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莲芳;史倩;段缓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另选取2011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半卧位;口腔护理每日2次;每日唤醒和每天评估拔管脱机的可能;预防应激性溃疡.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增加口腔护理的频次为每日6次;重视消毒隔离.结果 集束化护理干预组VAP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作者:陈莲芳;史倩;段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和2010年6月-2012年10月两个时间段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恶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78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恶性心律失常(MA)常规抢救治疗,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期间的患者35例(对照组)严格执行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2010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的患者43例(观察组)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2d内及治疗15 d时对2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情况.结果 入院后2d内2组患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4,0.09,均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SAS评分为(46.74±6.58)分,对照组为(52.47 ±7.36)分,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780,P<0.05);观察组SDS评分为(44.29 ±5.82)分,对照组为(51.63 ±7.51)分,2组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2,P<0.05).观察组并发症13例,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8.89%和4.44%,对照组并发症15例,死亡7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2.86%和20.00%,2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26,5.944,均P<0.05).结论 对ACS合并MA老年患者实施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即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还能够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社区护理学》部分章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能够提高《社区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力求能够培养高层次认知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护理人才.通过精心收集并选出合适的案例,设置仿真情景、角色扮演等手段,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并以传统教学法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二者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利于提高实践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张巧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例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为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0例误诊为肺部疾病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结果 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8±12)岁,既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例;患糖尿病3例;慢性肾炎7例.咳嗽20例,咳痰12例,咯血5例,气促5例,胸痛3例,发热8例,皮疹和红斑3例,关节疼痛5例,两下肢浮肿3例.肺部湿啰音7例.5例患者低氧血症,11例患者肺功能异常.胸部CT表现肺内弥漫性磨玻璃影4例,弥漫粟粒影2例,间质性改变4例,多发斑片及片状影10例,伴充气支气管征5例、伴多发结节3例、形成空洞2例、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2例.误诊为间质性肺炎4例、细菌性肺炎10例、粟粒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各1例及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3例.2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ANCA)阳性率为100%.结论 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肺部疾病,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ANCA检查能显著减少漏诊误诊,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帮助.
作者:黄奕娟;楼雅芳;丁旭春;石亚杰;付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治体会及预防策略,并为小儿咳嗽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桐庐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8例慢性咳嗽患儿,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根据病情特点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咳嗽病因构成情况.结果 138例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占31.9%,以≥3岁的儿童患病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据23.2%,以≤1岁的儿童患病率高;鼻后滴漏综合征占26.1%,以≥3岁的儿童患病率高;胃食道返流占18.8%,以1~3岁儿童患病率高.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89.9%,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多样化,医生不可凭经验诊断,应采取支气管镜确诊,并实施对症防治策略.
作者:涂亚兰;应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进一步建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完善全科住院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使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及具体要求,我们建立了一对一导师跟踪制,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及全科临床实践教学技能,全程实施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导师跟踪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以探索及运用;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导师准入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对一导师制及管理目标,精心实施一对一导师临床跟踪培训,从综合素质、临床技能、教学管理、科研指导、考核评估等多方面全程进行系统教学指导及连续跟踪管理,以提高全科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骨干人才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
作者:朱文华;方力争;戴红蕾;陈丽英;臧国尧;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缺血心肌的纵向应变,探讨三维纵向应变对缺血心肌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缺血患者4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左室17个节段的纵向应变,获取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供血区各节段的收缩末期纵向应变(LSe)值.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LAD供血区除前间隔基底段外其余各节段LSe减低(P<0.05),LCX供血区各节段LSe均减低(P<0.05),RCA供血区除下间隔基底段外其余各节段LSe减低(P<0.05),通过ROC曲线获得预测LAD供血区心肌缺血的平均纵向应变佳截断值为-18.00%,敏感性73.7%,特异性73.3%,预测LCX供血区心肌缺血的平均纵向应变佳截断值为-16.80%,敏感性81.8%,特异性76.7%,预测RCA供血区心肌缺血的平均纵向应变佳截断值为-17.80%,敏感性85.0%,特异性76.7%.结论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心肌的纵向应变减低,三维纵向应变可以对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缺血心肌进行预测.
作者:杨性安;王刚;丁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完善军队高级干部的疾病预防、医疗及健康保健工作,及时掌握干部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107名住院体检的军队高级干部实施内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心电图、B超检查、胃镜、检验的检查.结果 患病率较高的前10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颈椎病、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肝肾襄肿、胃十二指肠疾病、甲状腺疾病.不同年龄段主要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不同,参与体检的107名干部,50%以上的人员患有高血压,50~ 90岁的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在30%以上,70~79岁的人群中冠心病患病率在72%以上,80岁以上人群中有33%患有各种恶性肿瘤.结论 军队干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干部保健工作者应通过有效的措施将服务保障重点由患病个体向健康个体和人群转变;预防保健工作由预防自然致病因素到社会致病因素,由单纯预防发生扩大到保健康、促长寿.
