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如何降低儿科护理纠纷

韩连玲

关键词:基层医院, 降低, 护理纠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使医疗行业成为高风险行业.而儿科的风险性尤为突出.医疗纠纷发生的比例也不断提高,这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基层医院儿科工作十几年,就影响儿科护理纠纷的因素及如何防范谈几点看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工作中锐器伤及防护对策

    护理行业有其独特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而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锐器伤事件屡有发生,为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应尽快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锐器伤的发生情况,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降低伤后的危害.

    作者:李秀梅;刘仲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1例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采用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因子等的交替换药,以及患者心理、饮食和局部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结果:1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痊愈10例,1例因感染坏疽严重截肢.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预防、足部护理、健康教育等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作者:朱永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120例护理分析

    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病情严重可出现休克等症状,死亡率高.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情况、护理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改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及胃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6)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时的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夹心法分别检测了Hp阳性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IL-6的水平.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程度越严重者,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IL-6水平越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IL-6水平及Hp感染程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6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参与了胃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毕波;周文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瓣膜患者ICU期间心理护理的探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我国的患者多,而病变较复杂或病情较重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患者占的比重大.为了明确诊断和寻求治疗,常需就诊多家医院,费尽周折才能实现其治疗的心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上的痛苦.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可产生致病或治病两种相反的作用.

    作者:王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死亡的护理分析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由于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周内的患者积极的进行溶栓、介入及药物有效地抢救各种并发症,使发病第1周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因为急性恢复过程中护理不当,引起死亡的现象仍然存在.护理时应注意:①休息;②避免情绪激动;③保持大便通畅;④禁忌饮食过饱;⑤感染;⑥配合医生,按时服药;⑦发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作者:周朝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完全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胎儿期超声心动图特征

    目的:探讨完全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AVSD)胎儿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以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完全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胎儿期心动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胎儿完全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经产后解剖证实.其中合并心内畸形6例,合并心外畸形6例,无合并其他畸形3例.结论:本资料结果显示,完全性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胎儿期超声诊断声像并依此可将其检出,房室间隔缺损多合并其他的心、内外畸形.所以心、内外畸形的检出也是非常重要.

    作者:肖晓青;游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NT值和静脉导管频谱在诊断胎儿心脏异常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静脉导管血流频谱二者联合应用筛查早期胎儿心脏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GE Voluson 730 Expert和PHILLIPS IU22超声诊断系统检测715例孕12~18周胎儿NT值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筛查胎儿早期心脏病,与尸体解剖或新生儿心脏超声结构对照.结果:NT值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单独和联合筛查胎儿心脏异常敏感度分别为50.8%、48%和72%,二者联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P<0.05).结论:NT值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二者具有检测简便、省时、对孕妇及胎儿无害等优点,可用于早期筛查胎儿心脏异常.

    作者:李文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士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探讨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运用,进一步了解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总结临床护理工作中语言沟通的技巧及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将语言护理融入到工作中,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方法:对收治的患者实施良好的语言沟通,总结经验.结果:患者反映良好的语言沟通,可降低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恐惧感,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依赖感,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结论:在临床护理中,与患者进行良好的语言沟通,可协调、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信任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栾建秋;马克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诊科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

    临床护士因与患者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而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亦是暴力常发生的场所,同时又肩负着院前急救的任务各类患者的转运,属于高风险科室.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很高.因此职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作者:张春华;寇桂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小儿麻醉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小儿氯胺酮分离麻醉50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无1例发生麻醉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和术前、书中、术后的护理,可以提高麻醉的质量.

    作者:李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常见问题

    血常规检查目前已普及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该检验方便易行,能快速出结果,而且价格便宜,更重要的是机体的大部分病理状态在血常规检查中得以反映,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提供很有价值的线索.医生在分析血常规时往往容易忽略一些问题,从而误导诊断,以下是总结的几个容易忽略的问题.

    作者:梁凯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2007~2010年对80例缺血性脑中风(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梅;阎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胸肺或脊柱疾病引起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所导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肺性脑病是肺心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差,病死率可高达56.4%[1].因而,对肺性脑病进行认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2008年1月~2010年1月通过对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支原体肺炎感染80例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人感染肺炎支原体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方法:分别检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肺炎支原体(MP)感染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并对各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又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CK-MB、cTnT升高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正常老年人(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和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介导的免疫损伤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导致心肌损伤.

    作者:兰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门诊输液中心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的防病治病的意识增强,近年来,我院输液显著上升,输液中心每天平均70人次输液,患儿较多,占输液量的50%,患者流动量大,房间的输液环境较为拥挤.门急诊输液中心又是医院的前沿窗口.所以,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护理工作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

    作者:查万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患矛盾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护士每天和患者打交道,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矛盾.若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秩序,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从服务态度、费用问题、晨间护理、实习生单独操作、护理人员配置不足、输液滴数和瓶数不准确再次置入管道、伤口敷料更换不及时、对诊断治疗不满意及其他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护患矛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或减少矛盾的途径与对策.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黏液表皮样癌报告分析1例

    肺黏液表皮样癌是起源于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下腺体的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在原发性肺支气管恶性肿瘤中仅占0.1%~0.2%.与发生在涎腺肿瘤的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相似,同时因其肿瘤细胞在病理形态学构成肿瘤的比例不同,恶性程度也不一样,可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以低度恶性为主.因其为占位性病变,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为其他疾病并导致临床误治.

    作者:李志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诊护士心理素质探讨

    围绕护士素质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来阐述急诊护士应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急诊护理的服务水平和护理质量.

    作者:唐月;张学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88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β2-受体兴奋剂、碱茶类药物、抗生素、祛痰剂,进行抗炎、平喘、解痉挛治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1~2吸/次,2次/日,均治疗2周.结果: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88例患者显效40例,显效率45.5%,有效44例,有效率50.0%,无效4例,无效率4.5%,总有效率95.5%.结论:加强病情观察、氧疗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