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生梅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97年至2011年收治的24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23例行手术治疗,经典乳癌根治术2例。乳癌改良根治术20例,为MBC的主要术式。术后根据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激素受体表达,术后辅助化疗10例。21例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口服三苯氧胺治疗。行术后放射治疗6例。结果临床特点:发病年龄偏高,本组发病年龄60~83岁,中位年龄69.5岁。发病率低,本院同期收治382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MBC占0.63%。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乳晕区质硬的无痛性肿块,可伴有乳头溢液、乳头凹陷等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导管浸润癌占87.5%。腋淋巴结转移率高:淋巴结转移率为68.2%。肿瘤激素受体表达率高:激素受体表达率达79.1~87.5%。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成为一线的内分泌治疗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需更多的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的证明。术后放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控制率。术后辅助化疗降低了腋淋巴结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占43.4%,其患者5年生存率>70%。因患者年龄偏大,70岁以上占39.1%。术后辅助化疗受年龄限制因素的影响较明显。70岁以上的患者,在激素受体阳性的情况下,以手术及术后内分泌治疗为主。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52.2%,略低于文献报道。Ⅱ期、Ⅲ期占79.2%,是术后5年生存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发病年龄偏高,常合并有其它疾病。有4例在3年内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也是本组术后5年生存率偏低的非肿瘤性原因。结论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乳癌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术式。三苯氧胺成为一线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术后辅助化疗受年龄限制因素的影响较明显。70岁以上的患者,在激素受体阳性的情况下,以手术及内分泌治疗为主。
作者:南禾;张雅峰;白俊文;张瑞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术后病理检查,对50例乳腺癌患者的腋下淋巴结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癌性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多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长径大于0.5cm,内部均匀低回声,无明显髓质结构,其内部及周边可探及CDFI血流,相应的病理基础为癌性转移性淋巴结内部结构被癌细胞破坏,癌灶内部可见少量血管,淋巴结门处可见丰富的血管。
作者:常清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9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做对比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有效改善肺通气和呼气功能,缩短病程,因其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亚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输尿管支架管是目前临床用于输尿管结石及输尿管狭窄的一项较常用的材料,人们应用输尿管支架的目的有三点:缓解积水;治疗输尿管狭窄;预防术后输尿管的再次狭窄。目前随着人们对支架管的应用的增多,对其并发症人们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例如: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支架管移位、尿液返流、以及输尿管支架上结垢的形成,在人们对其并发症的研究过程中,有大量的文献指出有效控制输尿管支架管并发症的处理手段。本文通过阅读近年来此方面的相关文献,将对如何有效控制输尿管支架管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的问题,做相应的综述。
作者:阿力木?热合曼;古丽娜尔?阿不都许库尔;马文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正畸及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们医院口腔门诊接受治疗的13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局部义齿法行口腔修复,观察组65例患者给予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96%、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疗效优良率为80%、患者满意度为70.8%;观察组疗效及病患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缺损伴牙颌畸形在口腔修复中使用正畸治疗可为临床修复提供良好条件,两者联合治疗能达到美观及功能恢复的双重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殷永清;任国祯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急救过程中应用损伤护理在临床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急诊抢救45例重症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迅速给予患者初步病情检查与评估,积极进行抗休克、外固定等治疗,加强急救各个环节中的病情观察及相关护理。结果41例达到满意疗效,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1.1%。结论按照损伤控制理论制定重症骨盆骨折救治流程,对患者进行迅速、有效、旨在抢救生命的损伤控制护理,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姜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客观系统地评价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1892名2~60岁成人和儿童接种疫苗后,通过抽样主动监测和观察对象主动报告,对速发接种反应、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并对所有接种者跟踪观察1个月以评价长期的不良反应。结果无速发接种反应发生。在主动监测的人群中,2人有中、强发热反应,发生率1.18%;1人有局部强反应,中、强反应发生率0.59%。在主动报告的人群中,2人有中、强发热反应,发生率0.12%。未观察到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任何长期不良反应,并对发生的症状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结论此次对A+C群MPV使用安全性现场观察,总体接种反应轻微,且发热、红晕等反应均在72h内自行消失,A+C群MPV使用后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讨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加强护理,加强护理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包括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健康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出血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提高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廖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胃癌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2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血糖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胃癌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必须做好围手术期相关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桂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蒙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蒙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以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