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切除中鼻甲的手术效果探讨

朱琳玲

关键词: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 内镜手术, 中鼻甲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并完全切除双鼻中鼻甲,对照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但不切除双鼻中鼻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26%、1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2%、26.32%(P<0.05);观察组的反射性头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疗效显著,术后近远期复发率较低,但存在反射性头痛等并发症,需严格选择病例和掌握手术技术。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与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入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多次腰椎穿刺术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治疗,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记录脑脊液红细胞计数低于100×106/L的时间,观察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为(12.52±1.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脊液红细胞约100×106/L时间为(7.24±1.53)d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内癫痫、脑积水、脑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0.0%、5.71%、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22.86%、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好率为57.14%明显高于对照组31.43%,死亡率为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引流能够缩短引流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伟丰;杨瑞生;黄春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恙虫病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恙虫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该院住院的符合恙虫病诊断标准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只用阿奇霉素0.25~0.5 g/d;治疗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合用热毒宁20 mL/d。比较两组患者7 d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相同,但治疗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退热时间为(8.2±3.1)、(32.6±8.4)h肌肉酸痛,乏力明显改善。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恙虫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徐国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排尿排便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排便困难发生率及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肛肠外科术后排便、排尿困难,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吕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癌介入治疗中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情况,以更好的指导临床介入治疗。方法从该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随机选择350例进行研究,均行DSA检查,对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肝动脉起源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63例患者的变异动脉直接参与到肿瘤的供血之中,46例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6例起源于腹腔干,4例起源于胃左动脉,3例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起源于腹主动脉,1例起源于肝总动脉。结论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中,直接参与肝癌瘤体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在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DSA资料来制定介入治疗方案。

    作者:李世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240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对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病理特征,探讨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有效的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从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时间段内前来就诊的患者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对这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诊断资料主要包括术前甲状腺触诊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实验测定的甲状腺有关激素含量,术前对患者进行了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术中取得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资料等。结果240例患者在经术前甲状腺触诊结合甲状腺相关激素含量结果得到诊断,90例确诊患者采取激素非手术治疗,80例有效,避免了对患者甲状腺进行误切;150例患者因误诊采取的手术治疗,单叶切除30例,峡部切除10例,单叶大部切除加峡部切除30例,次全切除80例,给患者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较为复杂,同时可能是其它甲状腺疾病的前期病变或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同时发生。该次研究说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临床上误诊率极高,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杨云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应用自拟化湿柴平汤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析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不同量化分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中医分型中阳黄证60例,阴黄证40例;并将其分为阳黄治疗组(n=30)、阴黄治疗组(n=20),阳黄对照组(n=30)、阴黄对照组(n=20)4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BIL、DBIL、AST)情况。结果阳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阳黄对照组(P<0.05)。阳黄治疗组、阴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DBIL、AST明显优于阳黄对照组、阴黄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疗效明确,特别是阳黄型黄疸,能明显恢复患者肝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作者:王君璞;张永康;徐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精神病护理工作中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48例,采用普通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种入路的疗效

    目的:应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和双侧椎弓根入路两种方法完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2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该院于2011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依次分为A组即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者和B组即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者,分别以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各组的术后VAS评分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P<0.05);但A B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完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较双侧椎弓根入路可以获得同样理想的疗效。

    作者:刘跃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泌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讨论研究老年泌尿感染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整群选取3043例次清洁中段的尿标本送检,采用VITEK-60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实验和鉴定菌株。结果样本结果分析显示,其培养阳性率为39.9%,分离真菌<占28.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9.4%,主要包括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占52.0%,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分离株耐药程度也较高。结论对引发疾病的病原菌及相关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选择针对性药物抑制病原菌繁殖,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宇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炎4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在急性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42例为观察组,行葛根芩连汤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行西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炎治疗中,葛根芩连汤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范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结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医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38例,对比组进行低流量吸氧,通过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以2.0 g头孢哌酮+10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采取痰热清注射液20 mL+5%,250 mL葡萄糖溶液和头孢哌酮联合使用对病患实施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恢复程度,对于痰热清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效果展开分析判定。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为78.95%,两组病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病患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比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结合使用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有良好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姚成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的血糖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孕妇在妊娠期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前来该院就治的100例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孕妇在妊娠期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都得到良好的改善,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孕妇妊娠期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莫愈君;莫国欢;林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出生缺陷预防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出生缺陷预防关系及其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55名妇女作为观察组,另以参与调查研究且未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8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为两组孕妇建立档案,对随访情况进行记录,登记妊娠结局、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两组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3%(1例唇腭裂),显著低于对照组1.9%(3例唇腭裂、2例神经管畸形、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指/趾畸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等单项缺陷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在已婚适龄女性孕产前的应用可有效防治自身疾病,并通过对相关风险因素的干预、评估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大限度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郭勇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肝胆结石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研究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残余、胆瘘、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可较快恢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存在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彭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26例曲美他嗪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6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选取该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0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为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豫)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豫)(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LVEF、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LVEF、CRP,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波;李福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及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征象,与慢性血吸虫病的病理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提升对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准确度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均进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的手术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腹部CT结果显示,所选取的患者中肝脏钙化346例,所占比例为94.02%,主要表现为地图样钙化;肝硬化234例,所占比例为63.59%,CT表现征象有肝硬化、肝脏变小肝叶比例失常等特征,脾脏CT表现主要有脾脏增大302例,脾脏钙化42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82.07%和11.41%,结肠CT表现主要有结肠壁钙化118例、结肠壁增厚69例和合并结肠癌33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2.07%、18.75%和8.97%。结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损伤腹部的脏器,其主要影像特征是不同形态出现钙化影,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病理性也有所改变。因此,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结果比病理结果更明确,这显示了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是诊断慢性血吸虫病是否对脏器病理产生损害,确定损伤程度的重要的影像检测手段。

    作者:蔡雨;徐陵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综合分析在对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腰椎后路减压的办法,并结合使用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段,揭示了使用以上的手术方法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后的实际效果。方法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84例患有腰椎邻近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施行单纯减压,观察组施行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的临床效果的回访记录与其术前的病症及治疗记录做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总有效率(95.23%),在术后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作者:侯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在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右丙亚胺注射液单用,参麦注射液单用及右丙亚胺参麦注射液联合使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5例已明确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每组患者均应用含有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A组:右丙亚胺组,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30 min将右丙亚胺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 B组:参麦注射液组,对化疗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保护心脏治疗,用法为50 mg/d静脉滴注。 C组:联合用药组,化疗同时联合应用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保护心脏。每组药物均在化疗期间使用,化疗结束后停止使用。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心肌酶数值变化,心电图改变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比较3组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变化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观察其心脏损害的程度及比例。结果表明C组患者各种心脏损害的指标均低于A,B两组。结论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对于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患者,可明显减轻其心脏毒性作用,可作为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新途径。

    作者:王璇;房金凤;牟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54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腹腔镜组为5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为54例患者行经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18.35±2.98)min,术中出血(96.06±1.86)mL,术后排气时间(22.13±0.53)h ,术后住院天数(4.17±0.15)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天数短,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扩大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指征。

    作者:陈峥峥;赵卫东;万安;沈国栋;王晓丽;张爱君;胡卫平;孙芳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道管理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呼吸道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FEV1[(2.90±0.04)VS(1.90±0.05)]L、FEV1/FVC[(0.59±0.02)VS(0.45±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与对照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