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凶险型前置胎盘诊疗的探讨

张爱兰

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 诊断, 止血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方法 回归性分析浙江萧山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和85例普通型前置胎盘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结果 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孕次显著多于普通型(P<0.05);胎盘位置为中央型的比率显著多于普通型;合并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人数和输血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具有准确性高、无创伤、简单易行、对胎儿无影响等优点.根据诊断结果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进行准确评估,尽力减少术中或产后出血,以减少子宫切除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Brenner瘤的MSCT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8例中3例位于右侧,5例位于左侧,病变边界清楚,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其中实性病变4例,以实性为主,内见多发散在钙化影,增强后病灶中度强化;囊实性病变3例,CT表现为囊性与实性成分相互掺杂、成分相当,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囊性病变1例,内见乳头状突起,增强后乳头状结节轻度强化.镜下肿瘤由上皮细胞巢和纤维间质组成,5例上皮巢中可见腺样囊腔,细胞无病理性核分裂相,8例病理诊断均为卵巢良性Brenner瘤.结论 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不高,后诊断常需依靠病理证实.

    作者:毛新峰;赵育英;宋鹏涛;李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与MRA表现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临床表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特点,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经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磁共振确诊的128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与MRA的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85例;②脑干脑神经压迫损害症状27例;③出血性脑血管疾病10例;④脑积水6例.MRA表现: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移位并压迫脑于.基底动脉直径>4.5 mm,基底动脉长度>29.5 mm,横向偏离超过基底动脉起始点到分叉之间垂直连线>10 mm.结论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表现多样,以脑卒中为主,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磁共振对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军;陆敬民;杨光;赵连东;刘金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居家护理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提供有力的方法依据.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病房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2组各60例.A组为试验组,采用正规居家护理方法对其出院后生活进行干预;B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出院后门诊随访.采用Kamofsky预后评定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表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定表,并应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评分的差异性.应用x2检验评价2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12个月时A组Kamofsky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t=7.040、6.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居家护理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一项重要手段.

    作者:黄伟珍;汤海燕;傅红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双侧尺神经、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针极肌电图检测单侧外展拇短肌、肱二头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结果 20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9例双侧或单侧或单条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1例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引出明显反应.结论 在临床表现典型的吉兰-巴雷患者肌电图出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现象更支持诊断.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宋聪敏;王英;解旭东;齐良爽;王立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诊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方法 回归性分析浙江萧山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和85例普通型前置胎盘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止血方式.结果 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孕次显著多于普通型(P<0.05);胎盘位置为中央型的比率显著多于普通型;合并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人数和输血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具有准确性高、无创伤、简单易行、对胎儿无影响等优点.根据诊断结果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进行准确评估,尽力减少术中或产后出血,以减少子宫切除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爱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另选取2011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半卧位;口腔护理每日2次;每日唤醒和每天评估拔管脱机的可能;预防应激性溃疡.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增加口腔护理的频次为每日6次;重视消毒隔离.结果 集束化护理干预组VAP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作者:陈莲芳;史倩;段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在乳腺癌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呈现发病率逐渐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但随着乳腺癌早期发现率的提高和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多数患者的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并能获得长期生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便成为目前乳腺癌研究的重点.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所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腋窝淋巴结切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破坏了上肢回流至腋窝的淋巴通路,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上肢水肿.

    作者:马桂凯;许培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对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处理及病理证实的6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对2组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甲状腺腺瘤多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肿大,瘤体多单发,多呈椭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瘤体多为混合性回声,周边常见晕环;而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呈多发性,形态饱满,边界欠清,周边无晕环,可有钙化灶、囊性变等,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4.09、10.13、24.41、24.87,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内部及周边血流的速度和阻力指数比甲状腺腺瘤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7.050、10.86、2.960,P<0.05).结论 甲状腺腺瘤超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发、有晕环、结节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反之.

    作者:钱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右心室不同位置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右室高位室间隔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方法 将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内的148例置入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起搏A组)和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起搏B组),A组患者70例,B组患者78例.观察2组患者成功置入起搏器前后2个月的起搏参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监测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监测24h内血浆脑钠肽(BNP)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中,2组在除QRSd外的起搏参数上的变化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的QRSd波段比B组更窄.A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变化小于B组,24h内血浆脑钠肽(BNP)的监测中,相较于B组,A组增加程度更小.2组在LVEF与BNP变化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更好的保障了心脏收缩功能,比其更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先本;江建军;方崇峰;米亚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6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的常规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常规彩超与超声造影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腹部实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5%、83.3%、96.5%,常规彩超诊断腹部实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0%、50.0%、68.6%,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1).结论 超声造影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彩超,它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实时、无需做过敏试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等优点,能发现常规彩超不能发现的小的裂伤、挫伤、活动性出血,腹部外伤后要尽可能做超声造影检查.

