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病人影响的临床观察

张为民;申伟林;张帅;靳菲;赵君;王志旗;王聚民

关键词:心理干预,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精神障碍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手术日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压(MAP)、心率,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观察心理学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组手术日晨SAS评分、SDS评分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日晨MAP、心率对照组较基础值有显著增加(P<0.05),心理干预组较基础值有显著降低(P<0.05);心理干预组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能减轻心理因素造成的围术期心率及血压波动,降低围术期风险,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联合天葵菌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天葵菌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慢性肥厚性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天葵菌毒清颗粒治疗,对照组常规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 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波联合天葵菌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芊;朱怀文;肖富新;蔡卓;阮奕劲;石雄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10.25±0.75)d、伤口愈合时间(10.06±0.45)d及满意度(95.00%)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14.56±1.65)d、(20.45±0.66)d、8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张舞红;钟慧红;洪少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天灸治疗尘肺合并COPD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天灸治疗在尘肺合并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2例尘肺合并COPD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了相同的药物治疗与相应的护理,不同是观察组增加了天灸治疗,接受治疗4个月后对治疗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mMRC、Borg-cR-10以及SGRQ指数等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治疗与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起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要占有显著优势:观察组患者其 mMRC 、Borg-cR-10、SGRQ的评分分别为(1.52±0.25)、(2.68±0.98)、(60.84±11.68)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33±0.08)、(2.09±0.87)、(55.25±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疗法对改善尘肺合并COPD患者的症状极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苏益;覃峰;吴东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裸关节骨折的AO分型与治疗30例分析

    目的:探讨裸关节骨折的AO分型与手术治疗效果,为裸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在收治的30例裸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骨折进行AO分型,根据患者骨折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术后随访以总结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优良5例,可7例,差4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进行治疗的患者优良10例,可2例,差2例。结论 AO分型对裸关节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AO分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提高裸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颜斌;田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为医院临床采用胸腔镜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和手术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60例患者中,仅有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中包括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出现声嘶情况。同时,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2.3±1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37.8±21.5)mL,平均住院时间(8.2±1.9)d。结论在给予食管癌患者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同时,加强术前、术中的手术配合,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华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论文写作技巧--摘要

    1.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2.研究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3.综述类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用的、数据综合的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参附注射液辅助对外科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中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辅助对外科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中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该院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术中心功能情况分次静脉注射多巴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30 min、60 min及术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PP,同时记录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30 min、60 min及术毕MAP、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麻醉后30 min、60 minHR 、RP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2,P<0.05)。结论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参附注射液辅助术中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雪峰;苏远强;朱卫华;彭浩源;李轶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门诊眼科手术室优质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和探讨门诊眼科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该院门诊就诊眼科疾病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7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术前指导,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23例,基本满意30例,不满意17例,总满意程度为75.71%,观察组患者满意28例,基本满意36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程度为91.43%。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眼科手术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PD患者健康素养量表(COPD-Q),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及自制的一般调查问卷对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9例COPD患者的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得分分别为(6.07±2.41)分和(145.76±32.25)分。 COPD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玲;严谨;王芳;吴小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运用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72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收治后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的同时给予预见性护理支持,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能显著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卫建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与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9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1例,好转10例,余下15例均无效,总有效率67.4%;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9例,好转14例,仅3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腔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并能有效预防其复发,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谢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测定中草药有效成分和抗氧化作用

    目的:为了研究中草药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同时筛选出中草药中具有排除自由基功能的自由基清除剂,以便维护人体正常功能。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该院使用中草药进行住院治疗的病患164例,这些病患来自该院各个诊疗科室,回顾分析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联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HPLC-MS/MS)定量检测分析法鉴定当归、五味子、三七等中药的有效成分,分析提取物中氧自由基的清除功能,并研究保护身体DNA不受损伤的作用。同时对阿魏酸、五味子提取物、三七提取物、等中草药排除自由基,保护人体机能的作用。结果联合使用HPLC-MS/MS定量检测分析法能够快速鉴定人参中的提取物含量,包括:咖啡酸、阿魏酸等物质的含量。阿魏酸、苯酚、三七总皂苷等中草药提取物排除羟基自由基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95μg/mL,3.1μg/mL,58.7μg/mL,对比其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45μg/mL,0.042μg/mL,167μg/mL,对比其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魏酸与苯酚能有效排除羟基自由基与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强,三七总皂苷能力弱。结论当归、五味子等中草药提取物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白术在保护DNA方面效果佳。

