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珍;汤海燕;傅红飞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老年危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 1年10月-2013年10月89例合并2种以上危重疾病的患者,按麻醉方法分为神经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比较2组诱导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30 min(T3)、术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评价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114.2±13.6) min vs(112.7±12.9) min]、麻醉时间[(123.5 ±6.3) min vs (124.3±5.9) min]和输血量[(485.3±56.8) ml vs (462.3 ±50.7)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除T1、T2和T3时刻的HR与T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 T4各时刻的MAP和SpO2及T4时的HR与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除T3和T4时刻的SpO2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 ~ T4各时刻的HR和MAP及T1和T2时刻的SpO2与T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除T4时刻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分别有4例(8.70%)和13例(30.32%)发生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能明显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并发症大大降低,可能更适用于老年危重患者.
作者:郑晓铸;夏燕飞;周嘉莉;杨溯威;金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TN)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癌(TC)风险的关系.方法 甲状腺癌的确诊是依据术后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活检.测定8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使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独立变量与TC的关系,并以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95% CI)来进行描述.结果 纳入分析的898例TN患者中,术后病理组织活检发现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662例(76.4%),甲状腺癌236例(23.6%).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与血清TPOAb及TgAb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028和0.940,OR值分别为3.038和2.698,95% CI分别为2.121 ~4.351及1.899 ~3.834),且男性和年龄<35岁等因素也与TC的发生风险有较强的相关趋势.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血清TPOAb及TgAb水平均与甲状腺癌的风险呈正相关,两者在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明峰;胡宇;周国艳;张玫;李双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完善军队高级干部的疾病预防、医疗及健康保健工作,及时掌握干部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107名住院体检的军队高级干部实施内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心电图、B超检查、胃镜、检验的检查.结果 患病率较高的前10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颈椎病、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肝肾襄肿、胃十二指肠疾病、甲状腺疾病.不同年龄段主要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不同,参与体检的107名干部,50%以上的人员患有高血压,50~ 90岁的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在30%以上,70~79岁的人群中冠心病患病率在72%以上,80岁以上人群中有33%患有各种恶性肿瘤.结论 军队干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干部保健工作者应通过有效的措施将服务保障重点由患病个体向健康个体和人群转变;预防保健工作由预防自然致病因素到社会致病因素,由单纯预防发生扩大到保健康、促长寿.
作者:马新凤;苏晓津;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趋化因子是一类一级结构相似的小分子蛋白多肽,由70 ~ 100个氨基酸组成,可以激活和吸引白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属于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在所有趋化因子分子中都包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根据蛋白质中结构的不同,将它们分为4个亚类:CXC类,亦称为α类趋化因子,如IL-8(Interleukin-8)、MIP-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SDF-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C类,又称为β类趋化因子,如MCP-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CX3C类,又称为γ类趋化因子,如Fractalkine;C类,又称为δ类趋化因子,如Lymphotactin.近几年来,就趋化因子在恶性肿瘤的生长增殖、浸润转移等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所组成的生物学轴在恶性肿瘤特别是宫颈癌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作者:陈琛;李胜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统计在胸部CT图像上偶然发现的乳癌病变的发病率,并分析其CT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674例女性胸部CT图像,记录偶然发现的乳癌病变并探讨其CT特征.结果 共有19例(0.28%)在CT上发现乳癌病变,这些病变的CT特征包括:病灶外缘呈分叶状或毛刺征12例、病灶内含微小钙化点3例、腋窝淋巴结稍大3例;12例行增强扫描者强化程度为20 ~60 HU,强化高于40 HU者有8例,其中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7例;另有3例在CT上漏诊.结论 在胸部CT扫描时可能会偶然发现乳癌,必须注意观察乳腺的情况.提高对乳癌基本CT征象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保证,对乳癌的早期诊断及提高生存质量也有帮助.
作者:周涛;宋迪;毛定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观察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 mg,术后常规给予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麻醉前(T0)、术毕时(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时患者血糖(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36.88 ±52.48) min,对照组为(130.13 ±67.41)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12 h、24h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较术后镇痛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抑制手术患者应激反应.
