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坚;张联合;张士良;李东燕
目的 探讨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瑞舒伐他汀对该通路的干预效果.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干预组预先给予瑞舒伐他汀悬液10 mg/(kg·d)5d,与模型组分别给予阿霉素15 mg/kg建立肝脏损伤模型,干预组继续瑞舒伐他汀干预5d.末次灌胃24h后处死全部小鼠,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血脂、肝功能;同时检测肝组织匀浆SOD、MDA含量;HE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irt1、NF-κB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C、TG、LDL-C、ALT、AST明显升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匀浆MDA增多,SOD降低(P<0.05),肝细胞肿胀,血管拥挤,淋巴细胞浸润,Sirt1表达减少,NF-κB增加(P<0.05).干预组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ALT、AST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SOD增多,MDA降低(P<0.05),肝细胞结构完整、炎细胞减少,Sia1表达增加,NF-κB降低(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通过调控Sirt1/NF-κB表达,有效保护阿霉素诱导的肝脏毒性损伤.
作者:王秀;王志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并与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手术方式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纳入宁波市宁海县中医医院手外科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拇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采用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根据受区特征,以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与拇短伸肌腱外侧缘或拇长伸肌腱外侧缘的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设计皮瓣,对指腹指端缺损者,将指背神经支与指神经吻合重建感觉;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55岁,平均30.5岁.损伤原因:冲床伤15例,压机伤8例,电锯电刨伤4例,热压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7d,平均8h.拇指皮肤缺损范围(1.0 cm× 1.5 cm)~(2.5 cm ×3.5 cm).结果 术后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小部分坏死,疤痕愈合.患者随访2~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外感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基本接近正常,2例热压伤病例创缘疤痕明显,患指无明显疼痛.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为11~ 16mm,平均13mm.拇指各关节活动良好,手功能ATM评定:优27例,良1例,可2例.结论 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指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外观良好,术后疗效满意,预后较佳.
作者:吴敏杰;娄仁山;潘亚斌;魏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71.43%、84.21% vs.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78.57%、68.42% vs.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20.14±3.38)d、(2.62±0.15)万元vs.(2.15±0.41)万元、(4.82±0.69)万元vs.(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作者:张小坚;张联合;张士良;李东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对口服铁剂联合鸡血藤水煎液治疗改善缺铁性贫血机体铁代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中药鸡血藤组、口服铁剂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中药鸡血藤组给予鸡血藤水煎液15 g/d,口服铁剂组给予力蜚能150 mg,1次/d,联合治疗组给予鸡血藤水煎液15 g/d,力蜚能150 mg,1次/d,3组均治疗42 d;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调素(Hepcidin)指标变化,并对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心、肝、肾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42 d后,中药鸡血藤组、口服铁剂组、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0.0%、65.0%和75.0%,3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09,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RBC、Hb、Hct、SI、SF、Tf、TIBC、血清Hepcidin均显著改善(t≥3.56,均P<0.05);且治疗后3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中药鸡血藤组和口服铁剂组(t≥2.38,均P<0.05).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的心、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口服铁剂组、联合治疗组、中药鸡血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0%、0%;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09,P<0.05).结论 鸡血藤可显著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和机体铁代谢,联合口服铁剂效果更佳.
