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体会

高国祥;阮伟锋;张洪霞

关键词:空心加压螺钉, 股骨颈骨折
摘要: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众多,疗效亦不尽相同,除外人工关节置换,临床治疗上有牵引外固定、多种内固定方法。长期卧床牵引已被公认为消极的治疗方法,疗效差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除非有手术禁忌证,否则应积极手术治疗。本文就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及时机选择,闭合复位手术的优越性,操作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技术在乳腺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我们将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技术应用于乳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中,自2011年至2013年对125例乳腺占位病变患者进行了半自动活检组织学检查,取材成功率97.6%(122/125),组织学诊断阳性率100%,平均取材长度10mm穿刺小标本与术后标本病理符合率100%,且无一例并发症。该方法的优点:1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病变,而临床触及不明确者,可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2可疑乳腺癌者,可免除局麻手术活检及术中快速冰冻活检。3临床检查初步确定为乳腺恶性肿瘤者,术前可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综合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4超声引导,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取材成功率。5“一针两用”可获得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

    作者:丁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97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比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引流量、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以及对美容效果是否满意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区皮肤均恢复良好,暂无复发患者。观察组患者对于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7.8%,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20.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引流量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早期患者在满足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应在临床上推广选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作为首选。

    作者:陈先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采取的具体措施,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在分析医院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实施办法,通过培养人员思想认知能力,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完善护理工作模式等,全方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服务,医院的临床护理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提高幅度明显,与活动实施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护理服务工作的安全有效开展,全面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赢得广大病患的信任和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9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1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总的医院感染率是8.93%。随着新生儿体重的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不同体重组发生医院感染率有显著差异。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8.2%在皮肤粘膜。结论低体重儿易发生医院感染,提示要特别注意低体重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付艳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双硫仑样反应的健康教育及原因分析

    目的:对于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及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从而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科室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人共23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其健康教育。结果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不够重视以及宣教不到位与病人的病情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要不断努力学习有关双硫仑样反应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要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和禁忌证,嘱咐病人禁止喝酒,以降低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概率。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护士在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中的效用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各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是世界上先进的护理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妇产科护士如何减少工作中的压力及应对措施

    妇产科护士不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必须针对妇产科护士的压力源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护士的工作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妇产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迟雪梅;凌永梅;王亚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浅谈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职业倦怠在护士群体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护士的工作岗位特殊,尤其是儿科护士,她们的心理与身体受着双重的考验,因此职业倦怠在儿科护士中更加明显。本文分析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解决的策略。

    作者:秦文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寒战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寒战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硬膜外麻醉的550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有5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战,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醉后寒战的产生与患者的心理、单个个体、环境、术前情形和手术等都有联系,麻醉后寒战经非药物及一些药物的医治以后,全部患者表现病情减轻。结论防止麻醉后出现寒战反响不良,我们要及时做好体温、室温维护,术中及时补液、留心病况的改变,物理和药物医治对其十分有用。

    作者:韩秀莲;赵玉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双吻合在胰腺中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胰腺中段切除术是针对胰腺颈部和体部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而设计的一种胰腺节段切除的手术方式,又称中心胰腺切除术或中间胰腺切除术。Guillemin[2]在1957年首次应用于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的治疗,1959年letton[3]报道对胰腺外伤患者进行节段性胰腺切除,治疗效果良好,1993年rotman[4]等报道了14例患者行胰腺中段切除治疗胰腺颈部肿瘤,由于保留了更多的正常胰腺组织,使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得到大限度的保全,此种手术方式迅速得到了胰腺专科医师的重视。因此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成为众多外科医生研究热点,但目前为止仍没有系统的处理方式。常见的残端处理消化道重建方式有三种:单吻合、双吻合、胰-胃吻合。在实际操作中单吻合应用较多;双吻合应用较少。所谓双吻合方式是指胰腺近切端、远切端分别与空肠吻合。而单吻合是指胰腺近切端关闭、远切端-空肠roux-en-Y吻合。胰-胃吻合时胰腺近切端关闭、远切端与胃后壁吻合。1957年,Guillemin[8]等首先为1例慢性胰腺炎做了中段胰腺切除和双吻合术。1959年letton[9]和Wilson对2例胰体外伤病人行胰头断端闭锁,胰尾空肠roux—en—Y吻合术取得成功。胰腺双吻合的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胰腺中段切除术中近切断处理困难时才选用双吻合方式,但近部分学者提出,双吻合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能预防残端的胰瘘。应在胰腺中断切除术中常规行双吻合,有助于减少胰瘘的发生率。在此观念上目前仍有分歧,无统一认可的吻合方式。

