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福江;郦兴;何水明
目的 比较前人路腹膜前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453例(489侧)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腹膜前组和网塞修补组.腹膜前修补组230例(243侧),使用超普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网塞修补组223例(246侧),采用网塞补片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2组性别、年龄、疝分型构成、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尿潴留、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异物感发生率和复发率.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腹膜前修补组随访18.1个月,网塞修补组平均随访17.9个月.结果 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手术区域深部感染、补片异物反应、睾丸并发症、性功能异常等.腹膜前修补组异物感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较网塞修补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较疝环充填修补术的异物感发生率、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郑晶晶;胡平;章平禄;邵初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批判性思维教学方式在临床技能学中的运用.方法 本校2011级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学生均为45人.实验班应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2组学生OSCE考核成绩和批判性思维状况以及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班学生的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班53.3%,OSCE考核总成绩优于对照班,批判性思维总评分及5个单项评分也优于对照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技能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提升医学生批判性创新能力,提高临床技能成绩,培养综合型实用型医学人才具有突出作用,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古赛;陈鸿雁;喻志英;易雪;曹梦瑶;方叔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呈现发病率逐渐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但随着乳腺癌早期发现率的提高和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多数患者的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并能获得长期生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便成为目前乳腺癌研究的重点.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所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腋窝淋巴结切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破坏了上肢回流至腋窝的淋巴通路,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上肢水肿.
作者:马桂凯;许培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浆标本的保存温度与保存时间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取18位患者的血液,分离血浆并分成25份,保存于由不同温度和时间组合的25种环境条件下,分析其血浆胰岛素浓度与血浆标本的保存温度、保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①血浆的保存温度(F=4.0,P=0.023)与保存时间(F=27.3,P=0.000)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对胰岛素浓度的交互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7.3,P=0.001).②4℃时,不同时间的胰岛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和37℃时,不同时间的胰岛素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时,不同保存时间的血浆相对于即时冷冻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偏离度呈小范围水平波动趋势;20℃和37℃时,随着时间增加,各标本胰岛素浓度的偏离度大都呈迅速下降趋势.结论 血浆标本的保存温度与保存时间均是影响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因素,低温是保持血浆胰岛素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作者:薛金娥;汪长银;罗文静;崔坤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肝脏疾病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患者行循证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肝脏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记录并比较患者心理状况、屏气配合效果、一次检查成功率、伪影、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各症状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屏气配合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44%(x2=4.709,P=0.016);观察组一次检查成功率、平均检查完成时间、所得影像的伪影出现几率均优于观察组(x2 =4.391,P=0.021,x2=5.003,P=0.012,t=6.023,P=0.008);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2,P=0.019).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屏气效果及检查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函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治体会及预防策略,并为小儿咳嗽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桐庐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8例慢性咳嗽患儿,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根据病情特点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咳嗽病因构成情况.结果 138例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占31.9%,以≥3岁的儿童患病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据23.2%,以≤1岁的儿童患病率高;鼻后滴漏综合征占26.1%,以≥3岁的儿童患病率高;胃食道返流占18.8%,以1~3岁儿童患病率高.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89.9%,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多样化,医生不可凭经验诊断,应采取支气管镜确诊,并实施对症防治策略.
作者:涂亚兰;应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利用超声定位与解剖定位2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8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与解剖定位组,超声定位组通过超声定位,解剖定位组通过体表标志定位,2组使用相同的局麻药混合液,均为1.000%盐酸利多卡因和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记录麻醉完成时间及起效时间,用药剂量,采用VAS法判定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超声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为(3.11±1.32) min,VAS评分为(2.86±0.52)分;传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为(5.91±2.24) min,VAS评分为(4.11±0.82)分.2组患者在操作时间和麻醉效果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82、7.511,P均<0.01).超声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Honer综合征,而传统组中发生6例Honer综合征,3例局麻药毒性反应,5例血肿,1例气胸,2组在Honer综合征以及血肿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3、5.402,P均<0.05).结论 超声组与传统组相较,麻醉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汪三岳;陈新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2例,另选52例作为对照.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舒张末期肺动脉内径.三维超声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峰值应变(LVGCS)和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LVGRS).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房间隔缺损(ASD)组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减小、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同时VSD组和PDA组的心室容积与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SD组则比对照组偏低.此外,CHD各组LVGLS、LVGRS、LVGCS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3D-STI具有操作便捷和无创的优势,且较以往的超声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及心肌功能.对CHD患者心功能的变化能够客观的评价.