作者:姚惠;杨维佳;杨敏春;黄建新;郑培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胸交感神经调制对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交感神经兴奋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初次行胸交感神经调制术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40例(P组)和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C组).P组分别于T0(术前)、T1(术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术后72 h)时刻抽取患者静脉血,C组在T0时刻抽取静脉血送检,检测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 +/CD8+的比值.结果 P组患者术后(T1)双手末梢灌注指数上升了(8.70±1.10)倍,双手温度平均上升了(2.92±0.86)℃,且双手多汗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疗效均能持续6个月以上,1年内复发率为7.50% (3/4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P组T0时刻比较,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在T1、T2、T3、T4时刻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0时刻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P组T0时刻比较,CD3+、CD4+和CD4 +/CD8+在T1、T2、T3、T4时刻升高,CD8+的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0时刻的CD3+、CD4+、CD8+和CD4 +/CD8+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胸交感神经调制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并可降低患者术后的交感神经兴奋水平,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费勇;黄冰;姚明;过建国;倪华栋;凌晨;王寒琪;许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辛伐他汀联合卡培他滨顺铂(XP)治疗非手术晚期胃癌(AG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2月-2014年11月间244例患者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患者年龄≥18岁,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GEJ).患者按疾病可测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安慰剂组124例.治疗组:第1~14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2次/d,加辛伐他汀40 mg,1次/d,同时第1天,加顺铂80 mg/m2,每3周为一个周期;安慰剂组:第1 ~ 14天卡培他滨1 000 m#m2,2次/d,加安慰剂40 mg,1次/d,同时第1天,加顺铂80 mg/m2,每3周为一个周期.顺铂治疗8周期;卡培他滨和辛伐他汀给予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受毒性.结果 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5.2个月(95% CI 4.3 ~6.1);安慰剂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FPS)4.63个月(95%CI3.5~5.7),危险比0.930,95% CI0.684 ~1.264;P=0.642.治疗组整体缓解率为27.5%,安慰剂组整体缓解率为29.0%,二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8,P>0.05).治疗组63例(52.5%)和安慰剂组70例(56.4%)出现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组药物毒性虽不增加,但未延长PFS.化疗方案加入低剂量的辛伐他汀(40 mg),并不适合AGC人群.
作者:张娇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重度AD患儿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4例.A组使用0.05%地奈德乳膏,B组使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涂抹患处皮损,C组采用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治疗.3组均治疗至皮损“消除”后1周或治疗达3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结束,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于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时检测血清LTB4、LTC4,采用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3周/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了解AD复发情况.结果 A、B、C组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结束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C组EASI评分均低于A、B组(P<0.05或P<0.01);治疗3周/结束后,A、B、C组有效率分别为65.63%、63.64%、87.10%,C组有效率均高于A、B组(P<0.05);治疗3周/结束后,B、C组血清LTB4、LTC4均降低(P<0.05或P<0.01);依A、B、C组的顺序,血清LTB4、LTC4及DLQI评分均依次降低(P<0.05).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63%、36.36%、12.90%,A、B组均高于C组(P<0.05);随访3个月,A、B、C组复发率分别为34.38%、9.09%、3.23%,A组复发率均高于B、C组(P <0.05或P<0.01).结论 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儿童中、重度AD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效消除了皮损症状,降低了血清LTB4、LTC4的水平,提高了相关生活质量,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优于糖皮质激素、他克奠司软膏单纯外涂治疗的效果.
作者:黄文晖;王崇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衰竭,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从而引起典型症状或体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CHF的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CHF患者预后,尤其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能显著降低CHF患者病死率[1-2].因此,卡维地洛被认为是治疗CHF的首选β受体阻滞剂.本文主要就卡维地洛在CHF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乾配;谢波;李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民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科医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英国是众多较早开展全科医师医疗体系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英国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灵活、独立、高效运行的全科医疗诊所;严谨的全科社区就诊制度;协同良好的社区与全科门诊的整合式服务;严密、完善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严格、高标准、同质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等等.英国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服务宗旨和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的六大价值观与我国的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是相似的.