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挫伤性屈光不正眼诊治中的应用

赵江浩;张惠成;吴年浪;董映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 挫伤性, 屈光不正, 诊治, 眼外伤, 诊断和治疗, 晶状体厚度, 视力下降, 屈光状态, 屈光改变, 临床表现, 发生机制, 悬韧带, 肌痉挛, 受伤, 曲率, 能力, 近视, 患者, 光线
摘要:眼外伤所致视力下降部分因屈光改变引起,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受伤后睫状肌痉挛,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厚度增加,曲率加大,对光线的屈折能力增加,临床表现为近视[1],忽视患者的屈光状态常会影响眼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临床上关于挫伤性屈光不正眼诊治的相关报道尚不多见.近年来,我院将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应用于挫伤性屈光不正眼的诊治,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门部胆管癌诊治进展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1965 年Klatskin 对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了描述,故肝门部胆管癌又称为Klastin 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60豫耀70豫.其大体可分为硬化型、结节型及乳头状3 种病理类型,常见的转移方式为横向浸润(侵犯胆管及周围组织)、纵向浸润(沿黏膜及黏膜下扩散)及淋巴结转移几种途径.

    作者:郑树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西地那非对离体大鼠膀胱颈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途径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离体大鼠膀胱颈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可能途径.方法 取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 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西地那非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 西地那非组、1H-[1,2,4]恶二唑[4,3-a]喹喔啉-1-酮(ODQ)+西地那非组、锌原卟啉(ZnPP)+ 西地那非组.取其膀胱颈平滑肌组织,用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西地那非溶液、L-NAME+ 不同浓度西地那非溶液、ODQ +不同浓度西地那非溶液、ZnPP+ 不同浓度西地那非溶液,观察膀胱颈平滑肌的舒张变化.结果 西地那非呈浓度依赖性舒张效应,大舒张效应(Emax)达(91.753±2.457)%,舒张效应达50%时所需药物浓度(IC50)为(6.150±0.784)×10-7mol/L.与西地那非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Emax 均显著下降,IC50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NAME+ 西地那非组及ZnPP+ 西地那非组Emax 均明显高于ODQ+ 西地那非组,IC50均明显低于ODQ+ 西地那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西地那非呈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能被L-NAME、ODQ、ZnPP 阻断,该舒张作用可能与NO-cGMP 途径和CO-cGMP 途径有关.

    作者:叶雪挺;陈洪德;翁志梁;李澄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挫伤性屈光不正眼诊治中的应用

    眼外伤所致视力下降部分因屈光改变引起,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受伤后睫状肌痉挛,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厚度增加,曲率加大,对光线的屈折能力增加,临床表现为近视[1],忽视患者的屈光状态常会影响眼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临床上关于挫伤性屈光不正眼诊治的相关报道尚不多见.近年来,我院将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应用于挫伤性屈光不正眼的诊治,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江浩;张惠成;吴年浪;董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内皮细胞Connexin40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0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D- 葡萄糖孵育牛血清白蛋白制备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体外常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100mg/L AGEs 干预组、200mg/L AGEs 干预组和400mg/L AGEs 干预组,干预24h 后通过RT-PCR 方法检测各组Connexin40 基因mRNA 的表达有无差异;通过免疫细胞荧光方法检测对照组和200mg/LAGEs 干预组之间Connexin40 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不同浓度(100、200、400mg/L)的AGEs 干预24h 均能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nnexin40 基因mRNA 的表达减少(均P<0.01);200mg/L 的AGEs 干预24h 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nnexin40基因的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AGEs 体外短期干预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nnexin40 基因的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

    作者:章顺荣;高越;洪鸣鸣;封菲;王晓楠;周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胃癌孤立淋巴结的跳跃、横向转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单个淋巴结跳跃、横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单个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比较跳跃性转移与非跳跃性转移、横向转移与非横向转移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检出淋巴结总数及脉管瘤栓),并比较其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非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68.75%(55/80),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31.25%(25/80),跳跃性转移以第7 组常见,第8组次之.跳跃性转移者与非跳跃性转移者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向转移者与非横向转移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 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单个淋巴结转移以胃周为主,但也易出现跳跃性转移及横向转移,D2根治术依然是胃癌的必要手术选择.

    作者:涂朝勇;朱锦德;周新木;邵初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期疼痛程度及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带状疱疹(HZ)患者急性期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探讨HZ 急性期疼痛程度和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HZ 急性期患者60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A组(PHN 未发病)和B 组(PHN 发病),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HZ 急性期疼痛严重时VAS评分,采用流式模拟微球分析技术检测HZ 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 B 组急性期疼痛严重时VAS 评分高于A 组(P<0.05).A、B 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A 组比较,B 组IL-6水平增高(P<0.05);A、B 组间TNF-α、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HZ患者急性期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HZ 急性期疼痛程度及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与PHN 发病有关.

    作者:安尔丹;肖旺频;姚明;周宗立;孙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柯萨奇B3病毒感染与HL-1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柯萨奇B3 病毒感染与HL-1 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柯萨奇B3病毒感染4、12、24h及未感染的HL-1 心肌细胞Bcl-2 及Bax 的表达,同时采用Annexin V-PE 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HL-1 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柯萨奇B3病毒感染后4、12、24h 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后4h 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感染后12、24h(P<0.01).与对照组比较,柯萨奇B3 病毒感染后4、24h 的Bcl-2/Bax 均明显变大(P<0.05 或0.01),而感染后12h 的Bcl-2/Bax 无明显变化(P>0.05);感染后4h 的Bcl-2/Bax 显著大于感染后24h(P<0.01).结论 柯萨奇B3 病毒可导致HL-1心肌细胞的凋亡,在感染后4h 其作用尤为明显.