作者:陶肖樱;陈静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完善军队高级干部的疾病预防、医疗及健康保健工作,及时掌握干部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107名住院体检的军队高级干部实施内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心电图、B超检查、胃镜、检验的检查.结果 患病率较高的前10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颈椎病、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肝肾襄肿、胃十二指肠疾病、甲状腺疾病.不同年龄段主要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不同,参与体检的107名干部,50%以上的人员患有高血压,50~ 90岁的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在30%以上,70~79岁的人群中冠心病患病率在72%以上,80岁以上人群中有33%患有各种恶性肿瘤.结论 军队干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干部保健工作者应通过有效的措施将服务保障重点由患病个体向健康个体和人群转变;预防保健工作由预防自然致病因素到社会致病因素,由单纯预防发生扩大到保健康、促长寿.
作者:马新凤;苏晓津;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和2010年6月-2012年10月两个时间段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恶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7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恶性心律失常(MA)常规抢救治疗,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期间的患者35例(对照组)严格执行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2010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的患者43例(观察组)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2d内及治疗15 d时对2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情况.结果 入院后2d内2组患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4,0.09,均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6.74±6.58)分,对照组为(52.47 ±7.36)分,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780,P<0.05);观察组SDS评分为(44.29 ±5.82)分,对照组为(51.63 ±7.51)分,2组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2,P<0.05).观察组并发症13例,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8.89%和4.44%,对照组并发症15例,死亡7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2.86%和20.00%,2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26,5.944,均P<0.05).结论 对ACS合并MA老年患者实施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即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还能够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推拿对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胃肠动力及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病程超过3个月的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标准的胃肠营养方案治疗,研究组加推拿治疗42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第21天、第42天血清血红白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及症状改善情况,以简易营养量表(MNA)调查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治疗第21天、第42天肘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内比较第42天时与治疗第21天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21天、第42天时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MNA量表调查显示,2组治疗第42天时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好(P<0.05).结论 推拿按摩治疗对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胃肠动力,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作者:吴炯;王俊俊;李雅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TN)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癌(TC)风险的关系.方法 甲状腺癌的确诊是依据术后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活检.测定8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使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独立变量与TC的关系,并以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95% CI)来进行描述.结果 纳入分析的898例TN患者中,术后病理组织活检发现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662例(76.4%),甲状腺癌236例(23.6%).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与血清TPOAb及TgAb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028和0.940,OR值分别为3.038和2.698,95% CI分别为2.121 ~4.351及1.899 ~3.834),且男性和年龄<35岁等因素也与TC的发生风险有较强的相关趋势.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血清TPOAb及TgAb水平均与甲状腺癌的风险呈正相关,两者在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明峰;胡宇;周国艳;张玫;李双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丽水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892例,共输注红细胞1132例次.其中输注有效962例次,无效170例次.采用二元条件Lot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史(x2=81.49,P=0.00)、感染(x2 =33.32,P=0.00)、肝脾肿大(x2=4.81,P=0.03)和恶性肿瘤(x2=105.7,P =0.00)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有关;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史(OR =2.41,P=0.001)和恶性肿瘤(OR =2.86,P=0.00)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有输血史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无效红细胞输注的风险相对较高.
