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定位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8例报告

赵金海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 穿刺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治疗的可行性,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治疗.结果 存活33例,肢体瘫痪1周内好转16例,3周内好转14例,5例死亡.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谈弱视的类型、预防及治疗

    弱视是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而且矫正视力又达不到正常;或者有器质性改变及屈光异常,但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下降和不能矫正.弱视按程度分为轻度弱视(视力0.8~0.6).中度弱视(视力0.5~0.2),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0.1).

    作者:李宝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吾师熊大经教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思想初探

    经过吾师数十载的临床和实验观察发现,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中药复方能够多成分、多靶点、多方面的调节,以达到恢复鼻窦炎粘液纤毛系统正常功能的作用.熊老认为中药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关键在于从中医理论出发,找出本病发病的根源.

    作者:谢慧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脂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脂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症(M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50例脂代谢异常患者作为异常组,随机选取同期无脂代谢异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两组MS的检出率,分析脂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症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脂代谢异常组MS的检出率为14.8%,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LDL、低HDL者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脂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徐亚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1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 组和20mg/d、40mg/d和60mg/d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40例.疗程12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LDL-C.HDL-C、TC和TG的水平的变化.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组或常规治疗组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12周后,辛伐他汀组中患者的hs-CRP、LDL-C、HDL-C、TC和TG的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剂量为40mg/d的辛伐他汀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相对好(P<0.05).结论 辛伐他汀是一类较好的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药物.

    作者:罗来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浅谈疮疡转化规律

    本文对疮疡发生的病因病理及三个病理阶段的转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论述(即初期一般为:消散吸收痊愈;化脓进入中期;发生 走黄或内陷.中期一般为:或消散或形成慢性;溃破进入后期;走黄或内陷.后期一般为:脓出毒泄、腐去新生愈合;慢性溃疡;发生虚陷.)旨在对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张坤;孙爱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其护理.方法 对我院21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这21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LC作为内镜手术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全体手术组医护人员的整体配合.

    作者:宋春梅;彭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宫外孕Ⅱ号加味与氨甲碟呤(MTX)中西医两种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A、B两组,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治愈率分别为:A组42.11%,B组66.67%.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

    作者:金雅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导乐陪伴分娩结合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导乐结合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397例产妇用导乐陪伴结合笑气吸入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与同期400例单用导乐陪伴分娩(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明显(P<0.01),观察组的活跃期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导乐陪伴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效果可靠,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田丽云;刘琪瑛;姚小玲;彭再元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13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灶;动脉期4例未见强化表现,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6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整个瘤体较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整个瘤体强化减弱;2例表现为病灶周边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PCC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徐峰;李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巴曲酶和银杏叶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92例分析

    目的 运用巴曲酶、银杏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观察其疗效.方法 184例发病在1周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已由酶、银杏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2例)和脑复康、复方丹参组(简称对照组,92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8.3%.结论 巴曲酶、银杏注射液联合应用优于脑复康、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改变临床症状.

    作者:王宏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倍它乐克引发严重不良反应2例报告

    目的 研究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在服用其它药物的基础上加服倍它乐克.结果 临床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倍他乐克要根据病情注意逐渐加量或减量.

    作者:王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作者:周丕琪;沈霖;杨艳萍;谢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终末期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经验.方法 严密监控血糖、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营养、保护血管通路、作好心理护理.结果 28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效果好,无一例死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作者:侯建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射频消融观察与护理

    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目前射频消融的佳适应症,目前技术条件均已非常成熟,但严格对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并不能忽略,护理人员要做好术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的抢救工作准备.

    作者:赵腊梅;徐冬梅;蔡慧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7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治疗.方法 确诊STEMI后,给予尿激酶150万U 30min内静脉点滴.结果 17例STEMI,15例治愈,2例转上级医院行补救性PCI.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只要有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在基层医院溶拴是安全的.

    作者:张创良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结肠息肉的体会

    内镜下息肉切除方法有很多,随着高频电的应用因其既能切断息肉,又能同时止血等优点,所以很快得到普及,现对我科应用高频电治疗息肉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作者:刘红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伤口裂开12例分析

    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试图通过对收集的12例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处治进行分析,来寻求更好的预防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和术后切口裂开的处理方法.

    作者:方东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ll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优10例,良19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0.6%.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满意,可早期下床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保林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血管化在组织工程骨构建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骨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临床大块骨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血管化在骨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生长因子、内皮细胞与组织工程骨复合培养及显微外科技术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中的作用这几方面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付文娟;王海珍;李琪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正骨手法配合石膏固定治疗儿童髁上骨折

    目的 总结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正骨心得和文献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58例患者进行随访,其疗效优38例,良16例,差4例.结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相当重要,必须针对具体病例具体分析,同时配合适当的石膏外固定,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彭邦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