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分析和体会

陈艳

关键词:临床药师, 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治疗, 细菌耐药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以一例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为例,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细菌的耐药特点、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抗感染治疗的方案,实施药学监护,并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和干预.结果 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是肺部感染常见的定值菌和病原菌,因此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建议采用联合治疗,目前常用的给药方案为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苷类.含舒巴坦的复方制剂对MDR或PDR铜绿假单胞菌仍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此例患者的临床医师开始未采纳临床药师建议,通过临床药师的不断地建议后,同意更换治疗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终获得满意的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 临床药师对患者治疗开展药学监护是很有必要,必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如何和医生沟通建议,一起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也是临床药师需要面对去解决的问题.这样抗菌药物才能得到有效、安全的利用,同时减少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也体现了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TSS1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根治的有效方法.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其过程极其复杂.虽然外周环境对肿瘤转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肿瘤细胞的潜在转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肿瘤细胞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其基因组所决定的.所以,我们探讨转移相关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机理就显得极具现实意义.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作为极其重要的转移相关基因在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被人们认识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不多,研究发现MTSS1(Metastasis suppressor 1)基因作为可能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抑制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蔡丰;江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术前实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细致的生活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效控制血压和疼痛,使其平稳度过急性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继续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 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心肌梗死,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对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加强疼痛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完善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景侠;倪红霞;孙友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

    目的 术后谵妄不利于患者预后,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该药对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 拟行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麻醉组(试验组,负荷剂量1μg/kg,维持剂量0.2 μg/(kg·h)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同样体积外观的生理盐水代替),每组45例.记录术后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围术期丙泊酚和芬太尼使用量,并随访统计术后当天(T1)、24 h(T2)和48 h(T3)3个时间点的谵妄发生率(CAM-CR法).结果 试验组在术后24 h(T1)、48 h(T2)的术后谵妄发生率(4.44%,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5,P =4.46;x2=0.04,P=0.03);同时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17.81±6.62) min、拔管时间(24.26±7.43) min以及丙泊酚使用量(945.32±59.66) mg、芬太尼使用量(241.28±39.46) μ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0;t =4.28,P=0.00;t =4.33,P=0.01;t =8.50,P=0.00).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可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丙泊酚、芬太尼的使用量.

    作者:许宏亮;连燕虹;解康杰;刘玮;方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HA2 D2 S-VASc评分在老年非瓣膜房颤卒中风险的评估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CHA2D2S-VASc评分在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价值,并分析评分中部分可控危险因素对2组得分贡献的差异.方法 选择2年间门诊或住院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房颤伴脑梗死患者32例,B组为房颤无脑梗死26例.记录2组的年龄、性别、房颤诊断时间及抗栓治疗情况;使用CHA2D2S-VASc评分分别对2组进行评分;比较2组差异.结果 2组年龄、性别构成及接受抗栓治疗状况无显著差异.房颤诊断时间A组明显较B组长(A组10.15±4.37年vs B组7.28±3.14,P<0.05).A组CHA2 D2 S-VASc评分的总分明显高于B组(A组6.23±3.14 vs B组4.21±2.17,P<0.05).对评分标准中部分可控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血管性疾病两项A组得分明显高于B组(20/32 vs.13/26,P<0.05;11/32vs.4/26,P<0.05).结论 CHA2 D2 S-VASc评分在75岁高龄房颤患者均有较高的得分;有脑梗死组得分高于无脑梗死组;对评分中部分可控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管性疾病在伴有脑梗死组对得分的贡献比不伴脑梗死组大.

    作者:刘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Orem自理模式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应用

    目的 增强携泵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将60例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功能制护理,试验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比较2组出院时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空腹血糖(8.68±1.23)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12.23±2.34) mmol/L;试验组空腹血糖(5.62±1.14) 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9.87±1.47) mmol/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并发症(感染、皮下硬结、低血糖、泵堵塞)的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85.05±6.73)分,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得分(95.12±4.23)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

    作者:施彩虹;段晓侠;陈玲玲;张兰香;刘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社区COPD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部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活动耐力、生存质量满意度等情况.方法 参考2011年COPD诊疗规范制定问卷调查表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行肺功能检查明确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确诊为COPD患者1024例,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112例(10.9%),吸入12.5%、口服63.4%、静脉24.1%;COPD患者进行活动耐力训练者64例(6.3%);COPD患者生存质量满意34例(3.3%).结论 社区COPD患者稳定期药物治疗使用途径以口服为主,出现不良应较多.患者活动耐力训练较少,生存质量满意度差.

    作者:沈菲;韩一平;吴学智;凌小媛;陈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 思美泰目前正逐步应用于治疗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郁积,然而其对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疗效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各100例,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接受思美泰片剂500 mg,2次/d,持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7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经思美泰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总胆红素(ST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思美泰治疗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 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疗效更显著.

