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琳娜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怀疑有心脏病的5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4h动态心电图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 50例患者中,检测出冠心病19例,占38.00%,高血压患者10例,占20.00%,糖尿病11例,占22.00%,其他疾病或病因不明患者10例,占20.00%.心电图诊断后,正常患者10例,占20.00%,有40例患者出现一种或并发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占80.00%.结论 对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方式,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的问题,并且还可以记录患者24h中出现缺血型ST段压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
作者:李秀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的诊断特点.方法 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患者中随机选取22例作为探究对象,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发病年龄与性别特点:本组22例患者中,男8例,占36.36%,女14例占63.64%,男性患者明显少于女性,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脏黏液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年龄为15~68岁,其中在50岁以下的患者有15例,占68.18%,在50岁以上的患者有7例,占31.82%,在50岁以上的患者明显低于50岁以下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患者,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血生化检查以及相关物理检查,可以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刘慧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胆红素(bilirubin)在冠心病(CHD)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择CHD患者166例,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2例、心肌梗死(AMI)组38例,另选6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定量测定所有入选者的LP(a)、胆红素水平.结果 血清LP(a)水平在SAP组、UAP组及AMI组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AMI组均高于SAP组(P<0.05);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在SAP组、UAP组及AMI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胆红素水平下降,Lp(a)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孟庆书;苟方方;杜永良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降压浴足汤治疗高血压病和缓解失眠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同时常规内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压氏达);试验组每天晚上8时左右用降压浴足汤浴足1次,每次30分钟,而对照组则不用.结果 治疗四周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压浴足法具有清热熄风、平肝潜阳、活血行气通脉、补益肝肾、疏肝解郁、引肝气下降等功效,从整体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使高血压病人重新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正常生理状态.
作者:张梨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近年到我院治疗的169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例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根据常规标准治疗,观察组89例实施规范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施治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症状消除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动脉硬化指数明显下降,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规范治疗,疗效相对理想,且可有效促进患者生理恢复,减轻动脉硬化的情况,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赵越;黄灿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在PCS病因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对31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post 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上31例患者在术前均接受B超、术中接受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检查,并在术后对病变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对比B超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的诊断准确性,探讨ERCP在PCS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中,胆管结石、十二指肠憩室合并乳头炎、胆囊管结石、胆管狭窄、胆管硬化为31例PCS患者的病因,其总体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的结果(P<0.05).结论 胆管结石、十二指肠憩室合并乳头炎是PCS的为常见的病因,总结其相关特征症状并尽早诊治,对于有效防治PCS具有重要作用,而ERCP可精确定位病灶、正确分析病因,与B超检查相比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在PCS的病因诊断中加以应用.
作者:侯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对孕妇应用加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接受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中期妊娠引产孕妇300例,根据米非司酮剂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米非司酮给予剂量为50mg,观察组患者米非司酮给予剂量为75mg.每组各有患者150例.对比2组孕妇引产效果和各项分娩指标.结果 观察组孕妇引产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孕妇引产总有效率为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宫缩发动时间、产程以及产时产后出血情况等相对于对照组孕妇均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期妊娠孕妇应用加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案进行引产,其引产效果相对于应用常规剂量引产孕妇无明显差异,但加量配伍方案可以让孕妇分娩过程更顺利,减少产时产后出血量,对保障孕妇身体健康更具意义,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作者:何国梁;李西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对实施肠道肿瘤术的病患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 抽取在我院治疗的122位肠道肿瘤病患,并分析讨论,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位,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病患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和支持方案,在进行治疗7天后,对两组病患的血红蛋白、氮平衡及血清白蛋白的值进行比较.结果 在经过临床护理后,比较两组病患的血红蛋白、氮平衡及血清白蛋白的值,发现观察组病患明显比对照组病患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对实施肠道肿瘤术的病患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不仅能增加病患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病患快速康复,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艳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药注射剂在医院患者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出现的6例使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详细的统计,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 本组6例使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于服药后3min以内的共有4例患者,占(66.67%);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患者多,占(33.33%);由于血塞通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例数多,占(33.33%).结论 社会各界必须要加强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的重视,加强中药制剂安全性的基础研究,提高其生产和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以有效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汤兴娥;闫向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浅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隐患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1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病人根据术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照组病人采取一般的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比对照组低,比较以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 整体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围手术期,做好术后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降低发生隐患,使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金瑞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40例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结果 本组40例晚期产后出血产妇中,宫腔内残留组织16例,其中13例患者是在足月阴道分娩后,经B超检查显示患者宫腔中具有残留组织,采用清宫术进行处理,将清出物送检明确均为蜕膜组织;3例患者时在孕晚期引产后,阴道出现持续性出血情况(时间超过1个月),采用阴道镜检查和B超检查显示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需要保留子宫;另外2例患者吸取教训而在做好手术和输血准备的基础上采用诊刮术进行治疗,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绒毛组织,宫腔感染8例,子宫破裂2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6例.结论 产科工作人员应详细了解产妇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而有效止血.
作者:任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性研究.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实验并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优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方面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全面优质的护理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程玲;韩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病患的采取有效护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22例的PICC置管病患,所有病患都触摸不到或不能直视,均采取在外周静脉血管下穿刺放置PICC管,采取塞丁格技术在超声的指引下在病患体内放置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 22例病患置入PICC导管均成功.其中20例病患均一针成功,没有一例病患出现并发症.结论 采取塞丁格技术在超声的指引下进行PICC穿刺置管手术不但大大降低了机械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提升了PICC置管的成功几率,还能改善因多次化疗病患外周浅静脉血管很差不能直接采取PICC导管穿刺的问题.
作者:侯红波;陈海灵;高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对采取射频消融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患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采取射频消融治疗的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病患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病患的抑郁、焦虑程度及疼痛程度,观察组病患明显比对照组病患低,而比较病患满意程度及舒适度,观察组病患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对射频消融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大大减轻了病患的抑郁、焦虑程度及疼痛程度,显著提升了病患的满意程度及舒适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景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对胃癌患者采取优质综合护理措施,研究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在围手术期间,通过对前后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仅采取日常护理措施,而后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综合护理,因采取措施不同,故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与愈后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经对比研究,因患者被随机采取不同措施,而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结论 在围手术期间,实验组对胃癌患者行优质综合护理,可大大的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人员技术的提高,加快痊愈的速度.
作者:丁巧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喉炎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43例急性喉炎手术患儿,分析患儿术后出血原因,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的43例患儿均安全返回病房,未出现出血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是(7.31±1.02).结论 小儿急性喉炎手术后,需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发展变化,给予细致护理,可有效避免术后出血,防止发生并发症.
作者:胡红霞;周凤娟;林艳;袁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维吾尔医药治疗的临床方案及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应用维吾尔医药方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维吾尔医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相对于常规医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高效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作者:多力昆·库尔班;阿布都克热木·买买提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了糖尿病人患植物性胃石及溃疡的临床特点.口服碳酸氢钠联合抑酸药物治疗植物性胃石、胃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
作者:朱秀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CT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该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探究对象,对患者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其中血肿位于脑叶部位患者有4例,位于壳核患者44例,检测出丘脑患者8例,小脑患者4例.11例患者有破入脑室,有3例患者死亡,占27.27%,49例无破入脑室,有7例患者死亡,占14.29%.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CT检测方式,具有快速、便捷以及准确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明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无痛麻醉技术应用于复杂牙拔除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 总结我科2014年3月至今,共43例复杂牙拔除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 对43例复杂牙拔除患者实施了无痛麻醉,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缩短了手术时间.
作者:王春会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