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围型肺错构瘤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

刘建立

关键词:肺, 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错构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多中年发病,年龄22~67岁,平均43.2岁.16例患者均为肺内单发结节,边界清晰.右肺7例,左肺9例.病灶圆形6例;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3例,其中浅分叶1例,深分叶2例.2例可见胸膜牵线征,1例见血管集束征.病灶直径1.5~5.2 cm,平均2.48 cm,1例>5 cm.典型爆米花样钙化1例,斑点状钙化2例,环状钙化1例,病灶内只有脂肪密度影3例,既有脂肪密度影又有钙化2例,7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既无脂肪密度影也无钙化.增强扫描:5例无异常强化,11例病灶内软组织轻度强化.结论 脂肪和钙化是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典型征象,而边界清晰及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亦是重要依据,分叶及胸膜牵线征并不能除外肺错构瘤可能.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青中年人群猝死与低钾血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青中年人群猝死与低钾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时发生猝死的青中年患者129例(观察组).再随机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心血管疾病以及低钾血症发生率、钾摄入量.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7.05%(22/129)比5.00%(5/100)、13.18%(17/129)比2.00%(2/100)、26.36%(34/129)比9.00%(9/100)、9.30%(12/129)比1.00%(1/100)、55.04%(71/129)比12.00%(1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钾摄入量高、一般、低的比例分别为1.55%(2/129)、27.91%(36/129)、70.54%(91/129),对照组分别为15.00%(15/100)、58.00%(58/100)、27.00%(2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低钾血症以及钾低量摄入为猝死的危险因素(P<0.01).低钾血症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血钾正常者[28.92%(24/83)比2.05%(3/146)、19.28%(16/83)比2.05%(3/146)、44.58%(37/83)比4.11%(6/146)、13.25%(11/83)比1.37%(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摄入量低者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钾摄入量高、一般者[56.78%(67/118)比2/17、14.89%(1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中年人群中发生猝死与低钾血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临床上可以根据血钾水平对猝死做出预防措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钾的摄取,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何崇辉;张有猛;邵斌;曹玲;陈亚想;林小聪;肖应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鼻窦手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辅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右美托咪啶处理组(60例),右美托咪啶处理组均给予负荷量右美托咪啶0.6μg/kg,然后按各亚组不同维持输注剂量开始麻醉,D1组0.3μg/(kg·h)、D2组0.6μg/(kg·h)和D3组0.9μg/(kg·h),右美托咪啶处理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TCI静脉全身麻醉,术中间断给予罗库溴铵,麻醉深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为40~50.患者入手术室安静5~10 min后(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拔管前(T4)和拔管后5 min(T5)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和舒适度评估.结果 T5时对照组、D1组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D2、D3组(P<0.05).T1~T5时D1~D3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1~D3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稍微有所延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3组拔管后15 min VAS均低于对照组[(3.7±0.3)、(3.1±0.4)、(3.0±0.5)分比(6.2±0.6)分](P<0.05).D1~D3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5±0.2)、(2.7±0.2)、(5.3±0.3)分比(1.4±0.3)分](P<0.05),且D3组明显高于D1、D2组,D2组明显高于D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对照组、D1组分别有4、2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用于丙泊酚-瑞芬太尼TCI全身麻醉,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显著提高麻醉恢复效果.

    作者:马磊;许静;姚尚龙;张中军;张雪萍;戴中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合并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因AMI行急诊PCI治疗且资料完整患者295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标准分≥53分视为抑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年龄≥60岁,144例)组和中青年(年龄<60岁,151例)组.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再住院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12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老年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1.7%(60/144)比21.2%(32/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是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老年组抑郁患者再住院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抑郁患者[18.3%(11/60)比6.0%(5/84)和15.0%(9/60)比4.8%(4/84)],LVEF明显低于非抑郁患者[(41.50±2.25)%比(49.76±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抑郁患者LVEF明显低于中青年组抑郁患者[(41.50±2.25)%比(51.50±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女性、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为术后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抑郁明显影响患者预后,尤其对老年患者的LVEF影响明显.