    作者:彭俊;钱正明;黄建振;高峰;高世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精子脱氧核糖核酸损伤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男性精子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35 对夫妇的154 个IVF 和88个ICSI周期,男方分别在女方获卵前和获卵日2次获取精液行精液常规检查和精子DNA 损伤(SDF)检测,统计IVF 和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获卵前和获卵日SDF 与IVF和ICSI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均无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IVF 和ICSI周期临床妊娠和非临床妊娠的获卵前和获卵日SDF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DF与IVF 和ICSI 的胚胎结局无相关性,也不能预测IVF 和ICSI的妊娠结局.

    作者:费前进;黄学锋;金建远;倪吴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也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梗死为基本特征,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

    作者:钱国权;韦凡平;程震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肾癌CT分期在外科治疗中的价值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脏原发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75%),而且多数富含血供.目前,肾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肾癌患者的术前评估.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螺旋CT 的应用,肾脏肿瘤确诊率大大提高,术前评估也更为准确.本文通过分析肾癌的螺旋CT表现,对术前CT 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旨在评价肾癌CT分期在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章更生;徐光炎;白启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被认为起源于肠道蠕动的起搏细胞--Cajal 细胞[1].GIST可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任何部位,极少数可原发于肝脏、附睾、阴道等部位.KIT和PDGFRA的功能性突变是GIST形成的关键因素,其突变可使相应受体及下游的信号通路形成非配体依赖性激活,从而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细胞增殖、凋亡抑制[2].GIST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手术是治疗局限性GIST的标准手段,但较高的复发率提示手术可能也无法完全治愈.近年来,随着对GIST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治取得了重大进展,笔者现作一综述.

    作者:于吉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De Garengeot疝1例报道

    De Garengeot 疝是一种少见的以阑尾为疝内容物的一种股疝,而嵌顿伴急性阑尾炎则更为罕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 例De Garengeot疝,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叶志宇;李东恩;鲍军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多单位固定义齿分段修复1例分析

    患者男,47 岁.主诉:要求镶牙.检查:41、42、44、31、34、36 缺失,35、37、45 颊舌向长轴偏舌侧,余无异常.诊断:牙列缺损.处理:43、45、32、33、35、37 固定义齿修复.以45、43、32、33 为基牙,设计镍铬合金PFM 固位体,制作右侧8 单位双端固定义齿.

    作者:刘梦桃;张庆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透明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胸部不适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59 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1例,单支病变65 例、双支病变62例、三支病变84 例)及对照组(48 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HA水平,记录对应患者Gensini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分析HA 和Gensini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HA 水平为(40.86±19.40)ng/ml,冠心病组为(71.57±58.4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HA 水平分别为(57.21±40.51)、(83.77±69.26)、(74.60±60.60)ng/ml.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患者H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患者与对照组及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患者H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HA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HA 水平相关,测定血浆HA 水平可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郑爱强;奚炜炜;程刚;徐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辅助外固定支架加钢板治疗胫骨复杂骨折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干粉碎骨折(尤其是AO 分型C 型骨折),因其受伤暴力强大、软组织受损严重,被临床称之为复杂骨折.一般情况下,除了治疗上要求的对位对线及恢复肢体的长度外,软组织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笔者设计并采用辅助外固定支架复位固定下配合锁定钢板治疗AO 分型C 型胫腓骨粉碎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烈峰;周晓俊;朱江;曹浙标;冯锋杰;陈启明;徐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泌尿系感染(UTI)是儿科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其中复杂性UTI 复发率高,治疗相对较困难,肾瘢痕形成比率高,是引起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复杂性UTI 是指伴有泌尿系结构或功能异常的UTI[1],其中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引起小儿复杂性UTI 主要的原因之一.笔者回顾性对比分析小儿复杂性和非复杂性UTI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干预、降低复发率、保护肾功能及改善预后提供帮助.

    作者:林小春;蓝俊伟;杨青;陈敏广;林瑞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学改变和视功能的恢复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的18 例(19 眼)患者,术前行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术后1周、1 个月、1年分别行双目间接检眼镜、P-VEP 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19眼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观察期内未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后1周、1 个月分别有9、6眼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浅脱离,术后1 年所有术眼黄斑区视网膜均解剖复位.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VEP 潜时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P-VEP峰值均明显增大(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EP 峰值呈逐渐增大趋势(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随着黄斑区RNFL厚度的下降,P-VEP 潜时缩短,P-VEP峰值增加,均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下液的残留是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的主要原因,术中视网膜下液的引流有助于减少脱离的发生.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形态与视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

    作者:池新昌;阮素芬;刘哲;吴苗琴;徐慧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壁及胆囊三角区域充血水肿,组织易出血,Calot 解剖三角不清,手术难度大、耗时长、出血量多,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超声刀较之高频电钩,具有止血确切、术野清晰、热传导低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手术效果,已逐步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本文回顾性分析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旨在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杰;张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选择性保胆取石术疗效分析

    胆囊具有复杂而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有学者对部分具有正常功能的胆囊进行保胆取石手术,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笔者采用术前月超和术中腹腔镜、胆道镜直视下联合评估,选择性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亦明;徐鲁白;王继生;周斌;吴伟军;蔡景理;胡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的比较

    由于肝脏解剖生理的特殊性,术中出血、胆漏、肿瘤切缘的判断一直被认为是腹腔镜肝切除术(LH)手术中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具有丰富肝脏外科经验及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外科医师的缺乏也一度制约了LH的发展,故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通过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术中、术后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旨在进一步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作者:沈亦钰;王晓光;陈徐坚;蔡秀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