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廷塔
患者,男,62岁,渔民。常到南海海域捕鱼,因发热1个多月伴阴茎溃烂入院。发热不规则,无明显寒战。初为龟头红肿,无明显臭味,逐渐烂到冠状沟处。尿液从溃烂处排出,形成尿瘘,整个阴茎肿胀,发硬,但排尿通畅。予氨苄青霉素,灭滴灵抗炎无效,体温不下降,阴茎溃烂未能控制。分泌物培养出念珠菌。阴茎活检示溃疡坏死。HIV抗体阴性。血未找到病原虫。B超示胆囊结石,肝肾脾未见异常。尿常规阴性。 体格检查:T 38.2 ℃,R 20次/min,P 80次/min,Bp 120/60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颜面潮红,神清,自动体位,检查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感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头颅五官端正,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扁桃体不大,颈软,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腹平软,未见胃肠型,肠鸣正常,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对称,无压痛及叩痛,双侧输尿管行程无压抑,膀胱区无隆。阴茎肿大,龟头红肿,有溃烂,有臭味。脊柱四肢关节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第一次查房(入院第1天) 进修医师:(报告病史同上)。患者,男,渔民。尿频、尿急、反复寒战、发热3个月。否认有不洁性交史。无异物插入史。查体除了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主要是阴茎龟头冠状沟右侧溃烂,有窦道形成,尿道外口闭锁,尿液从右侧冠状沟处流出。予抗菌治疗,外用1‰高锰酸钾液浸泡。 住院医师:患者发热,淋巴结肿大,阴茎溃烂,经常规抗菌治疗,未能控制感染。原因未明,请上级医生指示。 主治医师:患者有发热,淋巴结肿大,阴茎溃烂,同意为感染性疾病;但经抗菌效果欠佳,要求考虑致病菌问题,因溃烂主要发生于阴茎,可能与性病有关,作梅毒血清试验进一步检查。同时,要注意有无混合感染,作细菌培养,取阴茎组织作病理检查。 主任医师:同意主治医师意见,目前先要查清病因,是感染,还是其他疾病,是何种病原体感染。在检查结果未报告前,继续抗炎、降温、对症处理。
作者:王忠;李普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95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甙组50例及强的松组45例,雷公藤多甙片剂量20 mg,每日3次,口服,总疗程2个月;强的松片剂量10 mg,每日3次,口服。症状缓解后减量,总疗程2个月。结果:雷公藤多甙组总有效率与强的松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随访1~6个月,雷公藤多甙组无一例复发;强的松组复发8例(17.8%)。不良反应少。结论:雷公藤多甙片可作为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首选药物之一,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郭向阳;宋亚辉;陈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丹参、川芎嗪治疗大白鼠肺纤维化模型获良好疗效,应用于临床。方法:将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者分为两组:联合组为丹参、川芎联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单用强的松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6个月随访,呼吸困难、咳嗽两组都有明显好转。胸部X线阴影、肺功能联合组20%有轻微吸收与改善,对照组为10%。呼吸道感染对照组较多。随访24个月联合组稳定73%,恶化27%,无死亡。对照组稳定60%,恶化30%,死亡10%。结论:丹参、川芎联合强的松治疗IPF,24个月后观察长期疗效,病情稳定,感染次数减少,免疫功能增加,病死率降低优于单纯强的松组。
作者:侯杰;戴令娟;母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IVRS)是近年来用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术技术。Cooper等人于1995年早报告一组成功病例,近年来国内一些医院也相继开展了这一手术。LVRS病例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结合国内外资料,简述如下。1 术前检查 (1)病史;(2)X线片(吸气、呼气):观察肺透亮度,肋间隙宽度及横膈平面等;(3)CT:了解肺气肿程度、范围,有无肺大泡等;(4)肺功能检查;(5)肺灌注扫描:可显示肺上部或周围区域存在明显通气血流不均匀靶区;(6)动脉血气检查。2 术前肺康复 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十分重要。(1)6 min走步试验,希望能超过200 m;(2)上臂锻炼;(3)静止自行车:连续30 min,6.71 m/s速度;(4)踏车训练:连续30 min,0.447 m/s速度。上述(3)、(4)锻炼时间可吸氧6~8 L。