    作者:陈贝健;孙昊;李惟铭;张大鹏;王乐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膜内用药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呈轻至中度疼痛,临床上常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治疗术后疼痛.虽然这些药物起效快,但它们的不良反应,如嗜睡、术后恶心呕吐(PONV)、便秘以及呼吸抑制等可导致出院延迟.因此,许多学者研究LC术后镇痛的替代治疗方法.LC术后疼痛主要包括浅表切口痛,深部内脏痛和肩部牵涉痛三部分.药物种类有局部麻醉剂、类固醇、曲马多、右美托咪啶等.腹膜内应用药物的时间主要有三种:建立气腹前、建立气腹即刻以及胆囊摘除后.腹腔内应用药物常施于胆囊窝、肝脏膈面、肝膈间隙或肝十二指肠韧带附近等部位,应用的方法有滴注、浸润、喷洒和冲洗等.总之,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腹膜内给药在LC术后早期有明显镇痛作用,可减少术后止痛药用量,并减轻相应的并发症.

    作者:史艳欣;岳子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转移生长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转移生长因子(TGF)基因上rs1800469(TGF1-509C/T)和rs1982073(TGF1+869T/C)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肺癌患者193例(病例组)和211例同期就诊的非肿瘤患者(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TG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分型,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暴露及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在TGF1+869T/C和TGF1-509C/T的基因型分布频率经拟合优度χ2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TGF1+869T/C的基因型TT、TC、CC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分别是16.1%(31/193)、55.4%(107/193)、28.5%(55/193),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是22.3%(47/211)、50.2%(106/211)、27.5%(58/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1-509C/T的基因型TT、TC、CC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分别是28.0%(54/193)、56.0%(108/193)、16.1%(31/193),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是27.0%(57/211)、51.2%(108/211)、21.8%(46/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肺癌的风险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肺癌的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方汉族人群中TG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无关.

    作者:白露;于洪;王鹤潼;赵玉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89例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LN)治疗过程中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LN首次确诊患者,随访1年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以及LN临床、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案与感染的关系.结果 189例LN患者中男16例,女173例;发生感染97例(感染组),发生率为51.3%(97/189),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9.7%(75/189);未发感染92例(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共发生感染133例次,感染部位以肺部和泌尿道为主,占67.7%(90/133);病原体以细菌常见,占72.9%(97/133),其次为病毒,占17.3%(23/133).临床类型、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不同,感染发生率也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治疗[52.9%(45/85)比7.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感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8.2%(8/97)比1.1%(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病理类型严重的LN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不同治疗方案的感染发生率不同.感染仍是LN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荔;夏天;赵爱国;张洪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儿童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33例儿童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致伤原因:坠落伤21例,交通车祸伤10例,打击伤1例,重物砸伤1例.大面积脑梗死在伤后l d内出现9例,伤后1~3 d出现14例,伤后4~7 d出现7例,伤后>7 d出现3例.手术治疗18例,主要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患儿在无出血倾向后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脑血管痉挛及扩容等对症支持治疗.随访6~24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定预后: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疾6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7例.结论 儿童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儿以坠落伤和交通车祸伤为主,经过积极治疗后,等病情稳定后再行积极的康复综合治疗,存活患儿仍可获得相对满意的预后.

    作者:许尚虞;林中啸;蔡铭;盛汉松;林坚;张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周围型肺错构瘤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错构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多中年发病,年龄22~67岁,平均43.2岁.16例患者均为肺内单发结节,边界清晰.右肺7例,左肺9例.病灶圆形6例;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3例,其中浅分叶1例,深分叶2例.2例可见胸膜牵线征,1例见血管集束征.病灶直径1.5~5.2 cm,平均2.48 cm,1例>5 cm.典型爆米花样钙化1例,斑点状钙化2例,环状钙化1例,病灶内只有脂肪密度影3例,既有脂肪密度影又有钙化2例,7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既无脂肪密度影也无钙化.增强扫描:5例无异常强化,11例病灶内软组织轻度强化.结论 脂肪和钙化是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典型征象,而边界清晰及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亦是重要依据,分叶及胸膜牵线征并不能除外肺错构瘤可能.

    作者:刘建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为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和105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年龄<30、30~39、40~49、50~59和≥60岁患者中,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47.5%(29/61)、51.4%(38/74)、36.0%(18/50)和1/4.在30~39岁和40~49岁患者中,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高于≥60岁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0.418,P>0.05).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TT4减低和TSH、TgAb、TPOAb水平增高与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或<0.01). 结论 血清TT4减低,TSH、TgAb、TPOAb增高可增加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风险.临床工作中,对于30~49岁的男性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应高度怀疑其合并甲状腺癌的可能性.

    作者:白超;杨雯雯;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例Rett综合征的诊断分析

    患儿 女,3.6岁,以反复痫样发作2个月余,加重11 d就诊.痫样发作表现为双目凝视、左侧肢体抽动,不伴口唇发绀,持续1 min左右自行缓解,有发作后短时疲乏.初期每天数次,近10余天每天发作近20次,清醒和睡眠期均有发作,每次发作表现类似.无发热、呕吐,无进行性意识障碍.

