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切除中鼻甲的手术效果探讨

朱琳玲

关键词: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 内镜手术, 中鼻甲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并完全切除双鼻中鼻甲,对照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但不切除双鼻中鼻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26%、1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2%、26.32%(P<0.05);观察组的反射性头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疗效显著,术后近远期复发率较低,但存在反射性头痛等并发症,需严格选择病例和掌握手术技术。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及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征象,与慢性血吸虫病的病理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提升对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准确度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均进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的手术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腹部CT结果显示,所选取的患者中肝脏钙化346例,所占比例为94.02%,主要表现为地图样钙化;肝硬化234例,所占比例为63.59%,CT表现征象有肝硬化、肝脏变小肝叶比例失常等特征,脾脏CT表现主要有脾脏增大302例,脾脏钙化42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82.07%和11.41%,结肠CT表现主要有结肠壁钙化118例、结肠壁增厚69例和合并结肠癌33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2.07%、18.75%和8.97%。结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损伤腹部的脏器,其主要影像特征是不同形态出现钙化影,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的病理性也有所改变。因此,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结果比病理结果更明确,这显示了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是诊断慢性血吸虫病是否对脏器病理产生损害,确定损伤程度的重要的影像检测手段。

    作者:蔡雨;徐陵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50例儿童肾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期间在该院收治的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0例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在50例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获得性肾小球疾病33例,占66%。先天性肾脏畸形12例,占24%。②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临床表现为肾性贫血、高血压、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生长发育迟缓和感染等。③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均有贫血,血红蛋白与血肌酐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过于笼统,没有针对结果。结论小儿肾功能不全以获得性肾小球为主要发病原因,肾功能减退越明显,贫血越重。临床上慢性肾脏疾病患儿如出现持续性贫血时应警惕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可借助于贫血的程度帮助估计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尽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梁冰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术前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入该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浸润深度、切缘阳性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5.26±12.84)min、(442.36±26.39)mL、(21.63±4.9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浸润深度>1/2的几率分别为7.5%、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抑制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

    作者:蒋明;高小盼;陆晓;来凤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结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结合美托洛尔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4月-2014年4月以来,在该院心内科进行临床治疗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厄贝沙坦结合美托洛尔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的DBP、SBP、HR、LVESd、LVEDd以及LVEF水平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0%),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结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理想、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

    作者:徐时平;朱琳莲;潘小进;姚成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近况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目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临床应用较多。该研究就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承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癌介入治疗中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情况,以更好的指导临床介入治疗。方法从该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随机选择350例进行研究,均行DSA检查,对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肝动脉起源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63例患者的变异动脉直接参与到肿瘤的供血之中,46例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6例起源于腹腔干,4例起源于胃左动脉,3例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起源于腹主动脉,1例起源于肝总动脉。结论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中,直接参与肝癌瘤体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在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DSA资料来制定介入治疗方案。

    作者:李世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42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与胸部X线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与胸部X线影像相关性。方法对42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13.0版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与其临床表现轻重无相关性,胸部X线表现斑片影广泛,双肺透亮度减低的患者其临床表现较重,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手足口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对病情突然变化的患者及时行胸部X线检查,动态观察影像学变化有利于了解病情变化及观察疗效,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石浩;张渝华;王艳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进一步将临床疗效提高,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作者:黄体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R平片与多层螺旋CT在易漏诊的骨折的应用

    目的:分析数字X线成像(DR)与多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在易漏诊的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4年该院诊断的32例易漏诊的外伤性患者,行DR平片结合MSCT而得到确诊的患者。结果8例不完全骨折,20例完全性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DR平片诊断准确率为68.7%(22/32),MSCT结合DR平片准确率为93.7%(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平片结合多层螺旋CT可明显提高骨创伤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李爱忠;刘建伟;乔志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曲美他嗪与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效果比较

