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兰英;倪家晶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方法 回归性分析浙江萧山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和85例普通型前置胎盘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结果 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孕次显著多于普通型(P<0.05);胎盘位置为中央型的比率显著多于普通型;合并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人数和输血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具有准确性高、无创伤、简单易行、对胎儿无影响等优点.根据诊断结果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进行准确评估,尽力减少术中或产后出血,以减少子宫切除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爱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右室高位室间隔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方法 将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内的148例置入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起搏A组)和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起搏B组),A组患者70例,B组患者78例.观察2组患者成功置入起搏器前后2个月的起搏参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监测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监测24h内血浆脑钠肽(BNP)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中,2组在除QRSd外的起搏参数上的变化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的QRSd波段比B组更窄.A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变化小于B组,24h内血浆脑钠肽(BNP)的监测中,相较于B组,A组增加程度更小.2组在LVEF与BNP变化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更好的保障了心脏收缩功能,比其更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先本;江建军;方崇峰;米亚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进行认知调查并分析,制订合适的疼痛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骨科住院术后3d的136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术后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需求、对术后疼痛症状的认知、相关经历及镇痛理念.结果 82.4%的患者认为,医护人员在术前有必要讲解疼痛知识;61%的患者认为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与医生手术技术有关;75%的患者没意识到疼痛会对功能康复有影响;76.5%的患者在术前对术后切口疼痛存在焦虑;经历中度及以上切口疼痛的患者占61.8%.结论 改变患者疼痛认知,对疼痛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对策有改变认知,医院政策支持,建立疼痛管理沙龙小组,提高疼痛管理技能,创造疼痛管理病区环境.
作者:叶兰英;倪家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TN)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癌(TC)风险的关系.方法 甲状腺癌的确诊是依据术后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活检.测定8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使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独立变量与TC的关系,并以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95% CI)来进行描述.结果 纳入分析的898例TN患者中,术后病理组织活检发现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662例(76.4%),甲状腺癌236例(23.6%).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与血清TPOAb及TgAb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028和0.940,OR值分别为3.038和2.698,95% CI分别为2.121 ~4.351及1.899 ~3.834),且男性和年龄<35岁等因素也与TC的发生风险有较强的相关趋势.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血清TPOAb及TgAb水平均与甲状腺癌的风险呈正相关,两者在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明峰;胡宇;周国艳;张玫;李双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认知功能、情感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同时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情感评估.结果 术前54.5%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3%、54.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HAMD抑郁、焦虑量表评分降低(P<0.01).结论 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缺损及情感障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袁艳蓉;梁丽贞;严永兴;陈涛;沈咏慧;钟长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和2010年6月-2012年10月两个时间段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恶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7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恶性心律失常(MA)常规抢救治疗,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期间的患者35例(对照组)严格执行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2010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的患者43例(观察组)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2d内及治疗15 d时对2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情况.结果 入院后2d内2组患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4,0.09,均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6.74±6.58)分,对照组为(52.47 ±7.36)分,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780,P<0.05);观察组SDS评分为(44.29 ±5.82)分,对照组为(51.63 ±7.51)分,2组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2,P<0.05).观察组并发症13例,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8.89%和4.44%,对照组并发症15例,死亡7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2.86%和20.00%,2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26,5.944,均P<0.05).结论 对ACS合并MA老年患者实施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即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还能够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的远期盆底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6年7月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因妇科良性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134例患者行随访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门诊常规妇科检查、盆底肌肉肌力(PFMS)分级测试、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I-20).结果 ①134例患者为子宫全切除术后6~7年,发生压力性尿失禁89例(66.4%),尿频33例(24.6%),尿急28例(20.9%),便秘29例(21.6%),盆腔器官脱垂11例(8.2%);②PFMS测试结果:肌力Ⅰ级2例(1.5%),Ⅱ级48例(35.8%),Ⅲ级71例(53.0%),Ⅳ级13例(9.7%);③PFIQ-7评分的中位数为0分(0,49),PFDI-20评分的中位数为5分(0,37).结论 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远期盆底功能可能存在影响,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李环;魏洪;佘昌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观察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 mg,术后常规给予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麻醉前(T0)、术毕时(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时患者血糖(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36.88 ±52.48) min,对照组为(130.13 ±67.41)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12 h、24h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较术后镇痛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抑制手术患者应激反应.
作者:张国强;汪卫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2例,另选52例作为对照.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舒张末期肺动脉内径.三维超声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峰值应变(LVGCS)和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LVGRS).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房间隔缺损(ASD)组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减小、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同时VSD组和PDA组的心室容积与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SD组则比对照组偏低.此外,CHD各组LVGLS、LVGRS、LVGCS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3D-STI具有操作便捷和无创的优势,且较以往的超声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及心肌功能.对CHD患者心功能的变化能够客观的评价.
作者:陶肖樱;陈静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丽水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892例,共输注红细胞1132例次.其中输注有效962例次,无效170例次.采用二元条件Lot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史(x2=81.49,P=0.00)、感染(x2 =33.32,P=0.00)、肝脾肿大(x2=4.81,P=0.03)和恶性肿瘤(x2=105.7,P =0.00)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有关;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史(OR =2.41,P=0.001)和恶性肿瘤(OR =2.86,P=0.00)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有输血史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无效红细胞输注的风险相对较高.
