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八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腹部外科再手术专题研讨会纪要

申耀宗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学术会议, 腹部外科, 再手术, 杂志编辑部, 专题讲座, 内科专家, 学术论文, 医学会, 普通外科, 临床工作, 理论研究, 经验介绍, 青岛市, 肝硬化, 组织, 思路, 青年, 内涵, 交流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门静脉高压学组同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的第八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腹部外科再手术研讨会于2001年5月18~21日在青岛市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23篇,既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理论研究,又有门静脉高压症临床工作中的进展和腹部外科再手术的经验介绍.有来自全国各地以中、青年为主的代表389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不但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外科专家并且也邀请了有关的内科专家,就相关问题作了专题讲座,丰富了门静脉高压症处理的内涵,拓宽了单靠手术的思路.本次会议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4年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有以下特点:(1)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2)常见部位在回肠;(3)腹痛、贫血、腹块和慢性肠梗阻为主要症状;(4)以恶性肿瘤为主(占78.5%).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虽发病率低,但误诊率高,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消瘦和贫血要想到小肠肿瘤的可能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信富;许根兔;孟利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血清sICAM-1、HA与慢性肝病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清透明质酸(HA)与肝病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肝穿刺取得肝脏活体组织进行HE和网状纤维染色了解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用EILSA法检测sICAM-1,用RIA法检测HA.结果肝脏损伤组的sICAM-1和H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病情越重,sICAM-1和HA水平越高,且与AL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sICAM-1和HA是判断慢性肝病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作者:周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一体化治疗

    各种肾脏疾病,不管其病因是什么,进展的终结果将导致慢性肾衰竭.当进入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F)时,患者的生命将主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尽管目前透析治疗质量已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据美国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透析患者的预期寿命仅是相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美国人群的16%~37%.而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又和肾脏替代治疗前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不当有关,为此人们提出了慢性肾衰竭一体化治疗(integrated therapy)的概念,包括尽早发现进展的肾脏疾病、给予干预治疗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进展、防治尿毒症并发症、尽量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完善肾脏替代治疗前的准备和适时开始透析治疗.以及随着患者情况变化,透析剂量可逐步增加,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也可以变更.

    作者:钱家麒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口服阿斯匹林致溃疡性结直肠炎出血4例

    笔者在3年内收治2例小剂量长期服用和2例短期内大量服用阿斯匹林致溃疡性结肠炎大出血,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女,36岁.因肥胖、血脂及胆固醇增高,门诊治疗药物中肠溶阿斯匹林每日口服50 mg.原大便前左下腹痛,偶大便伴黏液.经服1个月后,终末大便表面见少量鲜血,大便次数由每日1次渐增至4次.随服药时间延长,大便次数及出血量亦多,并伴有血凝块、会阴部坠胀、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自大便带血2周后来院.P 140次/min,Bp 97.5/75.0 mmHg,Hb 86 g/L,RBC 180×1012/L;RBC免疫功能:RIC 6%,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乙状结肠镜见: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直肠黏膜见斑片样及针尖状渗血.取病理后直肠腔内以去甲肾上腺素纱布湿敷.停用肠溶阿斯匹林,输血400 ml,静滴立止血1 000 ml,禁饮食24 h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及左旋咪唑1周,出血完全停止.

    作者:蔡兆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 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便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6例胃MAL Toma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分析其在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特征性表现.结果胃MAL Toma以低度恶性多见,有特征性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结论正确诊断胃MAL Toma,对估计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丽芝;杜长春;关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同等剂量不同方法1,25(OH)2D3对血透患者继发性甲旁亢的影响

    目的比较同等剂量1,25(OH)2D3间断静脉注射与持续口服两种治疗方法对继发性甲旁亢(secondary hyperparathroidism,SHPT)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全段(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20 pmol/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随机分为间断静脉注射组(A组)及持续口服治疗组(B组).观察血液透析(HD)前、后及下一次HD前的iPTH含量和1,25(OH)2D3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24周的iPTH、血清钙(SCa)、磷(SP)、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疗程24周.结果两次HD前iPTH、SCa、SP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相比,A组12、24周后iPTH水平显著降低,SCa显著升高,24周后AKP显著降低;B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常规HD不能有效地控制SHPT,同等剂量的1,25(OH)2D3间断静脉注射治疗对MHD患者SHPT的疗效优于持续口服疗法.

