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方原;高众;邹得财

关键词:气囊扩张, 术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 良好疗效, 应用
摘要: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3月应用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8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深受胆囊结石患者欢迎,但胆囊结石患者中有20%合并胆管结石,虽然LC术前或术后行壶腹括约肌切开取石网取石(EST)、LC术中经胆囊管用取石网取出胆管结石(LCDE)能扩大LC的适应证.

    作者:胡三元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梗阻性黄疸胰头肿块慢性胰腺炎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 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逐渐加重,周身皮肤黄染10 d,于2003年2月27日入院.患者2002年12月饮酒后出现上腹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并向腰背部放散,无恶心呕吐,未经治疗;2003年2月20日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到家附近医院就诊,化验肝炎指标均为阴性,胆红素升高,诊断不详,予以保肝对症治疗,黄疸加重,并出现瘙痒,尿色深黄,大便陶土色,腹胀,纳差;行BUS检查提示肝大,胰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显示不清,胰腺增大,胰头占位性病变待除外,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作者:王洪江;李冰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复杂胆囊的腹腔镜切除术

    目的探讨各种复杂类型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体会.方法本组50例复杂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完成48例,2例中转开腹.结果 2例因胆囊三角冰冻黏连和急性坏疽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置腹腔引流8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既往认为是LC禁忌证的各种复杂类型的胆囊炎,随着LC病例数的增多,经验的积累及手术器械的改进,特别是超声刀的应用,目前已成为LC的适应证.

    作者:牟永华;陈明;祁生俊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及其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PS)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36例不同程度的PS患儿行PBPV治疗,术前及术后分别测量右室收缩压(RVSP)、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平均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PPG).并对25例(69.4%)患儿术后平均随访(29.6±25.8)个月.结果 36例患儿PBPV术后即刻与术前相比PPG明显下降(P<0.01),25例患儿随访期间PPG较术后即刻进一步下降(P<0.01).无严重并发症及再狭窄发生.结论 PBPV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皆佳,应作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领;王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骨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观察28例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11~47 d愈合,平均19.5 d,均未发生感染.结论体型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术前软组织创伤等可能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作者:王韬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右半结肠癌误诊36例临床分析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本文收集了我院1998年3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右半结肠癌误诊病例3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彦峰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

    颈部是人体的裸露部位,传统甲状腺手术的颈部疤痕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使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达到美观、微创的手术效果.

    作者:王存川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术中内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有时来势凶险,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如何明确病因,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对及时手术治疗极为重要.我院自1996-2003年对术前及术中未能明确诊断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1例患者,采用术中内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海锋;邹勤;谢长春;曾宪和;杨向群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

    自从1991年Delaitre首先完成了首例成人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以后,1993年Tulman又完成了首例儿童腹腔镜脾切除术.此后,各种有关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报道及其与开腹脾切除手术的对比研究文章大量发表,国内也陆续开展了此项技术.临床资料表明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生理功能干扰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伤口美观等优点.

    作者:徐大华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传统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传统胆囊切除术(OC)的利弊,探讨其推广应用价值.方法就作者所行LC、MC及OC各10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O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LC、MC长(P<0.05).LC及MC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天数及住院时间相近似.并发症发生率OC比LC低,而MC并发症少.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安全的微创手术,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但须灵活应用,注重有关问题.

    作者:杨朝恒;董玉海;贾光伟;杨洪涛;张中济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1例分析

    患者,男,6岁.因跌伤后枕部头痛2 h入我院.病人无昏迷史,头痛较重.入院查体:神志清,双瞳孔直径0.3 cm,光反应灵敏,神经查体(-).头颅CT:后枕骨骨折,后枕部近横窦处微型血肿,量约2 ml.

    作者:郭林平;甄金殿;孙贞顺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百忧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百忧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方法,对42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口服左氧氟沙星500 mg 1日1次和百忧解20 mg 1日1次;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500 mg 1日1次,疗程4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并测量治疗前后前列腺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试验组NIH-CPSI、HAMD和TNF-α平均下降12.12,15.22,12.26 pg/dl;对照组NIH-CPSI、HAMD和TNF-α平均下降8.47,11.52,8.43 pg/d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结合百忧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吴舟;黄兴端;唐伟雄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绒癌脑转移反复多部位出血1例

    患者,女,22岁.头昏、头痛、恶心2 h后呕吐、抽搐、昏迷及大小便失禁入院.检查:血压正常、昏迷、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双侧肢体肌张力(++)、膝腱反射(++)、双侧巴彬斯基征(+).脑CT检查示左侧大脑顶枕区可见(4.6 cm×3.2 cm×5.0 cm)类圆形出血灶,中线结构右移0.8 cm.基础+局麻下行颅骨开窗血肿清除术,术中见血肿周围脑组织异常,清除后留取病理检查.

    作者:韩晓;吕东;申英俊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评价电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切开法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腹股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62例实施腹腔镜下疝修补术,58例实施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伤口出血、感染、尿潴留、阴囊水肿等)、出院时间、复发率、切口美观指数.结果腹腔镜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切开法组外,其余各指标均优于切开法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较之切开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确实有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切口美观和并发症少等较多优点,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更多更优良的选择方法.

    作者:徐万里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如何选取关键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报告

    患者,男,51岁,7个月前发现左股部黄豆大小结节,无异常感觉.4个月前结节迅速增大如鸡蛋大小,前来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皮肤黏膜未见异常,体表无肿大淋巴结.胸部心、肺、腹(-).

    作者:张龙;张甦源;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胰肠不等分吻合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我院自1996年开展胰肠不等分胰肠套入吻合法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共42例,无胰瘘发生,现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赵海东;杨越;赵尚达;田晓峰;柳勤龙;张帆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改良尿道处女膜成形术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附60例报告

    目的探讨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的新方法.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尿道处女膜成形术方法治疗30例,手术原理是将阴道前壁折叠、缩小阴道的同时使阴道口远离尿道口. 对照组:尿道处女膜成形术治疗30例.将两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51例(85%)随访3个月~4年,其中实验组26例,症状、体征总治愈率93.3%,好转率6.7%,未愈率0;对照组25例,症状、体征总治愈率84.8%,好转率11.2%,未愈率4.0%.结论改良尿道处女膜成形术手术方法简单、恒定、易操作,疗效优于尿道处女膜成形术.

    作者:刘汉昌;王知勇;张益生;欧阳洪根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目的讨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及DSA检查后施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术后患者用超声及DSA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8例手术患者无脑卒中发生,并且无手术后再狭窄.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有症状、狭窄程度>50%的患者.但因其为预防性手术,对无明确颈动脉狭窄患者不宜过于积极行手术治疗.

    作者:钱海;石祥恩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一期手术多术式结合治疗顽固性癫癎

    目的采用一次开颅,将几种手术结合使用,治疗部分复杂的顽固性癫病人,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10例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癫病例,均采用2种或2种以上术式结合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前颞叶切除术、脑内病灶+致灶切除术及功能区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MST)、胼胝体切开术.结果术后无死亡及并发症,术后继续服用抗癫药物,术后随诊3~17个月,均无癫发作.结论采用多种术式结合治疗多灶性异常脑电改变的顽固性癫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吴广宇;潘进钱;傅卫红;谭启富 刊期: 2004年第14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