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临床研究分析

于博

关键词:息肉, 子宫内膜, 恶变, 绝经
摘要:目的:讨论子宫内膜息肉(eP)恶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2月至2012年2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eP恶变或潜在恶变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恶变(12例)及绝经后恶变(40例)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本研究中eP恶变率为2.49%绝经前0.74%,绝经后3.74%;(2)eP恶变平均年龄(58.4±12.6)岁,绝经前43.2岁,绝经后65.4岁;(3)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69.2%),绝经前组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4)息肉大小平均为(1.8±0.6)cm,绝经前(1.1±0.8)cm,绝经后(1.8±1.0)cm,两组差异显著(P<0.05);(6)患者多出现子宫异常出血(88.5%)结论绝经后妇女eP恶变率增加,容易恶变为较特殊的病理类型,且大多伴有子宫异常出血现象,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70例我科收治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通过社交焦虑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来判断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8周以后,观察组患者sad评分及lsas减分率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达到sad治疗效果明显的目的,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伟娜;郭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药塌渍与微波照射联合辨证施护治疗动脉内软斑块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与微波照射联合辨证施护对动脉内软斑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20例动脉内软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外加局部中药塌渍和微波照射治疗。治疗30天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81.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中药塌渍与微波照射联合辨证施护治疗动脉内软斑块疗效优于常规单纯药物治疗护理。

    作者:刘德莲;王路;徐冬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饮白酒过敏性休克抢救的1例护理体会

    过敏性休克是指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常见如生物制剂、食品、药物等。但酒精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例在临床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饮用白酒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对其应用的护理措施及体会作一简要描述。

    作者:胡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是古老中医核心理念和现代护理学科的结合。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引进到护理领域,使护理工作内涵得到丰富,护理工作思路得到开阔,终建立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模式。

    作者:吴仪;谈芳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模块式教学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老年护理在我国的发展较为滞后,关于老年护理教学的具体方法仍处于空白状态,也尚未形成高效可行的教学课程体系。本文针对模块式教学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在分析应用效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模块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陆蓉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门诊麻醉药品应用探析

    目的:通过对门诊急诊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分析,为临床应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促进麻醉药品的管理与合理应用。方法利用网络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年度麻醉药品消耗有效数据、销售金额,结合日常处方1826张进行评价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门诊常用麻醉药品有6类,共3种剂型;其中吗啡缓释片用量大。结论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忠信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七氟醚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运用七氟醚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60例,根据简单抽签法将其分成例数相同的2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两组提供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并将使用异氟醚麻醉维持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七氟醚麻醉维持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t1时点的MaP与Hr值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和t3时点,观察组的Mar与Hr值要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呼吸恢复、镇痛与拔管等时间方面,观察组要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运用七氟醚进行麻醉处理,能够在维持患者体征稳定的同时,发挥更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且术后苏醒时间短,适合普及使用。

    作者:秦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消痤颗粒剂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120例

    目的:观察消痤颗粒剂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采用消痤颗粒剂联合火针治疗。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消痤颗粒剂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疗效显著。结论消痤颗粒剂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肯定。

    作者:马林;李倩;孔连委;张宏丽;芦然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青霉素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盆腔炎患者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荣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多发伤的急救措施及护理理念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62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急救,本组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5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0例。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应快速及时抢救,密切观察病情,重点注意解决威胁生命的征象,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作者:谭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科学构建与实践

    目的:建立新形势下的优质医院护理相关服务体系。方法专门成立护理服务小组,通过具体方案的拟定和实施,建立以“植根护理服务理念、提升基础护理服务实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医疗管理服务机制”为基本内容的新形势下的优质医院护理服务体系。结果住院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达到99.74%,同时对于医院护理技术满意率可达到99.70%,这与过去几年相比,均有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建立优质的医院护理病房,患者对于护士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及工作环境的满意度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结论通过建立优质的护理服务体系,医院的护理安全、护理基础以及医护患者之间和谐度都不同程度有所提高,护理学科进一步发展。

    作者:冯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天麻牛膝胶囊治疗面肌痉挛61例

    目的:观察天麻牛膝胶囊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肝息风止痉、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滋养肝肾的治疗法则,应用天麻牛膝胶囊制剂治疗面肌痉挛61例,1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治疗1-12个疗程,治愈33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8%。结论天麻牛膝胶囊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良好,且长期服用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洪琪;尹瑞卿;刘衍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氧驱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0引言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儿童期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1],严重威胁着患儿健康。氧气雾化吸入是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内加药液喷出,因其雾化后分子小,有高速氧气作为动力将雾化液喷入气道,到达深部气管和肺组织,从而降低呼吸作功,降低氧耗量,改善局部痉挛,消除炎症水肿。微小颗粒随氧气雾化吸入,均匀分布至气道表面,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具有祛痰、消炎、解痉作用。氧驱动雾化吸入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雾化吸入的同时,给予氧气吸入,能改善通气不足,缓解缺氧,降低肺动脉高压的状态。本文对氧驱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徐继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深入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病变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对老年脑血管病变和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所产生的意义。方法对70例脑血管病和抑郁症的老年患者给与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比较给予脑血管病变和抑郁症的老年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前后,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紧张和抑郁情绪,差异明显(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脑血管病变伴随抑郁症的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后,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26例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愈14例,好转12例。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张亚宁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DPP-4抑制剂或不增加胰腺癌风险

    在这项基于人群的研究中,研究者对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患者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治疗患者的胰腺癌发生率进行比较,随访时间的四分位数间距为5~18月。虽然这项研究受限于治疗周期较短,但是,研究结果仍显示,糖尿病患者起始DPP-4抑制剂治疗后,胰腺癌发生风险低于磺脲类药物治疗患者(HR,0.6),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相似(HR,1.0)。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2013年我院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统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年上报的adr从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是老年患者居于首位。是因为1老年患者患多种疾病,往往联合用药,增加了adr发生率。2老年患者因为年龄的关系,肝肾功能减退,也增加了adr发生率。以老年患者居多;以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居高;以静脉注射居多;临床表现以皮疹和瘙痒居多。结论所以应当加强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加强adr的监测,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连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患者中采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护理的经验方法。结论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属于难度系数较大的外科手术不仅对手术医生技术水平要求高,同时应辅以科学正确的护理,从而加快患者的恢复过程,早日痊愈。

    作者:刘桂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感染科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以来,已近30年,aids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aids临床就诊患者和HiV感染者的不断增加,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已成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本文就感染科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防护措施及我科的防护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各位业界同仁能高度重视HiV职业暴露的危害,主动加强自我防护,避免和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明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病案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信息化病案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现代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病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对于医院病案管理工作既是好的机遇,也是更大的挑战。本文中笔者从病案管理的现状和其以后的发展趋势入手,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供各位病案管理工作者参考,以共同提高我国的病案管理水平。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