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张丽芝;杜长春;关宏伟

关键词:胃,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摘要: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 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便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6例胃MAL Toma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分析其在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特征性表现.结果胃MAL Toma以低度恶性多见,有特征性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结论正确诊断胃MAL Toma,对估计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行疝囊旷置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观察

    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经腹行疝囊旷置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经临床观察随访1~10 a无一例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廷永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一体化治疗

    各种肾脏疾病,不管其病因是什么,进展的终结果将导致慢性肾衰竭.当进入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F)时,患者的生命将主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尽管目前透析治疗质量已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据美国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透析患者的预期寿命仅是相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美国人群的16%~37%.而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又和肾脏替代治疗前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不当有关,为此人们提出了慢性肾衰竭一体化治疗(integrated therapy)的概念,包括尽早发现进展的肾脏疾病、给予干预治疗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进展、防治尿毒症并发症、尽量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完善肾脏替代治疗前的准备和适时开始透析治疗.以及随着患者情况变化,透析剂量可逐步增加,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也可以变更.

    作者:钱家麒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采用横切口治疗体会

    我们于1996年7月~2000年7月,收治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和隐睾共360例.其中230例采用耻骨上皮肤横纹切口,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良坤;廖锦歧;练涛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位病因,约占高血压的5%.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慢性肾炎高血压的发生率为60%~80%,硬化性肾炎的发生率达90%,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在95%以上.肾实质性高血压不仅预后较差,而且是加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在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s)的研究中,虽然91%的病人应用抗高血压药物,但仅有54%的病人血压降低至靶目标值,因而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余学清;王文健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 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便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6例胃MAL Toma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分析其在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特征性表现.结果胃MAL Toma以低度恶性多见,有特征性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结论正确诊断胃MAL Toma,对估计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丽芝;杜长春;关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尿道直肠瘘的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尿道直肠瘘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85年6月~2000年6月收治12倒尿道直肠瘘的诊治结果.结果 12例尿道直肠瘘患者,3例为先天性,9例为后天性(其中6例为外伤性,3例为医源性).1例放弃治疗,1例医源性损伤者行直接修补,2例行经括约肌经直肠的尿道直肠瘘修补术(York Mason法),8例行改良的经会阴的尿道直肠瘘修补术,即5例把部分球海绵体肌、3例行去表皮会阴阴囊隔皮瓣转移间置于修补后的尿道直肠之间;1例失败,10例治愈,治愈率为90.91%.结论诊断上要求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检查,尤其强调尿道造影的重要性,以便尿道直肠瘘的定位;治疗上采用改良的经会阴尿道直肠瘘修补术,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陈宝琨;李毅宁;刘为安;叶向权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研究进展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即免疫介导的以肾小球为主的炎症性病变.许多炎性因子在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炎性因子的研究不断深入,炎性因子与抗炎性因子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了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现将有关肾小球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116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临床上易误、漏诊,近15年来共收治116例,现作分析.

    作者:袁观宏;罗亨卿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69例肝癌伴癌综合征临床报告

    我院25年间共收治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821例,符合伴癌综合征诊断者69例(8.4%),以低血糖症、高钙血症、红细胞增多症、低血小板症及低钾血症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李仲宏;麦国丰;徐萌;李福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低热呕吐腹胀消瘦

    病例介绍患者,女,19岁,学生.因低热、呕吐、腹胀、消瘦20 d,于2000年5月27日入住消化科.患者于2000年5月7日无任何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为全腹性持续疼痛,无腰背部放射痛,伴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乏力,在当地医院按“胃炎”给予治疗,腹痛、呕吐症状缓解后出院.患者仍有纳差、低热(体温不详)、盗汗及乏力,无四肢关节肿痛及全身皮疹,26日患者腹痛复发,为全腹痛,呈间歇性发作,恶心、呕吐4次,为胃内容物,解黄色软便2次,无脓血,伴发热,体温37.5 ℃,近20天体质量下降8 kg.既往史:1996年12月因双手指麻木疼痛在省人民医院诊为“结核性风湿症、肺结核”予抗结核、抗风湿治疗18个月.查体:体温37.3 ℃,神志清,精神不振,面色潮红,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部饱满,腹壁柔韧,未及包块,全腹轻压痛,反跳痛可疑阳性,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活跃.