作者:马新凤;苏晓津;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右室高位室间隔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方法 将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内的148例置入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起搏A组)和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起搏B组),A组患者70例,B组患者78例.观察2组患者成功置入起搏器前后2个月的起搏参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监测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监测24h内血浆脑钠肽(BNP)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中,2组在除QRSd外的起搏参数上的变化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的QRSd波段比B组更窄.A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变化小于B组,24h内血浆脑钠肽(BNP)的监测中,相较于B组,A组增加程度更小.2组在LVEF与BNP变化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更好的保障了心脏收缩功能,比其更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先本;江建军;方崇峰;米亚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利用超声定位与解剖定位2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8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与解剖定位组,超声定位组通过超声定位,解剖定位组通过体表标志定位,2组使用相同的局麻药混合液,均为1.000%盐酸利多卡因和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记录麻醉完成时间及起效时间,用药剂量,采用VAS法判定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超声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为(3.11±1.32) min,VAS评分为(2.86±0.52)分;传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为(5.91±2.24) min,VAS评分为(4.11±0.82)分.2组患者在操作时间和麻醉效果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82、7.511,P均<0.01).超声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Honer综合征,而传统组中发生6例Honer综合征,3例局麻药毒性反应,5例血肿,1例气胸,2组在Honer综合征以及血肿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3、5.402,P均<0.05).结论 超声组与传统组相较,麻醉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汪三岳;陈新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2组均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组分别于第1、4月开始予肾康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肌酐清除率(GFR)作为残余肾功能(RRF)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无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肾脏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江生;陈晓霞;楼季庄;袁红波;周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PIC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l)的相关性,从而探讨IL-6在CHF患者心肌重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81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级,同时测定38例正常健康对照者.采用EHSA法测定81例CHF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6、PICP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并计算CHF患者的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血清IL-6及PI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与PICP正相关(r=0.646,P <0.05),与LVMI呈正相关(r=0.713,P<0.01),与LVEF负相关(r=-0.628,P<0.05).结论 CHF患者IL-6升高,IL-6参与了CHF发病过程,可能与心肌细胞外基质重构有关.
作者:吴艳君;王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呈现发病率逐渐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但随着乳腺癌早期发现率的提高和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多数患者的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并能获得长期生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便成为目前乳腺癌研究的重点.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所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腋窝淋巴结切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破坏了上肢回流至腋窝的淋巴通路,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上肢水肿.
作者:马桂凯;许培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消积汤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全部采用消积汤配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而对照组则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方案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3.3% (15/18),对照组为66.6%(12/18),2组近期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消积汤配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NSCLC在近期疗效方面较好,而且患者的耐受性更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夏瑞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双侧尺神经、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针极肌电图检测单侧外展拇短肌、肱二头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结果 20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9例双侧或单侧或单条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1例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引出明显反应.结论 在临床表现典型的吉兰-巴雷患者肌电图出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现象更支持诊断.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宋聪敏;王英;解旭东;齐良爽;王立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收集临床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证实、除外其它心血管疾病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96例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并根据所测肺动脉收缩压的高低,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与4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患者38例(40%),中度患者37例(39%),重度患者21例(22%),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41.51 ±5.01)mm Hg(1 mm Hg=0.133 kPa)、(54.21 ±3.00) mm Hg、(90.13±11.40) mm Hg.治疗2周后复查,轻度组38例(100.0%)、中度组23例(62.2%)、重度组5例(25.0%)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降至正常,其余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2周后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超声心动图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转归一致.结论 实时彩色超声心动图能够定性和定量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客观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病情程度、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
作者:李旭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肝脏疾病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患者行循证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肝脏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记录并比较患者心理状况、屏气配合效果、一次检查成功率、伪影、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各症状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屏气配合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44%(x2=4.709,P=0.016);观察组一次检查成功率、平均检查完成时间、所得影像的伪影出现几率均优于观察组(x2 =4.391,P=0.021,x2=5.003,P=0.012,t=6.023,P=0.008);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2,P=0.019).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屏气效果及检查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函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中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6月一2012年12月使用Philips Sonos 5500型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 ~3.5 MHz.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出适合介入封堵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83例,术中指导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一般根据室间隔缺损的大径加2 ~~4 mm选择并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并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效果满意后释放封堵器.术后1~ 12个月随访.结果 81例封堵成功.植入封堵器后分流消失或为微量残余分流,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没有增加.主动脉瓣功能正常.2例封堵不成功.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选择病例、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精确的室间隔缺损的分型和大伸展径的测量是膜部瘤型室缺封堵成功的关键.
作者:吕宏安;张恒;宋伟;潘如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的远期盆底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6年7月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因妇科良性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134例患者行随访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门诊常规妇科检查、盆底肌肉肌力(PFMS)分级测试、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I-20).结果 ①134例患者为子宫全切除术后6~7年,发生压力性尿失禁89例(66.4%),尿频33例(24.6%),尿急28例(20.9%),便秘29例(21.6%),盆腔器官脱垂11例(8.2%);②PFMS测试结果:肌力Ⅰ级2例(1.5%),Ⅱ级48例(35.8%),Ⅲ级71例(53.0%),Ⅳ级13例(9.7%);③PFIQ-7评分的中位数为0分(0,49),PFDI-20评分的中位数为5分(0,37).结论 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远期盆底功能可能存在影响,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李环;魏洪;佘昌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进行认知调查并分析,制订合适的疼痛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骨科住院术后3d的136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术后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需求、对术后疼痛症状的认知、相关经历及镇痛理念.结果 82.4%的患者认为,医护人员在术前有必要讲解疼痛知识;61%的患者认为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与医生手术技术有关;75%的患者没意识到疼痛会对功能康复有影响;76.5%的患者在术前对术后切口疼痛存在焦虑;经历中度及以上切口疼痛的患者占61.8%.结论 改变患者疼痛认知,对疼痛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对策有改变认知,医院政策支持,建立疼痛管理沙龙小组,提高疼痛管理技能,创造疼痛管理病区环境.
作者:叶兰英;倪家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