7例患者出现轻度血管痉挛,其中2例发生血管事件。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中17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达到5分,余下16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拉斯哥预后评分为3~4分。结论在治疗锐角血管或动脉瘤中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超选介入,手术成功率较高,并且疗效确切,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季明;李瑞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差异化阶段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3月来该院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3例,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差异化阶段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不同指标的差异。并对其作出比较评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后VAS疼痛的评分作出比较,研究发现术后6 h以及术后24 h内,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的生存质量作出比较,研究发现,进行差异化阶段护理的患者比着常规护理的患者生存质量,情绪控制,症状改善效果都要优秀,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作出比较,研究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距,护理后,研究组SAS,SDS的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评分。结论差异化阶段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有着明显的应用效果,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情,降低患者压力,有效地降低患者疼痛感,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延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研究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纳入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对入组病例实施增强扫描以及腹部平扫,然后以彩超扫查,以临床病理诊断为参照评估两种方法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效果。结果与B超检测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对于肠梗阻定性以及绞窄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用急性肠梗阻诊断效果满意,诊断符合率更高于常规B超检查,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前来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45例患者,对比组患者给予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3.3%,对比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0%,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胃癌疾病症状,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复,为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和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阻塞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5月—2014年10月取犬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7只和对照组7只。开胸,应用无损伤滑线从心外膜在接近冠状静脉窦口处结扎阻塞冠状静脉窦,对照组不对冠状静脉窦结扎。结果实验组冠状静脉窦阻塞后当即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0.05 mV,偶有aVR导联ST段压低;阻塞30 min ST段恢复到基线水平;60 min ST段出现压低约0.05 mV,偶见aVL导联ST-T改变;阻塞120 min ST段又恢复到基线水平,偶见短暂Q波。有一例在结扎约40 min时,QT间期出现突然延长,然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冠状静脉窦阻塞可导致心电图肢体导联呈ST-T改变。
作者:闫世云;杨朝宽;楚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还原性谷胱甘肽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182化疗药物引发的肝损害患者资料,根据用药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96例,设为A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86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评价。结果 A组和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6.1%,成本分别为(798.3±43.9)元和(859.9±55.7)元,价效比为(870.8±41.6)和(999.3±66.9),A组成效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的疗效好,成本低,相对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应用价值更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阮志稳;崔亚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该院就诊的112例(112只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6例(56只眼)。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22%,优于对照组的83.93%(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深层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德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疼痛管理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94例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住院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疼痛管理,包括疼痛评估、情绪调节、分散注意力、药物止痛及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1 d、术后1 d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t=2.69,P﹤0.05)。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7.9%(46/47)和93.6%(4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疼痛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间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付桂芹;刘红;杜丽;刘玉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先天性胆管囊肿,亦称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该病具有分型复杂、症状无特异性、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等特点。因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常合并肝、胆、胰疾病,极易被误诊或者漏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随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该病在病理、形态、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所发展,该综述通过其病因、分型着手,对近年来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治疗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路景绍;吴璇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雌性大鼠腺性膀胱炎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选取雌性大鼠50只,其中42只建立腺型膀胱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大肠埃希菌灌注组(34只)、生理盐水灌注组(8只),另外8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同等条件饲养下,50 d后处死各组大鼠,切取膀胱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3组大鼠在体重变化及死亡率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33例大鼠感染腺性膀胱炎,感染率97.0%,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大鼠膀胱标本常规病理切片、透射电镜均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结论大鼠膀胱灌注大肠埃希菌可导致腺性膀胱炎,其病理表现与人类腺性膀胱炎具有相似性,可据此制作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
作者:蔡蔚;谢海平;龙蠡;谢晓;杨华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在肠癌肝转移患者化疗期间的护肝作用。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部收治的80例肠癌肝转移欲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而试验组40例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化疗后试验组患者ALT、AST及TBil显著升高,但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下降,但其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对肠癌肝转移患者化疗护肝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叶涛;李莉;王成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诊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其中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25例,结合患者的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核磁共振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联合应用评估,同时患者分别为粘连胎盘、植入性胎盘以及穿透性胎盘,结床分析。结果在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与磁共振和彩超联合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无合患者的病症分型对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进行临统计学差异(P﹥0.05),但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对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判定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透性胎盘的诊断中其应用价值高,而在粘连性胎盘的诊断中其应用价值则相对较低,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对患者的临床分型也有一定的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菌斑显示剂在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口腔维护中的作用。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义齿修复的62例患者共78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9颗种植体。在修复后的口腔自我维护中,对照组给予一般维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菌斑显示剂,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参数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率。结果种植体完成修复2周后,两组患者PLI、SBI、PD和菌斑指数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所有患者观察组PLI、SBI、PD和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后1年内,观察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平均发生率为45.6%,对照组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口腔自我维护能够显著降低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使用菌斑显示剂让患者对菌斑有良好的自我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张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单纯光疗与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度黄疸足月新生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光疗,研究组在光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至出院时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67.8±37.2)μmol/L和(157.2±33.7)μmol/L,说明研究组患儿胆红素的降低程度更高(P﹤0.05)。结论对重度黄疸足月新生儿采用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