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舒酊经皮透药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08例

罗宗富;董春桃;周福茂

关键词:立舒酊, 电致孔, 颈型颈椎病
摘要:目的:观察立舒酊经皮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08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立舒酊通过电致孔技术经皮透药法治疗,对比传统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2.3%。治疗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结论立舒酊经皮透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的探讨

    目的:对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1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膜透析置管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80例尿毒症患者,将1年内发生1次腹膜炎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1年内发生多次腹膜炎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膜炎发生时血压明显升高、水肿患者例数增加、HGB以及ALB显著降低、杆菌+真菌显著增加,并且治疗无效拔管患者显著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较严重的贫血和低蛋白,要积极治疗患者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状才能显著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

    作者:杨素琼;陈艳桃;温梅花;李小梅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应用与观察

    目的:通过对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的方式方法,为治愈此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盆腔炎患者124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62例为观察组,62例为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88.1%)明显高于对照组(7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不仅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提高抗病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倩梦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的GCS评分、NDF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予以护理,能够明显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茹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浅谈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研究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颈椎病病人,通过推拿按摩、中药热敷等方法治疗颈椎病。结果该方法能够改善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关系,减轻神经压迫,对颈椎复位有较大的积极作用。70例颈椎病病人绝大多数得到明显减轻和彻底痊愈。结论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保守的治疗手段,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实际临床中效果让人满意。

    作者:周倩云;肖李凡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是一个医院的核心科室之一,需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及无菌。但由于所有的手术均在手术室进行,人员流动量打,工作时间长,整个手术室管理的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则可能会出现医疗事故。所以对手术室护理的管理尤为重要。本文综述手术是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过程,为我国手术室风险管理作出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彤云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性脑瘫肌张力的影响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痉挛性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分析和探讨采取神经康复重建疗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9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其中对照组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常规康复疗法,而观察组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常规康复疗法联合神经康复重建仪,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腓肠肌肌张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肌张力和治疗前相比都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对于痉挛性脑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康复重建仪,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王迎春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应用三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2例KOA患者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给予其关节镜清理术、局部玻璃酸钠注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甲乙丙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79.41%、94.12%,其中,甲乙两组治疗效果相当,比较差异显著差异(P>0.05),但乙组同甲、乙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KOA患者情况,给予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阚连双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护理干预对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14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施行射频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7%,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2%,对照组为,68.4%。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治疗宫颈糜烂具有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容易掌握等多项优点,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必要护理措施,患者满意度高,对成功治疗宫颈糜烂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张淑红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悬吊技术对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悬吊技术对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悬吊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MFM-88评分和Berg评分均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采用悬吊技术对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高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小儿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流感染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30例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治疗显效22例,有效8例,有效率100%,均痊愈出院。结论以往氨苄西林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首选抗生素,可酌情选用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氮苄西林-舒巴钠等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复方制剂,以及多西环素、利福平、氨基糖苷类以及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喹诺酮类等。合理选用抗生素是治疗成败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姜英红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绝经后妇女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绝经后妇女骨折后导致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绝经后骨折患者共183例,对她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制调查问卷等对患者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183例患者中有31例出现再次骨折,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6.9%。分析结果显示跌倒、骨折史、骨质疏松、抑郁等都是导致绝经后骨折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妇女骨折后发生再次骨折的几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绝经后妇女骨折后发生再次骨折的几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蓝文珂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65岁老年复杂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目的:研究分析≥65岁老年复杂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65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6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中的6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情况和住院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急诊手术的比例和观察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情况和观察组比较, 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胆管损伤发生率和观察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5岁老年患者复杂性胆囊炎采取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不仅仅将手术风险降低,同时也避免了胆道的损伤和大出血,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玺;徐锟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患者采取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而对于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新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与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新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使患者尽快康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齐慧;张新会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与OC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方法将421例传统胆囊切除术和910例腹腔镜切除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手术创伤、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劳动力恢复时间、总体经济费用等方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传统胆囊切除术有显著的优势。结论 LC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作者:张光伟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提高输卵管结扎术成功率的体会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采用输卵管结扎作为避孕措施的人数在降低,但输卵管结扎术(腹式)仍是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也是我国采用的永久性节育措施。虽然手术简单易行,但若不引起重视也往往会引起手术失败,给受术者造成一时乃至终生痛苦。将会加重对受术对象的精神负担和压力,给她们的生活、工作、家庭带来不应有的后果。因此,如何提高输卵管结扎手术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选择适当的结扎部位和手术方法,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固定专人操作,是提高输卵管结扎手术成功的关键1。

    作者:潘瑞祥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甲状旁腺激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清除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激素(PTH)、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清除作用。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随机性抽取30例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血液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激素(PTH)、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方式比单独血液透析治疗更有效,在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甲状旁腺激素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中的清除作用更好。

    作者:叶丽珠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27例压疮的分期治疗及护理体会

    总结了27例压疮的分期治疗及护理体会,认为动态、全面、客观、有效地对压疮进行评估,了解病因和发病机理,抓住“预防为主,立足整体,重视局部”的观念,正确掌握其防治及护理技术,对压疮的预防及治愈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孙沛芳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组织全体护士长学习PDCA循环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培训,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各病区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管理中。结果通过1年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安全制度的执行力,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率达100%。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是保障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彩凤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对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对比患者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并确诊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对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理与心理变化的情况并作出分析并统计出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理与心理的测量值均降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能够促进改善不良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临床应用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作者:吴真勤;辜玉芳;陈玉敏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合并骨质疏松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100例非骨质疏松者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腰椎2-4、股骨颈骨密度,并且研究其与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程、年龄、性别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与大血管发生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无相关性;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与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随着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增高,体重指数降低,糖尿病病程延长,年龄增长,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会随之升高,应加强预防及治疗。

    作者:石学庆;姜娜娜 刊期: 2015年第5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