作者:陈广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估内镜对急性重症胰腺炎(ASP)的治疗价值及应用指征。方法: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内镜技术治疗ASP 26例。按下列指标评估: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死亡率、平均住院日。结果:腹痛消失时间内镜治疗组(治疗组)(2.5±1.5) d,而对照组(5.1±2.4) d,P<0.05;血淀粉酶复常时间治疗组(2.8±1.3) d,对照组为(4.8±1.8) d,P<0.05;病死率治疗组1/26(3.85%),对照组5/30(16.67%),P<0.05;平均住院日治疗组(17.2±5.2) d,对照组(26.2±18.2) d,P<0.05。结论:ENBD加EST治疗以微小创伤达到满意外科引流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胆胰管内压,缓解胰腺病变,起到治疗作用,不失为ASP治疗手段和方法上的一个补充,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邢国平;张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及ELISA技术的发展,CA19-9作为一种胰腺癌肿瘤标志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胰腺癌的定性诊断、病情监测、术后效果及早期诊断都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正常人、52例胰腺炎患者、48例胰腺癌患者血清的CA19-9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 由意大利SORIN生物技术公司提供。1.2 仪器 由PASTEUR公司生产的酶标仪。1.3 标本 取自正常人80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0~80岁。胰腺炎患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16~78岁。胰腺癌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0~80岁。早空腹抽血,分离血清,-20 ℃冰箱保存待测。1.4 原理 病人血清和标准物分别与定量的抗人CA19-9抗体和酶标抗CA19-9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时标记抗CA19-9的结合量与标本中的CA19-9浓度成正比。通过底物显色,酶标仪检测。根据光密度值换算成CA19-9含量。1.5 操作 见试剂盒说明书。1.6 结果 酶标仪检测,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各孔的CA19-9含量。
作者:张翠玲;高霞;王衍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甲状腺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临床工作中注意到甲亢患者常常伴有性功能的改变,男性可有阳痿、性欲减低和不育,女性可出现月经紊乱和不孕。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性腺轴功能紊乱,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正常对照组34例,年龄21~60岁,平均39岁,均系我院干部及学生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无内分泌及重要脏器疾病的健康者。甲亢组46例为我院就诊有明显甲亢症状、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者,年龄18~58岁,平均40岁,于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治疗前和治疗60d后采静脉血分离血清,-20 ℃保存待测。1.2 方法 血清T3、T4、TSH、T、E2、LH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由北京福瑞生物公司和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核研究所日环仪器厂生产的SN-682型r免疫计数器带微机自动处理数据。每份血标本均一批测定。并由专人负责询问甲亢患者性功能情况。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数值比较采用t检验。
作者:王卫民;王秀民;王福玉;魏舒拉;郭永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63例晚期胰头癌病人同期行胆肠及胃肠吻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手术适应症为剖腹见肿瘤不能切除(44例)、胃流出道受阻(14例)、混合型(5例)。胆肠、胃肠同时转流者59例,仅行胆肠吻合3例,仅行胃肠吻合术者1例。胃肠吻合的选择为:有梗阻症状者14例(23%),预防性手术46例(77%)。结果:17%的病人术后出现局部并发症。延迟性胃排空者14%;术后30 d死亡率1.5%,总住院死亡率为3%。中位住院期17 d(5~80 d)。术后中位生存190 d(14~830 d)。后期胃肠梗阻症状7例(11%)。手术后出现时间141 d(21~356 d)。结论:胆肠Roux-y吻合与胃肠吻合联合应用对不能切除的胰头癌是一种有效的姑息疗法,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均较低。
作者:张永杰;冯延昌;崔艳;王保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90年代细菌耐药的回顾 抗生素的发展是20世纪医学上一大进步。不幸的是耐药菌的产生,使几十年来感染性疾病死亡率下降的良好局面不能持续,而近年又有上升趋势,Bernstein等(1999)认为任何抗生素若使用不当均可缩短其使用年限。当前三代头孢过度使用,诱发了肺炎杆菌和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泰能过多应用导致霉菌及不动杆菌致病的增加。人们一直抱乐观态度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治疗,1997年20届国际化疗会议上报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美国为40%,香港45%,南韩77%,北京协和医院14%,PRSP不仅对β内酰胺类不同程度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亦有不同程度耐药,只有泰能、万古霉素、利福平及新氟喹诺酮类等尚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仅在人类抗感染应用且在农业畜牧业均应用广泛,亦为导致耐药菌产生的因素之一。 