    作者:黄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通气,使患者术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 mm Hg;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小潮气量联合间断呼吸暂停的通气模式,使患者处于45 mm Hg< PaCO2< 70 mm Hg状态.对2组患者术中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液pH值、PaCO2和血氧分压(PaO2)情况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麻醉复苏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HR、MAP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控制在临床上的安全范围;2组患者的血液pH、PaCO2、PaCO2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PaO2在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至T6时点,观察组患者的血液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T1和T7时点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术后麻醉复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使患者维持PHC状态,不会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氧水平的明显波动,在减弱呼吸强度、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可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情况无不良影响.

    作者: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在48例胎盘早剥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4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胎盘早剥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超声检查辅助临床诊断胎盘早剥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取蚌医一附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产科术后确诊为胎盘早剥患者共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胎盘早剥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记录胎盘位置、厚度,重点观察胎盘内部,边缘以及胎盘与子宫壁附着处有无异常回声,胎盘内部血流以及异常回声内的血流情况,并记录相应数值.根据声像图特点将胎盘早剥分为4型:①胎盘增厚型;②胎盘后血肿型;③胎盘边缘血肿型;④混合性包块型.同时观察娩出后的胎盘母体面有无血块压迹,占胎盘总面积的百分比.结果 48例患者中产前超声提示为胎盘早剥为40例,符合率83.33%,漏诊7例,误诊1例.40例产前超声确诊者中胎盘增厚型9例,其中产后观察胎盘剥离Ⅱ度2例,Ⅲ度7例,死胎3例;胎盘后血肿型20例(低回声8例,等回声2例,无回声1例,高回声1例,混合性回声8例),胎盘剥离Ⅰ度4例,Ⅱ度7例,Ⅲ度9例,死胎3例;胎盘边缘血肿型3例,胎盘剥离Ⅱ度2例,Ⅲ度1例;混合性包块型8例,胎盘剥离Ⅱ度1例,Ⅲ度7例,死胎5例.结论 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胎盘早剥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首选辅助诊断方法,对帮助提高母婴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彦;孙医学;阮吟;陆芳;宁艳;童玉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都呈升高趋势[1].尤以西欧、北美上升明显.中国人的AEG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内对食管癌高发的北方或南方部分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高发病率的地区伴随着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下降的同时,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则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是以贲门癌发病为主,提示中国人AEG的发病率也有所提高[2].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提示,从性别角度来看,近20年间,男性AEG发病率的增长高于女性,而且在贲门癌浸润食管中男性患者的比例要高于贲门癌没有浸润食管[3].目前,国内多个研究表明,中国人与西方、北美等地区AEG的临床特点相似,且进展期AEG患者比例高.相比较与远端胃癌的治疗效果,AEG的预后差,诊疗效果亟待提高[4].

    作者:邵大川;钱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患者心理干预在口腔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牙科焦虑症是指在牙科诊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其出现敏感性提升、耐受性下降的现象.有的患者甚至由此逃避治疗,以致错过佳治疗时期,造成口腔疾患进一步发展.随着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多的医学治疗逐渐转化为一种整体的医学治疗而不是仅仅针对疾病的诊治.在口腔治疗中,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害怕、敌对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如何消除负性心理的影响,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成为口腔治疗研究的新方向是近些年学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采取了多种的心理干预方式,对不同年龄(青少年、老年人)、不同口腔治疗方式(根管治疗、牙周病治疗、正畸、拔牙)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对比于常规的口腔治疗,心理干预的患者普遍有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青少年、老年人这样比较特殊敏感的群体,心理治疗的适当使用可使病患不再恐惧抗拒,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本文就近年来心理干预在口腔治疗中的作用做一分析.

    作者:柏平华;董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二维、三维超声结合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产前二维、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进一步起到指导今后胎儿畸形检测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的9456例妊娠12 ~38周孕妇,首先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记录,疑似胎儿发育异常者行三维成像,采集胎儿立体、运动图像.结果 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各种畸形共146例,发生率为1.54% (146/9456),二维超声检出率为83.56%(122/146),低于三维超声的95.89%(142/146)(P<0.05,x2=12.037),三维超声检查漏诊6例,漏诊率为4.11%(4/146),胎儿畸形累计所有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等,其中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高,占17.8%(26/146),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16.4%(24/146)、中枢神经系统15.8%(23/146).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裘伟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心理分析

    目的 比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与正常健康人之间焦虑、抑郁症状的差异,探讨IBS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IBS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2组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患者的焦虑、抑郁患病率分别为28% (28/100)、35% (35/100);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7.27±10.53、48.16±9.4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62±8.23、42.25 ±9.25,IBS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其中,女性IBS患者分别占IBS组焦虑、抑郁患病率的64.3% (18/28)、60.0% (21/35),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9.12±9.21、52.25±9.34,男性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6.56±8.72、47.81±8.93,女性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IBS患者(P均<0.05).结论 IBS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女性IBS患者精神心理症状比男性更为多见.