作者:马光丽;方炳木;曲志刚;江锦红;汪笑秋;刘永华;章俏雷;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斑秃患儿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V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皮肤科门诊120例斑秃患儿作为斑秃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62.19±22.23) nmol/L,斑秃组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46.98±13.86) nmol/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组中63例(占53.5%)血清25-(OH)V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 nmol/L,其25-(OH)VD平均水平为(36.60±10.05) nmol/L.进展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7.40±14.80) nmol/L,与稳定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6.24±12.20) n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秃患儿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发病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
作者:杨苏;杨潇;李敏;谢骏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对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处理及病理证实的6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对2组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甲状腺腺瘤多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肿大,瘤体多单发,多呈椭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瘤体多为混合性回声,周边常见晕环;而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呈多发性,形态饱满,边界欠清,周边无晕环,可有钙化灶、囊性变等,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4.09、10.13、24.41、24.87,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内部及周边血流的速度和阻力指数比甲状腺腺瘤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7.050、10.86、2.960,P<0.05).结论 甲状腺腺瘤超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发、有晕环、结节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反之.
作者:钱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肾病综合征(NS)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取N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钙尔奇D片和阿法骨化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时比较2组的血清BGP、BALP、Ca、P及PTH水平,测定L2~4、股骨颈(Neck)和髋关节(Inter Tro)的BMD.结果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BGP降低,BALP、PTH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BGP高于对照组,BALP、PTH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L2~4、Inter Tro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L2~4、Neck、Inter Tro的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NS可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治疗中骨代谢指标及BMD比较稳定,可能在于阿仑膦酸钠干扰了破骨细胞的信号转导并终导致细胞凋亡,维持了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稳态.
作者:程勇军;王文龙;李云生;柯颖杰;吴光华;林华志;戴再友;郝世军;郑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寻求高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黄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自2010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9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护理干预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针对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再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再出血发生率采用x2检验.结果 干预后对2组患者进行Blatchford评分,治疗1周2组比较t=3.39,P<0.05;出院前2组比较t=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出院后随访半年,对2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x2=0.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再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 针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吴欣俊;洪杏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升级治疗与标准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以求找出治疗哮喘佳方法.方法 对2009年1-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98例支气管哮喘病情未控制的患儿,随机分成标准治疗组与升级治疗组.标准治疗组按GINA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的分级标准进行治疗,升级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升一个级别治疗4~8周,症状缓解、肺功能正常后给予降级治疗.治疗随访1年,每4周检测1次肺功能、症状评分(C-ACT),观察2组患儿的C-ACT、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周、8周升级治疗组C-ACT、肺功能明显好于标准治疗组;1年后2组患儿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升级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可选取的方法之一,但需及时降级,以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陈啸洪;张佩红;李华浚;章杭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中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6月一2012年12月使用Philips Sonos 5500型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 ~3.5 MHz.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出适合介入封堵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83例,术中指导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一般根据室间隔缺损的大径加2 ~~4 mm选择并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并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效果满意后释放封堵器.术后1~ 12个月随访.结果 81例封堵成功.植入封堵器后分流消失或为微量残余分流,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没有增加.主动脉瓣功能正常.2例封堵不成功.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选择病例、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精确的室间隔缺损的分型和大伸展径的测量是膜部瘤型室缺封堵成功的关键.
作者:吕宏安;张恒;宋伟;潘如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治体会及预防策略,并为小儿咳嗽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桐庐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8例慢性咳嗽患儿,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根据病情特点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咳嗽病因构成情况.结果 138例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占31.9%,以≥3岁的儿童患病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据23.2%,以≤1岁的儿童患病率高;鼻后滴漏综合征占26.1%,以≥3岁的儿童患病率高;胃食道返流占18.8%,以1~3岁儿童患病率高.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89.9%,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多样化,医生不可凭经验诊断,应采取支气管镜确诊,并实施对症防治策略.
作者:涂亚兰;应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进一步建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完善全科住院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使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及具体要求,我们建立了一对一导师跟踪制,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及全科临床实践教学技能,全程实施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导师跟踪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以探索及运用;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导师准入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对一导师制及管理目标,精心实施一对一导师临床跟踪培训,从综合素质、临床技能、教学管理、科研指导、考核评估等多方面全程进行系统教学指导及连续跟踪管理,以提高全科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骨干人才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
作者:朱文华;方力争;戴红蕾;陈丽英;臧国尧;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杭州市拱墅区中医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并发痛风患者(A组,n=30),单纯痛风患者(B组,n=30)和单纯高血压患者(C组,n=30),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D组).详细测量、记录各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压、体质量、身高、腰围和臀围等资料,计算其腰臀围比和BMI等数据指标.各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抽取清晨空腹4ml肘静脉血液,离心吸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APN和hs-CRP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血清APN和hs-CR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予以分析.结果 各组腰臀围比、BMI、血脂、血糖等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7.41±1.20) mg/L,(2.83±0.88)mg/L]比较,A、B、C3组血清APN[(3.45±0.86) mg/L,(4.57±0.95)mg/L,(4.42±1.23) mg/L]明显降低,hs-CRP明显升高[(8.47±3.15)mg/L,(7.19±2.40) mg/L,(6.61±2.57)mg/L] (P <0.05);A、C2组血清APN表达水平与hs-CRP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对照组血清APN与hs-CRP表达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痛风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而炎症标志物hs-CRP明显升高,提示血清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痛风的发病有着密切相关性.
作者:陈三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腺体浅叶切除术应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区域组患者行区域性切除术,浅叶组患者行腺体浅叶切除术.结果 区域组术中时间(77.16±18.91) min,浅叶组(148.81±51.62)min,区域组较短(P<0.05);区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85±10.14)ml,浅叶组为(71.82±20.76)ml,区域组较少(P<0.05);区域组平均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于浅叶组(P<0.05).区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用于治疗发生在腮腺浅叶内体积相对较小的良性肿瘤,术中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外貌造成的影响小,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可考虑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杜福江;郦兴;何水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