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有不同的机制,如革兰阳性球菌以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或细菌细胞壁靶位改变而使其抗生素不能奏效。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当前革兰阴性杆菌主要的耐药机制,它不但能分泌菌体,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且还可以通过质粒介导分四种方式在微生物间互相转移:(1)转导(transduction):通过噬菌体将耐药基因转给敏感的细菌;(2)转化(transformation):耐药菌溶解后释出DNA进入敏感的菌体内;(3)接合(conjugation):耐药菌敏感菌接触后交换耐药因子,如大肠杆菌可与痢疾杆菌,肺炎杆菌接合而造成耐药的传播;(4)易位(translocation):耐药基因从一质粒转移到另一个质粒,从质粒转移至染色体,后可引起流行。氨基糖苷类钝化酶也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目前已有20种,分磷酸、乙酰及核苷转移酶等,改变DNA旋转酶靶位及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为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各种抗菌药、各种细菌耐药机制及其现代和将来的主要矛盾见表1如下。
作者:刘昌起;于维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掌握慢阻肺(COPD)急性加重期致病菌对一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依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经口痰菌培养,用VITEK-ATB和API系统鉴定菌种,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目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群为革兰阴性杆菌(72.9%),其次为球菌感染(27.1%)。药敏结果表明,细菌耐药严重: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约70%葡萄球菌为苯唑西林耐药株,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去甲万古霉素均敏感;肠杆菌属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增高显著,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不动杆菌属中对优力新、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分离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有上升趋势。明确致病菌、合理应用抗生素剂量及疗程、减少耐药菌株有实际意义。
作者:朱惠仙;胡家安;黄绍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66年7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05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人的血糖均<2.75 mmol/L,60例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均>25 mU/L,平均65 mU/L,术前B超检查45例,2例发现肿瘤,CT检查35例,10例发现肿瘤。行肿瘤摘除60例,包括肿瘤在内的胰体尾脾切除35例,单纯胰体尾切除8例,活检2例。结论:Whipple三联征及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0.3可作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对少数血糖在2.75 mmol/L以上者,可结合饥饿试验进行诊断。胰岛素瘤多数直径较小,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二者互为补充。对良性胰岛素瘤应力争行肿瘤摘除术,对肿瘤位于胰体尾较大且深或为多发肿瘤者应行胰体尾切除术。
作者:冯留顺;马秀现;叶学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6年始,利用尿道探经尿道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1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本组17例,年龄45~73岁,平均49.1岁;均为已婚女性,病程3个月~13 a。主要以临床表现和膀胱镜检查诊断。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或憋尿感,少数伴有尿失禁、下腹痛或腰痛。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尿细菌培养无菌生长。全部病例均经膀胱镜检查,证实膀胱腔内除后尿道、三角区充血,滤泡或苍白等改变外,均无其他病变。尿道外口无息肉生长及狭窄。各项检查证实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疾病。全部病例均经口服或注射多种抗菌药物治疗而无效。 方法:患者平卧位,会阴部及尿道外口常规消毒,取8号(直径8 mm或直径8.5 mm)金属尿道探,无菌下经尿道扩入膀胱内,放置30 min,每周1次每疗程3~10次。2 结果 本组17例全部经过3次以上治疗,其中3次治疗11例,5次治疗4例,10次治疗2例,治疗后第1次大多数患者均有好转,连续治疗3次,症状明显缓解。其中2例经过10次治疗后症状虽然缓解,但每年冬季症状仍然复发,再次治疗只需2~3次,症状即可消失并可维持1 a,全部病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副作用。