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比较

张小坚;张联合;张士良;李东燕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摘要: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71.43%、84.21% vs.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78.57%、68.42% vs.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20.14±3.38)d、(2.62±0.15)万元vs.(2.15±0.41)万元、(4.82±0.69)万元vs.(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多种骨质疏松简易筛查工具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病率随预期寿命的延长及年龄相关疾病的出现而上升[1],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不仅危害个人,也给国家造成经济负担[2-3].由于骨质疏松症具有隐匿性,很多患者出现髋部骨折后才被诊断,Guglielmi G[4]研究认为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作者:沈菲;李忆鲁;沈文忠;沈雁红;徐蓉;陆斌;顾娟;丁海光;平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比较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71.43%、84.21% vs.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78.57%、68.42% vs.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20.14±3.38)d、(2.62±0.15)万元vs.(2.15±0.41)万元、(4.82±0.69)万元vs.(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作者:张小坚;张联合;张士良;李东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并与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手术方式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纳入宁波市宁海县中医医院手外科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拇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采用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根据受区特征,以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与拇短伸肌腱外侧缘或拇长伸肌腱外侧缘的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设计皮瓣,对指腹指端缺损者,将指背神经支与指神经吻合重建感觉;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55岁,平均30.5岁.损伤原因:冲床伤15例,压机伤8例,电锯电刨伤4例,热压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7d,平均8h.拇指皮肤缺损范围(1.0 cm× 1.5 cm)~(2.5 cm ×3.5 cm).结果 术后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小部分坏死,疤痕愈合.患者随访2~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外感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基本接近正常,2例热压伤病例创缘疤痕明显,患指无明显疼痛.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为11~ 16mm,平均13mm.拇指各关节活动良好,手功能ATM评定:优27例,良1例,可2例.结论 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指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外观良好,术后疗效满意,预后较佳.

    作者:吴敏杰;娄仁山;潘亚斌;魏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联合卡培他滨顺铂治疗非手术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辛伐他汀联合卡培他滨顺铂(XP)治疗非手术晚期胃癌(AG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2月-2014年11月间244例患者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患者年龄≥18岁,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GEJ).患者按疾病可测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安慰剂组124例.治疗组:第1~14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2次/d,加辛伐他汀40 mg,1次/d,同时第1天,加顺铂80 mg/m2,每3周为一个周期;安慰剂组:第1 ~ 14天卡培他滨1 000 m#m2,2次/d,加安慰剂40 mg,1次/d,同时第1天,加顺铂80 mg/m2,每3周为一个周期.顺铂治疗8周期;卡培他滨和辛伐他汀给予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受毒性.结果 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5.2个月(95% CI 4.3 ~6.1);安慰剂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FPS)4.63个月(95%CI3.5~5.7),危险比0.930,95% CI0.684 ~1.264;P=0.642.治疗组整体缓解率为27.5%,安慰剂组整体缓解率为29.0%,二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8,P>0.05).治疗组63例(52.5%)和安慰剂组70例(56.4%)出现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组药物毒性虽不增加,但未延长PFS.化疗方案加入低剂量的辛伐他汀(40 mg),并不适合AGC人群.

    作者:张娇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温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6例,内固定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关节置换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术中时间,失血情况,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内固定组术中平均时间(50.4±14.1)min,关节置换组术中平均时间(106.8±20.7) min,关节置换组术中所需时间更长(t=30.491,P<0.05).内固定组平均术中失血量(137.2±10.9) ml,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失血量(352.6±29.1)ml,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多余内固定组(t=73.092,P<0.05).内固定组平均术后卧床时间(29.6±5.7)d,平均总住院时间(22.1±4.7)d,关节置换组平均术后卧床时间(15.3±1.7)d,平均总住院时间(17.4±2.2)d,内固定组术后卧床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长于关节置换组(t=7.913,3.061,均P<0.05).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内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关节置换组(x2=9.071,P<0.05).内固定组术后随访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8例,良10例,优良率为65.12%,关节置换组优24例,良13例,优良率为86.05%,关节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x2=13.081,P<0.05).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鹏;王玮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效果.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7岁年龄组的1 754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所有调查对象均有脊灰疫苗免疫史,96.41%的调查对象接种3~5次;调查对象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9.43%、99.20%、98.8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分别为1:193.40、1:117.26、1:85.03;98.29%的调查对象3种型别抗体均为阳性.各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97%,随年龄增长抗体GMT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皖北、皖中、皖南地域脊灰抗体阳性率均>98%,不同地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FⅡ之外,P<0.05);多元分析发现年龄、地域和3种型别均阳性对抗体G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脊灰疫苗接种,已建立牢固的脊灰免疫屏瞳.

