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珍全;金佳蕙;夏天和;任跃;荣星;仇慧仙;张松跃;吴蓉洲;陈其

关键词: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微小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I
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过程中引起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类型分室间隔缺损(VSD组,61例)、房间隔缺损(ASD组,6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55例)、肺动脉瓣狭窄(PS组,15例);先天性心脏病造影的病例17例(造影组)。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h、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比较各组cTnI水平。根据cTnI的高低判断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结果217例患儿中,术后cTnI升高159例,正常5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心肌损伤与年龄、体重、肺动脉压力、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或球囊扩张)次数及对比剂剂量有关(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次数、对比剂剂量、体重是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次数、对比剂剂量、体重可能是影响CHD介入治疗心肌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24例疗效分析

    肾上腺囊肿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上腺疾病,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病率为0.06%[1],多见于3O~50岁的中年人群,男女发病比率为1、3~1、2[2]。近年来,我院收治肾上腺囊肿患者24例,均采用经后腹腔途径施行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馨;郭晓;李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28例临床分析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原pertension,PSPH)是由于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炎性增厚或管内堵塞,孤立性脾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脾静脉回流,导致脾静脉压力增高,终脾脏肿大和脾胃区静脉压增高。门静脉是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两个主要分支汇聚而成,因此门静脉循环可分为内脏大循环支(肠系膜区)和内脏小循环支(脾胃区)。脾动脉内的血液经脾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左静脉回流至门静脉,故脾静脉回流受阻只累及脾胃区,形成区域性门脉高压,因此亦称“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左侧门脉高压症”、“胃区门脉高压症”[1-2]。本病主要由胰腺疾病所致,亦称为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方海星;姚红华;袁年勇;高峰;柯庆宏;徐骁;郑树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微量元素变化分析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目前老年患者主要且常见的疾病,占脑血管疾病中的60%~80%,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对其可控危险因素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观察ACI患者血液中锌(Zn)、镁(Mg)、钙(Ca)、铅(Pb)、铁(Fe)的水平变化,探讨其是否为ACI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建民;罗方;兰朝阳;盛高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有关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策略的几点看法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ATP)芋于2001年发布。2004年修订以来,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研究有较大进展,人们持续关注ATPⅣ,期待将近10年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防治的成就体现在新的指南中。今年6月19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放弃已基本成型的包括ATPⅣ、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八次报告(JNC8)等指南的发布,改由学术机构制定和颁布。在新的指南发布前,我们对未来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策略发表几点看法。

    作者:胡大一;史旭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治疗局限性浸润性膀胱癌15例疗效分析

    目前,随着临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泌尿外科医师在利用腹腔镜进行膀胱全切除及下尿路重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对15例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钟亮;江明友;张大宏;万明发;毛云峰;徐倩;叶一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Lambda波样改变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1例

    患者男,74岁。既往体健,有大量吸烟史。3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发作胸闷,与劳力无关,无胸痛及放射痛,伴头晕、黑矇,但无晕厥发作,持续数秒即自行缓解。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低37次/min),窦性停搏(长5.1s),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图2)可见Lambda波样改变(Ⅱ、Ⅲ、aVF V5~6 ST段下斜型抬高,aVR、aVL V1~3 ST段压低,与静息时的心电图截然不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图3)提示:左主干开口90%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50%狭窄,锐缘支开口30%狭窄,前降支、回旋支无明显狭窄。遂于左主干植入Excel 3.5mm×14mm支架1枚。术后患者胸闷、头晕、黑矇无再次发作,心率恢复,未见停搏。

    作者:程颖;薛迎生;王斌;江建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误诊3例患者的病原及免疫学检测与鉴定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易被误诊的原因。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中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荧光RT- PCR检测新布尼亚病毒RNA及S、M、L 3个特异性基因鉴定,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2例误诊患者的血清中IgG抗体效价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3例患者的急性期血清中均能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及3个特异性基因,S基因序列比对均为新布尼亚病毒,重症患者与轻症患者的基因序列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通过病毒特异性基因鉴定、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双份血清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效价检测,3例临床误诊的患者均为由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作者:俞丹凤;王忠发;李世波;陈国水;王秋景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功能性并发症。准确诊断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及正确、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院收治腹部手术后PGS患者21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戴江峰;林智宏;胡月明;吴国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硫化氢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C组),每组8只。A组仅行剖腹及游离肠系膜上动脉(SMA),B、C组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组在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100μmol/kgNaHS后按1mg·kg-1·h-1持续静脉注射直到再灌注2h,A、B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0.9%的氯化钠溶液,作用时间和持续时间均同C组。处死大鼠后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H2S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C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及H2S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B组比较,C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及H2S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1)。H2S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沉均呈显著负相关(r=-0.844、-0.813、-0.825、-0.748、-0.842,均P<0.01)。结论 H2S能改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黄惊鸿;卢根林;斯伟宏;吴爱兵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早期间歇气压疗法联合速碧林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常发生于术后2~5d[2]。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DVT的3大因素。有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绝对平卧6h,存在着DVT的隐患,但只要积极有效预防可以降低发病率,使用抗凝药物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是主要的预防方法[3]。近年来,笔者采用早期间歇气压疗法(intermittent pneu原matic compression,IPC)联合速碧林注射,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联合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后的患者,有效的预防了DVT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伟英;杜淑华;张晓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倍频532nm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而且是不可逆性盲,糖尿病黄斑水肿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常从外丛状层蛋白渗出开始,逐渐累及内颗粒层、内丛状层及神经纤维层,光感受器及神经纤维广泛减少致视力丧失。长期黄斑水肿可发生囊样变性,在黄斑区呈现界限清楚的泡状隆起,在数个较大囊泡周围尚可见蜂房样小泡[2]。自60年代红宝石脉冲激光首次用于凝固黄斑部毛细血管渗漏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激光治疗黄斑水肿效果显著。激光光凝是治疗DME的重要方法,疗效已得到较多研究证实[3]。近年来,我院应用倍频532nm激光治疗DME,取得了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钢峰;牟月红;林咸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越来越多,目前人工关节髋置换技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严重关节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其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1]。但该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惠;方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三种材料及设计方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的比较