3 讨论 1923年,Steven首先描述了女性患者反复发作尿频、尿急、尿痛、膀胱里急后重、排尿困难等症状,而尿常规正常,中段尿培养阴性,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尿道综合征,迄今病因仍未彻底阐明。 我们利用尿道扩张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体会是:多次治疗(至少3次以上)其效果明显,虽有复发但仍可再次治疗而且症状消失可维持1 a以上。在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采用尿道扩张进行治疗,实为一种易于推广的方法。至于每疗程中,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应根据患者症状决定。如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治疗2次以上,以此巩固治疗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我们选用粗的尿道探进行治疗,治疗中发现只有将尿道全部扩开后,症状消失明显。选用较粗尿道探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治疗机理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其治疗效果明显且方法简单,费用低,确是一种收效快、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的方法。
作者:殷积斌;谭炜;郭宏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21~68岁。术前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HNP)8例,急性胆囊炎与AHNP 8例,急性胆囊炎4例,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5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AHNP。住院时间为1~3个月,23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均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有胰瘘4例,其中1例伤口3个月基本愈合。遗留窦道至8个月愈合;胃后壁瘘1例;切口疝1例;糖尿病3例。1.2 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 发病48~72 h行手术探查,均行“网膜囊碟形开放引流术”,首先采用右上腹探查切口辅助左肋缘下横切口,即“”型切口,术毕竖切口缝合,将胃结肠韧带上下片缝合固定在横切口皮下,使韧膜囊开放并与腹腔隔离开来。横切口敞开内置10~20根香烟引流管,保障术后充分引流酶性渗液,再手术后换药时清理胰内外坏死组织。并行胆囊或/和胆总管造瘘,行高位空肠营养造瘘。术后1周之内再行1~2次手术,在麻醉下主要行病灶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更换香烟引流管。以后在病房床边换药,每日1次直到伤口愈合。1.3 营养疗法与胰腺外分泌抑制剂 AHNP患者处于高代谢分解状态,为解决机体营养问题目前采取三阶段疗法:(1)术后1~2周完全静脉内营养(TPN)阶段:本组全部病人均行胃肠减压12~14 d,同时经浅静脉串联密闭式输液或上腔静脉插管输液行TPN疗法,主要用25%~50%高张葡萄糖和脂肪乳供能(热量),每日供热量6 276~8 368 J,其余液体以平衡液维持并加钠、钾、钙、镁等电解质;(3)术后3~4周完全胃肠外营养阶段(TEN):经高位空肠造瘘管行TPN疗法,从造瘘管滴入或分次注入空肠内牛奶、砂糖、肉汤、鸡汤、米汤、维生素B与C、蛋黄泥与食盐等。每日量约2 500~3 000 ml[1];(3)第5周以后口服阶段:术后第3周始可少量口服水与米汤等,经观察1~2 d未有明显胃肠道反应,可以每天增加100~300 ml口服量(TEN相应递减),至5~6周完全改为口服饮食。
作者:沈乃欢;宋振山;高锡明;高岩;王志刚;柴虎林;于跃利;王家宏;董宝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肾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90-1999年外科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周围脓肿6例,并文献复习。结果:5例痊愈,1例因多器官脓肿、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糖尿病合并肾周围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倪颖;曹志萍;江汉群;张正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气胸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并发双侧气胸则临床症状凶险,若诊断不及时,处理不得当,则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双侧自发性气胸2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6例中男性20例,女性6例,男∶女=3.33∶1。年龄60~81岁,平均68岁。住院时间5~40d。肺部基础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19例,支气管哮喘7例,合并肺心病14例。1.2 诱发因素 气胸发作前常有呼吸道感染表现:咳大量白、黄痰18例(69.2%),发热7例(26.5%),肺部闻及湿罗音19例(69.2%),哮鸣音14例(53.9%),末梢血白细胞≥1.5×109/L 15例(57.8%),中性粒细胞>0.8 18例(69.2%),提示呼吸系统感染是导致双侧气胸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剧烈咳嗽,用力大便共10例(35.46%)。1.3 临床表现 症状为突发或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及紫绀,多有窒息感,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心悸,表情紧张伴濒死感。体征见气管偏移6例(23.2%),胸部局部出现鼓音和呼吸音消失19例(73.2%),双肺广泛哮鸣音7例(27%),为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所产生,皮下气肿11例(42.4%),右心衰9例(34.7%),上消化道出血2例(7.7%)。1.4 实验室检查 11例作血气分析,其中呼吸性酸中毒6例(23.1%),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2例(7.7%)。心电图检查显示心动过速15例(57.8%),肺性P波6例(23.1%),频发房早5例(19.3%)。除5例入院时为双侧气胸外,余21例均为治疗过程中发展为双侧气胸。26例中经临床症状、体征和气胸箱测压后诊断交通性气胸13例(50.6%),张力性气胸7例(27%),闭合性气胸6例(23.15%)。合并纵隔气肿5例(19.25%),肺压缩程度20%~80%。
