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均超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髋部骨折的50%[1].目前多采用DHS、PFN、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等内固定治疗.2006年4月~2009年2月采用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42例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髋膝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说明使用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报告如下.
作者:潘虹强;吕海文;秦燎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真空管静脉采血及注意事项真空管静脉采血前的准备:①护士自身及用物准备:操作者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基础治疗盘内另备手套(好使用PE手套,尤其是采集微量元素血标本时,不能戴乳胶手套,因手套上的滑石粉对钙、锌等离子有影响)、正确型号的采血管(需连续采两种以上标本时好按采血顺序排号采血管)、正确型号的专用采血针、胶贴,必要时备止血钳,而且采血针型号与采血管型号需相匹配.仔细检查采血管及采血针的效期、包装是否完整,特别是抗凝管的抗凝剂是否适量.
作者:黄慧茜;田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寻找预防静脉输液时针尖滑出血管外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静脉输液患者800人次,分为两组,实验组400人次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来预防静脉输液时针尖滑出血管外.对照组400人次用常规方法护理操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针头滑出血管外7例(1.75%);对照组患者在针头滑出血管外39例(9.75%),X2=23.62,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避免了针头滑出血管外,保证了输液顺利.
作者:任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2例丘脑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通过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作者:李美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功能检测的标本采集因素、标本状态及技术因素、药物因素.方法:选择住院患者及门诊健康体检患者的标本检测血凝功能,对标本不合格者重新抽血复查.结果:标本不合格与合格标本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本的采集、离心、标本状态不合格、标本处理不当都对凝血功能测定有很大影响.
作者:杨占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老年便秘是老年人大肠处于瘀滞,导致很少排便和(或)粪便干、硬状态[1].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生率逐渐上升,特别是老年人肠胃蠕动减慢,老年便秘患者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便秘的危害性很大,长期便秘可导致痔疮、直肠炎、肛裂等多种肛门疾病还可诱发癌症,特别是老年患者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多种老年性常见病,更容易引发中风甚至猝死,病程久者还可伴有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症状.为了改善老年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估20例老年便秘患者护理前后的变化,发现临床护理后老年便秘症状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围绕护士素质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来阐述急诊护士应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急诊护理的服务水平和护理质量.
作者:唐月;张学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总结56例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阐述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强化足部保健措施,包括足部检查,每天进行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立即治疗足病等.
作者:董颖;许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效果.方法:将220例Hp感染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1例,给予口服四联疗法,泮托拉唑、胶体果胶铋、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对照组99例予口服三联疗法: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两组均口服10天,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试验组93.4%(113/121),对照组80.8%(80/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四联疗法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三联疗法.
作者:隋淑静;姚慧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探讨护士的心理素质在临床静脉穿刺中的重要性,总结分析操作中护士的成功或失败原因,找出应对措施.结果发现,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也随之提高.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的防病治病的意识增强,近年来,我院输液显著上升,输液中心每天平均70人次输液,患儿较多,占输液量的50%,患者流动量大,房间的输液环境较为拥挤.门急诊输液中心又是医院的前沿窗口.所以,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护理工作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
作者:查万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69岁,因全身发生环状皮疹40年余,左脚趾皮疹形成溃疡3个月,于1998年12月来诊.患者40年前面部发生环状皮疹,以后头皮、四肢、躯干相继发生同样皮疹,无自觉症状,未作任何治疗.近3个月左足拇趾原皮损不明原因形成溃疡,自觉隐痛,在当地医院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但溃疡仍渐扩大.既往身体健康.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左侧腹股沟可触及3个黄豆至花生米大淋巴结,质硬,不活动.皮肤科情况,周身可见环形、不规则形皮疹,边缘呈堤状角质性隆起,中央轻度萎缩凹下,有的皮疹边缘狭窄,色深如同黑线,皮疹直径0.5~2cm,数目共计60余个,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多.左足拇趾伸侧有约3cm×4cm椭圆形溃疡灶.溃疡边缘整齐呈污秽暗红色,表面有脓血覆盖伴恶臭,双足底、足趾及左手掌指干燥脱皮,指趾甲肥厚、变色,甲下有角质碎屑.组织病理,背部环状皮疹,皮损边缘高起处表皮增生,表面凹陷形成裂沟,沟内有角质栓,角栓中有大量角化不全细胞排列呈柱状,皮损中央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层有炎细胞浸润.左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大量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坏死组织,并见成团及散在分布的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病甲真菌镜检阳性.诊断为播散性汗孔角化症;汗孔角化症继发鳞状细胞癌级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手足癣、甲癣.