    作者:王建林;徐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微波凝固术在腺性膀胱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自1992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以微波凝固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潘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4年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有以下特点:(1)大多数病人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2)常见部位在回肠;(3)腹痛、贫血、腹块和慢性肠梗阻为主要症状;(4)以恶性肿瘤为主(占78.5%).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虽发病率低,但误诊率高,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消瘦和贫血要想到小肠肿瘤的可能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信富;许根兔;孟利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急性心包填塞1例诊治体会

    例1,男,27岁.胸腹挤压伤后30 min入院查体:血压79/40 mmHg,心率136次/min.X线胸片示右3、4、5肋骨骨折,右上肺挫伤,心影大小正常.床边B超腹部未见异常,经补液,抗休克处理后血压回升.4 h后血压再度下降,心率156次/min,腹肌紧张,压痛明显,腹腔诊断性穿刺阴性.遂剖腹探查,术中见肝脏明显肿胀,肠系膜静脉怒张,腹腔内约2 000 ml(淡黄色)澄清液体.行补充血容量和静脉滴注升压药物,但血压无回升,心跳骤停.疑心包填塞,紧急左侧剖胸,术中见心包呈紫蓝色,张力极高,切开心包后喷出大量积血,胸内心脏挤压约2 min后复跳,停跳约8 min,探查发现左心耳根部有2.5 cm横形不规则裂口,心耳钳控制出血后,以带小垫片涤纶线修补裂口.心搏规则有力,血压回升至正常范围,且无需使用升压药物,缝合心底部心包,下部心包开窗引流.术后出现轻度意识障碍,予头部降温加脱水治疗,术后第2天意识恢复,反应略迟缓,视力降低,术后第4天,行高压氧舱治疗,2个疗程后意识恢复正常.48 d后痊愈出院.

    作者:王传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脾脏占位性疾病14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5-199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占位性疾病共1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15~78岁,病程1周~4 a.就诊原因多为左上腹疼痛不适、包块、发热、贫血及皮肤黏膜出血.无症状体检发现4例.全组患者均无外伤及寄生虫病史.

    作者:苏少慧;张曼利;高献忠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自1998年3月~1999年6月,我院对62例具有右下腹痛并被怀疑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永健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31例门脉高压患者单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8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及门静脉血流量(Qpv).结果治疗后Dpv、Qpv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金禄;戴国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第八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腹部外科再手术专题研讨会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门静脉高压学组同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的第八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腹部外科再手术研讨会于2001年5月18~21日在青岛市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23篇,既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理论研究,又有门静脉高压症临床工作中的进展和腹部外科再手术的经验介绍.有来自全国各地以中、青年为主的代表389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不但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外科专家并且也邀请了有关的内科专家,就相关问题作了专题讲座,丰富了门静脉高压症处理的内涵,拓宽了单靠手术的思路.本次会议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

    作者:申耀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附42例腹股沟疝)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meshhernia repair)是近年来在美国及欧洲国家广泛开展的手术被称为疝手术的里程碑.我院自1998年5月开始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文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高龄肠梗阻31例诊治体会

    我院自1995年10月~2000年9月共收治65岁以上肠梗阻31例,占同期病人的9.7%.现总结如下.

    作者:耿忠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人血白蛋白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的比较方法,治疗组在应用晶体液的同时,尽早应用人血白蛋白.对照组按“先晶后胶,晶3胶1”的补液原则治疗,胶体液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治疗组在血红蛋白降至正常时间,血压升至正常时间,少尿持续时间、尿蛋白阳性时间及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在住院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尽早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优于以往的“先晶后胶,晶3胶1”的液体疗法,它可减轻外渗,使休克尽快得以纠正,从而减轻低血压休克对肾脏的损害,缩短少尿期,使肾功能损害尽快恢复.

    作者:王华平;米宇俊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