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疗法监护与护理

盛晓敏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 亚低温疗法, 护理
摘要:0引言重度颅脑外伤由于下丘脑或延髓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导致中枢性高温,使身体在受伤后段时间内圣旨39.5~41C,各种降温措施效果较差,高温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使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应用亚低温疗法,可使低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并可选择性地压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减少热增加散热,明显降低病死病残率,目前国外有些医院的神经外科已经将亚低温质料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常规;广州医学院对神经外科对颅脑损伤及开颅手术后高热病人普遍采用亚低温治疗,上海华山、天津环湖医院已建立新型的亚低温治疗中心;亚低温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综述如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 n 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方法选取我院1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给予相应基础药物治疗,康复组按要求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训练,入选时及6个月随访时对各组进行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和血清 nt-pro BnP 水平测定。结果入选时各组血压、心电图检及血清 nt-pro BnP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时,康复组再次住院例数和其中因心功能恶化再次住院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 st-t 段改善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训练前比较,康复组血清 nt-pro BnP 显著下降。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安全性较好,可降低 nt-pro BnP 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陈昌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0引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急救电话已深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120”呼救范围越来越广泛,出诊愈来愈频繁,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院前急救车辆设备、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收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作者:邓芝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痛胃镜检查术的36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检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3年收治的经本院无痛胃镜检查患者36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胃镜常规术前检查的操作要求,在确保相关抢救设备到位后给予异丙酚,等患者身体反应消失且肌肉放松后对其进行插镜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及检查后无出现不适感觉,满意率为100%。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术能够有突出的诊断效果,且检查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运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3年救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垂体前叶功能紊乱者与正常垂体激素水平进行比较,以找出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有66例出现垂体前叶功能紊乱,占82.5%。由 logistic 回归分析我们得出,本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的 Glasgow 昏迷指数低于8分、中线结构移位超过0.5cm 有关。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多有垂体前叶功能紊乱的现象,准确掌握导致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临床预防与救治的重点。

    作者:程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免疫抑制患者继发结核病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免疫抑制患者继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中选取126例,免疫抑制患者和非免疫抑制组患者各63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测和结核杆菌皮肤试验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结核病,探讨分析免疫抑制患者继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对于结核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的工作提出参考。方法被研究者是我院确诊的1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患儿入院的顺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7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对照组有7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更好,观察组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随访一年,观察组的患儿复发率更低。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明显,患儿的住院时间短,治疗以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简析血管外科病人的动脉性疼痛护理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病人的疼痛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的护理方案。结论血管外科病人的动脉性疼痛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疼痛,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的实效。

    作者:胡同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47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护理措施和临床观察。方法将我们科室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47例患儿随机其分为两组并分析讨论。对照组的2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23例患者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询问观察组与对照组3天后患儿的大便次数,同时观察患者对治疗的态度。结果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患者大便次数以及患者态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后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迪丽班·阿不都吾甫;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39例产妇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有关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护理对策。结果此组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切口愈合率达到100%。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要注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剖宫产术后切口的愈合率。

    作者:王红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此类住院病人的生活质量且能够长期维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朱家祯;段虹宇;陈伟霞;张吉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观察

    0引言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1],多发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反复,往往给人不易治愈的印象,患者常有咽干,咽痒等症状。我科采用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新萍;薛翠娥;周广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对下肢创伤患者应用骨科牵引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经骨科牵引术治疗的下肢创伤患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骨科牵引术治疗后,23例患者疗效满意,1例患者虽然没有完全康复但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突出;对其进行平均半年时间的随访,患者均无出现相关并发症状,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令人满意,生活没有受到严重影响。结论对下肢创伤患者应用骨科牵引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迟兴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进一步指导。方法选取我站选择药物流产病例150例,根据停经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 a 组、B 组、c 组,观察临床效果并记录分析药物流产与孕妇年龄、孕次、停经天数等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与孕妇年龄和孕次无关(P >0.05),与停经时间有关(P <0.05):停经≤49天的完全流产率达94%,失败率为2%;停经50~60天的完全流产率为88%,失败率为4%;停经61~70天的完全流产率为54%,失败率为10%。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49天以内的早期妊娠痛苦小,使用方便,减少了人流综合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邓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疟原虫镜检及鉴定方法分析

    疟疾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寄生虫疾病。本文对我国目前的疟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针对于疟原虫的镜检以及鉴定方法展开了深入分析,对具体的疟原虫镜检情况与鉴定手段进行讨论,为我国疟疾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确实可靠的检验依据,对疟疾的防治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体表四肢海绵状血管瘤(CH)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体表四肢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体表四肢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多表现为高回声,血流信号丰富,加压时信号显示更为明显,大部分可探及静脉石。40例 cH 的声像图分类提示类实性肿块有6例,占15%;混合型有27例,占67.5%;以液性暗区为主的肿块7例,占1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体表四肢海绵状血管瘤在应用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小板检测值影响的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小板检测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的58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0例,观察组选用静脉采血方法,对照组选用末梢采血方法,收集4ml 血液,分别放置于抗凝采血管和一般塑料采血器皿中,混匀后于即刻、15min 和30min 测定1次血小板,比较两组血小板检测值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放置于抗凝采血管和一般塑料采血管的血液的即刻血小板检测值差异不显著(P >0.05),但抗凝采血管中15min 和30min 的血小板检测值明显高于一般塑料采血管中的血小板检测值,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血小板检测时应使用抗凝采血管采取静脉血,15~30分钟内测定,结果准确性高。

    作者:孙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透析患者的饮食及营养护理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护理的基本常识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临床观测和护理实践,得出全面系统规律性的总结。结论饮食疗法,可改善透析的效果,从而保挣慢性维挣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舒适的生活,有助于恢复社会活动和工作。

    作者:王雅楠;毛丽丹;孙宏宇;张学颖;万莹;王海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法律保护意识

    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就医权利意识逐步增强,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等权益保护观念也不断增强。手术室是外科手术中心,手术既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的过程,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同反应。由于手术护理任务繁重,应急情况多,手术复杂多变,而高精密设备使用增多,增加了手术护理的风险性,自然会涉及到法律问题[1]。现谈谈手术室护士提高自我法律保护意识的体会。

    作者:董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加特布他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加特布他林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观察近3年我院儿科住院2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0例,加特布他林组。布地奈德加特布他林加特布他林治疗。结果加特布他林治疗,(P<0.01)。结论加特布他林治疗,,扩张支气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登清;魏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洗澡和抚触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目的:对洗澡与抚触在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5月所接收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抚触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抚触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洗澡与抚触,并且对新生儿的体重、排便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护理之后发现,在出生6天、15天以及28天的体重与每日排便次数上,抚触组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在每日哭闹次数上,抚触组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早期新生儿进行洗澡与抚触,有利于新生儿的成长与发育。

    作者:李莎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