作者:梅同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定量分析,以探讨其检测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与方法 以50例收住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1997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标准),平均年龄(59.7±8.3)岁,不合并肺炎等。所有患者入院后予吸氧、扩张支气管、抗感染等治疗,且予入院初及治疗5~7d病情改善后测定血清IL-、SAA、CRP及肺功能。以门诊随访且48h前未用过抗生素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20例为对照组,并测定血清SAA、CRP。所有患者予清晨取静脉血,分离血清,-30 ℃备用待测。SAA正常范围≤6.3μg/L,CRP正常范围≤9.2 mg/L。1.2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χ2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
作者:邱东华;陈杰;戴利成;何建方;陶德莹;胡锡仙;冯学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呼吸性酸中毒(呼酸)的产生和诊断 正常人体每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约产生CO2 15 000 mmol从肺呼出,而将H+浓度调节在40 nmol/L,由于细胞内蛋白获得或丢失H+时能影响细胞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故正常人体内环境的pH值需维持在狭窄范围即pHa=7.4(7.35~7.45),pH和H+的关系为pH=-logH+9,pH偏离正常范围则将发生病情。体内pH的维持主要依靠H2CO3(PaCO2×0.03)和HCO-3浓度的比值,即按H.H公式pH=pk+log(HCO3)/(0.03PCO2)。患慢阻肺的病人由于通气功能障碍致PaCO2升高[正常PaCO2 40(35~45) mmHg,当>45 mmHg为升高],使pHa降低称为呼酸或高碳酸血症。 呼酸的发生有急慢之分,急性呼酸(发病常在24 h内)时肾小管尚未及回吸收[HCO-3]进行代偿,故PaCO2每升高10 mmHg时[HCO-3]仅升高1 mmol/L;慢性呼酸(发病常在3~5 d以上)时肾小管较充分回吸收[HCO-3]进行代偿,故PaCO2每升高10 mmHg时[HCO-3]升高3.5 mmol/L。[HCO-3]升高进行代偿的程度可按H.H公式,当([HCO-3])/(PaCO2×0.03)的比值达(20)/(1)则pH=7.4,称为完全代偿性呼酸,如([HCO-3])/(PaCO2×0.03)的比值<(20)/(1)则pH<7.4,称为不完全代偿性呼酸。当[HCO-3]升高超过应代偿的范围则称为呼酸并代碱,当[HCO-3]减少或固定酸(AG)升高则称为呼酸并代酸。其判断的依据:(1)合并代碱:实测[HCO-3] mmol/L>预计[HCO-3] mmol/L;或慢性呼酸时实测[HCO-3]>45 mmol/L,急性呼酸时实测[HCO-3]>30 mmol/L;或潜在[HCO-3] mmol/L>预计[HCO-3]mmol/L,潜在[HCO-3]=AG-16+[HCO-3];(2)合并代酸:AG>16 mmol/L,AG mmol/L=[Na-(Cl+HCO3)]mmol/L;或实测[HCO-3]<预计[HCO-3]mmol/L。关于预计[HCO-3]的公式:急性呼酸时预计[HCO-3]=24.7×PaCO2÷(0.77×PCO2+8)mmol/L,慢性呼酸时预计[HCO-3]=24.7×PCO2÷(0.3×PCO2+26.8)mmol/L。按上述条件可判断出呼酸的酸碱类型:(1)一重性呼酸类型(急性呼酸,慢性呼酸);(2)二重性呼酸类型(急或慢性呼酸并代碱,急或慢性呼酸并代酸);(3)三重性呼酸类型(急或慢性呼酸并代酸、代碱)。文献上呼吸性酸碱类型的判断方法报道甚多,本文不再重复。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一直较高。同时由于这类疾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发展中国家COPD是患病率增长快的疾病之一,据推测至2020年在人口各死因中将上升为第三位,因而日渐受到大家关注。 我国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1998年)中对COPD的定义如下: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其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发展,但部分具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从COPD的定义中可以看出COPD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疾病。1 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目前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是具有慢性咳嗽、咳痰特征,上述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2 a,并能除外其他原因(如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慢性咳嗽。