    作者:孙延兵;陈秉良;贾强;王君梅;盛红芳;闫双燕;闫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慢性肾衰竭治疗进展慢性肾衰现代营养疗法的进展

    近年来,国外有些医生(主要在美国)担心低蛋白饮食可能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人营养不良或影响患者透析后的预后,不支持这些病人应用低蛋白饮食[1],但多数学者仍然主张应用以低蛋白饮食为主要内容的慢性肾衰现代营养疗法[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透析治疗很不普及,故应用非透析治疗方法,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仍然有其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慢性肾衰现代营养疗法的原理、方法、作用等,作简要介绍.

    作者:尹德海;郑法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活性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

    骨矿化及代谢的异常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重要合并症,称之为肾性骨营养不良.它可发生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早期,以及晚期已行透析治疗的病人.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两个主要病理类型是:(1)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转化性骨病,典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为囊性纤维性骨炎;(2)低转化性骨病,包括低动力性骨病及骨软化.混合性骨病则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维生素D的代谢改变及抵抗在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特别是出现甲状旁腺增生及功能亢进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对于慢性肾衰竭病人骨病治疗的预后、避免和减少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人血白蛋白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的比较方法,治疗组在应用晶体液的同时,尽早应用人血白蛋白.对照组按“先晶后胶,晶3胶1”的补液原则治疗,胶体液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治疗组在血红蛋白降至正常时间,血压升至正常时间,少尿持续时间、尿蛋白阳性时间及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在住院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尽早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优于以往的“先晶后胶,晶3胶1”的液体疗法,它可减轻外渗,使休克尽快得以纠正,从而减轻低血压休克对肾脏的损害,缩短少尿期,使肾功能损害尽快恢复.

    作者:王华平;米宇俊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采用横切口治疗体会

    我们于1996年7月~2000年7月,收治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和隐睾共360例.其中230例采用耻骨上皮肤横纹切口,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良坤;廖锦歧;练涛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室异常的依据.近年来随着各种内脏感觉、消化道运动功能检查手段的发展,IBS病理生理学研究也不断深入.

    作者:刘清华;李定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经腹行疝囊旷置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观察

    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经腹行疝囊旷置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经临床观察随访1~10 a无一例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廷永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31例门脉高压患者单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8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及门静脉血流量(Qpv).结果治疗后Dpv、Qpv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金禄;戴国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使用

    1906年Carnot等首先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1986年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开始应用于临床,从而使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贫血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避免了因输血带来的诸多弊端(如病毒感染、铁负荷过重等).然而,由于rHuEPO价格昂贵,故如何更经济、有效的应用rHuEPO,并避免其副作用至关重要.1986年以来有关rHuEPO临床应用研究有很多报道,特别是1999年“慢性肾衰竭病人贫血治疗的欧洲临床指南”对合理应用rHuEPO意义很大.下文将就有关问题做一讨论.

    作者:谌贻璞;谭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改良连续性血液滤过装置在腹水回输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2月采用改良连续性血液滤过装置行自体腹水体外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4例,共86例次,获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48~75岁,平均56.5岁.所有病人均符合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诊断[1].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7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腹水均为漏出液,腹水持续时间平均为(18.6±13.0)个月,治疗前腹围平均(89.5±10.8) cm,经药物综合治疗,腹水无明显消退.

    作者:张魁正;李荣藻;王丽萍;曾宜坤;王春丁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白线疝4例

    我们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4例白线疝,均行手术治愈.现结合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罗良禄;朱炳榕;钟史昌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69例肝癌伴癌综合征临床报告

    我院25年间共收治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821例,符合伴癌综合征诊断者69例(8.4%),以低血糖症、高钙血症、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小板症及低钾血症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李仲宏;麦国丰;徐萌;李福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肾脏表现

    普通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1%~2%,其中50%由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有40%~50%的静脉吸毒者和5%~10%的血透患者感染HCV;HCV的其他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垂直传播、密切接触等,约40%的感染者原因不明[1].不同基因型HCV的毒力和对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性不同,且HCV可突变导致对治疗反应减弱[2].约80%的HCV感染者成为慢性携带者,其中20%~30%发展为肝硬化[1];HCV感染可引起肝外病变,如关节炎、角膜溃疡、自体免疫甲状腺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等[3].

    作者:朱昆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新型封闭式腹水超滤系统初步临床应用观察

    腹水浓缩回输是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国内一直缺乏理想的中空纤维腹水超滤器,为此我们应用一种新型封闭式腹水超滤系统,对其性能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红丽;崔振兴;邹春义;段志军;张翠玲;贺高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青少年肾癌11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9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30岁以下肾癌11例,占同期肾癌病例的11%.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有昌;傅金华;王伯涛;郭来成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