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静脉输液是抢救危重患者及一般患者快速有效的补液给药途径,是临床应用广泛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者要求不断提高,给我们护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护理理论和知识,不断提高护理基础技能,减轻志者痛苦,提高服务水平.
作者:祁小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发血肿的原因,以提高手术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发血肿原因.结果 原手术区域20倒(74.07%),硬膜下2例(7.41%),脑内新血肿1例(3.52%),骨窗处脑组织血肿2例(7.41%);脑内手术路径血肿(7.41%).结论 术中和术后血压控制不平稳、手术操作和止血不善是再发血肿的主要原因,病人血小板减少和低凝状态是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庄炳兴;黄柳军;林小义;卓少伟;师少春;张准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家庭综合干预模式在冠心病整体治疗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 对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位入选病人均随诊治疗1年,治疗组予以综合干预模式的治疗.并对2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室形态变化的指标:左室短长轴此值、左室内径、左室重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治疗效果都达到了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目的,但治疗组心室重构方面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并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 本程序简便易行,效果可毒,病人易于接受.明显减少了再住院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马光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人的机体中存在的多种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对创面具有极强的促修复作用,并且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可喜的疗效.本文就表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沈志高 刊期: 2011年第22期
耳鼻喉科是一个特殊性和专生性非常强的科室,此科室的术后护理是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术后护理,让患者了解每一步操作,告知其目的 性,让患者及家属减少恐惧心理,增加恢复自信.良好的护理能使病人的身心尽快地恢复健康,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作者:周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ride,LPS)诱导的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大鼠分别腹腔注射LPS(3mg/kg)、Cur(300mg/kg)、Cur(300mg/kg)联合LPs(3mg/kg)7d后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1)LPs可显著降脊髓LTP;(2)LPS显著降低LTP的效应可被Cur所抑制.结论 姜黄素对LPS诱导的脊髓LTP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红卫;王翔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开放式完全腹外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以72例老年性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开放组38例,腹腔镜组34例,对比分析其手术时同、疗效及花费等,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2组手术皆成功,开放式完全腹外疝修补术较腹腔镜外疝修补术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结论 开放式完全腹外疝修补术是目前较新的便捷、安全、便宣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前精心的心理护理、合并症及饮食的护理,术后饮食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护理措施能够较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冬慈;王俊纯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和重要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作者:潘利萍;杨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呼吸机报警的原因.方法 分析36例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报警的类型、原因和解决对策.结果 36例均及时处理.结论 护理人员熟悉呼吸机报警类型和常见原因,熟练掌握呼机报警解决对策,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治疗和抢救都十分重要.
作者:李玉华;陈翠杰;孔祥茹;宫培艳;银翠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卞韦对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和抢救作用.方法 对6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分别采用综合治疗和加用恩替卡韦(ETV)的治疗(0.5mg qd),每周观察肝功能(Tb、ALT、AST、Alb、PT),HBVM及HBVDNA,以及患者显示疗效的时间节点、好转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者降低HBVDNA较明显,1~2周为疾病高峰,3~4周高峰渡过、肝功能改善有显著性差异,好转率不断增加.结论 一般重肝3~4周仍然疾病高峰,但ETV治疗组3~4周肝功能改善、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提前渡过危险期,提示有一定的抢救作用.
作者:杨澍;王洪;徐强胜;王雪刚;曹丽红;洪婉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减少轧康癌术后皮下积液.方法 少用电刀游鼻皮瓣,多结扎条锁状淋巴管和血管,充分引流和创面包扎.结果 发现积液及时引流和加压包扎.结论 加强围术期管理.
作者:王宪中;张茂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 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方法 选择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56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予以不同内固定治疗,骨缺损者同时给予植骨.结果 5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5~2.0年,均骨折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总分30分,结果 优(≥27分)30例,良(26~20分)18例,可(19~10分)7例,差(9~0分)1例,优良率85.71%.结论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一般要求进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 进行内固定治疗,以及术后进行的康复锻炼都是提高胫骨平台复杂骨折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何新伟;李伟;徐纪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9例,随机分为联合组25例,常规组24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54.16%,联合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常规化疗方案VAD联合沙利度胺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为轻微,有效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作者:康太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7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75例病例中73例获得骨性愈合,2例骨折延迟愈合,无骨不连病例.结论 外固定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既发挥了外固定损伤小、感染率低、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饭炼的优点,又可避免针疲劳断裂,骨折再移位、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临床工作中磨矛桩核冠修复时,一种降低核桩成本制作方法 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在临床上利用自凝树脂材料制作磨牙核桩熔模时,在保证校桩冠核部分的临床强度要求下将核桩冠核部分做成中空的形式.结果 利用本方法 制作的中空式核桩经临床粘固并制作完成的桩核冠50例,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志者使用良好,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中空式核桩既能保证核桩强度要求,又节省了临床材料成本,还可以方便临床医师探作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是一种较好的核桩制作方法.
作者:张志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我市借助市政府创建江苏省卫生应急示范市的机遇,把创建工作作为政府的目标任务、惠民实事工程,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卫生应急预案的体系,建立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开辰卫生应急知识培训与演练,加强疾病的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疾病预警机制,从整体上提高了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作者:钱均琪;孙国祥;李婧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剖宫产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有出血、感染和损伤周围脏器的危险.因此,加强剖宫产患者的术后死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梅云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对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以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腹腔镜及手术结束后月经的第1天开始使用米非司酮,每次服用12.5 mg,每日1次,以3~6个月为1个疗程,具体疗程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而定.结果 患者的症状、体征、超声检测结果 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ALT检测结果 均属正常.结论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中效果里著,且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因此,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洁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措施下应用超声波上洁牙和龈下刮治术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我院应用超声波龈上洁牙和龈下刮治术治疗的239例患者,使用舒适护理措施,总结其临床效果.结果 舒适护理使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增加,临床效果好.结论 舒适护理理论应用于超声波龈上洁牙和龈下刮治术,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配合度,从而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永秀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人性化管理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把人性化融入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板大地调动了全院护士的积极性及制造性,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人性化护理及护理管理均以人为本,前者的护理对象是患者,后者的管理对象是护理群体,护理管理者首先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护士只有在被尊重、理解、关心、支持的情况下,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被激发出来,人性化护理服务才真正在护士心中得以认同.采取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方法,才可收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作者:翟娅楠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