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娥
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选住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疗程为2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43.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56.85.2±10.41)m/s;胫神经(63.32±11.46)m/s]较治疗前腓总神经(22.35±12.23)m/s;胫神经(27.83±14.35)m/s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腓总神经(28.07±11.69)m/s;胫神经(24.27±10.95)m/s]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肢体气压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且优于甲钴胺片对照组。
作者:朱静;郭丽君;阚卫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低蛋白血症与结核病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性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低蛋白血症将其分为对照组(非低蛋白血症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内部根据ALB水平分别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所有患者均行CT检察和胸部X线检查,分析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与结核病患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内各组之间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继发性肺炎、肺外结核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LB水平与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所占比例呈负相关(r=-0.912,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内各组之间患者肺部病变范围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蛋白症程度越严重比例越高,患者肺部病变范围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323,P<0.001)。结论结核病患者ALB水平与肺部病变范围呈显著负相关,低蛋白血症严重程度可有效致使患者肺部病变范围,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宋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探讨一种改良宫颈锥切除术在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该院及市妇幼保健院对30例患者实施改良宫颈锥切术,对其手术效果、出血时间、出血量进行观察。随机抽取同期20例行常规宫颈锥切除术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0.08±3.34)mL],手术时间[(15.08±5.9)min],均低于对照组[(47.19±5.34)mL、(36.10±9.1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宫颈锥切除术比常规宫颈锥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操作方便,简单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梅;彭海兰;卢少红;杨进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等值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西药三磷酸腺苷二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通窍活血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证明,使用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西药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痊愈率达45%,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仅18%左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中药活血通络理念对治疗这类疾病很有效果,值得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过程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玉红;张妍;朱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式适应症。方法该科自2006年8月—2012年12月对1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实行了三种手术治疗方式(额颞顶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结果额颞顶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相比而言,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结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根据具体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意识障碍程度、颅内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多方面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作者:高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于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48例,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检查,分析颈动脉彩超图像与进展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重度颈动脉狭窄以及不稳定型斑块是诱发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血压等均与该病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对脑卒中患者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检查,并及时予以有效干预措施,能够预防发生进展性卒中。
作者:宋彦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生长抑素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传统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维持电解质正常、肠外营养补充、抗生素及灌肠等。观察组除传统治疗外联合生长抑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平均每日胃肠减压量、住院天数等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84%(45/49),对照组的有效率79.59%(39/49),实验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腹部术后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传统治疗方法上联合应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缩短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冼上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切口感染患者,选取同期60例无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均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2种以下有2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5%,未使用抗生素2种以上3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5%,手术时间2 h以内有24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手术时间2 h以外有36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0%,使用免疫抑制剂有3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7%,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有29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8.3%。对照组60例患者均不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2种以下有37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1.7%,未使用抗生素2种以上23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8.3%,手术时间2 h以内有4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8.3%,手术时间2 h以外有19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7%,使用免疫抑制剂有1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7%,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有4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8.3%。结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必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前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种类。
作者:秦杰;李红春;黄华;宗华;陶红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乳腺良性疾病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08—2013年接待的300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皆经过B超检查(B超组),对诊断结果进行记录,然后进一步采取B超引导下进行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B超+麦默通组),也将诊断结果做好记录,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同时对两组同病理结果之间的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B 超组确诊率为84.37%(2531/3000),B 超+麦默通组确诊率为94.53%(2836/3000),两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麦默通组更佳。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确诊率较高,相较于单纯采用B超诊断而言更佳,加上病灶活检使得各类病变确诊率更加符合病理诊断,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芬;张昆玉;缪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CK19、galectin-3、MC以及CD56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手术治疗后经病检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0例,对其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 CK19、galectin-3、MC 以及CD56对于乳头状癌的表达分析,结合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其诊治的效果。结果CK19、galectin-3、M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阳性率为100%。而在结节性的甲状腺阳性率分别为43.3%、10%以及15%。选取的60例患者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52例,CD56表达为(-),其余8例患者为弱(+),从60例患者的周边结节性的甲状腺组织肿块检测,其54例为CD56中~重度(+),有6例呈现弱(+)。结论 CK19、galectin-3、MC以及CD56的检查要联合其有效性,对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肖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空心螺钉三柱重建技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6例Lisfranc关节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空心螺钉三柱重建技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或者断裂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MFS)对疗效进行评估,其优良率为84.6%。结论应用空心螺钉三柱重建技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实现长期的固定目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叶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02例,将这1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51例患者在手术后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进行镇痛,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不进行相应的镇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在患者术后的12 h,24 h,36 h和48 h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睡眠质量良好率为96.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睡眠质量良好率为78.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及其睡眠质量良好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马明飞;石浩文;何俊永;何仁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该院7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奈达铂(DN)组+放疗与顺铂+氟尿嘧啶(PF)组+放疗进行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DN组3个月总有效率(CR+PR)94.4%;1年生存率为31/35(91.4%);PF组总有效率(CR+PR)91.3%;1年生存率为30/35(85.7%);(P>0.05);DN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8.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4.3%,粒细胞减少发生率8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20%;PF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7.1%,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20%,粒细胞减少发生率71.4%,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5.6%。结论同期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放疗联合DN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与放疗联合PF组相近,但不良反应轻。
作者:江晓聪;潘秀花;邹文蕙;蓝玉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CT及MRI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在脑梗塞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选该院神经内科的脑梗塞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在发病6 h内均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诊断病情,比较两种方法对脑梗塞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头颅CT检查出脑梗塞9例,诊断正确率为15%;MRI检查出脑梗塞58例,诊断正确率为96.7%;MRI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CT。结论脑梗塞在早期经MRI检查即能清晰显示出病灶大小、形态及具体部位,便于临床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丰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腹腔镜治疗法,实验组采取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法,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忠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70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资料,并对术后灌肠患者及非灌肠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3例感染,3例肺部感染,6例缓冲发生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切除术后进行灌肠的患者在发热、吻合口瘘发生率、白细胞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肠梗阻复发情况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非灌肠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以个性化治疗原则为指导给予手术治疗可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结合科学术式与灌肠操作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力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紊乱与颅脑外伤分型及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方法23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组;把重型颅脑外伤分为迟发颅内出血组和非迟发颅内出血组。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这四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TT分别为(16.58±1.83)s、(18.48±2.66)、(19.50±2.28),Fbg分别为(3.08±0.89)g/L、(2.82±0.75) g/L、(2.64±0.39) g/L,随病情程度地加重TT时间延长而Fbg 水平降低(P<0.05);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非迟发性出血组 PT (12.18±2.35)s,Fbg (2.78±0.35)g/L;迟发性出血组 PT (14.87±2.14) s,Fbg (2.29±0.27)g/L。两组PT和Fbg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功能与颅脑外伤患者疾病的分型、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这些数据变化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谭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单指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生物膜修复肌腱,实验组同时辅以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在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76.36%;观察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96.36%。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张铭盛;何伟;章洪湖;贝涛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