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轴型皮瓣修复法对于烧伤创面修复治疗的临床意义

毛正德

关键词:烧伤创面, 修复, 皮瓣, 控制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应用联合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这一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烧伤患者58例,该组有2例患者需行截肢手术,均为极度严重的烧伤患者,其余56例患者采用了皮瓣或肌皮瓣的方法修复肢体的创面.结果 该组56例进行皮瓣移植患者中,52例患者创面修复痊愈出院,有4例皮瓣部分失活,需要进一步植皮修复.4例中,有1例是因为皮瓣面积过大,远端出现坏死,还有2例是因为创面感染,导致皮瓣部分坏死,一例术后随访失去联系,将不算在治疗后的调查结果中.结论 采取早期局部彻底清创、轴型皮瓣修复的方法对烧伤创面修复有重要意义.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血站成分制备净化室的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目前,临床很多疾病都需要接受血液的治疗,但是因为血液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促使有患者感染到一些疾病,终使患者把医院推向被告席的例子也时有发生.大多数血液的采集都是血站完成的,血站成分制备净化室的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标准与它的管理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在血站成分制备净化室的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下面我们就针对血站成分设备净化室的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

    作者:王万仲;黄莉;陆爱美;陶新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恶性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盆腔恶性畸胎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0年3月—2010年4月来该院接受恶性畸胎瘤治疗的患者69例,其中35例患者仅适用甲胎蛋白AFP进行临床诊断,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4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诊断的基础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综合诊断,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并将比较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未成熟型畸胎瘤患者中,观察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成熟型畸胎瘤患者中,两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FP诊断的基础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可有效的提高恶性畸胎瘤的确诊率,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彭雪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需进行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能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章丽;陶运丽;方淑娴;赵蘋;姚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0例肾结核超声临床诊断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肾结核诊断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该院住院的经过手术和临床证实为肾结核的60例肾结核的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对其图像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统计肾结核的检出率并且分析超声在肾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在选取的60例肾结核的患者中,用超声检查出的肾结核的患者有52例,检出率为86.67%(52/60).其中左肾结核20例,检出率为83.33%(20/24);右肾结核27例,检出率为87.10%(27/31);双肾结核5例,检出率为100%(5/5).超声图像还可以显示出各种类型的肾结核,比如钙化型的肾结核共有12例;囊肿型的肾结核共有10例;肾节型的肾结核共有3例;积水型的肾结核共有29例;混合型的肾结核共有6例.结论 运用超声对肾结核进行检查,它的特点是操作比较简单,没有创伤性,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检出率比较高,另外超声的声像图对肾结核在临床上的分型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所以超声可以作为肾结核诊断的首先选择的方法.

    作者:谷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于2009年8月—2011年12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感染乙型肝炎患者156例,对从这156例患者身上获得到的乙型肝炎标志物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和化学发光法(CLIA)3种方法进行检测患者的HBsAg水平,来评价这几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结果 虽然不同检测方法的测定灵敏度各不相同,但相比之下化学发光法(CLIA)的检测灵敏度高;同时对于低浓度HBsAg的检测时,化学发光法(CLIA)的阳性检出率也是三者中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方法学对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和精密度存在差异性,然而化学发光法(CLIA)因其检测灵敏度高、对HBsAg阳性检出率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检测HBsAg的较优选择,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

    作者:毛炎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丙泊酚减轻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中应激反应探析

    目的 研究探讨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丙泊酚治疗后观察其应激反应特点,以确定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照组给予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治疗,在治疗中记录病人麻醉手术前、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比对照组多(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手术过后观察组各方面的不良反应均比对照组要少,并且观察组苏醒后疼痛舒缓程度评价的满意程度都比对照组大,证明患者比较乐意接受丙泊酚的麻醉治疗.结论 应用丙泊酚治疗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单独使用其颈丛神经阻滞治疗甲状腺手术患者.

    作者:罗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50例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分析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确诊后进行规范性治疗,并跟踪观察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患者的性别比例、生活习惯、药物因素和精神因素、复发时间和溃疡愈合情况等.结果 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跟踪走访,其中20例复发患者,30例无复发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为:性别、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和精神因素、季节变换,消化性溃疡S1期愈合.结论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因素比较多,应该有针对性地阻止消化性溃疡复发,即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情况、减少药物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PPI).

