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林
医院是多种疾病人群相对密集,病原微生物较集中的地方.医源性感染渐成为病人感增加的途径之一.
作者:孟开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本组14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预防颅高压增高护理、高热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基础护理与康复护理等.结论:通过正确而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还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治愈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武玉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门诊抗菌药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调查2009年1~12月门诊处方,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及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分类统计.结果:共审核处方84028张,其中抗菌药处方16371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48%.治疗用药57.02%,预防用药42.98%;不合理处方1631张(9.96%),分别在溶媒不当、药物用量、用法不合理、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配伍禁忌、无指征预防用药、选药不合理、起点过高、频繁换药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才能更好地对抗菌药物加以保护,延缓或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孙会仙;李瑞林;赵尚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目前治疗鼻出血的方法繁多,有激光、冷冻、电灼电凝、化学烧灼、鼻腔填塞等.笔者2009~2010年采用鼻内镜引导下多弹头微波治疗鼻中隔出血患者9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如长期不治疗,可引起习惯性便秘,贫血,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心理压力过重,痔核如果崁顿,还可以引起感染,坏死,特别是中老年人,可诱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于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讨论肌部型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18例肌部室间隔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1例3mm残余分流,行介入封堵治愈.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无严重心律失常.术后当日拔管5例,术后1天拔管8例,术后2天拔管5例.在ICU时间1~4天,住院时间6~10天.结论:经右心房路径或右心房路径加右室流出道切开修补肌部室间隔缺损可以避免左心室或右心室切口对心室肌的损害,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焦同立;冯丽;郭天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院内镜室2008年胃镜检查700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06例,占胃镜检查人数29.9%;呕血、黑便、血红蛋白<80g/L者32例,全部胃镜或急症胃镜检查,其中12例属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高泽玲;赵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笔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4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IL-6(放射免疫分析法)及CR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ACI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使IL-6,CRP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作用.
作者:李小琳;方天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有机磷农药经消化道与呼吸道吸收中毒致颅神经损害的情况鲜见报道,但经面部皮肤吸收致颅神经损害的病例临床仍可发现.笔者临床诊治1例敌百虫粉末面部吸收致后组颅神经损害并伴有四肢轻度迟发性神经损害患者,由于治疗及时且护理到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娥;于军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明确诊断急性腰扭伤,验证点刺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点刺配合手法对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56例(93.33%);有效4例(6.67%);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点刺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操作简单、起效迅速、治愈率高.
作者:李绍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中,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改变病人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护士有教育病人的责任,病人也有接受教育的义务,而护士能否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责任,组长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谭友薪;馮敏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B超辅查,腹腔穿刺简易方便,确诊率高,本组均行手术切除脾脏.结果:本组病例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详细询问病史,B超辅查,腹腔穿刺简便、安全、快捷,一旦确诊及时脾切除.
作者:陈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使用两种剂量辛伐他汀(40mg/日,20mg/日),观察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90例ACS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5例,每晚服用40mg辛伐他汀;对照组45例,每晚服用20mg辛伐他汀.随访12个月,观察血浆hs-CRP、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个月,均能显著降低hs-CRP(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能降低双侧IMT和斑块积分(P<0.01).结论:ACS应用40mg/日辛伐他汀治疗,明显抑制hs-CRP,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作者:赵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疗效.方法:选择本院ACLF患者60例分为抗病毒组(30例)应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未抗病毒组(30例).结果: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好转23例,病死4例,有3例仍维持现状,未见好转,生存率为86.7%.未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生存率76.7%.结论: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对于肝衰竭总体疗效较好.
作者:黄明寿;陈郁梅;陈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或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复杂,现将我科2007~2010年收治的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蔡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和死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的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要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何朝红;李生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脏超声诊断疾病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行肝脏超声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脂肪肝和肝脓肿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本组共117例患者,检查结果:肝癌19例,肝血管瘤22例,脂肪肝51例,肝囊肿17,肝脓肿8例.结论:掌握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脂肪肝和肝脓肿的超声图像特征,可协助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胡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院2005~2010年收治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60例,采用闭合复位,前臂中立位石膏夹板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艳;韩孝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急救的护理特点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患者未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及严重的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细心观察病情,加强口腔及饮食护理,是口腔颌面损伤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罗文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