作者:马光丽;方炳木;曲志刚;江锦红;汪笑秋;刘永华;章俏雷;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同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为其防控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3年5月于余姚市进行孕期保健和产时分娩的87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研究,并将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心脏病类型患者总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87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总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中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的母体、围产儿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94.70%和42.11%,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心肌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则高于其他疾病种类患者的总发生率,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相对较差,且受心功能分级及疾病种类的影响相对较大.
作者:俞如葵;孙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提供有力的方法依据.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病房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2组各60例.A组为试验组,采用正规居家护理方法对其出院后生活进行干预;B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出院后门诊随访.采用Kamofsky预后评定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表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定表,并应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评分的差异性.应用x2检验评价2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12个月时A组Kamofsky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t=7.040、6.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居家护理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一项重要手段.
作者:黄伟珍;汤海燕;傅红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临床表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特点,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经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磁共振确诊的128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与MRA的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85例;②脑干脑神经压迫损害症状27例;③出血性脑血管疾病10例;④脑积水6例.MRA表现: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移位并压迫脑于.基底动脉直径>4.5 mm,基底动脉长度>29.5 mm,横向偏离超过基底动脉起始点到分叉之间垂直连线>10 mm.结论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表现多样,以脑卒中为主,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磁共振对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军;陆敬民;杨光;赵连东;刘金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另选取2011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半卧位;口腔护理每日2次;每日唤醒和每天评估拔管脱机的可能;预防应激性溃疡.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增加口腔护理的频次为每日6次;重视消毒隔离.结果 集束化护理干预组VAP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作者:陈莲芳;史倩;段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合并腹内高压(IAH)的检测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1例SAP中合并有IAH的34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IAH 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7例.治疗方法包括:①清洁肠道,增强胃肠动力,肠内营养.②调控液体复苏.③腹腔有积液的患者均予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④继发胰周脓肿经穿刺引流无效的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27例IAH Ⅰ、Ⅱ、Ⅲ级的患者中均无形成胰周脓肿,7例IAHⅣ级患者中6例继发胰周感染,其中1例经多次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5例微创引流效果差转外科手术治愈.结论 SAP患者监测腹腔内压力(IAP)可早期发现IAH,对指导SAP的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加微创引流可有效降低IAH,从而提高SAP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徐亚熙;阮洪军;胡智明;吴伟权;魏夫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术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拟行切痂植皮术的体表烧伤患者3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年龄25 ~ 55岁,体重45~ 80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氯胺酮-异丙酚组(KP组)和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KD组).2组分别以氯胺酮32μg/(kg·min)复合异丙酚120 μg/(kg·min)或右美托咪啶0.1μg/(kg· min)诱导,BIS值≤60时再以氯胺酮16 μg/(kg·min)分别复合异丙酚0~60.μg/(kg·min)和右美托咪啶0~0.03 μg/(kg·min)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分别于麻醉前、BIS值≤60时、切痂、取皮、植皮、手术结束等不同时间点观察血压、心率、PaO2 、PaCO2值.记录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Ramsay镇静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KD组比较,KP组血压明显下降,PaCO2明显升高,PaO2明显降低;而KD组诱导后HR短暂升高,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对削痂植皮术患者能够提供良好的循环、呼吸支持,且复苏效果好.
作者:朱志鹏;周红梅;张才军;于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统计在胸部CT图像上偶然发现的乳癌病变的发病率,并分析其CT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674例女性胸部CT图像,记录偶然发现的乳癌病变并探讨其CT特征.结果 共有19例(0.28%)在CT上发现乳癌病变,这些病变的CT特征包括:病灶外缘呈分叶状或毛刺征12例、病灶内含微小钙化点3例、腋窝淋巴结稍大3例;12例行增强扫描者强化程度为20 ~60 HU,强化高于40 HU者有8例,其中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7例;另有3例在CT上漏诊.结论 在胸部CT扫描时可能会偶然发现乳癌,必须注意观察乳腺的情况.提高对乳癌基本CT征象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保证,对乳癌的早期诊断及提高生存质量也有帮助.
作者:周涛;宋迪;毛定飚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