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分析

赵蓓;夏皓;王荣;楼存诚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 供血区, 早期脑梗死, 影像, 诊断与治疗, 严重危害, 人类健康, 临床特点, 临床确诊, 致残率, 发病率, 常见病, 查资料, 病死率, 收集, 患者, 病例
摘要: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低,致残率高,因此,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5月150例经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中收集头部CT检查资料完整的病例共60例,回顾其早期CT征象及临床特点并分析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伴有脑干症状的小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伴有脑干症状时,其表现更为复杂.本文选取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确诊为小脑梗死并伴有脑干症状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作一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小脑梗死的诊断水平.

    作者:王蕾;杨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非手术治疗74例分析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近几年非手术治疗得到很多外科医师的肯定,采用此法治疗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但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多根据临床经验来判断,缺乏相对统一的定量指标.我院1990至1999年收治321例溃疡病急性穿孔,其中74例选择了保守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蔡玲富;李智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

    患者 女性,6岁,因脐周阵发性疼痛伴进食后呕吐36h,当地医院B超检查发现肠套叠,于2005年7月14日转入本院.1岁龄时有直肠息肉摘除术史,既往无反复腹痛、便血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外祖父及家族多位成员患有口唇黏膜、手掌、脚底色素沉着.体格检查:T 37.7℃,P 96次/min,R 30次/min,BP 80/50mmHg.急性面容,面色苍黄,眼眶凹陷,口唇干燥,唇黏膜散在分布0.5~3.0mm褐色皮疹,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

    作者:陈青江;于林军;马燕;罗春芬;王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吸虫病所致阑尾炎362例手术治疗分析

    我们两家医院所在地区曾经是血吸虫病流行区,1981年1月至2003年11月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证实血吸虫病所致阑尾炎362例,现对其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潘建林;何毓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高龄精神障碍患者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高龄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安全性.方法 70例患者被分奎硫平组,37例和奋乃静组33,治疗6周,比较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分的变化和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均有明显减少,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奎硫平组出现中度副作用的概率显著低于奋乃静组(P<0.05).结论 奎硫平治疗高龄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比较理想,且副作用少.

    作者:唐建良;金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不同分割放疗方案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脊柱是恶性肿瘤常发生转移的部位,约占癌症患者的5%~10%[1].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对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目前放疗仍是脊柱转移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大多数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来说,放疗是取代椎板减压术的一线治疗方法[2].但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放疗剂量-时间分割即佳放疗方案尚无定论.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分割放疗方案治疗,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103例患者的近期疗效总结分析如下,旨在探讨不同分割放疗方案的疗效.

    作者:杨新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垂体功能减退危象12例临床分析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若不及时诊治会危及生命,其危象发生主要是诊断不及时、替代药物中断或误诊、应激等.现将我院成功抢救的12例垂体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俞钟明;楼大钧;斯徐伟;朱麒钱;官莉莉;金华伟;俞利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成人型烟雾病32例临床分析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原发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特征性异常脑血管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先天性因素或后天性因素有关,常分为成人型及儿童型[1].MMD具有其独特的影像及临床特点,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MMD(年龄大于18周岁)32例,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陈晓丽;谭显西;张旭;王汉旻;黄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褪黑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Wister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手术+VitC组(125mg/kg)、手术+MT1组(0.2mg/kg)、手术+MT2组(1mg/kg)、手术+MT3组(5mg/kg).测定各组大鼠肝缺血40min再灌注90min后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T组血清ALT和AST值上升幅度明显降低(均P<0.01);MT组的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的含量明显提高(P<0.01);MT组肝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肝小叶结构保存较完整,肝细胞肿胀减轻;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保存较完整.结论 MT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维持肝组织内SOD、CAT含量,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性结构来实现的.

    作者:周学武;金国安;罗春芬;陈青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糖、胰岛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实验组(由高脂高糖饲料与链脲佐菌素注射液诱导而成)和对照组(用常规饲料喂养)大鼠的血糖等各项生化指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瘦素、胰岛素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大鼠的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9940),瘦素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42);而血糖、总胆固醇则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0.0109).结论 大鼠在2型糖尿病状态下,高血糖抑制胰岛素刺激脂肪组织分泌瘦素的效应而使瘦素水平降低.