    作者:李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管理

    目的 探讨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管理.方法 选择该院在ICU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找出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该70例患者中有32例感染,感染率为45.7%.感染的原因主要与病房的管理、开放性损伤、抗生素的应用以及患者本身的因素有关.结论 ICU病房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

    作者:廖红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4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结果 对照组术后卧床、住院时间及满意率依次为(34.1±9.6)d、(9.5±3.0)d及79.2%,观察组上述指标依次为(25.5±6.3)d、(5.4±2.7)d及96.0%,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而对照组为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22,P=0.001).结论 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孙晓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组输入白蛋白、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便秘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骨科手术预后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俊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加综合护理干预方式,以及单独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HRSD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HRSD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明显,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更为明显,表明观察组整体康复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春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足口病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2010年5月—2012年8月手足口病护理管理经验.结果 收治手足口病1314例,重症449例,无死亡病例,无手足口病院内感染发生和医护人员感染手足口病.结论 充分认识手足口病,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调动,加强人员培训和病房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能有效救治、护理手足口病人,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牛峥彬;贺延丽;孟丽;孙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50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通过本地特征分析,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 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在该院出生的5 03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90 d后接受听力复查,仍未通过者建议家长及时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结果 筛查新生儿5036例,初筛率74.3%,初筛通过率89.5%,高危儿初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率46.6%,复筛通过率46%,高危儿未通过率比正常足月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新生儿窒息、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等高危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实施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是可行的,但复筛率有待提高,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作者:农玉芳;梁滟;陈春燕;陈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重症监护室发生与对策

    目的 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对策.方法 对该院2009年3月-2012年7月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的进行48 h以上机械通气的患儿7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发生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机械通气天数、昏迷、抗生素使用、激素使用、生长发育等.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昏迷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长、生长发育差,激素使用率高、抗生素联合使用率高,与未发生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给予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预防.

    作者:胡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半量替罗非班并冠脉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并冠脉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NSTE-ACS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全量组和半量组各40例,常规给予抗凝抗栓治疗并行PCI术,两组患者冠脉造影前4~6 h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全量组起始推注剂量、持续静脉泵入速率分别为10μg/kg和0.15 μg/(kg·min),半量组均减半应用.结果 半量组TIMI3级血流获得率、TMPG灌注2~3级获得率、MACE事件发生率与全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全量组(P<0.05).结论 半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NSTE-ACS,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近期预后理想,可有效降低出血风险,安全性高.

    作者:晋辉;薛永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睾酮与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睾酮(T)与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8例男性冠心病患者(SAP组49例、UAP组34例、AMI组25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健康男性血清T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及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UAP组患者血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低于AMI组(P<0.05),而T及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AMI组(P<0.05);SAP组患者血清T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与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及血脂水平对患者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肝胆外科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术后T管引流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32例肝胆外科术后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该组共出现13例(2.06%),其中T管脱落4例,T管堵塞4例,胆道感染3例,胆漏2例,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T管引流的护理对减少肝胆外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爱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轴型皮瓣修复法对于烧伤创面修复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研究应用联合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这一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烧伤患者58例,该组有2例患者需行截肢手术,均为极度严重的烧伤患者,其余56例患者采用了皮瓣或肌皮瓣的方法修复肢体的创面.结果 该组56例进行皮瓣移植患者中,52例患者创面修复痊愈出院,有4例皮瓣部分失活,需要进一步植皮修复.4例中,有1例是因为皮瓣面积过大,远端出现坏死,还有2例是因为创面感染,导致皮瓣部分坏死,一例术后随访失去联系,将不算在治疗后的调查结果中.结论 采取早期局部彻底清创、轴型皮瓣修复的方法对烧伤创面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毛正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5月该院产科收住180例待产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整个产程中除进行常规护理外,由专职助产人员按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分娩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降低、产时VAS评分下降、剖宫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了产后出血和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振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在麻疹患者中的作用和应用形式,观察通过健康教育,麻疹患者是否会更加有效的配合医院治疗,减少麻疹患者向他人传播的几率以及降低患病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几率.方法 采用空白对照的方法,将56例麻疹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实验,每一组有麻疹患者28例,实验中,其中一组按照正常的方式给予治疗,作为实验过程中的空白对照组.而另一组则在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一些关于麻疹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健康教育,保证病患切实对麻疹有一定知识上的了解.这一组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中病患患病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几率和传播率均低于对照组中的病患,同时实验组中的病患在病中的自我护理能力也高于对照组中的病患,同时也更加积极的配合医院治疗,痊愈周期相对较短.结论 对麻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降低病患者病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几率和病患对他人的传播.而且这种形式有利于病患和医生的交流,减少病患不配合治疗的情况.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