    作者:朱先存;汪明;欧广超;王峰;陈明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消积汤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积汤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全部采用消积汤配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而对照组则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方案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3.3% (15/18),对照组为66.6%(12/18),2组近期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消积汤配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NSCLC在近期疗效方面较好,而且患者的耐受性更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夏瑞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4例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肿瘤直径4~7 cm,均以肾上腺肿瘤收入院且缺乏肾上腺肿瘤的特异性临床表现.结果 4例肾上腺肿瘤均行手术切除,肿瘤位于肾脏血管和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之间,和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3例(HV);浆细胞型1例(PC).4例均认可为良性疾病,术后失访1例,余3例患者现均存活,无肿瘤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而肾上腺区的Castleman病则更为罕见.因此,对于肾上腺区域的肿瘤而又缺乏肾上腺肿瘤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考虑到患Castleman病可能,手术切除肿瘤疗效可靠,但确诊需依靠术后的病理检查.

    作者:周文生;李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探讨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 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进行分组,其中血小板抑制率>50%共40例(对照组),<50%共36例(观察组),对比2组流行病学、脂代谢、糖代谢与超敏C反应蛋白等水平值.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高脂血症与高血压发病史以及吸烟史等流行病学指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多因素分析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均是影响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大,且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有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分析.

    作者:潘建生;方汉云;李碎朋;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疆某部107名军队干部健康资料分析及对策

    目的 完善军队高级干部的疾病预防、医疗及健康保健工作,及时掌握干部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107名住院体检的军队高级干部实施内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心电图、B超检查、胃镜、检验的检查.结果 患病率较高的前10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颈椎病、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肝肾襄肿、胃十二指肠疾病、甲状腺疾病.不同年龄段主要疾病的患病率有所不同,参与体检的107名干部,50%以上的人员患有高血压,50~ 90岁的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在30%以上,70~79岁的人群中冠心病患病率在72%以上,80岁以上人群中有33%患有各种恶性肿瘤.结论 军队干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干部保健工作者应通过有效的措施将服务保障重点由患病个体向健康个体和人群转变;预防保健工作由预防自然致病因素到社会致病因素,由单纯预防发生扩大到保健康、促长寿.

    作者:马新凤;苏晓津;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构成,并分析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深部痰,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并对HAP患儿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6例HAP患儿以革兰氏阴性菌(90.4%)感染居多,前4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14/56)、肺炎克雷伯菌21.4%(12/56)、大肠埃希氏菌14.3%(8/56)、鲍曼不动杆菌10.7%(6/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P与住院时间大于7 d(P <0.01)、侵入性操作(P<0.01)、三代头孢菌素应用(P<0.05)相关.结论 小儿H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是小儿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艺;帅向华;余道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34例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影响的调查

    目的 了解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的远期盆底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6年7月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因妇科良性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134例患者行随访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门诊常规妇科检查、盆底肌肉肌力(PFMS)分级测试、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I-20).结果 ①134例患者为子宫全切除术后6~7年,发生压力性尿失禁89例(66.4%),尿频33例(24.6%),尿急28例(20.9%),便秘29例(21.6%),盆腔器官脱垂11例(8.2%);②PFMS测试结果:肌力Ⅰ级2例(1.5%),Ⅱ级48例(35.8%),Ⅲ级71例(53.0%),Ⅳ级13例(9.7%);③PFIQ-7评分的中位数为0分(0,49),PFDI-20评分的中位数为5分(0,37).结论 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远期盆底功能可能存在影响,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李环;魏洪;佘昌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不缝合128例分析

    目的 探讨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12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其行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2009年12月-2010年12月12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行传统的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缝合术.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伤口愈合不良率(0.78%),肛门排气时间(17.9 ±9.1)min,切口缝合时间(4.3±1.7)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8.67,11.09,P<0.01);术后42 d,观察组产妇皮下硬结发生率为0.78%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皮下硬结发生率35.94%(x2=11.06,P<0.01);观察组4例产妇切口瘢痕大于1 mm,对照组15例产妇切口瘢痕大于1 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56,P <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不良率低,切口瘢痕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邹慧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5月-2012年1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8例行胸、腹腔镜手术者为实验组,40例行开胸、腹手术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90.0±60.3)ml,手术时间为(300.5±36.0)min,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6±2.7),住院时间为(10.8±2.5)d,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住院费用为(4.6±0.4)万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30.0 ±58.6)ml,手术时间为(308.6±37.0)min,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5±2.8),住院时间为(11.9±2.6)d,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住院费用为(3.5±0.6)万元.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出血量少,能完全达到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魏德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康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2组均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组分别于第1、4月开始予肾康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肌酐清除率(GFR)作为残余肾功能(RRF)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无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肾脏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江生;陈晓霞;楼季庄;袁红波;周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观察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 选取45岁以下青年及60岁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90例,比较其性别、不良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中风家族史、临床症状、CT及MRI影像学改变、心理反应、转归的差异.结果 青年组男性占65.56%、存在不良生活方式64.44%、中风家族史24.44%、病变基底节区80.00%、不良心理反应55.56%高于老年组的53.33%、10.00%、52.22%、35.56%(P<0.05);青年组静止发病22.22%、意识障碍11.11%、神经系统功能评分(18.12±7.98)、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4.44%、住院时间(15.19±4.50)d、死亡1.11%低于老年组的66.67%、41.11%、(24.40±6.24)、31.11%、(20.40±6.27)d、11.11%;2组基础疾病66.67% vs 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常见,具有相应临床特点,应予积极治疗,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郭莉丽;邵森;方天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