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层卫生工作综合如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医养结合,开展全科签约服务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经过2周的培训,通过对英国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发现要加强我国全科医学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做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加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服务团队建设,推动医学模式在社区的转变;要进一步加强全科规培基地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核心,在社区层面横向整合多方社会服务资源;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居民的就医需求;探讨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作者:雷李美;蓝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宫颈分泌物纤维连接蛋白(fFN)和外周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方法 以107例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及感染程度分为无绒毛膜羊膜炎组(A组)、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B组)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C组),并以33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采取外周静脉血和宫颈分泌物,于产后取胎盘组织,测定G-CSF和fFN水平.结果 A、B、C三组宫颈分泌物与胎盘组织fFN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者宫颈分泌物fFN水平与胎盘组织fFN水平呈正相关性(R2=0.521,P<0.001).A、B、C三组血清和胎盘组织的G-CSF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者外周血清G-CSF水平与胎盘组织G-CSF水平呈正相关性(R2=0.865,P<0.001).宫颈分泌物fFN和外周血清G-CSF水平对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分泌物fFN和外周血清G-CSF对亚临床阶段的绒毛膜羊膜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普查对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楼建义;郑秀娟;庄顺红;吕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射波刀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CT或MRI检查,排除脑部肿瘤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照组采用伽马刀治疗,研究组采用射波刀治疗,靶点位置为三叉神经根入桥脑段前2.5 mm处,准直器标准为4 mm,剂量曲线区间为70%~ 90%,中心剂量为66.50~ 84.25 Gy,边缘剂量为60 ~66Gy,靶点大小为4.0mm×3.0mm,4.0×(3.7 ~5.0)mm2.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二次治疗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2例靶点确定不精确,经CT脑池造影重新确定靶点,进行二次治疗,二次治疗率为5%,对照组4例进行二次治疗,二次治疗率为10.0%,研究组二次治疗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伽马刀相比,射波刀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戴毅;吴建新;倪晓影;钱伟;蔚华;胡金华;冯兴刚;吴玉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社交恐惧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社交焦虑、惧怕否定评价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交焦虑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面部表情强度识别测试分别对30例门诊社交恐惧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进行测定,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2组间结果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社交恐惧组在面部识别正确数上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恐惧组在面部正确反应时比对照组反应时要短(P<0.05);同类表情强度识别在2组间的正确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恐惧被试对“高兴”的正确数要多于其他表情的正确数(P<0.05),其他表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对“高兴”的正确数同样要多于其他表情正确数(P<0.05),对“害怕”的准确数除了与“鄙视”的表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正确数要少于其他4种表情(P<0.05);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对三者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可得:表情强度识别与社交焦虑程度相关系数(r =0.24,P=0.32)、表情强度识别与惧怕否定的相关系数(r=-0.10,P=0.68),2组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焦虑与惧怕否定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59,P<0.05).结论 社交恐惧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无下降,不存在面部表情的注意加工偏向;社交焦虑与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惧怕否定与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林子江;林海西;林雪丹;杨天兴;王常绿;杜松妹;杨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描述1998-2013年中国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进行预测,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中国居民1998-2013年的健康水平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中国慢性病的上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由于期望寿命的增长,使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伴随而来的是,与老年人有关疾病的死亡率上升.结论 根据现有分析,笔者提出建议如下:①增加卫生投入,并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缩小医疗的城乡差距.②根据我国目前的卫生现状,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加入城乡特点的元素,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注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宣传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加强控烟措施;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则注重饮食控制和三高防治等.③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
作者:鲍勇;陆丹妮;丁雨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OPSIS法和秩和比法(RSR法)的联合使用对5种不同中医适宜技术包在基层地区推广效果评价的可行性,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排序,从而为技术包的推广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针对基层地区治疗同类疾病的适宜技术归类打包,本文共涉及5个技术包:“颈肩腰腿痛”包(A包)、“妇科疾病”包(B包)、“小儿腹泻”包(C包)、“慢性胃病”包(D包)以及“肿瘤疾病”包(E包).选取投入费用、专家人次数、高级职称人次数、专家下基层指导人次数、培训学时数、培训人次数、评价率和使用人数8个评价指标,使用TOPSIS法、秩和比法以及二者模糊加权联合对5种中医适宜技术成果包在基层的推广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TOPSIS法得出Ci值由大到小分别为A包0.76、D包0.66、B包0.49、C包0.44和E包0.00;通过秩和比法得出RSR值由大到小分别为A包0.90、D包0.80、C包0.58、B包0.53和E包0.20;同样通过二者的模糊联合法得出的结果也是A包值大,D包其次,E包值小.所以TOPSIS法、秩和比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各成果包的推广评价结果基本一致,A包和D包排名前2位,情况较好;E包排名后,推广效果相对较差.结论 TOPSIS法和RSR方法的联合使用能够更客观合理的评价中医适宜技术包在基层地区推广取得的成效,故可以作为同类研究的评价方法.