    作者:李大鹏;燕善军;汪建超;刘晓阳;邓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脑血管疾病(CVD)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的人口死亡率居第1、2位,它不仅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至少持续24 h,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许多因素与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有关.因此,在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针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非常重要.本文就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其危险因素评分进行探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更好地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屈洪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残存管腔内径,狭窄处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期末流速(EDV),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60例患者共检出斑块92个,平均大小约(10.5±3.4)mm,低回声斑块40个(占43.5%),高回声斑块16个(占17.4%),混合回声斑块36个(占39.1%);斑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64个(占69.6%),位于颈内动脉20个(占21.7%),位于颈总动脉8个(占8.7%);60例患者中,轻度狭窄18例(占30.0%),中度狭窄27例(占45.0%),重度狭窄7例(占11.7%),闭塞8例(占13.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便捷、无创,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筛查,便于随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年静;张学珍;高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肺表面活性蛋白D基因多态性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杭州地区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D基因变异是否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有关.方法 采用MGB测序法检测15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和150例健康对照组SP-D基因2个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等位基因型频率分析.各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病例组SP-D Met1 1Thr位点TT、CT、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44.0%、48.7%,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3%、70.7%.三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51、5.823,P<0.05).SP-D Ala160Thr位点AA、GA、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29.3%、66.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7%、71.3%,2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 =0.182、0.181,P>0.05);但该位点A、G等位基因在轻中度和重度患儿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4,P<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患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的风险升高.结论 杭州地区汉族儿童存在SP-D基因多态性,SP-DMet1 1Thr位点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易感性存在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而SP-D Ala160Thr位点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易感性未存在关联.SP-D Ala160Thr等位基因A可能是影响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一个候选基因.

    作者:朱亚非;方妍彤;梁振明;龚海燕;阮莉莉;朱银燕;吴光声;包玲;王莉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切割针肺活检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范围.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部CT表现为占位性病例48例,回顾分析所有病例的病史、肿瘤标记物、气管镜、胸部CT及肺活检病理.结果 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22~79岁,平均57岁.48例均穿刺活检成功,37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鳞癌18例,有一例肺穿刺活检结果为浆细胞性肉芽肿,术后标本病理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此例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统计;腺癌12例,包括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现称肺原位腺癌;小细胞癌4例;低分化非小细胞癌2例;转移癌1例,该病例原发为左侧肾脏;硬化性血管瘤1例;结核2例;机化性肺炎1例;真菌2例,但未区分出曲霉和隐球菌;炎性假瘤1例;未确诊4例,穿刺结果为肺组织内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增生的纤维组织或者坏死组织.术中或者术后发生气胸4例,咳血3例,肺部并发症14.6%,明确诊断率91.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性疾病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断价值有限,为减少假阴性率,对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不能明确诊断但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增生的纤维组织或者坏死组织者,需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作者:赵军;杨瑞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0月间经多层螺旋CT检查的输尿管结石43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17 ~73岁,平均41.7岁,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表现,并与临床结果对比.结果 43例患者共发现输尿管结石52粒,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高密度影,结石梗阻的输尿管近段增粗、扩张,CPR二维重建能直观地显示结石及输尿管扩张的情况.增强后肾盂期行三维重建即CT尿路成像能立体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及近段输尿管扩张等整体情况,图像立体感强.结论 输尿管结石CT平扫后采用CPR,增强后采用CTU可显示结石和扩张的输尿管等整体情况,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佳成像方法之一.

    作者:魏旭;尹永华;赵志清;莫金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11年蚌埠地区250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2011年蚌埠地区抗肿瘤药所致不良反应(英文简称ADR)的发生情况,总结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规律,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利用ADR监测网络,对蚌埠地区2011全年度上报的250例抗肿瘤药品的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为较易发生不良反应人群;其例数为128例,所占比例为51.20%,40~49岁和50 ~59岁比例相当,分别占18.80%和19.60%,本次研究中小于18岁的人群中暂没有ADR病例的上报;男性患者使用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148∶ 102).抗肿瘤药的ADR表现:发生消化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多为137例(占51.89%),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其次为皮肤系统47例(占17.80%),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有其他系统(主要为血液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也较多44例(占16.67%),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一般ADR主要发生于用药后的1d;蚌埠市区几家大型医院的抗肿瘤药物的品种数明显多于基层医疗单位;在六类抗肿瘤药物中,监测到以其他类抗肿瘤药发生的ADR发生例数多,其中主要为铂类抗肿瘤药.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应继续加强抗肿瘤药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厂家抗肿瘤药药物说明书中标明的不良反应不全面,应及时跟踪更新,以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张浩;邢蓉;许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中的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中的干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选择深圳市盐田区2家社康中心作为实验组,另外抽取2家与实验组社康中心规模、政策环境、管理模式、社区类型等类似的社康中心作为对照组,对刚接受服务后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如接受服务的居民是小孩的,由监护人回答),每家社康中心随机调查200名居民,共调查800名居民.另外对实验组社康中心进行全科医师和中心主任服务质量采用PKU-VPSM工具进行全面持续改进,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并将干预后实验组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面持续改进1年后,患者对实验组社康中心服务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P <0.05.结论 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医师服务质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作者:陈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