作者:李志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给患者提供他(她)们所需的一切服务,他(她)们会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1],同时就减少了生病面临住院的恐惧感,让患者带着愉快的心情完成住院治疗,早日康复出院,是服务宗旨.对668例实施温馨护理,门诊大夫给患者开具入院证后电话通知病房,由预定的责任护士前往陪伴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整个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保持交流.通过护士热情、真诚的服务、明显增强了患者安全感、自尊感、信任感、自信心和护患情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及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24小时尿蛋白影响.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联合用药组30例,两组均给予厄贝沙坦75mg,1次/日,联合用药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20μg/日,连续14天1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厄贝沙坦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可明显减少24小时尿蛋白(P<0.05),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更好地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作者:吴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弥凝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小儿遗尿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2例.对照组给予干床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在对照组干床训练基础上睡前弥凝口服:弥凝用法为睡前服0.1~0.2mg/日.2个月1疗程,每4周随诊1次.随诊3~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仅46.7%,治疗组9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追踪观察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弥凝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好,复发少,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万清;李淑林;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新生军训晕厥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参加军训12 564人,发生晕厥3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军训人员3122例,发生晕厥80例,晕厥发生率2.56%;2009年军训人员3012例,发生晕厥79例,晕厥发生率2.62%;2010年军训人员3156例,发生晕厥86例,晕厥发生率2.72%;2011年军训人员3274例,发生晕厥100例,晕厥发生率2.73%,晕厥的发生率逐步上升.蹲下或休息后立即站立后发生晕厥107例,晕厥发生率31.01%;剧烈运动后立即停止而发生晕厥83例,晕厥发生率24.06%;天气闷热而发生晕厥81例,晕厥发生率23.48%;43例女性月经期而发生晕厥,晕厥发生率12.46%;训练前饥饿、疲劳发生晕厥31例,晕厥发生率8.99%.结论:对军训发生晕厥的预防需要训练组织者、参加训练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
作者:韩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乳腺错构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结果:乳腺错构瘤的声像图缺乏特征性.本组术前超声检查漏诊1例,误诊为脂肪瘤4例,增生结节3例,恶性肿瘤1例,纤维腺瘤1例,未定性1例.术前超声诊断乳腺错构瘤误诊率高达90.91%.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错构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主要以二维图像特点做综合分析,但因其声像图多样,与乳腺其他肿块易混淆,应注意予以鉴别.
作者:刘磊磊;赵红佳;游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牙周炎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文旨在调查糖尿病患者口腔组织健康及口腔卫生状况,为提高口腔疾病预防和保健尤其是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尽可能降低及预防糖尿病患者口腔牙周炎疾病提供参考意见.方法:调查武威市凉州区火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慢病管理病例35~75岁240例作为实验组,门诊非糖尿病患者一般病例2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口腔内牙齿缺失状况、牙结石沉积程度、牙齿松动度及是否曾作洁齿保健措施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判断.结果:实验组因牙周病缺牙48.33%,对照组20.83%,两组比较,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实验组牙石(++)46.67%,对照组37.5%,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意义.实验组口腔内2颗以上牙松动Ⅱ度47.5%,对照组21.67%,两组比较,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实验组曾作洁治20%,对照组20.83%,两组比较,P>0.05差别无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组织健康状况均较差,牙周病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样应引起社区医师及预防保健工作者尤其社区口腔科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更应该重视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组织健康状况,它对控制糖尿病同样重要.
作者:杨治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完全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AVSD)胎儿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以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完全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胎儿期心动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胎儿完全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经产后解剖证实.其中合并心内畸形6例,合并心外畸形6例,无合并其他畸形3例.结论:本资料结果显示,完全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胎儿期超声诊断声像并依此可将其检出,房室间隔缺损多合并其他的心、内外畸形.所以心、内外畸形的检出也是非常重要.
作者:肖晓青;游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58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病原因与诊治结果.方法:收治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发病原因与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8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与胎儿宫内异常及母体病理状况、生产方式等有相关性,包括羊水污染、宫内窘迫、脐带异常、产程异常、妊高征、剖宫产、产钳助产等,经合理治疗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病原因较多,给予合理的治疗后预后一般较佳.
作者:李方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