    作者:陈远春;杜明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岛叶的显微解剖与临床意义

    目的 为大脑岛叶区域的手术操作提供显微解剖学参数.方法 对8例(16侧)成人尸头进行岛叶区域的显微解剖与测量.结果 岛叶外观呈三角锥形,以前、上和下环岛沟为界.岛叶与侧脑室、壳、内囊关系密切.大脑中动脉是岛叶唯一的供血动脉,分支在岛叶皮质表面形成血管屏障.豆纹动脉平均管径为0.8(0.7~1.1)mm,皮质支管径为(1.10±0.25)mm.结论 岛叶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充分了解岛叶的显微解剖对该区域病变的手术切除以及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柳成荫;石祥恩;王才永;张福征;沈俊岩;张磊;张云鹏;李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难治性哮喘二例报告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命质量乃至危及生命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目前有半数的哮喘患者未获得良好的临床控制,其中有5%~10%的患者虽经过大剂量吸入激素甚至口服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临床上将这部分患者称为难治性哮喘.

    作者:顾洁;谈敏;王昌惠;黄美珍;李譞;徐蕾;宋小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与血钙的关系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甲状腺激素(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与血钙的关系.方法 入选HLAP患者50例,其中轻度急性胰腺炎(MAP)37例(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13例(MSAP组).检测两组患者白蛋白、血糖、肌酐、血脂、血钙、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H,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MAP组血钙、FT3和TSH明显高于MSAP组[(2.02±0.26)mmol/L比(1.75±0.27)mmol/L、(1.88±0.46)ng/L比(1.52±0.35)ng/L、(0.28±0.20)mU/L比(0.17±0.12)mU/L],而血糖和三酰甘油(TG)明显低于MSAP组[(13.36±5.83)mmol/L比(19.99±7.97)mmol/L、(24.01±12.46)mmol/L比(34.76±20.3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白蛋白、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F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LAP患者TSH、白蛋白与血钙呈正相关(r=0.344、0.372,P=0.014、0.008),LDL-C、TG与血钙呈负相关(r=-0.315、-0.444,P=0.026、0.001),其余指标与血钙无相关性(P>0.05).结论 HLAP患者血钙、FT3和TSH均随病情加重而降低.HLAP患者血钙降低可能是TSH下降原因之一.

    作者:张冬磊;郝建宇;杨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耳甲腔成形、乳突腔填充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ORM)联合耳甲腔成形术及乳突腔填充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CO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单耳CO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单纯行ORM患者41例为对照组,行ORM联合耳甲腔成形术及乳突腔填充术患者4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与复发率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干耳率和鼓膜愈合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12%(39/41)比78.05%(32/41)、97.56%(40/41)比75.61%(31/41)和90.24%(37/41)比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耳时间和上皮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1.23±5.69)d比(48.12±8.97)d和(24.41±3.23)d比(36.24±5.69)d],术后纯音听阈(PTA)和气骨导差(ABG)明显低于对照组[(25.61±5.67)dB比(35.41±8.23)dB、(13.24±3.98)dB比(19.02±5.52)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1/41)比14.6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M联合耳甲腔成形术及乳突腔填充术治疗COM疗效显著,术后上皮化及干耳迅速,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媛;石颖;李永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经胃镜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诊断为晚期食管鳞癌的老年患者32例,均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评估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7例,进展12例,客观有效率为40.62%(13/32),疾病控制率为62.50%(20/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1个月,1年生存率为53.13%(17/32).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级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均可耐受.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能为大多数老年患者耐受,可成为老年晚期食管癌的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刘丽英;岳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掌瘢痕挛缩术后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掌瘢痕挛缩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手掌瘢痕挛缩患者18例,均行瘢痕切除、软组织松解,缺损创面予以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创面面积5cm×3cm~8cm×5cm,皮瓣供区创面放大20%切取,创面均予以游离植皮修复.术后6个月随访比较术前、术后手功能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0.8个月),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供区创面植皮均Ⅰ期愈合,皮瓣外形良好.术后6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1例,良5例,可2例,术前功能评定:优0例,良3例,可7例,差8例,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掌瘢痕挛缩术后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手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王刚;姚有榕;邓盼;张一智;徐云钦;申屠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和鸡尾酒疗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鸡尾酒疗法(CT)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EA组和CT组,每组44例.比较两组术后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阿片类药物用量、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睡眠质量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等.结果 PCEA组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VAS均明显低于CT组[静息状态:(3.68±1.45)分比(4.23±1.14)分、(2.61±1.04)分比(3.92±1.23)分、(2.31±0.97)分比(3.56±1.21)分,活动状态:(4.54±1.63)分比(5.87±2.11)分、(3.51±0.94)分比(4.34±1.07)分、(3.01±0.95)分比(4.05±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72 h和出院时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少于CT组[(9.58±5.35)mg比(11.27±4.4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PCEA组[20.45%(9/44)比45.45%(20/44)、4.55%(2/44)比13.64%(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评分和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痛方案的选择不可仅根据住院时间而定,更推荐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需求,对于较少接触麻醉剂及有恶心倾向的患者应使用PCEA,对于慢性疼痛患者CT可能更为有效.