    作者:马俊梅;HE Jiaxiong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因呕血或黑便就诊并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的144例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将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NSAIDs组患者年龄≥60岁占67.7%、有消化道症状占32.3%、有心脑血管病史占61.3%、胃镜下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占92.0%、HP 阳性占25.8%,与非 NSAID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NSAIDs 组患者男性占54.8%、呕血占22.6%,与非NSAI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病史的老年患者多见,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和HP感染,且以胃溃疡居多。

    作者:杨勇辉;陈国兴;朱文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临床开展优质护理对盆底康复训练的促进效果观察

    目的:对临床开展优质护理对盆底康复训练的促进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盆底康复训练检查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的是常规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则是按照有关优质护理的要求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实施相关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产妇的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坚持盆底康复锻炼的患者的人数(32例,80%)与对照组(25例,62.5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障碍的复发率方面,观察组为5.00%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盆底动态的压力评分方面:观察组为(95.88±8.14)对照组为(75.89±2.44),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于促进盆底康复的进行和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陆念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一对一”三步走健康教育方法对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160例ERCP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由医护人员按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和进行“一对一”三步走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对比,观察新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疾病知晓率、ERCP检查知晓率、降低紧张应激心理,增强手术配合意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93.80%))高于对照组(67.50%),P=0.000,手术并发症观察组(2.6%)明显低于对照组(16.3%),P=0.003,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一对一”三步走健康教育方法能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心理,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区凌冰;黄明宜;尹毅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意义及价值。方法该研究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所选患者均为淋巴结阴性,不予以腋窝清扫,对所有患者使用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具体可应用浓度为1%的亚甲蓝溶液进行操作。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随访3年,术后发现患者无上肢麻木感、上肢肿胀以及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全部患者检查未见腋窝肿大淋巴结,更无局部复发情况。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能够替代腋窝清扫术,在临床可建议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两喜;林艇;蔡道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诊治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诊断及治疗体会进行分析,为降低食管癌患者的病死率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食管癌患者186例,其中有37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根据患者吻合口瘘发生部位、大小、发生时间以及患者身体状况采取保守治疗。结果患者在术后30~40 d开始流质饮食,经观察引流管未有食物析出。1例食管气管瘘患者行瘘口修补及瘘管切除术治疗。患者在5~8周内均形成窦道吻合,未有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或死亡,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情况:在吞咽困难(t=-3.527,P=0.001),进食(t=-3.399,P=0.002),疼痛(t=-5.942,P=0.000),梗阻(t=-3.091,P=0.004)维度当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流(t=-0.199,P=0.843),咽口水(t=-0.097,P=0.923),食欲减退(t=0.205,P=0.83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明确患者病情,并进行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吻合口瘘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克;毛坤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1.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2.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3.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V(体积)等,且应注意某些希腊字母与拉丁(或英文)的区别。4.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单位符号前的数字好为0.1~1000间的整数或小数,避免使用分数。当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中M,P或10n,10-n表示,但应遵守有效数和修约规则。5.当表示变动范围时,范围号“~”前后两数字中的%、‰或10n、10-n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糖控制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诊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80例,将患者依照治疗后血糖的控制程度分为两组,血糖满意控制145例作对研究组,血糖不满意控制35例作对照组,同期检查的健康孕妇60例作参照组,分析3组的母婴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并发症,以及巨大儿、新生儿的窒息等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发生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予以有效满意的血糖控制,能有效改善母婴妊娠结局,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24 h生存率(23.26%)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胸外按压时间中 A 组(8.44±1.32s)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作者:郑中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