作者:徐静;石学峰;房耘耘;石诗雯;巴合加娜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某社区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73例和个体组76例.传统组应用传统家庭医生责任制,个体组应用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比较2组患者管理前、后的病情及管理结束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管理6个月后,传统组患者各不良习惯率较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患者各不良习惯率显著低于管理前及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和BMI情况:传统组患者各指标稍低于管理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及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患者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满意度(88.16%)明显高于传统组(7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患者对自身疾病控制情况的满意度(77.63%)显著高于传统组(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实施管理,能更有效的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达到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效果,值得在家庭医生慢病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雨;赵晓燕;祝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效果.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7岁年龄组的1 754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所有调查对象均有脊灰疫苗免疫史,96.41%的调查对象接种3~5次;调查对象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9.43%、99.20%、98.8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分别为1:193.40、1:117.26、1:85.03;98.29%的调查对象3种型别抗体均为阳性.各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97%,随年龄增长抗体GMT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皖北、皖中、皖南地域脊灰抗体阳性率均>98%,不同地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FⅡ之外,P<0.05);多元分析发现年龄、地域和3种型别均阳性对抗体G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脊灰疫苗接种,已建立牢固的脊灰免疫屏瞳.
作者:王斌冰;张秀军;陈晓琴;柴瑜;沈永刚;刘丹青;赵月萍;晏开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R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方法 对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ICC-RI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以70岁为界分组)、性别、季节(春秋/夏冬)、穿刺方式(直接/赛丁格穿刺)、留置时间(以7d为界)、导管移动(有/无)、并发症(是/否)、周期性导管维护(有/无)、免疫功能(正常/低下)等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有31例患者出现术后PICC-RI,感染率为12.0%,分离出2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6株(57.1%),革兰阳性菌11株(39.3%),真菌1株(3.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导管移动、并发症、导管维护、穿刺方式、留置时间、季节、免疫功能等发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夏冬季节、直接穿刺、有并发症、留置时间超过7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等危险因素可引起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将以上因素进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夏冬季节、有导管移动、留置时间超过7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主要的因素,同时感染发生同样和留置时间超过7d、有导管移动、冬夏置管、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徐洪恩;贾勇士;吴树强;吴颖;高惠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的转归及感染情况,并分析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选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并积极给予其他相关治疗如保护胃黏膜、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主要选用甲泼尼龙,初始激素剂量相当于泼尼松30~40 mg/d(轻症)、60~ 80 mg/d(中症)、80 ~ 100 mg/d(重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转归及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率与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病情缓解患者93例,缓解率为91.18%;死亡患者3例,病死率为2.94%.共有37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为36.27%.其中皮肤感染28例,肺部感染5例,败血症4例,尿路感染5例,口腔念珠菌感染6例,多重感染8例.标本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高,约占总感染人数的13.73%.患者感染率与病情程度有关,重症天疱疮感染率(48.89%)高于中症(30.00%)和轻症(17.65%),中症与轻症患者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疱疮合并感染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易并发重症感染.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皮肤护理及感染的预防,尤其对于重症天疱疮患者,一旦明确感染,应及时足量使用相关敏感抗菌药物.
作者:楼小航;刘继峰;吴纪龙;邢臣径;陈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随着对喉癌临床认识的不断加深,治疗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转变与更新,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加重了喉癌患者沮丧、自卑等心理应激反应,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Orem自理理论护理以人类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统一整体,为了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持健康的心态,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了解Orem自理理论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评价喉癌行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喉癌患者68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入A组与B组,其中A组32例,B组36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B组患者则实施Orem自理理论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后发音功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出院时评估B组患者自护能力均显著优于A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音功能比较:A组近正常、良好、中等及差患者分别为5例、12例、14例及1例,B组分别为6例、14例、15例及1例,2组患者术后发音功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782,P=0.258);随访1年B组患者华盛顿医科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语言交流、活动能力维度及总分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喉癌行部分切除术后应用Orem自理理论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林艳红;代林林;王影;李丽;刘冰;曲学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探讨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经X线、CT检查和临床症状确诊,且均行髓内固定治疗,并排除不符合本研究的病例.统计患者内固定治疗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并依据内固定效果将患者分为内固定成功组(316例)和内固定失败组(51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治疗后,51例患者出现了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为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而年龄、骨密度、骨折类型、复位程度、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重视这些危险因素.
作者:崔凯;曹玉强;邰鹏越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