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花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寒战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硬膜外麻醉的550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有5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战,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醉后寒战的产生与患者的心理、单个个体、环境、术前情形和手术等都有联系,麻醉后寒战经非药物及一些药物的医治以后,全部患者表现病情减轻。结论防止麻醉后出现寒战反响不良,我们要及时做好体温、室温维护,术中及时补液、留心病况的改变,物理和药物医治对其十分有用。
作者:韩秀莲;赵玉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观察口服中药结合乳房按摩在治疗产后缺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产后缺乳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方法分为气血虚弱证组42例(a组)及肝郁气滞证组78例(B组),分别给予补气益血通乳汤及疏肝通乳汤,1 d 1剂,3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乳房按摩疏通乳管;同时设立60例患者为对照组(c组),只给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观察三组疗效差异。结论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后口服中药并配合乳房手法按摩疏通乳管在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慧娜;尹璐;刘炳刚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运用七氟醚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60例,根据简单抽签法将其分成例数相同的2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两组提供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并将使用异氟醚麻醉维持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七氟醚麻醉维持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t1时点的MaP与Hr值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和t3时点,观察组的Mar与Hr值要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呼吸恢复、镇痛与拔管等时间方面,观察组要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运用七氟醚进行麻醉处理,能够在维持患者体征稳定的同时,发挥更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且术后苏醒时间短,适合普及使用。
作者:秦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脑卒中有吞咽障碍的病人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疗效。实践表明了早期吞咽功能练习,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结论康复训练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病人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能够大限度的改善病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海英;夏田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讨论麻醉与低体温的关系。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正常核心温度为36.5℃~37.5℃。常规的保温措施下,有约一半的患者术中的核心体温低于36℃,有l/3者低于35℃,而未保温者术后初期体温多在34℃左右。麻醉对体温调节系统的抑制是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宝林;石雪松;迟欲欣;唐涵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观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灭菌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共使用该灭菌系统灭菌1349次,对腔镜器械进行循环灭菌。结果在1349次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中,1305次完成灭菌循环后的物品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均符合要求。结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具有效果安全可靠、灭菌期短等优点,保证临床腔镜器械安全快速及时的灭菌。
作者:吴焕荣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的为观察组,选择西医治疗方案的为对照组,每组各56例,比较两组的心律变化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心率、静息状态下心率及慢心率等指标经过治疗均有所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6.0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宫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结合产妇的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分成阴道试产组以及剖宫产组,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为86.7%,阴道试产组的出血量明显剖宫产组低,住院时间比剖宫产组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子宫破裂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在合理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证情况下,选择阴道试产进行再次分娩,更具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作者:徐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于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及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从而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科室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人共23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其健康教育。结果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不够重视以及宣教不到位与病人的病情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要不断努力学习有关双硫仑样反应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要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和禁忌证,嘱咐病人禁止喝酒,以降低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概率。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评价造血生长因子联合生血丸对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Ⅲ度,Ⅳ度)的疗效。方法病例选择,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经临床病理学、免疫学分型确诊为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1(il-11)皮下注射1.5㎎/d;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200~400μg/d;同时服用生血丸(我院自制制剂)2粒每次,每天2次,用1~2周,具体停药时间以外周血细胞恢复情况而定。对照组:(齐鲁制药)白细胞介素11皮下注射1.5㎎/d;(齐鲁制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200~400μg/d;用1~2周,具体停药时间以外周血细胞恢复情况而定。记录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引起的外周血细胞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外周血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所用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围所需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造血生长因子联合生血丸治疗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疗效明确,具有协同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增云;满孝蕊;王燕;陈亮;燕彩霞;陈树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根据科研理论结合我院3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实例,总结科学有效护理措施。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分期不同,根据相应病状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加快患者恢复。患者在经过护理后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
作者:尹桂铭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本文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进而得出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不高,应用胃镜进行诊断价值不高,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对疾病进行诊治。
作者:郭凤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医院建设的精髓和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医院文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提出医院文化建设应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医院应从提高决策者文化意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坚持人本思想,培育医院精神,打造服务品牌等方面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和谐高效发展,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
作者:张斌;李玉荣;李统虎;周雷;方博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本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取得不错效果,此方能根据患者症状加减,能真正实现扶正祛邪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金元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心悸的中医临床诊疗对策。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与中医诊疗的基本理论,总结出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结论传统中医对心悸的治疗有独特的作用,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传统医学的诊疗理论和实践措施,更好的发挥中医的现代临床医疗价值。
作者:潘宇;吴春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简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疗。方法对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诊疗。结论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处理与室早处理相同;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处理则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防治。
作者:海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0月2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III期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成年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与FOLFIRI+贝伐珠单抗相比,初始治疗采用FOLFOXIRI+贝伐珠单抗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采取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结果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精心的护理,血压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病情稳定出院。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陶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起到的作用。方法针对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期间258例病人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患者均实施过上腹部手术。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护理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不仅在手术后舒适度增加,也在手术过程中明显好过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合理的使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的增加患者的满意率,可在临床中大量实行。
作者:陈洪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运用中西结合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简单抽签法将其分成2组,将30例实施纯西医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中西结合救治的3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救治后的临床总疗效、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4.1%的临床总疗效,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是5.9%,较对照组的23.3%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运用中西结合疗法救治,对于控制病情、预防迟发性脑病有重要作用,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
作者:刘辉;王林霞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