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价值研究

谢迎春

关键词: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 快速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
摘要:目的:对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所有患儿均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81例阳性,阳性率84.4%;15例痰培养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15.6%;4~8年龄段的血清学检测阳性率高于和<1、1~4以及8~12等年龄段(P<0.05)。结论临床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法进行检测,均能够取得显著临床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术式治疗甲状腺单侧结节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观察选择不同术式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3月至2014年12月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30例):临床选择单纯结节切除术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30例):临床选择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单侧结节患者(P<0.05);在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B1组与B2组单侧结节患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临床选择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进行治疗,临床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可以有效将结节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凸显此种方法治疗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中山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眼科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

    目的:提高眼科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加强安全管理,减少意外事故发生。方法对眼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做出加强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将不安全因素减少到了低限度,意外事故发生率有效减少。结论细致的个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安全性教育是减少意外事故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碧玲;林秀明;刘晓婷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分析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将质量控制应用于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血液净化室中的1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名护理人员实施质量控制培训,再对比质量控制前后的消毒检测合格率以及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质量控制实施后的消毒监测合格率要明显高于质量控制实施前;质量控制实施后的感染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质量控制实施前。结论将质量控制应用于血液净化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血液净化护理的管理水平,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消毒监测的合格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高利群;高飞;王素霞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移植在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皆为因机械操作造成手外伤,采用皮瓣移植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防感染及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确定治疗效果。结果8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84例,其余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引流、清除坏死组织等处理后创面均良好愈合,成功率达94.38%。结论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具有临床效果好,感染率低的优点,同时也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促进手部功能及外形的快速恢复。

    作者:夏晓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成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成效。方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患者时的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和感染率情况。结果隔离措施落实情况明显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感染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医护人员有效落实隔离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作者:董慧婷;钱晓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期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行全期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行全期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间,观察组中出现术后不良反应(3.6%)和并发症的例数(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10.9%)与并发症例数(16.3%);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质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2.7%),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围手术期间,对患者实行全期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质的变化,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南玲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全麻与脊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比较分析全麻与脊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脊椎-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对照组(全身麻醉)各29例,比较两组的术后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7.40,10.47,13.64;P<0.05);且观察组的认知功能障碍率较对照组更低(c2=7.58,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而言,脊椎-硬膜外麻醉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相对较高,需引起重视。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复杂性肛瘘微创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9例,a组患者给予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B组患者开展切开挂线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表现与肛门失禁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但a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创口面积、创口愈合时间以及Wexner肛门功能评分均显著好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显著抑制术中出血量与创口面积,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并迅速改善肛门功能,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王延超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腹腔镜应用于临床早、成熟的手术术式,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也是得到世界范围内公认的胆囊疾病手术治疗的金标准。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微创技术应用于腹部常规手术的典型代表。它既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能满足病人的小创伤的要求。应用微创技术以小的创伤、痛苦和短的恢复时间达到了佳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门诊治疗支气管炎42例体会

    目的:总结门诊治疗支气管炎的体会。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05月至2015年03月本门诊支气管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B组、a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静滴舒巴坦/头孢哌酮,a组给予雾化吸入盐酸溴己新,B组给予吸入博利康尼联合沐舒坦,对比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B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a组,气喘、脓性痰、肺部干湿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博利康尼联合沐舒坦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效果确切,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顾海生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高血压治疗中血压与心律的双重达标

    本文对高血压治疗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高血压治疗中血压与心律双重达标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治疗高血压的策略。

    作者:赵军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艾灸治疗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艾灸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4例髋部骨折术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艾灸护理法,观察患者便秘的康复情况。结果护理2周后,患者显效28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4.4%。结论中医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便秘患者进行护理,不但操作简便、卫生,而且临床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刘轶男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观察并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重点观察其对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结果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殷承英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研究CT引导下进行皮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进行皮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患者进行ct定位引导下的皮射频消融治疗,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4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无产生并发症的患者,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临床护理效果好。结论对接受皮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辅助手术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费娟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观察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100例临床效果

    目的:对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方法,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后叶素在肺结核咯血症状的治愈上起到重要作用,帮助肺结核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方飞美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手术方式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较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与经肛局部扩大切除术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实施手术切除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行肛局部扩大切除术,分别对手术后恢复正常作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生存期、并发症等几项指标来做一个分析。结果6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出血量、恢复正常作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生存期、并发症几个方面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由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比较,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与手术无关,应当根据多种因素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包散丹;阿古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静滴维生素K1致患者过敏性休克一例

    0引言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反应在临床常见,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常常能高度警惕。维生素k1注射液属脂溶性维生素类药物,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1]。主要用于各种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新生儿出血及各种疾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尤其适用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而出血的患者,还具有解痉、平喘、止咳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其不良反应是:静脉滴注过快超过5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血压下降、支气管炎、心动过速等。

    作者:李林强;朱锐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老年中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老年中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内科治疗效果予以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8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nP和lVef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变化明显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内科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孟源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采取剖宫产手术完成生产的产妇12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66.67%,实验组为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541,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剖宫产中,可减少产妇不良情绪的产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对比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安全性观察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受本院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高于奥美拉唑,且未出现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奥美拉唑相当,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磊;张伟东 刊期: 2015年第6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