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峰;安培玉
四肢骨折具有着一般疾病的共性和特殊性,对于此类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需要解决骨骼为支架、枢纽以及动力等问题。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记忆合金内固定器以及系统 AO 技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探究四肢骨折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吴坤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经过 Meta 分析方式评价利福喷丁和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为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提供比较合理、科学、可靠的,有理可循的医学证据。方法收集相关利福喷丁和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文章,按照随机原则对照试验,使用 Meta 分析方式,使用相关软件把符合要求的文章进行收纳剖析。结果收纳文章11篇,总样本量2183例,利福喷丁研究组1130例,其中痰菌转阴1097例,病灶吸收1036例,空洞闭合382例;利福平对照组1244例,痰菌转阴1012例,病灶吸收1013例,空洞闭合324例。2个月痰菌转阴和空洞闭合的疗效指标合并 OR值分别是1.56,1.37(P<0.01),病灶吸收疗效指标合并 OR 值是1.35(P>0.05)。结论从利福喷丁和利福平在治疗肺结核的疗效上看,利福喷丁的治疗效果更好,病灶吸收方面无差异。
作者:韩彩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去铁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依赖性铁过载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依赖性铁过载患者5例,在为其实施相关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去铁胺开展4个疗程的治疗。结果为患者开展治疗前的平均铁蛋白水平为(4974.2±1965.1)mg/L,为患者开展4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其铁蛋白水平为(1938.2±724.4)mg/L,患者治疗前后的铁蛋白水平具有明显的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去铁胺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依赖性铁过载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铁蛋白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王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和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运用心电图方法产生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以及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患者入院之后的6h 之内实施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实际心电图变化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PE 组患者在 V1到 V3的导联ST 段压相对较低,导联 T 波倒置发生率分别为51.09%和46.62%,NSTEMI 组患者的导联 T 波倒置发生率则为19.8%和23.49%,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V5、V6导联 STA 段压低合并 T 波倒置在对NSTEMI 患者诊断过程中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APE 低、中、高风险患者之间的差异比较中,SIQ Ⅱ T Ⅲ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结论V1到 V3导联 ST 段压低和 V1到 V3导联 T 波倒置需要推断患者是否存在 APE 的可能性, V4搭配 V6导联 T 波倒置,V4到 V6导联 T 波倒置合并 ST 段压低出现 NSTEMI 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作者:祖丽菲娅·木沙;努尔古丽·哈普勒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的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和院感漏报情况,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参加调查人员利用1天的时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对2014年8月26日0~24时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535人,实查率100%,现患率为2.6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6.7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29.37%。内一科现患率高为10.34%,其次神经内一科8.81%,老年病区6.98%,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结论现患率调查省时省力,资料齐全可靠;加强呼吸道疾病患者、老年病患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患者的管理;提高使用抗菌药物的细菌送检率为控制医院感染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张娜;倪东彪;王中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4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为9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在临床上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用药的时间并减少治疗的费用,不良反应少,见效快,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乙型肝炎疾病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出较高的疾病发病率以及传染性,如果未经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抗乙肝病毒中西药物的发展近况进行分析,以研究有效药物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王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重症HFMD 患儿198例,其中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患儿9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组患儿的意识障碍、呼吸急促、血流动力学改变、肌钙蛋白增高和EV71感染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急促、血流动力学改变、EV71感染为进展为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症 HFMD 合并心肺功能衰竭主要的危险因素有 EV71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呼吸急促,而早期的给予患儿利巴韦林、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可以减少心肺功能衰竭发生率。
作者:陈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需要麻醉的患儿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喉罩麻醉,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手术之前和手术中以及手术之后的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拔管时间和喉痉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之前的心率变化没有显著的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中的心率变化没有显著的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之后的心率变化没有显著的差别。实验组的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喉痉挛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应用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婴儿进行喉罩麻醉比气管插管麻醉更加简便,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林晓峰;赵艳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急性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理哦啊,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大程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该方法值得借鉴作用于临床。
作者:陆春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胸腰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做好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和统计工作。结果通过对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后路椎板检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措施之后,对其术后实施有效的预后和营养治疗,50例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切口实现一期愈合,无一例患者产生螺钉松动、切口感染、螺钉断裂以及破出椎弓根等现象。除了2例 A 级术后神经功能未恢复之外,其余的48例(96%)患者都实现了1到2级程度不同的恢复。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活动中接受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之后,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患者在接受预后的神经功能也实现了良好的恢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运用和推广。
作者:吴会鹏;梅晓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总结分析结直肠癌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方案,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2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实验组行自扩张支架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期切除吻合率、急诊滞留时间、症状显著好转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率为95.2%,保护性造口率为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与76.1%(P<0.01)。实验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均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自扩张支架术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杜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危重患者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确保其呼吸道处于通常状态,保持气体交换与通气,是抢救的一个重要事项。人工气道,实质上就是直接将导管置于上呼吸道建立的一种呼吸通道,主要是为了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与缺氧状况,将气道内存在的分泌物清除;所以,使气道处于通畅状态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
作者:谢志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脑血管介入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4年前60例根据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共同发生头晕、头痛7例,颅压升高3例,尿潴留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静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老年病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为活动主题。活动前对我科144份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及巩固措施,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①有形成果:电子护理病历缺陷率由实施前的9.1%降至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无形成果:使品管圈成员学习了多种品管手法,学会利用品管手法发现临床工作中的问题,规范、科学地分析问题,抓住和攻克主要问题,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对老年病科护理文书书写进行质量控制,可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供应室护理中常见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作为对照阶段,分析护理风险且制定防范措施;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作为观察阶段,落实防范措施,比较分析两阶段医院供应室护理情况。结果观察阶段供应室护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加强医院供应室护理风险的防范,可确保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
作者:马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作者:刘坤;王玮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针对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在2012年1月到2015年3月底来我院救治的90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45例对照组45例实验组,对照组用硫酸镁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进行静脉注射,实验组的孕妇则在注射硫酸镁的同时进行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口服使用,并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硫酸镁来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萍芬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杜绝或减少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方法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完善及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有效控制与减少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完善的制度职责、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隐患,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作者:王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讨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予以疼痛控制护理对其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创伤性骨折患者共计134例,以随机分配法则为依据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72例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试验组72例患者则接受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护理结束后两者患者的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经悉心护理后,两者患者病情均显著好转,经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中、重度疼痛比率为33.33%,对照组为61.11%,且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得到临床以及患者家属的广泛好评。
作者:曹光岩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