作者:张国强;汪卫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缺血心肌的纵向应变,探讨三维纵向应变对缺血心肌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缺血患者4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左室17个节段的纵向应变,获取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供血区各节段的收缩末期纵向应变(LSe)值.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LAD供血区除前间隔基底段外其余各节段LSe减低(P<0.05),LCX供血区各节段LSe均减低(P<0.05),RCA供血区除下间隔基底段外其余各节段LSe减低(P<0.05),通过ROC曲线获得预测LAD供血区心肌缺血的平均纵向应变佳截断值为-18.00%,敏感性73.7%,特异性73.3%,预测LCX供血区心肌缺血的平均纵向应变佳截断值为-16.80%,敏感性81.8%,特异性76.7%,预测RCA供血区心肌缺血的平均纵向应变佳截断值为-17.80%,敏感性85.0%,特异性76.7%.结论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心肌的纵向应变减低,三维纵向应变可以对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缺血心肌进行预测.
作者:杨性安;王刚;丁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丽水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892例,共输注红细胞1132例次.其中输注有效962例次,无效170例次.采用二元条件Lot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史(x2=81.49,P=0.00)、感染(x2 =33.32,P=0.00)、肝脾肿大(x2=4.81,P=0.03)和恶性肿瘤(x2=105.7,P =0.00)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有关;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史(OR =2.41,P=0.001)和恶性肿瘤(OR =2.86,P=0.00)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有输血史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无效红细胞输注的风险相对较高.
作者:马光丽;方炳木;曲志刚;江锦红;汪笑秋;刘永华;章俏雷;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QT离散度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校正的QT离散度(QTcd)≥60 ms的观察组和QTcd< 60 ms的对照组,观察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E/A值、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QT离散度能够较好的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功能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宇理;李妙男;徐玮;王洪巨;高大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合并腹内高压(IAH)的检测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1例SAP中合并有IAH的34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IAH 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7例.治疗方法包括:①清洁肠道,增强胃肠动力,肠内营养.②调控液体复苏.③腹腔有积液的患者均予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④继发胰周脓肿经穿刺引流无效的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27例IAH Ⅰ、Ⅱ、Ⅲ级的患者中均无形成胰周脓肿,7例IAHⅣ级患者中6例继发胰周感染,其中1例经多次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5例微创引流效果差转外科手术治愈.结论 SAP患者监测腹腔内压力(IAP)可早期发现IAH,对指导SAP的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加微创引流可有效降低IAH,从而提高SAP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徐亚熙;阮洪军;胡智明;吴伟权;魏夫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2例,另选52例作为对照.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舒张末期肺动脉内径.三维超声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峰值应变(LVGCS)和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LVGRS).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房间隔缺损(ASD)组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减小、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同时VSD组和PDA组的心室容积与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SD组则比对照组偏低.此外,CHD各组LVGLS、LVGRS、LVGCS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3D-STI具有操作便捷和无创的优势,且较以往的超声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及心肌功能.对CHD患者心功能的变化能够客观的评价.
作者:陶肖樱;陈静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和2010年6月-2012年10月两个时间段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恶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7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恶性心律失常(MA)常规抢救治疗,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期间的患者35例(对照组)严格执行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2010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的患者43例(观察组)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2d内及治疗15 d时对2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情况.结果 入院后2d内2组患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4,0.09,均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6.74±6.58)分,对照组为(52.47 ±7.36)分,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780,P<0.05);观察组SDS评分为(44.29 ±5.82)分,对照组为(51.63 ±7.51)分,2组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2,P<0.05).观察组并发症13例,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8.89%和4.44%,对照组并发症15例,死亡7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2.86%和20.00%,2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26,5.944,均P<0.05).结论 对ACS合并MA老年患者实施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即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还能够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对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处理及病理证实的6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对2组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甲状腺腺瘤多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肿大,瘤体多单发,多呈椭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瘤体多为混合性回声,周边常见晕环;而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呈多发性,形态饱满,边界欠清,周边无晕环,可有钙化灶、囊性变等,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4.09、10.13、24.41、24.87,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内部及周边血流的速度和阻力指数比甲状腺腺瘤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7.050、10.86、2.960,P<0.05).结论 甲状腺腺瘤超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发、有晕环、结节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反之.