    作者:魏利;田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放射学孤立综合征与经典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放射学孤立综合征(RIS)与经典多发性硬化(CM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RIS的认识.方法 对35例RIS和32例CMS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神经电生理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IS和CMS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S患者就诊症状以头痛(45.7%,16/35)、头晕(40.0%,14/35)、记忆力减退(20.0%,7/35)及精神症状(11.4%,4/35)为主,CMS患者以肢体无力(75.0%,24/32)、感觉异常(68.8%,22/32)和眼部症状(34.4%,11/32)为主.CMS患者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眼部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RIS患者[75.0%(24/32)比0、68.8%(22/32)比0、34.4%(11/32)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例RIS患者和21例CMS患者进行了脑脊液检查,两者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S患者蛋白、IgG指数>0.7发生率明显低于CMS患者[0.175(0.03~0.69)g/L比0.440(0.04~1.09)g/L、3/18比47.6%(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RIS患者和22例CMS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RIS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明显低于CMS患者[4/15比63.6%(14/22)、3/15比54.5%(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上,RIS与CMS患者的病灶均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及近皮质的脑白质,部分累及胼胝体和皮质;RIS患者的病灶位于脑干、小脑发生率明显低于CMS患者[5.7%(2/35)比34.4%(11/32)、2.9%(1/35)比25.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CMS相比,RIS病灶以斑片状和斑点状小病灶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RIS患者MRI增强示病灶强化和脊髓受累发生率明显低于CMS患者[2/17比45.0%(9/20)、1/14比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S与CMS在临床表现、脑脊液、神经电生理及MRI检查方面均有一定差异.

    作者:黎普刚;郑双双;陈伟康;汤亚男;卢丽萍;董瑞国;马海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磁共振成像和螺旋CT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螺旋CT在甲状腺微小癌(TMC)诊断中的价值,提高TMC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TMC患者术前MRI和螺旋CT表现,总结两者独立诊断及联合诊断TMC的符合率.结果 MRI和螺旋CT诊断TMC的符合率分别为73.53%(50/68)和66.18%(45/68).两者联合诊断TMC的符合率为88.24%(60/68),显著高于单独一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95.59%(65/68)比83.82%(57/68)],CT钙化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MRI[85.42%(41/48)比4.17%(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者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界不清/毛糙病灶、信号/密度不均病灶、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对TMC病灶内微钙化的检出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能够较好地显示小病灶,能更好地显示病变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情况及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TMC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明伟;朱红莲;石硕艳;王海艳;唐南丽;卢东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odic改变的分型及分度与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及分度的腰椎Modic改变和下腰痛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下腰痛同时合并Modic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痛情况,分析Modic改变的分型和分度与患者腰痛程度的关系.结果 97例患者中,Modic改变Ⅰ型28例(28.9%),Ⅱ型37例(38.1%),Ⅱ/Ⅲ型11例(11.3%),Ⅲ型21例(21.6%).Modic改变分度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的患者分别为39例(40.2%)、34例(35.1%)及24例(24.7%).Modic改变Ⅰ型、Ⅱ型、Ⅱ/Ⅲ型以及Ⅲ型VAS分别为(3.8±0.4)、(2.6±0.2)、(1.7±0.5)和(1.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ic改变Ⅰ型、Ⅱ型、Ⅱ/Ⅲ型以及Ⅲ型ODI评分分别为(11.8±0.7)、(8.4±1.1)、(5.7±1.3)和(2.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odic改变分型与腰痛程度呈负相关性(r=-0.342,P<0.01).Modic改变轻度、中度以及重度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odic改变分度与腰痛程度无相关性(r=0.351,P>0.05).结论 Modic改变的分度与患者腰痛程度无直接关系,而Modic改变的分型与患者腰痛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张新亮;王晓东;朱金文;黎一兵;郝定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