    作者:王斌冰;张秀军;陈晓琴;柴瑜;沈永刚;刘丹青;赵月萍;晏开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物联网技术糖尿病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探索社区糖尿病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已在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纳入本次随访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糖尿病管理,n =60)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管理,n =60).分别于研究开始及研究6个月时进行随访.随访时测定2组患者血糖、血脂、腰围等指标;记录患者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包括:糖尿病症状、血糖控制适宜值、吸烟等共11项回答,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腰围、体质指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了解糖尿病症状、餐后血糖适宜值、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并发症措施的相关知识知晓率(98.33%、100.00%、95.00%、70.00%)高于对照组(58.33%、48.33%、25.0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按医嘱坚持服药、控制饮食、定期检测血糖、规律锻炼的比例(100.00%、93.33%、95.00%、96.67%)较对照组(48.33%、50.00%、40.00%、30.00%)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代谢指标控制更加理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方法.

    作者:汪春燕;陆志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交感神经调制对原发性手汗症患者术后交感神经兴奋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胸交感神经调制对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交感神经兴奋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初次行胸交感神经调制术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40例(P组)和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C组).P组分别于T0(术前)、T1(术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术后72 h)时刻抽取患者静脉血,C组在T0时刻抽取静脉血送检,检测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 +/CD8+的比值.结果 P组患者术后(T1)双手末梢灌注指数上升了(8.70±1.10)倍,双手温度平均上升了(2.92±0.86)℃,且双手多汗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疗效均能持续6个月以上,1年内复发率为7.50% (3/4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P组T0时刻比较,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在T1、T2、T3、T4时刻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0时刻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P组T0时刻比较,CD3+、CD4+和CD4 +/CD8+在T1、T2、T3、T4时刻升高,CD8+的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0时刻的CD3+、CD4+、CD8+和CD4 +/CD8+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胸交感神经调制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并可降低患者术后的交感神经兴奋水平,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费勇;黄冰;姚明;过建国;倪华栋;凌晨;王寒琪;许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健康水平发展趋势分析和相关政策建议——基于卫生服务研究大数据

    目的 描述1998-2013年中国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进行预测,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中国居民1998-2013年的健康水平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中国慢性病的上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由于期望寿命的增长,使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伴随而来的是,与老年人有关疾病的死亡率上升.结论 根据现有分析,笔者提出建议如下:①增加卫生投入,并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缩小医疗的城乡差距.②根据我国目前的卫生现状,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加入城乡特点的元素,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注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宣传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加强控烟措施;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则注重饮食控制和三高防治等.③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

    作者:鲍勇;陆丹妮;丁雨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社交恐惧症患者社交焦虑、惧怕否定评价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社交恐惧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社交焦虑、惧怕否定评价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交焦虑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面部表情强度识别测试分别对30例门诊社交恐惧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进行测定,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2组间结果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社交恐惧组在面部识别正确数上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恐惧组在面部正确反应时比对照组反应时要短(P<0.05);同类表情强度识别在2组间的正确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恐惧被试对“高兴”的正确数要多于其他表情的正确数(P<0.05),其他表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对“高兴”的正确数同样要多于其他表情正确数(P<0.05),对“害怕”的准确数除了与“鄙视”的表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正确数要少于其他4种表情(P<0.05);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对三者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可得:表情强度识别与社交焦虑程度相关系数(r =0.24,P=0.32)、表情强度识别与惧怕否定的相关系数(r=-0.10,P=0.68),2组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焦虑与惧怕否定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59,P<0.05).结论 社交恐惧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无下降,不存在面部表情的注意加工偏向;社交焦虑与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惧怕否定与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林子江;林海西;林雪丹;杨天兴;王常绿;杜松妹;杨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出院计划对早产儿的有效延续居家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实施出院计划对于家长抑郁焦虑程度和早产儿6个月内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0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出院计划家居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后2组早产儿家长抑郁评分、早产儿3个月以及6个月的身高、体重情况.结果 试验组早产儿家长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5.8±4.4)分、焦虑评分为(34.1±0.6)分,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42.7±4.8)分、焦虑评分(46.9±0.8)分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早产儿3个月、6个月时身高分别为(59.8±8.9) cm、(67.5±6.4) c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身高(49.5±9.5) cm、(55.5±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早产儿3个月、6个月时体重分别为(6.8±1.1)kg、(8.1±1.5)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体重(5.1±0.8)kg、(6.9±1.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新生早产儿中实施出院计划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早产儿家长的抑郁焦虑症状,促进早产儿出院后体格发育.