    目的:探析曲美他嗪与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8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曲美他嗪,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46%,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4.62%,两者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反生率为1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曲美他嗪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应用。

    作者:陆淑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240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对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记录进行分析,总结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病理特征,探讨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有效的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从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时间段内前来就诊的患者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对这240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诊断资料主要包括术前甲状腺触诊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实验测定的甲状腺有关激素含量,术前对患者进行了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术中取得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资料等。结果240例患者在经术前甲状腺触诊结合甲状腺相关激素含量结果得到诊断,90例确诊患者采取激素非手术治疗,80例有效,避免了对患者甲状腺进行误切;150例患者因误诊采取的手术治疗,单叶切除30例,峡部切除10例,单叶大部切除加峡部切除30例,次全切除80例,给患者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较为复杂,同时可能是其它甲状腺疾病的前期病变或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同时发生。该次研究说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临床上误诊率极高,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杨云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开腹与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来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前者明显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发率、成功受孕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分别为2.00%、44.00%及98.00%,均优于对照组的12.00%、20.00%及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的患者,通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使受孕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罗芳;李寅;岳红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切除中鼻甲的手术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并完全切除双鼻中鼻甲,对照组行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但不切除双鼻中鼻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26%、1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2%、26.32%(P<0.05);观察组的反射性头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中鼻甲手术治疗难治性鼻息肉鼻窦炎疗效显著,术后近远期复发率较低,但存在反射性头痛等并发症,需严格选择病例和掌握手术技术。

    作者:朱琳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应用自拟化湿柴平汤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析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不同量化分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中医分型中阳黄证60例,阴黄证40例;并将其分为阳黄治疗组(n=30)、阴黄治疗组(n=20),阳黄对照组(n=30)、阴黄对照组(n=20)4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BIL、DBIL、AST)情况。结果阳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阳黄对照组(P<0.05)。阳黄治疗组、阴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DBIL、AST明显优于阳黄对照组、阴黄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疗效明确,特别是阳黄型黄疸,能明显恢复患者肝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作者:王君璞;张永康;徐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排尿排便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排便困难发生率及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肛肠外科术后排便、排尿困难,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吕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儿心律失常采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儿心律失常使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其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所有患儿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儿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儿口服小剂量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6%,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的82%、16%,P<0.05;而治疗前后对比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T3水平有所下降,T4、TSH水平有所上升,但均无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T3、T4、TSH水平均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于小儿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东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探讨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鼻内窥镜开展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则放于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同期进行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隔鼻甲、筛窦腔闭锁、中鼻甲粘连的发生率分别是8%、14%、16%,对照组患者分别是3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的恢复。

    作者:栗俊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五位一体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五位一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单纯中药治疗,实验组予以“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分别为(4.28±0.81)mPa·s、(2.04±0.20)mPa·s、(3.18±1.12)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位一体疗法可促使盆底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侯爱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生儿窒息心脏功能及肺动脉压力变化的监测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窒息新生儿的心脏功能及动脉压力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心脏功能及肺动脉压力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室EF降低、右室CO减少、左右心室射血前期与加速时间明显延长、A/E(二尖瓣舒张末期/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例倒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ADP、PAP及PAP/R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脏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且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是病情严重的标志,应提高警惕性。

    作者:胡媛;徐斌;邹文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及术后恢复卵巢排卵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对患者术后恢复卵巢排卵进行检测分析。方法整群选取58例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妊娠妇女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共29例,采用异丙酚复合麻醉,对照组29例妊娠妇女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两组镇痛效果、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卵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根据两组间比较结果做出评价。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总体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82.76%,P<0.01,明显看出观察组镇痛效果更好;两种手术方法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离开时间,两组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对象中全部排卵正常,3周内即可正常排卵23人,占39.66%,其余4周内即可正常排卵,占60.34%,平均排卵时间为(43.2±12.3)d。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使用异丙酚复合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术者负担,且术后排卵正常,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郝天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