蒙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贺文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本文从目前口腔医学学生教育的本质出发,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现代教育分析方法与评价体系,从更深刻的层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者发现:口腔医学学生教育大的难点是:目前所面临的文化、环境以及目前口腔医学教育运行机制的束缚,而从业人士及学生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业内人士思想僵化,保守,对口腔医学医学的认识完全是基于传统价值观之上的,没有认识到口腔医学医学与人的生活的关系,包括人的尊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懂得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在教学上是死读教材,没有树立口腔医学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的建立,在课堂教育中没有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没有认识到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没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与独立性。更没有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上。在学习的方法与手段上,没有理顺学习手段与学习目的的关系,误把学习方法当做手段。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要大力宣传口腔医学学生的教育目的、概念及重大意义,以此逐渐改变人们的价值观,由此掀起一场学科专科价值观的改革,并由这一变革逐渐影响教育决策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由此改变口腔医学教育的运行机制,后将在学科专科教育中进行普及,由此带动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另外,作者对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的改进及价值取向,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特别强调对人的尊重,包括对个人尊严的尊重及个人权利的尊重,倡导自由求真、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以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
作者:范祖元;汪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介绍了护理程序和PDCA循环法在预防住院病人跌倒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它们既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也有相联、相通之处,将它们有机地结合,为预防跌倒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朱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癌脑转移颅内病灶的CT图像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肺癌脑转移患者41例,所有患者接受全身CT扫描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分类,观察不同类型脑转移瘤病灶目、脑内分布情况,观察并比较不同类型脑转移癌的CT图像特点,包括病灶的分布情况、强化扫描后特点及转移瘤周围组织水肿情况。结果41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腺癌21例,鳞癌14例,腺鳞癌3例,大细胞癌1例,小细胞癌2例;脑转移癌的密度、边缘及形态以肿块结节型为主;脑内共见转移瘤灶83处,其中顶叶脑转移灶多;腺癌及小细胞癌以结节性强化比率高;脑转移癌瘤周水肿以重度水肿比率高。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脑转移癌的CT图像具特点各不相同。
作者:张毅;张俊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0引言慢性肾衰竭是各科慢性肾脏疾病发展恶化的终结局。慢性肾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毒物潴留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又称尿毒症[1]。
作者:许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讨论医院消毒供应的质量控制对提高医疗安全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医院消毒供应人员素质的培训,加强对消毒供应认识,按照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检查考核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结论通过各方面的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消毒供应质量控制对提高医疗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薛凤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科在2011年就诊待分娩的产妇1101例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此组为对照组,再将我可在2012年就诊待分娩的产妇1122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此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的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产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的提高产房的护理质量,为围生期的产妇有良好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质量,减少母婴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钱树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给予使用一般穿刺针进行急救输液静点,另一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急救输液静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抢救的静脉穿刺例次、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穿刺例次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护理中的一项重大护理操作的进步,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还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使用后治疗效果较提高,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作者:杨凤玲;高晓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哮喘是威胁儿童健康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毛细支气管炎显著增加了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研究毛细支气管炎向哮喘发展的相关因素是近年研究热点,它有助于深入认识哮喘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哮喘提供新的防治措施。目前研究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在病毒感染、遗传学、免疫学、环境因素等方面影响着哮喘的发展,而毛细支气管炎是否直接导致儿童哮喘的发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闫慧;訾慧芬;王云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适应生殖医学专科发展的需求,探讨生殖中心注射室护理管理模式。方法通过对注射室护理工作的风险评估,制定护理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风险预案,加强流程管理,规范护理操作常规。结论完善了生殖中心管理制度,规范了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效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刘茵;李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0引言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中西药联合应用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为许多疾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但是由于中西药间反应是复杂的,必须充分了解期间的药理、机理与配伍禁忌才能防止或减少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作者:翟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