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临床路径教学在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张亚峰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 临床带教, 骨科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实习带教中运用现代临床路径教学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毕业进行毕业实习的168名2011届骨科专业学生分别以现代临床路径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临床路径教学的实习生其学习成绩总分高于传统教学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临床路径教学在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临床骨科教学的教学质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怎样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护士是白衣天使,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关爱患者,时刻为患者着想,因为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护理患者时要主动、耐心、细致,并与患者进行交谈、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允许有一丝一毫负面情绪的流露.因此作为临床一线的护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和职业源性压力,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护士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关爱护士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来.

    作者:付爱军;邓玉玲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产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对预测巨大儿的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对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产前检查38周以上单胎,发育正常胎儿行胎儿分娩前3天内腹围测量2236例,随机抽查184例,跟踪分析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评估胎儿腹围在巨大儿预测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胎儿腹围与巨大儿存在高度相关性,当腹围≥35cm,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腹围>38cm,巨大儿的发生率达97%.结论:胎儿腹围与巨大儿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腹围≥35cm可作为诊断巨大儿的参考指标,腹围>38cm,可作为诊断巨大儿的首选指标.

    作者:郭向党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双腔导尿管在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例,回顾性分析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发生大出血,立即行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止血成功后,急诊入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双腔导尿管用于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操作简便,更适合基层医院,无法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止血效果显著.

    作者:崔景智;李桂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提腺垂体功能减退症2例误诊体会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任何原因导致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靶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靶腺功能减退.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常累及多个系统、特异针对性不强.临床易误诊,现将2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以供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拓展思维,共同借签学习.

    作者:何世莲;刘丕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与对策

    目的:针对急诊科的现状,分析、整改、杜绝和减少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努力提供安全、和谐的急诊就诊环境,保障医、护、患的安全.方法:排查总结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关注各项急救操作和人员基本技能;关注患者心目中的医疗安全、人身安全、和生活安全.结果:通过完善及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设备、重点人群的管理,有效控制了急诊科的安全隐患.结论:完善的职责制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严格、无缝隙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差错、纠纷、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急诊患者的就医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许世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南京市街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分析及预防处理

    目的:对南京市街头献血点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预防和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街头献血点全血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和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南京市街头献血点全血总献血120785人次,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973人次,精神紧张是造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提高采血医护人员静脉穿刺技术,优化服务意识,医务人员在采血前中后对献血者全程的护理和情感的交流,可以有效减少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同时需加强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避免意外发生.

    作者:郑珊峡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影响检验结果的几种因素

    临床检验工作伴随着基础医学及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正向着超微量、快速、准确、特异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质量控制成为检验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要作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影响这些环节的因素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龙祥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治疗肺癌88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手术的可行度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并随访88例经心包内血管处理方式行肺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分析该种手术方式的根治性切除率、并发症、存活率是否满意.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手术切除率为96.59%(85/88).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急性肺水肿2例,肺不张3例,心衰2例(7.95%).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77.27%(68/88)、53.40%(47/88)、30.68%(27/88).并发症患者经气管切开、对症支持治疗后为痊愈.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安全可靠,手术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低,长期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崔宝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类风湿因子检测在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联合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在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患儿50例(观察组),非类风湿关节炎结缔组织病患儿50例(对照组),均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RF;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双股DNA抗体.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测阳性例数.结果:观察组50例患儿,抗核抗体阳性31例(62%)、抗双股DNA抗体阳性35例(70%)、抗Sm抗体阳性36例(72%)、抗RNP抗体阳性38例(76%)、RF阳性29例(58%);对照组50例患儿,抗核抗体阳性3例(6%)、抗双股DNA抗体阳性4例(8%)、抗Sm抗体阳性1例(2%)、抗RNP抗体阳性0例、RF阳性1例(2%).5种检验指标中,抗RNP抗体阳性例数多,RF阳性例数少,两组检测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类风湿因子联合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弥补了单纯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不足.提高了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检出率及检测特异性,为其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龙红;李蓉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社区老年冠心病40例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40例,分成治疗甲组(常规治疗加消心痛3次/日,5mg/次口服),治疗乙组(常规治疗加麝香保心丸3次/日,2粒/次口服),疗程3个月,同时记录治疗前后静息与运动状态下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心率,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麝香保心丸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患者心电图与心功能的效果尤为显著(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老年冠心病的良药.