    作者:沈征;张曙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脑卒中,是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临床分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但5.6%~15.0%的SAH的患者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本文就26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发病原因与临床特点规律的关系,以便于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吕静波;黄鉴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肝脏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 女性,68岁,发热伴右上腹痛5月于06年3月2日入院.患者5月前出现发热,右上腹持续性隐痛伴食欲减退及乏力,B超、CT及MRI检查均提示肝脓肿,给予先锋美他醇、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等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且腹部B超提示病灶范围较前有所增大,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

    作者:林高平;王彩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替加色罗与肠易激综合征

    据目前数据表明,全世界成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为10%~20%[1],而女性与男性患病率比为4∶1.IBS的症状特点是慢性易复发,且发作持续时间至少达12周,典型患者主诉腹部疼痛、腹胀、腹泻或便秘[1],但无器质性或化学指标的异常改变,IBS的诊断依靠于症状和精确的病史.IBS的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的假说是胃肠高度敏感学说.替加色罗作为一种胃肠道重要的感觉动力调节剂已被广泛运用于治疗便秘型IBS(C-IBS),现将替加色罗与IBS的关系作一探讨.

    作者:许英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代谢综合征196例临床分析

    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是冠心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近几年来MS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和临床价值有很多争议,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首次颁布了MS全球统一的定义.笔者对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2005年的高知体检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知识分子的MS发病情况,以便进行及时有效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旭军;张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移植前使用α干扰素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预后的影响

    目的 了解α干扰素(IFN-α)在移植前使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URD-BMT)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总结行URD-BMT的CML第1次慢性期(CP1)患者53例,其中BMT前未用IFN-α治疗组23例,用IFN-α治疗组30例;其中疗程≤12个月22例,>12个月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移植前使用IFN-α对CML患者URD-BMT后植入效果、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及患者5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经Cox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确诊至URD-BMT的时间、停IFN-α距URD-BMT时间对生存率无影响;各组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非复发死亡率、植活率、复发率、植入失败率、急性GVHD和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文资料所列条件下,移植前使用IFN-α不会对URD-BMT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黄黎;黄河;蔡真;罗依;施继敏;谢万灼;李黎;何静松;叶秀锦;张洁;林茂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PP65抗原检测在脑性瘫痪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引起人类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主要病原之一[1].CMV感染常常引起胎儿或新生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或认知障碍,是造成出生缺陷和小儿残疾的重要原因.在感染早期进行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活动性CMV感染,是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关键.PP65抗原是巨细胞病毒早期产生的一种结构蛋白,是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标志.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CP患儿进行血PP65抗原测定,并同时测定尿定量CMV DNA及血CMV IgM作为对照,以探讨PP65抗原检测在CMV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许凌;冯建华;唐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肾病时肝功能损害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时肝脏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较为合适的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将118例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行标准剂量激素和一般对症治疗,A组同时使用氟伐他汀,B组同时使用辛伐他汀,C组不用任何降脂药物.观察使用他汀类药物前后各组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转氨酶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转氨酶在用药后短期内升高,与A组、C组及自身用药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时,氟伐他汀肝脏功能损害轻于辛伐他汀,可优先选择.

    作者:徐旭红;刘敏;巴震;吴金土;杨春琴;刘春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NO和eNOS的影响

    目的 讨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材料,检测与不同浓度TNF-α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中NO水平的变化,以及细胞eNOS活性的改变.结果 (1)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eNOS的活性减弱,而细胞和上清液中NO的含量增加;(2)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eNOS的活性减弱;而细胞和上清液中NO的含量在作用24h后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3)L-单甲基精氨酸(L-NMMA)和地塞米松(DXM)均能阻断TNF-α引起的细胞和细胞上清中NO的表达增加.结论 TNF-α降低eNOS活性,却在高浓度和长时间作用后增加NO的合成,可能与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有关,因为NO的变化可以被L-NMMA和DXM阻断.

    作者:吴军;李闪;朱建华;傅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胃溃疡患者血液中瘦素、神经肽Y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胃溃疡患者血液中瘦素与神经肽Y(NPY)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8例胃溃疡溃疡组和79例健康体检者(癌素正常对照组和NPY正常对照组)血液中瘦素和NPY的浓度.结果 胃溃疡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瘦素和体脂呈正相关(ρ=0.678,P=0.000;ρ=0.557,P=0.000),但瘦素和NPY间无相关性(ρ=0.009,P=0.951).胃溃疡组瘦素、NPY水平显著低于瘦素正常对照组及NPY正常对照组(P=0.000;P=0.005).结论 瘦素、NPY可能参与了胃溃疡的发病.

    作者:黄伟;季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成人麻疹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成人麻疹发病率明显增高.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成人麻疹48例,发现其中45例(93.8%)合并心肌损害.为探讨成人麻疹合并心肌损害的防治对策,现对本组48例成人麻疹的诊断和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姚惠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