    作者:额尔德木图;杨成旺;孟兴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流行性感冒简称为流感,其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并伴有轻度呼吸道等症。该病的潜伏期较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传染。流感病毒的分型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对人们的威胁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全世界已发生过多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本文对针对流行性感冒提出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为防止流感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郭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西门子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的探讨。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对80例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和选择性动脉造影,观察这些患者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准确度的分析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诊断后,使用64排螺旋ct的轻度狭窄(47.50%)和中度狭窄(37.50%)的诊断率均高于使用选择性动脉造影的轻度狭窄(20.00%)和中度狭窄(20.00%)诊断率,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冠状动脉的狭窄具有较准确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冠状动脉的轻、中度的诊断较准确,检查时不会对患者具有创伤性,费时较少,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张尹;曹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糖尿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目前全球报告数据显示,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率为1%~14%[1],给病人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心理、经济负担。而且35%~60%的妊娠糖尿病病人在未来10年~20年会发展成为糖尿病,产后6周~8周的糖耐量正常者占72.04%,糖耐量异常者占27.1%。因此,对妊娠糖尿病病人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并寻找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病人血糖控制、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十分必要。近年来,国内外对妊娠糖尿病护理干预的研究愈来愈多,笔者现就妊娠糖尿病病人护理干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如下,方便读者对妊娠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任红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温病清透治法古今探源

    温病学是一门理论性、临床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医学家与温热病做斗争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具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很高的实用价值。长期以来,温病学所包含的理、法、方、药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防治多种急性热病和内科杂病做出了重要贡献。清热透邪法作为温病的治疗大法之一经过历史的沉淀,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研习“清透法”的历史渊源对其临床应用加以概述。

    作者:金川;王乐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医疗行业的采购成本控制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先进的新设备,精密的现代仪器,越来越多,和传统的药品采购总量不断上升,采购成本在医疗行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何控制采购成本,增强医疗行业的后劲和市场竞争力,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采用灵活的采购方式,细致的市场分析定位,及时有效的信息分析平台,优化采购方案,提升专业眼光,理清战略思路,打造专业的采购队伍是采购成本控制的必由之路。

    作者:刘红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降温护理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上呼道感染的降温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药物降温的80例患儿为对照组,余者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的8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结果观察组降温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5.0%,两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5d内体温恢复正常者比例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患儿,药物与物理联合降温是患儿护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对患儿预后会产生直接影响。

    作者:王智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帕金森病的优质护理

    目的:归纳帕金森病的临床护理经验,对护理人员达到指导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就帕金森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用药指导等具体展开做详细论述。结论帕金森病虽然具体病因尚未查明,但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同时也可起到良好的防范作用。

    作者:赵海晶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co中毒首要症状是昏迷的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的损伤及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是co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既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试验组)283例及非老年组(对照组)2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诱因、病因、合并症、预后。结果上述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病死率高。

    作者:苗玉芹;周晏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舒芬太尼在颈丛阻滞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在颈丛阻滞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8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颈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满意评级情况。结果阻滞10min、20min及剥离腺瘤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率、血压均更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麻醉满意Ⅰ级、Ⅱ级例数更多(P<0.01)。结论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满意度高的特点。

    作者:李霄兵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