作者:钱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认知功能、情感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同时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情感评估.结果 术前54.5%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3%、54.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HAMD抑郁、焦虑量表评分降低(P<0.01).结论 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缺损及情感障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袁艳蓉;梁丽贞;严永兴;陈涛;沈咏慧;钟长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调控铁调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予高脂饮食制备NAFLD大鼠模型,以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腹腔注射干预组大鼠.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TLR4、NF-κB蛋白的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呈现典型脂肪性变,其TLR4、NF-κB蛋白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改善,TLR4、NF-κB蛋白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上调铁调素表达,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作者:王晓伟;黄瓅;陈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例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为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0例误诊为肺部疾病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结果 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8±12)岁,既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例;患糖尿病3例;慢性肾炎7例.咳嗽20例,咳痰12例,咯血5例,气促5例,胸痛3例,发热8例,皮疹和红斑3例,关节疼痛5例,两下肢浮肿3例.肺部湿啰音7例.5例患者低氧血症,11例患者肺功能异常.胸部CT表现肺内弥漫性磨玻璃影4例,弥漫粟粒影2例,间质性改变4例,多发斑片及片状影10例,伴充气支气管征5例、伴多发结节3例、形成空洞2例、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2例.误诊为间质性肺炎4例、细菌性肺炎10例、粟粒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各1例及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3例.2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ANCA)阳性率为100%.结论 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肺部疾病,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ANCA检查能显著减少漏诊误诊,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帮助.
作者:黄奕娟;楼雅芳;丁旭春;石亚杰;付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4例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肿瘤直径4~7 cm,均以肾上腺肿瘤收入院且缺乏肾上腺肿瘤的特异性临床表现.结果 4例肾上腺肿瘤均行手术切除,肿瘤位于肾脏血管和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之间,和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3例(HV);浆细胞型1例(PC).4例均认可为良性疾病,术后失访1例,余3例患者现均存活,无肿瘤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而肾上腺区的Castleman病则更为罕见.因此,对于肾上腺区域的肿瘤而又缺乏肾上腺肿瘤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考虑到患Castleman病可能,手术切除肿瘤疗效可靠,但确诊需依靠术后的病理检查.
作者:周文生;李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肾病综合征(NS)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取N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钙尔奇D片和阿法骨化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时比较2组的血清BGP、BALP、Ca、P及PTH水平,测定L2~4、股骨颈(Neck)和髋关节(Inter Tro)的BMD.结果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BGP降低,BALP、PTH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BGP高于对照组,BALP、PTH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L2~4、Inter Tro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L2~4、Neck、Inter Tro的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NS可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治疗中骨代谢指标及BMD比较稳定,可能在于阿仑膦酸钠干扰了破骨细胞的信号转导并终导致细胞凋亡,维持了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稳态.
作者:程勇军;王文龙;李云生;柯颖杰;吴光华;林华志;戴再友;郝世军;郑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进行认知调查并分析,制订合适的疼痛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骨科住院术后3d的136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术后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需求、对术后疼痛症状的认知、相关经历及镇痛理念.结果 82.4%的患者认为,医护人员在术前有必要讲解疼痛知识;61%的患者认为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与医生手术技术有关;75%的患者没意识到疼痛会对功能康复有影响;76.5%的患者在术前对术后切口疼痛存在焦虑;经历中度及以上切口疼痛的患者占61.8%.结论 改变患者疼痛认知,对疼痛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对策有改变认知,医院政策支持,建立疼痛管理沙龙小组,提高疼痛管理技能,创造疼痛管理病区环境.
作者:叶兰英;倪家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构成,并分析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深部痰,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并对HAP患儿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6例HAP患儿以革兰氏阴性菌(90.4%)感染居多,前4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14/56)、肺炎克雷伯菌21.4%(12/56)、大肠埃希氏菌14.3%(8/56)、鲍曼不动杆菌10.7%(6/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P与住院时间大于7 d(P <0.01)、侵入性操作(P<0.01)、三代头孢菌素应用(P<0.05)相关.结论 小儿H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是小儿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艺;帅向华;余道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