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焱
目的:探讨早期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康复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起立床站立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BBS 评分、FMA 评分、MBI 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病患者进行早期起立床站立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肢体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致残率,值得在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何斌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究微创 LISS 钢板对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胫骨颈段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普通钢板进行固定,观察组 LISS 钢板进行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优良率为89.65%,对照组优良率为72.41%,通过比较,以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 LISS 钢板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缩短了患者中的恢复时间。
作者:姜文彦;赵韶春;闫飞;陈绍龙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的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我院放射科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乳腺放射状瘢痕可疑患者65例,采集其 X 线资料。分析其特征性表现,结果65例患者中,单纯性 RS 者45例 (69.8%),腺体增生11例(16.6%),乳腺癌待查9例(13.6%)。结论乳腺放射状瘢痕 X 线表现,虽类似恶性肿瘤的特征,但也有其自身星芒状影的特点,临床易与乳腺癌混淆,需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注意鉴别诊断排除其他乳腺病变后确诊,手术局部切除仍是目前为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马谦;孙岩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分析对比硝苯地平控释片与5-单硝异山梨醇酯两种药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共7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5-单硝异山梨醇酯治疗,一个月后,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统计学差异显著(P 均<0.05),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与5-单硝异山梨醇酯都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疗效更为显著,因此,硝苯地平控释片更适于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作者:海丽比努尔·库尔班 刊期: 2015年第44期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口腔科老年患者也在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在接受牙科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及对疼痛的恐惧感,即所谓的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 DA)[1]。为了有效的防治 DA,使患者能够舒适、愉悦的接受牙科治疗,我科护理人员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改变以往的“我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充分以病人为中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护理经验和实施效果汇报如下。
作者:王雪燕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不同视角下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显微解剖,不同角度下其内的重要结构的显示。方法7成人湿性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应用手术显微镜沿颅底方向在不同手术视角(0°、30°、60°)下对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进行观察。结果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多呈三角形,随视角由0°~60°,间隙内容物发生改变,其中30°时,显露面积大,结论在30°视角下颈内动脉间隙的可应用空间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形态、面积、构型是由颈内动脉分叉高低及颈内动脉是否迂曲决定的。
作者:刘铁彪;李春晖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研究 ICU 老年危重症治疗及气道管理中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 ICU 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人工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不够发生率10%,对照组气道不够发生率56.7%,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 ICU 老年危重症治疗及气道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宴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81.6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实施个性化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儿配合度,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便于后期顺利治疗,加快疾病康复,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闫鸿;赵惠玲;仲雪霞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青芳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需要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受试组,每组20例。结果受试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并发症较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对于挽救神经外科急危重患者方面的有点较为突出,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刘季平;侯海东;赵军;杜振海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本次研究对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进行分析,提高骨科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分析骨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转变护理模式,建立健全护理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科学管理骨科病房,尤其要加强安全管理。结果骨科病房的各项护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制度科学合理的进行,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没有护理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逐渐提高。结论在医院的骨科病房内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方法,加强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骨科病房的护士应提高护理中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
作者:斯庆图娅 刊期: 2015年第44期
发展性的课堂授课及教学,含有以人为本。创设的评价体系,应能搭配着适宜的多重指标。唯有如此,才能助推长时段的课堂变更,落实拟定好的目的。发展性的课堂,采纳新颖途径及手段,应当及时去诊断,评价它独有的优势及弊病。创设新颖思路,评价得来的结果应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课堂实际。
作者:郭伟壮;林建泽;田长庆;杨欣建;余峥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研究探讨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血清生化检查的结果进行摘录,主要涉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等四项常规指标以及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和亮氨酸脱氢酶等三项新指标等。同时,随机选取100例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15项常规指标和三项新指标血清学生化检测,分别对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对照,并计算不同检测指标的准确率,探讨其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分别观察两组受检者的四项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可见病毒性肝病组患者的总蛋白与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受检者,而球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则显著高于健康受检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毒性肝病组的患者和健康受检者检测的正确率分别为95.4%和9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新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上,病毒性肝病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受检者,而腺苷脱氨酶和亮氨酸脱氢酶则显著高于健康受检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常规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能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而新指标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也体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考虑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小茹;冷振华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糖尿病足48例患者,通过给予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给予患者全身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密切观察。结果本组48例患糖尿病足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的患者有32例,所占比例为66.67%。结论通过给予糖尿病足患者针对性的外科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足患者的溃疡愈合率,降低了患者的截肢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义容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经阴道彩色超声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自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位于我院就诊的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药物注射保守治疗,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阴道进行检查,将探头置入患者阴道内进行扫查,查看患者子宫腔和盆腔内的情况、血流及附件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愈的有52例,占总体的86.67%;无效的有8例,占总体的13.33%,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超声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应用能够对疗效评估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治疗方案确定方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宋锐莉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门诊护理干预。以两组患者护理后空腹及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空腹及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
作者:丁文莉;王建玲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疗效。方法选择社区内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社区护理人员对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两组患 Fugl-Meyer 积分、Barthel 指数、神经功能缺损(CNS)进行比较。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 Fugl-Meyer 积分、Barthel 指数、CNS 明显得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终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帕丽达·海拉提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节细胞神经瘤又称神经节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纤维瘤,是一种由分化良好的神经节细胞、主要由Schwann 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方法其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以及神经母细胞瘤同为起源于交感神经节原始神经嵴细胞的周围神经肿瘤,其中神经母细胞瘤属于恶性肿瘤,节细胞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介于两者之间[1]。节细胞神经瘤组织学上主要由成熟的神经节细胞、Schwann 间质细胞、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构成,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周围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儿童和成人都能发生,40岁之前多见,男女无性别差异[2]。结论节细胞神经瘤常见的发生部位为后纵隔和腹膜后,肾上腺亦偶有所见,罕见于前纵隔、肾、阑尾、前列腺。
作者:莫利军 刊期: 2015年第44期
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临床上关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研究逐渐增多。中药质量控制需要依托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目前,其整体研究思路为:根据中药的组成特点,在充分考虑药物体内变化的因素后,利用现代化分析技术,阐明重要在体内发挥效应的物质基础,并建立准确的、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保障。
作者:刘辉;李艳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浅析神经外科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整改措施,降低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非计划性拔管病人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其发生原因与其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未对其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关。结论提示加强护士对病人的责任心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慎独精神,认真做好对清醒病人进行相关的宣教、合理适当使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有效措施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从而减轻病人因非计划性拔管后导致的后果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减少病人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改善危重病人拔管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作者:林云 刊期: 2015年第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