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室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孙爱琴;郭盈涛

关键词:消毒技术, 消毒效果, 消毒检测, 消毒管理, 消毒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偃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偃师市CDC)实验室内消毒质量和消毒管理情况,避免实验室交叉感染事情的发生,为进一步制定和修改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对本单位的门诊检验室、血清免疫室、爱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结核病检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全年4次,每季度1次)连续4次进行消毒效果检测,采集的样品为实验室物体表面、实验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等.操作方法及判断标准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结果:2009年连续4次共检测空气样本70份,物体表面42份,工作人员手53份,使用中的消毒剂17份,紫外线灯26份全部为合格.结论:偃师市CDC严格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消毒管理制度,使单位内部的消毒管理质量符合了国家消毒管理标准的要求.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4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整体护理及综合治疗.结果:4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2例单侧肢体瘫痪、1例癫痫、3例语言障碍、2例放弃治疗、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采取积极的治疗和综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小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加强梯队建设,确保质量安全

    医疗梯队建设、人才培训的扩大,随着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提高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医院要高度重视医疗梯队建设,根据医院的发展不断的完善了梯队建设标准,坚持责任创新,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鲍翔;阎旭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栓通治疗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高血脂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2.4岁.有冠心病16例,有高血压12例,有糖尿病8例,有单纯肥胖4例.入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精神不振、易疲劳等症状.

    作者:周超;郭秋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非甾体抗炎药对病人吗啡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影响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常与静脉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A)联用以缓解术后疼痛.大多数研究并未证实吗啡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所降低.该研究将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吗啡和NSAIDs联用行术后镇痛时NSAIDs对吗啡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影响.共选取22项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共2307例病人.分析结果表明,使用NSAIDs可使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减少30%,恶心减少12%,呕吐减少3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吗啡的用量与恶心、呕吐的发生呈正相关.

    作者:赵姝;黄继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尿毒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2006~2009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8例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生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盆腔保健操治疗痔疮55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盆腔保健操对痔疮患者的疗效.方法:自创盆腔保健操对痔疮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组治疗556例,痊愈58例(10.4%),有效405例(72.8%),无效93例(16.7%),总有效率83.2%.结论:盆腔保健操能有效减轻盆腔充血,对痔疮疗效较好.

    作者:赵振卿;王秀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1].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锥体外系症状、角膜K-F环及骨关节、肌肉等其他脏器损害.本病属少数几种经治疗可以缓解的遗传性疾病之一.2008年美国肝病协会及中华医学会陆续推出了本病治疗的新指南,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温占秋;杨任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肿瘤患者保证化疗药物安全输注、保护外周静脉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PICC术后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是严重的并发症[1].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路感染,90%的静脉导管感染继发于中心静脉插管[2].

    作者:蒋静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上颌前牙区美学种植体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上颌前牙区美学种植体修复后的美学成形及评价其效果.方法: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患者36例使用ITI前牙标准美学种植体修复,其中骨量不足者用Bio-Oss人工骨植入以及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覆盖,定期复诊维护,在第12个月和第24个月进行评估.拍摄X线片观察骨吸收情况,进行牙龈美观度评估.结果:33例种植体未见明显垂直骨吸收,牙龈形态满意;2例龈乳头恢复不良;1例龈缘高度不满意.结论: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时使用美学种植体可得到较好的美学修复效果,短期成功率100%,软组织恢复情况与骨缺损的情况及手术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郑朝辉;李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农村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的精神紊乱.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本院收治农村产妇约占76%,笔者在农村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东明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3例

    目的:总结分析跟骨骨折手法整复及外固定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03~2008年采用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结果:本组43例中,随访时间0.5~2年,平均13.4个月(参考许会敏等功能标准).良好32例,较好9例,较差2例,优良率95.3%.结论:跟骨骨折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具有创伤小、外固定牢靠、减少手术并发症、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应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昌友;潘月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甘肃省秦州区15年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率持续走高的因素,探寻孕产期保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服务人群的保健需求,为确定孕产期保健工作方向提供依据.方法:对秦州区四家城区医院产科分娩的27 213例活产儿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年剖宫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和产科因素.结论:孕期营养和心理指导将是我区降低剖宫产率的切入点,提高经阴道分娩接生技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手段.

    作者:刘毓巧;田玉林;赵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用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探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联合用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与疗效.

    作者:高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2009年精河县医疗单位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目的: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精河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监督管理,完善疫情报告网络而开展此项研究.方法:对精河县辖区内的县、乡镇共计11处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率和报告质量进行抽查,共接诊病人登记212 229人次.结果:抽查法定传染病13种,共计1142例;报告1071例,报告率93.78%,漏报率6.22%;县级医疗单位报告率98.16%,乡镇级医疗单位报告率95.62%.结论: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关键是各级领导重视,管理者职责明确,管理制度健全,奖罚措施得力.

    作者:杨博;杨春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螺旋CT诊断脊椎结核的优越性

    结核是新疆地区多发疾病,其中,脊柱结核很多见.一般以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为首选方法,但其局限性亦显而易见,CT扫描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显示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骨质破坏,揭示病变范围及其对椎管的累及程度,有助于对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分析.

    作者:张建录;刘世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20例胃间质瘤中16例为恶性,4例为良性.病灶多呈类圆形.平扫:呈均匀等密度5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央低密度区15例.增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5例;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可见散在坏死15例.结论:螺旋CT是目前胃间质瘤检查的佳选择,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涂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组织蛋白酶D与兔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组织蛋白酶D,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兔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椎间盘内注射3种不同浓度的组织蛋白酶D,阴性对照组中在椎间盘内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3、6周,检测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含量,采用HE染色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的退变特征.结果:HE染色组织学观察6周时在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椎间盘中,组织学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特征;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显示,6周时各实验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程度大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D可导致兔腰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的降低,说明组织蛋白酶D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涂名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胸腺五肽对胃癌化疗患者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对胃癌化疗患者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7天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应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胃癌患者Treg细胞比值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化疗后Treg细胞比值与化疗前相比,A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胸腺五肽能降低Treg细胞比值,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维持性血液透视患者社会回归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全球任约有110万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依靠透析治疗长期生存[1].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改革,透析技术的发展.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大为改观.生存期限延长,维持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也得到社会,家庭的支持和关注.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回归社会.能够适当的工作,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已经成为透析医护工作重要的任务,现将我科近年来维持血液透析社会患者社会回归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路蕾;李艳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围生期出生缺陷儿及死亡分析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儿及死亡新生儿的数据分析.方法:对15例围生期死亡的死因和孕周回访统计.结果:出生缺陷13例;胎位异常重度窒息死亡1例;产道异常剖腹产腹裂7天死亡1例.结论:应该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及产前筛查,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某些怀疑有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胎儿的高危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或追踪随访,大限度地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率,发现高危孕妇随时复诊及监护.

    作者:杨翠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