    作者:莫敏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胎膜早破患者fFN和G-CSF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宫颈分泌物纤维连接蛋白(fFN)和外周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方法 以107例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及感染程度分为无绒毛膜羊膜炎组(A组)、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B组)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C组),并以33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采取外周静脉血和宫颈分泌物,于产后取胎盘组织,测定G-CSF和fFN水平.结果 A、B、C三组宫颈分泌物与胎盘组织fFN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者宫颈分泌物fFN水平与胎盘组织fFN水平呈正相关性(R2=0.521,P<0.001).A、B、C三组血清和胎盘组织的G-CSF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者外周血清G-CSF水平与胎盘组织G-CSF水平呈正相关性(R2=0.865,P<0.001).宫颈分泌物fFN和外周血清G-CSF水平对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分泌物fFN和外周血清G-CSF对亚临床阶段的绒毛膜羊膜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普查对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楼建义;郑秀娟;庄顺红;吕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 aEEG)与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的关系,为新生儿HIE寻找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根据aEEG 的检查结果,97例HIE患儿被分为aEEG正常组、aEEG轻度异常组和aEEG重度异常组.3组均进行aEEG检查、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评价aEEG与新生儿HIE临床分度、MRI分度、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的关系.结果 3组的HIE临床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98,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EEG检查结果与新生儿HIE临床分度存在统计学关联(r=0.758,P<0.05).3组的MRI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415,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EEG检查结果与MRI分度存在统计学关联(r=0.710,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组的血气pH和血气B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EEG检查是早期诊断新生儿HIE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可萍;朱品俐;王艳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衰竭,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从而引起典型症状或体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CHF的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CHF患者预后,尤其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能显著降低CHF患者病死率[1-2].因此,卡维地洛被认为是治疗CHF的首选β受体阻滞剂.本文主要就卡维地洛在CHF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乾配;谢波;李一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托吡酯对癫痫患儿血糖、胰岛素、皮质醇、瘦素、胃饥饿素和神经肽Y水平及对患儿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0月-2013年10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20例癫痫患儿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5 mg/(kg·d)托吡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测定患儿空腹血糖、胰岛素、血清瘦素、神经肽Y、胃饥饿素、皮质醇的水平和患儿体重指数.结果 治疗3个月时,患儿胰岛素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为(4.65 ±2.28) μU/ml和(15.87±1.90) kg/m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83±2.72) μU/ml和(16.44 ±1.84) kg/m2(p<0.05);而治疗6个月时,胰岛素水平比治疗3个月时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患儿血清皮质醇和瘦素水平分别为(10.13 ±4.17) μg/dl和(2.14±2.03) ng/m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3.25 ±5.50) μg,/dl和(2.89±2.63) ng/ml] (P <0.05);治疗前后,患儿的血糖、胃饥饿素和神经肽Y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血清瘦素、皮质醇水平降低,这可能是托吡酯治疗导致癫痫患儿身体质量指数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余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儿童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的以全身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自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改变、多形性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球结膜充血和肢端改变等,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中、小血管炎症,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严重,组织病理表现包括全血管炎、内皮坏死、单核细胞浸润等,近年来,不典型川崎病病例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发热、血象高等症状与感染性疾病的表现类似,为临床诊断增加了一定难度.KD虽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其全身血管炎改变,高危患儿易产生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给患儿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孔慧;都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Raf激酶抑制蛋白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其5年生存率有明显提高.然而,远处转移仍然是其常见的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寻找可靠、有效的分子标记来筛选具有鼻咽癌高转移风险的患者,并为这些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策略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张磊;江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传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与不同压力和作用时间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不同压力与作用时间下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为减少即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皮瓣坏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 取23岁男性内踝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传代后,取第6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空白组、40 kPa组(持续40 kPa压力)、60 kPa Ⅰ组(间断60 kPa压力)、60 kPaⅡ组(持续60 kPa压力)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后培养至第7天,检测各组培养液中IL-6含量,使用透射电镜、光镜观察各组内踝皮肤成纤维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的变化,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照片中的线粒体、细胞核进行勾勒,计算线粒体、细胞核平均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并进行比较.结果 60kPaⅡ组成纤维细胞IL-6的分泌增加,在透镜下可见线粒体减少,40倍光镜下可见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kPa组与60 kPa Ⅰ组成纤维细胞,在透镜下可见线粒体受到了损伤,但40倍光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空白组相近(P>0.05).结论 间断60 kPa压力不会增加皮瓣坏死的几率,更适合在即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使用.

    作者:李俊华;黄忠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 1年3月-2014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共8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单纯康复治疗组39例和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组(联合组)43例,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推拿、语言训练等,双鲸维生素D滴剂1粒/次,1次/d,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比较2组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和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及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语言发育改善程度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大于单纯组(95.3% vs.74.4%,0=7.213,P=0.007),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发育商数DQ平均得分显著提高[(70.4±11.3)分Vs.(53.3±10.5)分,t=6.127,P=0.026],正常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组(41.9% vs.20.5%,F=4.304,P=0.038);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发育指数优秀比例显著提高(F=9.202,P=0.002).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比单纯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8.9±23.8)pmol/L vs.(56.3 ±21.0) pmol/L,t=6.025,P=0.023;(1.9±0.4)mol/Lvs.(1.3±0.1)mol/L,t=5.624,P=0.028].结论 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可较为有效地改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语言功能及发育状况,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伟文;孙增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质网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目前公认与冠状动脉、脑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2].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质网蛋白(homocysteine-induced endoplasmicreticulum protein,Herp)是一种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密切相关的内质网膜蛋白,即Hcy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时诱导表达上调的一种ERS相关蛋白[3].

    作者:季政;周昌钻;朱虹岷;蒋凤春;孟立平;潘孙雷;许富康;彭放;池菊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