其实这是一种临床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根据其肺功能测定结果(主要是FEV1)可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两大类:(1)具备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FEV1/FVC<80%),即阻塞性慢性支气管炎;(2)无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即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前者属于COPD,而后者不属于COPD。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早期开展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的少部分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时隔10 a以上复发,患者已进入高龄行列,年龄超过80岁。由于高龄,经TUR手术后,若再行TURP或改开放手术均有难度,我们利用网状支架植入处理了8例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8例,年龄81~85岁,行TURP术后12~15 a,以尿潴留入院。肛诊:前列腺Ⅰ度~Ⅱ度增生,“B”超提示:前列腺轻、中度增生。均可通过18F尿道探子。均并有其他老年性疾患,其中高血压6例,冠心病5例,肺气肿7例。治疗:术前经“B”超测定前列腺部尿道长度,取相应长度的镍钛合金网状支架,硬膜外麻醉,经尿道植入。3例植入困难病例,行耻骨上小切口,示指进入膀胱经尿道引导植入器。结果:本组均一次植入成功,术后从尿道插入8F导尿管,2~3 d拔除,可自行排尿,测Qmax11~19 ml/s,残余尿量30~56 ml。手术时间:30~45 min,无输血,病人均很好地耐受手术。2 讨 论 早期开展TURP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能少部分因切不干净,一段时间后出现复发。采用网状支架治疗时,需确定排尿困难为复发所致,而非后尿道狭窄或膀胱颈挛缩等所致。本组病人肛诊,“B”超均提示有前列腺组织增生,可顺利插入18F的尿道探子,我们考虑为复发所致。若为尿道狭窄或膀胱颈挛缩,以内切开为宜。曾有网状支架治疗后尿道狭窄成功的报道。 近来有人注意到TURP术的效果不良,与老年逼尿肌功能障碍有关,这确是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有怀疑者,应尽量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除外这类疾患,网状支架对治疗这类病人不适宜。 电切术后复发,有时已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患者相应进入高龄,手术的安全性应充分考虑。本组年龄已达81~85岁,均有一些老年合并症。网状支架植入微创有效,且远期效果亦不错,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颜醒愚;苏学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于1992-1998年开展胰腺及壶腹部病变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共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女各24例,年龄27~72岁,平均57岁。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表现者46例。1.2 针吸方法 术中探查明确病变后,在直视下左手固定肿物或指引穿刺部位,右手执10~20 ml注射器,连接7号针头,对病变或可疑部位穿刺。刺入病变组织后往往有坚实或韧性感,将注射器抽为负压,继续进针,并可向不同方向多次抽吸,必要时可多点穿刺,穿刺后当即将吸出物全部推出涂片行细胞学检查,若抽出胆汁或胰液可离心后行沉渣细胞学检查。穿刺局部稍加压迫。1.3 结果分析 找到癌细胞者33例,发现可疑癌细胞者8例,未找到癌细胞者5例。术后未发生出血、胰胆瘘及感染等并发症。 经切除标本、转移灶活检及随访证实为恶性肿瘤者45例,41例找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者均为癌瘤。5例未找到癌细胞者4例为癌,其中壶腹癌、胰头癌、胰囊腺癌和胰岛细胞癌各1例,余1例及2例可见炎性细胞者经术中探查及随访结果诊断为慢性胰腺炎。2 讨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系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它通过观察人体实质器官的肿瘤或非肿瘤性组织异常变化的细胞学表现而成为近代肿瘤诊断的一种特殊检查。本组开展的胰腺及壶腹部病变术中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表明:阳性(包括找到癌细胞及可疑癌细胞者)正确诊断率为100%,无假阳性,假阴性率均为8%,总的诊断正确率为92%。出现假阴性率的原因包括:(1)操作失败,如穿刺部位不当、深度不够,或由于病变较小而未能准确穿刺到病变;(2)吸取的细胞成分少、涂片不及时增加阅片难度;(3)对囊性肿瘤和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意义有限,粘液性囊腺癌囊壁大部分呈良性,恶性部分可能仅为小灶性,胰岛细胞癌的病理检查尚缺乏可靠的形态学指标,故针吸细胞学检查对此二种情况往往难以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降低假阴性结果,作者建议对不能切除的病变穿刺结果阴性时可再行穿刺,对于囊性肿瘤及内分泌肿瘤可根据探查情况与活检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范忠林;宋振川;李海平;齐义新;胡瑞素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