    作者:夏炜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一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偏瘫辅助应用针灸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罗玉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肾病综合征5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基层医院该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完全缓解,显著缓解10例,基本缓解8例,无效4例.10例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经积极治疗,8例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3例进展至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临床表现单纯肾病综合征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预后好;伴高血压及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者预后差.

    作者:郭红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观察茶碱缓释片、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联合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52例,按5~8mg/(kg·次),口服茶碱缓释片,12小时1次;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100~200μg/次,2~3次/日;酮替芬0.5~1mg/次,每12小时1次.分别在治疗后第3、7、14天观察临床疗效,同时在7天后观察肺通气功能(PEFR)的动态变化,并统计治疗7天,1个月和3个月的PEFR均值达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治疗第3天,临床症状评分减少68.8±23.2%,治疗第7天,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1.2±12.4%,治疗第14天,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7.3±3.2%;治疗1周时临床控制15例(30.5%),显效34例(65.5%),有效3例(5.8%),治疗1及3个月后PEFR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中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茶碱缓释片同时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联合能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梁福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9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成功救治和护理,着重阐述在护理过程中如何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及对症护理.结果:90例患者中74例经治疗痊愈,其中1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14例3天内成功拔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气胸者经胸腔闭式引流症状即告缓解.结论:对患者的一般护理,更是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不但缓解了患者的病情,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王斌;沈卫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感染、药物过敏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并剥脱性皮炎1例

    1例自服阿莫西林舒巴坦及牛黄解毒丸至急性间质性肾炎伴剥脱性皮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发热、咽痛,剥脱样斑丘疹、双下肢水肿、少尿等严重症状.血常规检查患者白细胞、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肝肾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肌酐指标明显升高.入院给予甲泼尼龙40mg静滴,及时的血液透析治疗,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并给予扩容、利尿、保肝、护肾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缓解.患者肾功能恢复至原来水平,尿量及转氨酶恢复正常,全身皮疹消退,仅留有皮肤色素沉着.

    作者:苑秀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肛瘘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肛瘘患者140例,10~62岁,住院10~30天.手术前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包括疼痛、出血、尿潴留、晕厥与呕吐、饮食与排便、坐浴与换药、出院指导等,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做好手术前后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彭仁菊;曾锐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应用90se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护理

    瘢痕疙瘩是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局部痒、痛易对心理造成创伤.难以处理,易于扩展,易于复发,多年不易痊愈,临床上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尽管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众多研究的成果在瘢痕疙瘩发生机制及防治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其预防、药物、中医中药、压迫、放射、冷冻疗法等方面也有了长足进展,然而,时至今日,还没有令人满意的和特别有效的防治策略,在瘢痕疙瘩防治领域仍有大量难题亟待解决.本组应用90se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治疗瘢痕疙瘩患者58例(43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闽军;于娟;王璐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某高校门诊西药处方合理性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卫生所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门诊处方2600张,并对其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323张,占总抽查处方数的12.42%,其中多的为药物配合不合理131张,占到总数的40.56%,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130张,占总数的40.25%,其余不合理用药情况有62张.结论:只有建立合理用药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医师和药师的业务培训,才是解决高校卫生所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关键.

    作者:吴玉琼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收治接受心血管介入术患者24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晓兰;董晓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早产儿黄疸26例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26例早产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6例早产儿黄疸经皮测胆数值的范围.结果:经过早期积极干预治疗5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g/dl以下,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干预减少了早产儿黄疸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治疗难度.

    作者:刘飞燕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