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肺心病合并糖尿病治疗的难点分析

努尔买买提·阿不来提;吐尔孙江·托合逊;阿米尔·艾力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 糖尿病, 调整血糖, 治疗难点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糖尿病治疗的难点。方法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肺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以45例为1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加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及口服格列美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11%,观察组为9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达到目标血糖用时、住院时间、胰岛素用量分别是8.8±2.4 d、18.8±2.0 d、47.7±3.6 U/d,观察组分别是4.4±1.6 d、12.5±2.2 d、27.6±3.9 U/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肺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中加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及口服格列美脲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其治疗难点是作为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糖尿病会促进其发展,而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又会降低控制血糖的能力,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配合DCF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配合DCF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研究六君子汤是否能提高患者对DCF方案的耐受性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DCF化疗,治疗组加用六君子汤,两组疗程均为21天,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4.9%,对照组5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君子汤配合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鑫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结核病防治业务档案专业管理与探讨

    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而独立性很强的专业工作。按照传统分类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等。随着信息化程度的纵深发展,档案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已经突破了原始的分类管理,朝向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发展。

    作者:王彦文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症状缓解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中知晓疾病知识、防病意识良好、治疗依从性好、自我监测能力强、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患者数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58.0%,小于观察组(86.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其了解疾病知识,提高其防病意识、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检测能力,促进其症状缓解,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值得推广。

    作者:马俏玲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7例,根据药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1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常规药物治疗和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治疗的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ST-T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和7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首选药物之一,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肌缺血情况快速改善,对促进心电图和心肌酶快速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魏宇哲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浅谈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研究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颈椎病病人,通过推拿按摩、中药热敷等方法治疗颈椎病。结果该方法能够改善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关系,减轻神经压迫,对颈椎复位有较大的积极作用。70例颈椎病病人绝大多数得到明显减轻和彻底痊愈。结论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保守的治疗手段,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实际临床中效果让人满意。

    作者:周倩云;肖李凡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护理干预对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14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施行射频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7%,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2%,对照组为,68.4%。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治疗宫颈糜烂具有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容易掌握等多项优点,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必要护理措施,患者满意度高,对成功治疗宫颈糜烂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张淑红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的原因,探求介入治疗后的合理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产后出血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穿刺点护理,基础护理等。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为主,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止血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大部分止血成功,且无明显后遗症。结论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致死率,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回玉杰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儿童手足口病48例临床分析及预防

    目的:对儿童手足口病进行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48例,对其临床病症的预防措施进行统一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儿在进入我院治疗期间均出现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现疹子,同时有强烈的疼痛感,部分患儿会有较为严重的头痛、呕吐和咳嗽病症,所有患儿在我院接受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中显示其伴发病症较为危急,因此需要及时实施治疗,控制患儿病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崔力方;孟庆东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29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消化性溃疡患儿中,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11例,复合型溃疡3例。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小儿消化性溃疡疾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关键。

    作者:董芹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0例(60眼),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白内障吸除联合后囊环形撕开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和统计,了解其后囊浑浊的程度分级情况和虹膜萎缩、葡萄膜炎及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后囊浑浊的程度分级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利用白内障吸除联合后囊环形撕开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的白内障吸除术,应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艳杰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微免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在医学教育中,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应是着重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是基础医学课与临床医学课之间的桥梁,也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其中,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素质。传统的实验教学大都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各类微生物的感性认识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每个实验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一般是在教师做好全部实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实验指导所写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影响教学信息的传递,而且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少,造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1]。为此我们对微免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薛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名老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浅析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性激素波动或减少直至衰退的过渡过程,严重妨碍妇女正常的工作与学习生活。本文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法方药等方面总结陈莹、夏桂成、王秀霞等5名名老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相关治疗经验总结,有助于该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玉翠;于燕;孙玉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小儿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流感染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30例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治疗显效22例,有效8例,有效率100%,均痊愈出院。结论以往氨苄西林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首选抗生素,可酌情选用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氮苄西林-舒巴钠等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复方制剂,以及多西环素、利福平、氨基糖苷类以及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喹诺酮类等。合理选用抗生素是治疗成败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姜英红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探讨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在产科自然分娩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在产科自然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待产孕妇12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两组对比可知,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明显超过对照组,剖宫产率更低,产后出血率更低,孕妇满意度明显较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在产科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安全性与适用性更为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礼玲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子宫内膜电切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入我院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的1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痛经情况、治疗满意率等。结果患者手术时间20~40min,术中出血量20~50mL,住院时间3~7天,无严重并发症;总治疗满意率为96.25%;术后27例患者出现痛经,一个月后19例痛经消失,7例缓解,术后6个月,1例痛经曾加重患者,痛经缓解。结论子宫内膜电切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液,有效防止复发,增加了治疗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余杰;邓永兰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微创小切口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0.11±2.15)min、(6.09±1.35)d;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6.22±3.31)min、(8.99±1.65)d,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创口感染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微创小切口运用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不仅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张合作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宫腔镜检查在妇科手术治疗后临床护理探析

    宫腔镜手术是诊治宫腔内病变的理想方法,对有育婴愿望的妇女是理想的术式。现对宫腔镜手术的护理要点及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王明月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浅谈尿崩症患者的诊疗对策

    目的:掌握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诊疗对策。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尿崩症患者主要的治疗为ADH替代或增加其活性,同时补充足够水分,以药物治疗的方式为主,根据患者的病症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确保实效。

    作者:姜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联合多功能氦氖激光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7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使用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对照组使用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外敷。结果实验组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静脉炎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秀珍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探讨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进一步对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建立人工气道的30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持续气道湿化有助于患者呼吸通畅,促使痰液稀释,降低对气道的损伤,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尚瑞芬 刊期: 2015年第5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