    后囊膜混浊(PCO)仍是现代白内障术后一种主要的长期性的并发症[1-2],而眼内炎症则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存在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前者可使术后复明的患者视力再次下降,导致二次治疗而增加医疗费用;后者尽管发生率低,但会引起严重的不可逆的视功能下降[3-4]。笔者随访了近年来在我院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1年内各时期的眼前节炎症反应及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通过探讨不同IOL材料及光学边缘设计与眼前节炎症反应及PCO发生的关系,以期明确佳IOL及设计方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李世雨;林舟桥;陈素梅;周国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下颌牙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式探讨

    目的探讨下颌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为选择合理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下颌牙龈癌患者42例,依据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标准分期,分析不同分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依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1991年公布的颈部淋巴结Level分区法,计数常规病理检查不同分区的阳性淋巴结数,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差异。结果 T1期9例,T2期16例,T3期6例,T4期11例;15例患者共47枚淋巴结出现转移,主要发生在LevelⅠ、Ⅱ和Ⅲ区。Ⅰ区淋巴结转移率13.33%(22/165),Ⅱ区淋巴结转移率12.40%(16/129),Ⅲ区淋巴结转移率7.03%(9/128),Ⅳ区和Ⅴ区无淋巴结转移;Ⅰ、Ⅱ和Ⅲ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分期患者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3、T4期患者转移率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除T1期与T2期、T1期与T3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期患者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下颌牙龈癌颈部转移主要发生在Ⅰ、Ⅱ和Ⅲ区,若无明确的Ⅳ、Ⅴ区转移证据,无需同期行Ⅳ、Ⅴ区淋巴结清扫。

    作者:段青云;贾暮云;张雄;张存宝;蒋峰;冯红杰;朱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血压鼻出血188例护理体会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60%以上的人群至少发生过1次鼻出血[1]。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血压波动时鼻腔动脉易破裂出血,病理特点是出血量多、易反复,易引起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2]。现对我院收治的188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颜霜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49例疗效分析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普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日渐广泛,但对复杂性阑尾炎(如腹膜后位阑尾、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的手术难度较大,导致并发症增多及中转开腹手术率较高。近年来,我院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49例复杂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爽;袁国伟;俞国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舟山海岛地区不同孕期妇女甲状腺激素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舟山海岛地区妊娠妇女的孕期甲状腺激素变化过程。方法选取孕妇358例,检测其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并按年龄分组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晚期TT3、TT4、FT3含量均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30岁年龄组孕晚期TT3、TT4、FT3含量均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岁以上年龄组孕早期TT4、FT4含量均低于0~23岁和24~3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孕晚期TT3、TT4含量31岁以上年龄组均低于0~23岁和24~3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FT3、FT4含量31岁以上年龄组低于24~3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海岛地区孕妇孕晚期尤其是24~30岁育龄阶段孕晚期甲状腺激素的监测,有助于减少当地妊娠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作者:徐海耿;毛亚飞;王晔恺;花晓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血脂康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能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IMT异常增厚的血管部位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明显增高。研究表明,有效降血压治疗对高血压大动脉IMT的增厚有一定的抑制和逆转效应[1]。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降低LDL-C和调脂外作用抑制动脉斑块形成和IMT增厚[2-3]。本研究旨在观察降血压药物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IMT和斑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卫锦;周松吉;胡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谷氨酰胺早期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早期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胃切除患者75例,肠内添加Gln的肠内营养组(EN- Gln组)、静脉添加Gln的肠内营养组[EN- Gln(d)组]及标准肠内营养组(EN组)各25例。均于术前1d及术后1、7、12d测定肠黏膜功能、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7、12d,与EN组比较,EN- Gln(d)组和EN- Gln组DAO、TNF-α水平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AB)、前清蛋白(TF)、IgG、IgA水平及CD4+/CD8+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N- Gln(d)组与EN- Gln组各时点DAO、TNF-α、ALB、TAB、TF、IgG、IgA水平及L/M、CD4+/CD8+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增强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力和营养状况,有利于快速修复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胡俊峰;孙元水;许晓东;邵钦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改良闭合式内括约肌侧切法治疗肛裂66例疗效观察

    肛裂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多为先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有多种,其中开放式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因较其他方法更为安全有效而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术后肿胀、感染等并发症。为寻找更为简便、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浙江大学校医院近年来采用改良闭合式内括约肌侧切法治疗肛裂,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徐加鹤;陈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