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梦雄;唐波涛
促红素是一种促进红系造血前体细胞分化、繁殖的细胞因子,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生物技术发展迅速,人体中促红素被成功提取出来,并在体外进行人工合成,成功克隆了促红素基因,得到重组促红素,并广泛应用到临床研究中.本文从重组促红素的来源、调解机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促红素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作者:宋春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多潘立酮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靓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性视同膜病变Ⅰ-Ⅲ期患者5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拉/次,3次/d,连续用药90d:对照组26例,给予维生素B1片20mg/次、维生素C片0.2/次、肌苷片0.2/次,均3次/d口服,连续用药90d.通过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视野检查,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目、视力、视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刘梅英;郝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科腹痛患者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内科腹痛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再应用药物治疗或转院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疾病以急性胃肠炎32例(29.3%),胃十二指肠溃疡21例(20.7%),肝胆胰腺疾病19例(18.3%)为主要疾病.结论 内科腹痛临床上以急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清病、肝胆胰腺疾病为常见,临床诊疗时要首先考虑此几种疾病.另外,患者腹痛未明确诊断前尽量不要使用镇痛剂及其他药物,其可掩盖病情出现误诊情况.
作者:陈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辩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均为重物压砸伤或车祸致伤致足跟部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组织裸露、均采用带血管蒂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修复;效果良好.结果 18例中1例出现血管危象,及时行血管解痉治疗而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而Ⅱ期行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病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修复.结论 足跟部及踝部皮肤缺损,采用带血管蒂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修复,手术风险小,且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能有效降低肢体的伤残率.保全肢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聂建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等干预,接受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的患者,均平稳手术,无护理意外.结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徐盛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近4年间剖宫产发生率及手术的中长期安全性调查.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市医院2810例分娩病案中随机选择无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和自然分娩300例,对所有病例及相关随访资料作归纳总结,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构成比.对产后2年内产妇并发症及婴儿的健康状况统计分析.结果 剖宫产组2年内并发症和异常情况总发生率48.7%,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的21%.产后2年内剖宫产组及自然分娩组小儿的健康状况对比,除吸吮能力外,其它5项剖宫产儿均比自然产儿异常状况率要高.结论 剖宫产的风险及并发症不可忽视,长期安全性值得关注,应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提倡自然分娩,全面评估剖宫产的利弊.医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的安全.
作者:魏姜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开发一种具有麻醉、润滑、消化作用,适用于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内窥镜检查用的口服乳剂.方法 由二甲基硅油、阿托品、脱水山梨醇酯-80、甘油等原料制成.拟定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及建立质量控制标准.结果 所制制剂为乳白色乳浊液,该液稠度适宜、消泡效果显著,镜检视野清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室地卡因含量.结论 该削剂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测试方法准确,稳定性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玲;郭巧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通过DR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与传统头侧定位片计算机辅助人工定点软组织标志点可重复性进行了比较研究[3].
作者:周志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80例开腹手术病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菌、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20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莫沙必利片,10mg/次,每日3次.对比观察2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26.8±3.6)h,对照组平均(38.4±4.8)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5.4±3.2)h,对照组平均(37.6±4.9)h,经t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四磨汤口服液能有效的促进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简单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邰圣城;范袆;於裕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首次中风偏瘫病人近期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首发中风偏瘫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干预资料.结果 本组85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痊愈26例(占31.6%),显效32例(占37.6%),好转25例(占29.4%),无效2例(占2.4%).总有效率97.6%.结论 针对病人的特点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且尽早介入对提高中风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文利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复方丹参滴丸为棕色圆珠形滴丸,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本文结合临床案例初步探讨了复方丹参滴丸加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意在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促进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林福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8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温治疗.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良好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颜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清洁工院感防控工作实况,探讨清洁工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中与清洁工相关章节,自行设计表格,对基层医院清洁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意识相当淡薄,清洁工对医院感染平均知晓率为39.2%,尤其是锐器伤的正确处理率仅为6.2%.结论 基层医院清洁工院感知识缺乏,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较严重的医院感染隐患.根据清洁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可行采用相关措施.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置环节管理,提高清洁工对医院感染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强化环节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郑敏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35例新生儿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血培养仍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据药敏试验选万古霉素效果好.
作者:许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对贵阳药材市场的灵芝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的方法测定灵芝浸出物和灵芝多糖的含量.结果 收集的贵阳不同药材市场的灵芝的浸出物和灵芝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多数达不到2010版中国药典的质量要求.结论 应该规范灵芝药材市场的管理,严格控制其质量,从而保证其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作者:张欣;王祥培;靳凤云;李佳燕;文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生活干预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5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单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活干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疾病和药物认识、规律运动、限盐、体重控制和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生活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效果更明显,不仅有利于提高药物效果,而且能够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康慧;康春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适用条件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显著较高.内固定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为(51.8±7.9)d,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为(9.5±3.8)d,卧床时间显著缩短.内固定组有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脑栓塞,3例发生肺栓塞,2例发生坠积性肺炎,1例发生褥疮,1例发生严重骨质疏松,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人工关节置换组中3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无感染、深静脉栓塞、褥疮、严重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超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三级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综合评估方法与效果.方法 以32例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实施急救护理的脑卒中患者为治疗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程序与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都下降明显(P<0.05),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 三级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整体急救时间及改善预后效果,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急救护理程序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对在心脏超声常用切面中,心肌带结构的分布状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取成年猪心5个,用VMB的解剖方法讲其解剖为完整的心肌带结构,按照心肌带的分段标准分界后染色,自然晾干.将染色还原后的VMR按照常用的心脏彩超切面,观察其分布情况.结果 可见心脏彩超各个不同的切面中心肌带的分布情况.结论 在不同的几种常用的心脏超声切面中,心肌带各节段分布也不尽相同.
作者:吴琳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